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冰  吕关健 《现代保健》2012,(8):125-126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发病72h内住院的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口服,胞二磷胆碱钠静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15d,在治疗后测查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观察高压氧(HBO)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发病〉7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HBO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在相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HBO组加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次60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加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O结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蔺应芬 《职业与健康》2002,18(5):133-133
目的 观察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6例脑梗死患者应用速避凝0.4ml脐旁2cm皮下注射,每日2次,10~15d为1疗程,另外22例脑梗死患者用血塞通(Ginsenin)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15d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疗效稍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好,副作用少,方法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窦桂忠 《现代保健》2010,(27):91-92
目的探讨疏血通(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水蛭、地龙)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抗栓作用。方法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疏血通组30例,予疏血通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共用10~14d,另给脱水、扩容等常规治疗(甘露醇、706代血浆、曲克芦丁、胞磷胆碱);对照组30例只给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和1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评分,出、凝时间及副作用。结果疏血通组在治疗1个月后,临床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疏血通组除1例瘀斑外,未见明显出血等副作用。结论疏血通治疗缺血陛脑血管病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汪发文 《中国卫生产业》2013,(9):129-129,131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后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雨 《智慧健康》2022,(8):23-25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并分析药物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32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加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3个月后mRS评分。通过TCD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侧支循环改善情况,观察用药安全相关指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降低(5.12±1.63)(2.86±1.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mRS评分分别为(1.91±1.08)(2.85±0.9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观察组侧支循环血流改善11例,达到68.75%,对照组侧支循环血流改善4例,达到2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改善侧支循环血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优化管理模式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治疗效果、治疗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2018年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执行急诊优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救治时间、6个月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行优化管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邱立志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49+151-149,151
目的对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出生后2~3d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d与14d时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及6个月时MDI、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显著疗效,可对新生儿脑部发育发挥保护作用,显著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乔果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09-1809
目的 探讨程序化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入院后立即接受程序化的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运用肌力的评估进行疗效的评价,观察两组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 康复治疗28d后,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程序化康复护理能明显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循环血小板微颗粒(PMPs)和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的表达水平及与疾病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首次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入院24 h和治疗后1 d、7 d、14 d以及随访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PMPs和EMPs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对照组循环PMPs和EMPs水平为参照。结果观察组PMPs和EMPs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脑血管病家族史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大面积脑梗死、平均收缩压(mSBP)≥160 mmHg、平均舒张压(mDBP)≥100 mmHg、空腹血糖(FBP)≥10.0 mmol/L、NIHSS≥10分患者的PMPs和EMPs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MPs和EMPs水平于治疗后7 d达高峰,治疗后14 d开始回落,随访6个月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检测外周循环PMPs和EMPs水平对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罗迪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治疗组(7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0.5g/d,治疗组给予普罗迪5mL/d,两组均以1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6%;治疗组总有效率84.7%,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10d后NIHSS评分下降明显(P<0.05),在治疗90d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降至(4.75±1.82)分和(3.83±1.39)分,治疗组的降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偶有头痛、皮肤过敏症状,较轻微,且随用药时间延长而消失,无需处理。结论普洛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评价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的原则将这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1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1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CSS评分为(34.12±3.87)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CSS评分(33.91±3.76),(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CSS评分为(21.62±5.4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CSS评分(27.38±5.07);观察组15例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以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师桂萍  薛钋 《职业与健康》2006,22(8):619-61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维脑路通、胞磷胆碱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的104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6 ml/d,维脑路通注射液0.6 g/d,胞磷胆碱注射液1.0 g/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维脑路通静脉滴注(剂量同上)。2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89.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苗药通窍化栓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苗药通窍化栓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药通窍化栓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连续治疗14d,根据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7d、14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5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4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余得芳 《现代保健》2010,(25):72-73
目的 观察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7 d、14 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7 d、14 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神经内科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与同时期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比;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管理。结果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10.00%、致残率16.00%、治疗满意度10.00%、脑脑卒中危险因素管理效果总有效率96.00%,而对照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70.00%、致残率52.00%、治疗满意度50.00%、脑脑卒中危险因素管理效果总有效率64.00;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管理,提高脑脑卒中危险因素管理效果,有助于提高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早期阶段予以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阶段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6,(8):1102-1104
目的分析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性溶栓联合绿色通道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经传统急诊救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通过标准流程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选择急性溶栓治疗结合绿色通道构建,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溶栓时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溶栓治疗结合绿色通道的构建能够缩短溶栓时间,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能否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预测指标。[方法]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前瞻性入选88例24 h内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浆BNP,将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与入院时BNP值等级、梗死体积均有显著相关性(P值﹤0.001),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组入院时血浆BNP水平[(884.75±330.07)pg/mL]显著高于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263.27±281.89)pg/mL],P<0.001。入院时血浆BNP水平≥366.40 pg/mL可作为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组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为96.00%,特异性为76.19%。[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其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