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的不同摆放体位对术后患肢肿胀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术后将患肢置于髋关节屈曲30°、膝关节屈曲30°的自制抬高垫上。B组:术后将患肢置于髋关节屈曲30°、膝关节屈曲60°的自制抬高垫上。抬高72 h后观测患肢肿胀程度、皮下血肿面积、水泡及皮温情况,并记录膝关节被动与主动屈曲角度。结果:2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皮下血肿面积、水泡及皮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最大被动关节屈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最大主动关节屈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髋30°、屈膝30°比屈髋30°、屈膝60°更有利于减轻患肢肿胀,增加患肢主动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测量正常蒙古族人胫骨平台内翻角,为国人膝关节置换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正常蒙古族人60例,摄双下肢全长正位片,数据经DICOM格式输入电脑保存,图像通过AutoCAD处理,获取胫骨平台内翻角(PT角)及小腿机械轴垂直线和双侧股骨髁远端切线的夹角(FT角)数据。结果:(1)正常蒙古族人膝关节PT角与FT角:(4.17±0.69)°、(4.95±0.57)°;男PT角:(4.11±0.67)°、FT角:(4.86±0.59)°;女PT角:(4.23±0.70)°、FT角:(5.04±0.55)°。(2)同性别左右侧对比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数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3)蒙古族人与汉族的PT角和FT角无明显差异(P>0.05)。(4)正常蒙古族人PT角与FT角均大于西方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蒙古族人PT角和FT角与汉族数值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与西方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骼胫束修复膝关节前十字韧带、胫侧副韧带治疗晚期膝关节复合不稳 1例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病人 ,女 ,45岁。右股骨内髁开放性骨折术后 5个月 ,行走不稳 3个月。查体见右下肢摇摆跛行 ,右膝关节活动度 90° 0° 5° ,右膝外翻应力试验 ( +) ,屈曲 3 0° ,前抽屉试验 ( +) ,内旋3 0° ,外旋 15° ,轴移试验 ( +)。X线摄像 :右膝关节间隙内宽外窄 ,原股骨内髁骨折内固定稳定 ,骨折线消失。初步诊断 :右膝关节内 ,前内复合不稳。2 手术方法  采用膝关节内侧切口 ,探得鹅足平关节处为瘢痕组织替代 ,胫侧副韧带未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3例,女25例),行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术中先在镜下检查髌骨轨迹,手术前后髌骨CT扫描测量髌股合适角、髌骨倾斜角及髌骨外移率以及Kujala、Lysholm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3月,平均18.5个月,最后随访时膝关节症状得到改善,CT检查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髌骨外移率分别由术前的(33.85±4.30)°、(12.23±1.78)°、(47.7±2.61)%降低到(11.58±1.86)°、(8.35±1.52)°、(8.80±1.6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Kujala、Lysholm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7.70±2.93)、(56.3±2.53)、(3.40±0.94)分提高到(89.90±2.87)、(91.40±2.06)、(5.20±1.07)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并避免脱位复发,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因膝关节内骨折,股骨干骨折及感染等长时间固定膝关节内产生粘连或神联装置发生纤维变性,严重影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对病人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痛苦。我院自1986年7月~1993年间月共手术治疗16例(其中3例笔者出诊院外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3岁,平均29岁。股骨中下段骨折10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4例,化脓感染僵直2例。僵直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9年,平均2年8个月。手术内固定术后僵直12例,非手术僵直2例.,术前平均伸展5°,平均屈曲15°活动范围10°;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观察综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早期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8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对照,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 Lysholm 评分[(74.2±8.9)分>(56.2±13.1)分]、ROM(关节活动度)[(93.8±16.2)°>(72.4±21.6)°]以及疼痛 VAS 评分[(1.41±0.86)分<(2.85±1.24)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加强综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0%盐水冰袋联合不同重量沙袋加压冷敷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TKA 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30例,分别给予2.5 kg、3 kg、4 kg沙袋加压冷敷。比较术后膝关节疼痛、肿胀程度、最大屈伸角度、最大伸直角度、引流量的情况。结果:观察3组在术后NRS疼痛评分(术后6 h 7.84±1.22分、12 h 7.11±1.32分、24 h 7.02±0.99分、48 h 5.88±1.42分、72 h 4.93±1.17分)、肿胀程度(髌上5 cm肿胀值术后6 h 4.89±0.84 cm、12 h 4.96±1.44 cm、24 h 5.42±1.07 cm、48 h 4.21±1.38 cm、72 h 2.83±0.93 cm;髌下5 cm肿胀值术后6 h 3.91±1.02 cm、12 h 3.51±2.25 cm、24 h 3.62±0.88 cm、48 h 2.66±1.02 cm、72 h 1.90±1.30 cm)、引流量(术后6 h 142.92±9.88 mL、12 h 280.42±9.03 mL、24 h 330.8±8.76 mL、48 h 479.21±14.22 mL、72 h 490.67±7.22 mL)均低于观察1组与观察2组;观察3组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术后2 d 96.79°±1.32°、3 d 112.14°±1.29°、5 d 115.67°±1.35°、7 d 116.62°±0.98°)均大于观察1组与观察2组,且在术后2d、术后3d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在最大伸直角度方面(术后2 d 15.39°±0.98°、3 d 12.38°±1.26°、5 d 10.76°±1.29°、7 d 8.54°±0.83°)小于其余两组,且在术后3 d、术后5 d与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最佳的冷敷方式为10%盐水冰袋加压4 kg沙袋,可促使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26kg,因右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5年余入院。ASAⅡ级。入院专科检查:脊柱无畸形,活动度正常,棘突无叩压痛。右下肢大腿及小腿肌萎缩,肌力减弱,膝关节无肿胀、压痛,浮髌试验阴性,膝关节屈120°,伸45°,距小腿关节、髋关节无压痛,活动正常,右下肢感觉血运正常。左下肢无异常。X片示:右膝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消失,诊为“右膝关节结核”。术前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全套示:APTT65.4s延长,PT、INR、PTR、TT、Fib正常。血常规示HCT33.8%,MCV73.1fL、PLT136×109/L均偏低,MCHC388g/L,RDW15.8%偏高,…  相似文献   

9.
淋病性关节炎为临床少见病,表现像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与典型的急性比脓性关节炎相似。我院共收治2例规报告如下:例1,女,30岁。因宫颈糜烂来院治疗。查体:阴道有黄色带臭味的分泌物,宫颈糜烂Ⅲ°,右膝关节中度肿胀,触痛(+),功能受限,浮髌试验(+)。取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有大量淋球菌。右膝关节穿刺抽出淡黄邑半透明液体15毫升,冲洗后青霉素8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5毫升与1%普鲁卡因5毫升注入。关节液做细菌培养,淋球菌菌落生长,青霉素敏感。诊断:1.淋病;2.淋病性关节炎。给予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1次/日,复方新诺明2片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髌骨下极骨折治疗方法。 方法:51例髌骨下极骨折附加减张钢丝内固定。 结果:本组51例无切口感染发生,均在术后6周内骨性愈合恢复下肢负重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达到伤前水平43例(与健侧相同);其余8例伸膝达到正常,屈曲65-70°(膝关节伸直位以180°计),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活动时无疼痛发生,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1981),优43例,良8例,优良率100%。 结论:髌骨下极骨折附加减张钢丝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性,57岁。右膝关节外伤30年,疼痛3年,出现肿块2年,逐渐增大,右膝关节活动受限,跛行。查体:右髌骨下方外侧有一4cm×3cm大小肿块,难推动,压痛,活动膝关节有摩擦感,活动度为0°(伸)90°(屈)。X线片示右髌骨下方、胫骨平台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护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为34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制定术前、术后康复护理计划并予实施。结果:术后14天膝关节屈曲均〉90&#176;,患膝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81&#176;(0&#176;-100&#176;)提高至105&#176;(95&#176;~110&#176;),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76;~117&#176;。结论:术前及术后早期即开始功能锻炼可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个新的影像学标志以预测髌骨脱位患者是否合并过大的股骨前倾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35例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31例。平均年龄21.3岁。纳入患者的股骨前倾角为28.3°±8.3°,胫骨扭转角为29.0°±8.9°,股胫参数-1.3±11.1。将膝关节MRI的错位征定义为股骨髁间窝外侧壁与胫骨平台外侧髁间嵴的错位。膝关节MRI错位征阳性层面数为1.49±1.25。结果:纳入的35名患者中有25人出现错位征。错位征阳性与阴性的组别中股骨前倾角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前倾角的数值则与错位征在膝关节MRI出现的层面数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错位征可见于髌骨脱位患者膝关节MRI中,并且可作为预测患者是否合并股骨前倾角过大的影像学指标之一。其股骨前倾角的数值可通过膝关节MRI中错位征出现的层面数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对ACL损伤后膝关节交叉韧带上下止点距离变化进行运动还原在体稳定性研究。方法 8名志愿者单侧膝关节ACL断裂而对侧正常,在生理负重屈曲采集0°、 15°、30°、60°和90°时的相互垂直的2D图像,与CT(3D)图像在虚拟X线投射系统进行2D/3D图像配准,还原膝关节不同角度时的股骨和胫骨相对3D位置关系,并通过韧带止点还原的方法对ACL、PCL进行韧带长度分析并两侧对比。结果 随屈曲角度的增大,ACL长度逐渐缩短、PCL长度逐渐增加;ACL断裂后ACL上下止点间距离、PCL长度和正常比在0°、15°和30°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ACL较损伤前增加、PCL较损伤前长度减小。结论 ACL损伤后生理屈曲过程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长度变化规律有明显变化;运动还原在体稳定性研究可实现对膝关节生理负重过程中的韧带在体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股内侧肌下入路及内侧髌骨旁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行膝关节置换患者38例,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对照组采用内侧髌旁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直腿抬高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膝关节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0.00±3.45 min,长于对照组的53.10±4.4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引流量192.50±10.45 mL,直腿抬高时间1.18±0.34天,下床活动时间2.95±0.58天,分别少于对照组的208.00±22.53 mL,3.35±0.93天和4.90±1.02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周HSS评分平均89.05±4.01分,高于对照组的85.75±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可保护伸膝装置,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角速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变化, 为膝关节周围肌群进行精准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者3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5例,选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在30°/s、90°/s、180°/s角速度下以最大力量行膝关节屈伸运动,观察对比两组受试者在不同角速度情况下峰力矩(PT)及其总功(TW) 数据指标.结果 观察组两侧膝关节的屈伸肌群PT、TW在不同角速度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侧膝关节的屈伸肌群PT、TW在不同角速度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膝关节(患侧)屈伸肌群PT、TW在不同角速度下与对照组同侧膝关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膝关节屈伸肌群PT、TW在不同角速度下与对照组同侧膝关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膝关节(患侧)屈伸肌群PT在30°/s与90°/s、180°/s下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膝关节(患侧)屈伸肌群PT在90°/s与180°/s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速等速肌力测试更能客观精准地检测出徒手肌力测试所不能分辨的肌力变化指标,利用等速肌力慢速测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运动相关肌群进行动态肌力测试是一项可行的方法,有助于膝关节肌肉运动能力康复计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阑尾缺如3例报告王大强,刘新英(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132002)1病历摘要例1:女性,13岁。因高热伴右下腹痛2d,诊为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查体:T39.2。咽赤,双侧扁桃腺Ⅱ°肿大。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实验室检查:WBC17.6×l09/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以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612例(798膝),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患者共10例(10膝)。其中体部损伤患者7例,除1例采取同种异体肌腱加强固定以外,其余患者均采用了断端直接缝合的方法;股骨侧止点撕脱2例,采用双排锚钉桥样缝合进行止点重建;胫骨侧止点撕脱1例,采用单排带线锚钉重建止点的方法。所有MCL损伤的患者均未使用限制性假体,术后康复过程中佩戴下肢膝关节保护支具,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检查患者侧方应力情况,并记录手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以及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患者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2%(10/798,95% CI:0.5%~2.0%),10例MCL损伤的患者中无失访病例,随访时间25~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门诊检查伸直位外翻应力均未见松弛,屈膝30°位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松弛(+);患者KSS由术前的74.5分(52~96分)改善为术后的149.8分(124~172分);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78.5°(65°~95°)改善为术后的105.5°(9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最后一次随访无患者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手术。结论 对TKA术中出现MCL的损伤应该积极地进行修复,采用牢靠的固定方法可以避免术中更换限制性假体,降低术后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并发硬膜下张力性气颅王晓利,于耀利,蒋宇光,张丽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包头市昆区医院)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头部外伤后头痛一月,加重2天。查体:神清、反应迟顿、右下肢肌力Ⅲ°,左下肢肌力Ⅳ°,双下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弱,未...  相似文献   

20.
何小智 《西部医学》2017,48(6):54-56
目的探索小切口松解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型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10月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型僵硬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松解术,试验组48例松解后予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治疗组在试验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五加皮汤煎剂熏洗。在松解前、松解术后4周、松解术后12周行关节活动度(ROM)测量以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松解术后4周、12周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为(4.570±0.870)分、(1.670±0.79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500±0.885)分、(3.080±0.881)分(P均<0.05);松解术后4周、12周治疗组ROM分别为(113.330±12.383)°、(117.620±9.952)°,均大于对照组的(102.920±11.221)°、(100.420±11.602)度(P均<0.05)。结论小切口松解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型僵硬,在缓解松解术后疼痛,巩固松解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