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评价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7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按随机分成针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运用醒脑开窍法,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降低(P<0.01),但针刺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血栓通粉针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血通与前列地尔合用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患者60例,均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43.3%),对照组痊愈10例(33.3%),治疗组痊愈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70.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诊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较单独应用疏血通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石杉碱甲片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尼莫地平8mg静注,每日1次,口服石杉碱甲片30mg,每日3次.4周1个疗程,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标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石杉碱甲片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丽宏 《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16+118-116,118
目的 对应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2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低剂量辛伐他汀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高剂量辛伐他汀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管疾病症状控制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屏气指数和脑血管储备能力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脑血管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高剂量的辛伐他汀对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穆桂荣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10-1512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无介入治疗指征女性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ACS患者60例,全部经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无显著局限性病变或病变呈弥漫性,无支架植入术治疗指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疏血通治疗组两组,每组3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按冠心病二级预防及ACS治疗指南用药;疏血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剂10ml/d,疗程10d。检测治疗前后内皮功能及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的含量,观察疏血通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10d治疗后,两组内皮功能均明显提高,ET1、TXB2有所下降,6-keto-PGF1a有显著性升高,且疏血通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疏血通可显著改善无支架植入术治疗指征的女性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有改善近期预后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速避凝对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速避凝组50例,予以速避凝0.4ml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10d,再给予脱水、改善脑循环等常规治疗(甘露醇、维脑路通等);对照组46例仅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10d和1个月时两组病人临床评分、梗塞后出血以及6个月内卒中复发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在治疗1个月后,临床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下降。结论速避凝治疗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明确诊断的64例发病在72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加盐酸法舒地尔30mg2/日疗程两周;对照组予以常规措施加疏血通4ml1/日疗程两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PIL水平,以及用简式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法舒地尔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疏血通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较治疗前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分别为:对照组62.7±10.269.5±12.4;治疗组78.3±11.481.9±15.6。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显著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简式Fuel-Meyer评分、MBI评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涤痰逐瘀法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涤痰逐瘀法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狭窄患者实行介入治疗术后给予涤痰逐瘀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汤治疗缺血性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温阳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温阳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观察高压氧(HBO)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发病〉7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HBO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在相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HBO组加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次60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加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O结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可刹米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71例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肌注尼可刹米0.375g,对照组肌注胃复安0.01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可刹米肌肉注射治疗呃逆疗效好,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10 mg/次,每晚1次)为期1年的治疗对中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1年,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10 mg/次,每晚1次,口服1年,记录并比较1年前后两组患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CAT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CAT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可以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治疗组35例。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降血脂、降糖、降血压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和疏血通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突出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疏血通合奥扎格雷为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合奥扎格雷,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5。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合奥扎格雷为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镇静、控制惊厥和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每天0.4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ml内持续静脉泵控(8-10ml/h),连用3-5d。治疗期间每天监测体温、呼吸、心率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减轻后遗神经系统损害,疗效显著,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阿斯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组)44例;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治疗1周。观察心电图,UAP发作次数、强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UAP的显效率显著增加,心绞痛缓解、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用低分子肝素能很好地控制UAP的发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欧阳绍全 《现代保健》2011,(30):136-137
目的探讨采取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0年6月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辅以按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的同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在治疗3个月以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4年于某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就诊序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电针和肢体功能锻炼。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