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 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7例接受ELAPE的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280min,平均出血量150mL,术中未发生医源性肠管穿孔,切除标本均无"外科腰",术后会阴切口延迟愈合1例,肠梗阻1例。结论 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可降低术中穿孔发生率、可能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短期随访预后良好,有望成为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alperineal excision,ELAPE)在低位直肠癌非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4月间在我科行ELAPE的11例低位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下缘距肛缘0~5 cm。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6(3~4)h,术中无直肠穿孔的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标本游离并切除后呈圆柱状,由肛管、中下段直肠及直肠系膜、大部分肛提肌等组织构成,并有较多的组织结构覆盖在病变组织表面。病理检查结果示所有11例患者切除标本CRM阳性率为0。术后拔除骶前引流管时间平均为7(5~10)d。术后发生尿潴留2例(18.2%),予对症治疗后好转。行补片修补会阴部缺损的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会阴部伤口感染1例(9.1%),遂行补片取出术,会阴部伤口积极换药,持续负压冲洗引流,伤口逐渐愈合。余均未发生会阴部并发症,术后第10~14 d出院。结论 ELAPE是一种全新、安全的低位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能明显减少术中肠穿孔发生率,降低CRM阳性率,从而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并且可以减少会阴部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昂  曹锋  刘殿刚  李嘉  高翔  张钰鹏  方育  李非 《腹部外科》2014,27(4):267-270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腹腔镜下传统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的异同以及腹腔镜下ELAPE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37例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病例,其中腹腔镜下ELAPE手术者21例(L-ELAPE组),腹腔镜下传统Miles手术16例(L-Mile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ELAPE组21例,L-Miles组1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LAPE组手术总时间为(294±53) min,术中出血量为(162±72) ml,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术后住院天数为(18.9±6.6)d.L-Miles组手术总时间为(239±58) min,术中出血量为(144±89) ml,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5%,术后住院日为(20.5±5.2)d.L ELAPE组总手术花费时间较L-Miles组长(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ELAPE手术安全可行,手术时间较腹腔镜传统Miles手术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4.
经肛门切除内括约肌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40例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ZJ  Wei G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73-1175
目的分析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基础上采用内括约肌切除(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和初步结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共40例低位直肠肿瘤患者接受TME基础上的ISR治疗。手术方式:腹部手术施行TME,会阴部手术施行ISR。术后随访了解并发症、肛门功能、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7年(平均34个月),39例术后获得较好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1—3级。1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伤口感染,均经保守治愈。2例术后直肠癌局部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在根治的前提下可良好地保留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5.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重要术式。近年来,ELAPE手术方式和技术在逐渐发展,其突出的优点是手术简单、精准、根治性有所提高。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系统行ELAPE亦取得肯定效果。多数研究认为,ELAPE降低了环周切缘阳性率、肿瘤穿孔发生率,并可能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存活率。由于切除了更多的肿瘤周围组织,ELAPE可能会增加术后会阴部伤口并发症、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和骶尾部慢性疼痛的发生,但有关生活质量研究认为,ELAPE术后病人总体生活质量与传统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无显著差别。个体化ELAPE手术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生物补片重建盆底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笔者认为,ELAPE从理念上强调了沿肛门外括约肌-提肛肌外侧筋膜平面切除的重要性,尽可能保留坐骨直肠窝脂肪,以解剖学基础指导手术,符合肿瘤根治的精准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 excision TME)基础上采用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 resection 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和初步结果。方法患者选自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34~75岁。手术方式:腹部手术施行TME,会阴部手术施行ISR。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有无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结果本组患者均施行该手术,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8年,平均3年10个月,46例手术后获得较好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1~4级。2例手术后直肠癌局部复发,其中1例死亡。2例手术后肛门狭窄,再次手术扩肛。结论内括约肌切除(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在根治性的前提下保留肛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L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为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LELAPE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58.8±5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0±48.4)ml,术中未发生医源性肠管穿孔,切除标本为"柱状",无"外科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5.1±12.5)h,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0.6±24.5)h,会阴部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会阴部切口拆线时间平均(15.6±2.52)d,术后平均住院(12.1±3.4)d;术后未发生排尿障碍及勃起障碍;1例发生会阴部切口延迟愈合,1例发生不全肠梗阻,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19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LELAPE可降低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及术中标本穿孔率,改善预后,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会阴部创伤,为术者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L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腹腔镜下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采用腹腔镜下ELAPE术治疗的46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会阴部操作采用俯卧折刀位,术中根据肿瘤侵犯肛提肌程度,个体化切除肛提肌范围,会阴部切口缝合皮下和皮肤,腹腔镜下缝合盆底腹膜。分析术中、术后和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相关并发症及中转手术。手术时间(175.3±26.5)min,术中出血量(55.7±28.6)m L,获取淋巴结(16.3±7.7)枚。所有标本上的肛提肌均附着在直肠系膜上,肠管断端及侧切缘均阴性。结论腹腔镜下ELAPE术可以切除更多的肿瘤周围组织,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减少术中肠穿孔的发生,降低局部复发。同时腹腔镜直视下的操作有暴露良好、解剖精细等优点,个性化切除肛提肌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肛提肌外腹会阴切除术(ElAPE)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33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ELAPE手术18例,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15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位置、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APE组与APR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及肠管穿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行ELAPE手术安全可行,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中标本穿孔率及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双吻合技术(DS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采用DST联合TME行低位保肛术的39例低位直肠癌资料。结果显示,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7.7%),吻合口狭窄2例(5.1%),吻合口出血1例(2.6%)。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肝转移1例(2.6%),局部复发3例(7.7%)。结果表明,DST联合TME能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明显改善了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然而,与直肠癌前切除术相比,低位直肠癌的环周切缘(CRM)阳性率和术中穿孔(IOP)的发生率仍然很高。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可以降低直肠癌手术的CRM阳性率和肿瘤穿孔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从而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术中操作时间长、创伤大和术后会阴并发症发生率高,使ELAPE备受争议。本文对ELAPE的操作要点、优缺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比较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中以低位直肠癌为研究对象、并设有ELAPE与APE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两种术式的术中穿孔率、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后局部复发率及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文献(1篇随机对照研究和5篇非随机对照研究)656例病例纳入研究,其中ELAPE组346例,APE组3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LAPE组环周切缘阳性率(RR=0.48,95%CI:0.36-0.65)和局部复发率(RR=0.43,95%C1:0.19-0.99)明显低于APE组;而两组患者术中穿孔率(RR=0.45,95%CI:0.15-1.37)和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RR=I.20,95%CI:0.57-2.5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传统APE术,ELAPE术具有更低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Aim An improvement in oncological outcome has been reported following an extralevator approach to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 (ELAPE) for low rectal carcinoma. A larger perineal defect following ELAPE and the impact of neoadjuvant radiotherapy are sources of considerable morbidity for patients. We report an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shed data on the outcome of perineal 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ELAPE for low rectal carcinoma, comparing the use of tissue flap and biological mesh techniques. Method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of electronic databases including the Medline, Embase and Scopus databases (1995–2011). Studies describing outcomes relating to the perineum following ELAPE were included for review. Results Eleven small cohort studies reported the outcome relating to the perineum following ELAPE. Pooled‐analysis of 255 combined patients undergoing flap repair and 85 undergoing biological mesh repair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s of perineal wound complications or perineal hernia formation. Conclusion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optimal technique of perineal wound closure following ELAPE. With the limited data availab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biological mesh and flap repair. There is a need for high‐quality prospective trials to compare methods of reconstruction to determine the long‐term results,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术后局部复发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口肠腔內复发4例,盆腔复发4例,会阴部复发1例,腹壁切口复发1例.结论:预防术后局部复发的措施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手术原则,正确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注意术中无瘤操作以及术前辅助放疗化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对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泌尿生殖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ELAPE或APE的92例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ELAPE 60例(65.2%),APE 32例(34.8%)。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估病人的泌尿生殖功能,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EORTC QLQ-C30)和结直肠癌病人专用生存质量问卷29(QLQ-CR29)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ELAPE组和APE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分期、肿瘤分化情况、系膜切除质量、脉管浸润和神经侵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泌尿生殖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PE组相比,ELAPE组盆底重建率显著增高(76.7% vs. 0,P<0.001)。两组病人术后IIEF-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1~17)分 vs. 17(11~20.5)分,P=0.422],ELAPE组术后IPSS评分显著低于APE组[3(2~5)分 vs. 2(1~4)分,P=0.039]。两组泌尿功能障碍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RTC QLQ-C30结果显示,ELAPE组病人术后躯体功能显著优于APE组[86.7(73.3~93.3)分 vs. 70.0(60.0~85.0)分,P=0.005]。结论 对于低位直肠癌,与腹腔镜APE相比,腹腔镜ELAPE术后病人泌尿功能较差,而对术后生殖功能和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5月—2007年6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3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组86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统计2组患者术后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及存活情况。结果:在复发率及转移率的对比方面,腹腔镜组共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8.1%;5例转移,转移率13.5%。开腹组共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3.5%;9例转移,转移率10.5%;2组患者复发率及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3及5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均可达到较好的远期预后,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高发于中老年人的直肠癌尤为适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重要术式。近年来,ELAPE手术方式和技术在逐渐发展,其突出的优点是在精准解剖层面引导下提高了手术根治性,正被越来越多的结直肠外科医师认可。腹腔镜和机器人ELAPE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可以经腹切断肛提肌,避免术中翻身。多数研究认为,ELAPE降低了环周切缘阳性率、肿瘤穿孔率,并可能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存活率。由于切除了更多的肿瘤周围组织,ELAPE可能会增加术后会阴部切口并发症、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和骶尾部慢性疼痛的发生,经会阴微创通路手术和个体化ELAPE手术可能有助于减少创伤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生物补片重建盆底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目前被普遍接受。总之,ELAPE从理念上强调了沿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外侧筋膜平面切除的重要性,以解剖学基础指导手术,符合肿瘤根治的精准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6月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的40位直肠癌患者(实验组)的病例资料,同时抽取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术的4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的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和短期局部复发率的情况。结果:2组各1例出现吻合口瘘,对照组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2组肛门均保存了控制排便功能,实验组在恢复进食的2周后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随访0.5~2年,实验组1例复发,对照组2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操作简洁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