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爱和道德同属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恩格斯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经济状态的产物。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观念。毛泽东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于所谓‘人类之爱’,自从人类分化为阶级之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又说:“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爱”。爱和道德是个深远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同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正如恩格斯在分析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同的道德类型及其表现形态之后说的:“那么,我们由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所以,经济关系所固有的特殊属性和历史的演变必然会规定和影响着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每一种道德都一定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反之,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必定更改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使之在道德思维,道德准则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社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引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引出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6.
《水浒》中的投降派头子宋江反复表白过,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忠义”二字,即对皇帝尽“忠”,对朋友讲“义”。特别是他把“义”鼓吹为超阶级的美德,欺骗了不少人。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揭穿这个骗局。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二个“义”字,在不同阶级那里,具有不同的内容。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奴隶起义的领袖柳下跖把在反对奴隶主阶级时,退却在后、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纲要》是我国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为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必将使“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落到实处,促进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以后,解决了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关系,这是理解和实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八日发表了林韦同志的文章《现行政策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文章指出,道德是要有物质基础的。费尔巴哈有句名言:“如果你因为饥饿、贫困而身体内没有营养物,那末你的头脑中、你的感觉中,以及你的心中便没有供道德用的食物了。”恩格斯明确指出,人们“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很多教育家甚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为善。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则是社会和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由此可见,潜移默化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而谈’语可谓是潜移默化教育中的最佳形式之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而言,善于与学生谈话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更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要提高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就要做到“四忌”。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很多教育家甚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为善.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则是社会和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1]由此可见,潜移默化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而谈话可谓是潜移默化教育中的最佳形式之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而言,善于与学生谈话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更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要提高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就要做到"四忌".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正处于结构性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变革中,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作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代新人,道德人格正在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他们肩负着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所以应自觉加强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历史的范畴,超历史的永恒的道德是根本不存在的.在阶级社会中,最基本的、大量的道德是阶级的道德,是有鲜明阶级性的;同时也存在为对立或不同的阶级所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但或多或少地受阶级关系的制约、局限和影响.无产阶级应当依据基本的历史事实确定对历史上剥削阶级道德的具体态度,在批判否定的同时,对其多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与劳动人民利益一致、对无产阶级社会实践有积极意义的成分加以批判的改造,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评价的本质决定了主体的价值观、社会道德因素渗入的必然。主体是社会的主体,主体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其价值标准善恶标准则受到所处时代、阶级等的制约。道德归根到底都是阶级的道德,历史评价中的道德倾斜表现为阶级倾斜。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中的道德倾斜具有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的随着历史变化的社会联系形式,它包含着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关系,体现着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阶级的特殊利益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内容性质的基本观点,我们必须承认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现实利益的道德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倾向性,而处于具体历史之外的超阶级的一般道德体系或类型是不存在的。这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反映,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党一再强调加强理想和纪律教育,大力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那么,我们实有必要探讨一下,我国现阶段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具备不具备客观基础呢?一、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社会基础大家知道,共产主义道德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之中.当然,这并不是说,从无产阶级诞生之日起,就无条件地有了共产主义道德,而是说,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在无产阶级有了阶级的自觉以后,这才产生了共产主义的道德及其理论.  相似文献   

16.
赫尔巴特明确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中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极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中学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们的现实活动、经济关系和社会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善恶、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情感态度,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法治乃为依法治理社稷 ,德治亦曰以德治理国家。而国家则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有领土、有居民、有权力、有机构……。为使国家稳定、清明、繁荣、百姓乐业 ,我们应充分认识法与德即道德的同异关系 ,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首先 ,法与掌握政权阶级的道德产生基础和服务目的相同。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而且只能存在着掌握政权阶级的法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久的现象 ,且在有阶级的社会中 ,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道德 ,然而占统治地位的只能是掌握政权阶级的道德。法与掌握政权阶级的道德都是该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 ,是该社会的上层建筑 ,它们都是通过维…  相似文献   

18.
何谓道德意识?简单地说,道德意识即人们对一定社会或阶级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所制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体验与认识。它是对一定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的反映、概括和总结,一旦形成,便对人们的行为起指导和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开放地区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特点一切思想和道德观念都是一定社会经济状态的产物,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吸取和形成自身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对原有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赋予新的内容和解释。因此,不同时代和不同经济环境中的学生,思想和道德的发展也有不同特征,学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引起学生思想和道德面貌的变化,才能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自身的改革,以求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和道德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法制重在外在强制,道德重在内在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治腐败需要内在的自觉与外在的强制相结合。本文从三方面就道德力量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中的作用做一论述,以引起人们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强化思想教育,发挥导向作用 道德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认识和处事标准,干部道德,主要是指干部的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