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甲醇混合溶剂体系中,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及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得到一个超分子配合物{[cd(phen):(TBTA)](H2O)(CH3OH)}n(1),并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n=9.4774(7)A,b=10.7306(8)A,c=17.1542(13)A,V=1653.4(2)A^3,Z=2,Dcacl=2.014mg/mm^3,R1[I〉2σ(,)]=0.0372,wR2(all data)=0.0750。配合物1通过氢键作用及π-π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组装原理合成配合物{[Zn(1,2-pda)(phen)4]·NO3·4H2O}n(1,2-pda=邻苯二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对所合成的配合材料运用了单晶结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分析等技术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13.246(2)魡,b=32.949(6)魡,c=14.804(2)魡,β=114.756(2)°,V=5867.7(16)魡3,Z=4。配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由两个Zn(Ⅱ)原子、一个邻苯二乙酸根1,2-pda2-、四个phen、四个晶格水分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组成,这个双核结构再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高维扩展结构。最后以酸性品红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配合物及其敏化纳米Ti O2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的锌(Ⅱ)-色氨酸-邻菲咯啉配合物[Zn(Trp)(phen)2]Cl·7H2O(Ⅰ)(Trp为L-色氨酸离子,phen为邻菲咯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一差热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考察了其与DNA的作用,研究了配合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物毒性,并与2种已知结构的锌-邻菲咯啉配合物[zn(phen)2]Cl2·5H2O(Ⅱ)和[zn(phen)]Cl2(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鲑鱼精DNA作用大小顺序为配合物Ⅰ〉配合物Ⅱ〉配合物Ⅲ.但作用方式不同;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配合物Ⅰ对pBR322DNA的切割作用最强;配合物对斑马鱼胚胎毒性作用大小顺序为配合物Ⅱ〉配合物I〉配合物Ⅲ。  相似文献   

4.
采用MnCl2,1,10-邻菲罗啉与1,6-萘二磺酸钠水热合成得到了具有二聚体结构的锰配合物[Mn(1,6-nds)(phen)2(H2O)]2·(CH3OH)3·(H2O)2(1,6-nds=1,6-萘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在850℃下焙烧处理该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表征了高温处理得到的产物。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为185℃;X-射线衍射的结果说明焙烧后的产物是氧化锰;TEM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锰纳米颗粒的直径在40~230nm之间。采用热分解二聚体锰配合物制备纳米氧化锰的方法具有效率高,简单和无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水溶剂中,采用回流法合成了两个二羟基苯二磺酸单核Mn(Ⅱ)含氮配体配合物Na[Mn(3,5-(SO3)2HCat)(phen)2H2O](1)和[Mn(3,5-(SO3)2H2Cat)(phen)2H2O]·H2O(2)(H2Cat=1,2-二羟基苯,phen=1,10-邻菲罗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晶体均属于单斜晶系,晶族分别为P2(1)/c和P2(1)/n。两个配合物的配位方式相似,锰离子均与两个1,10-邻菲罗啉、一个水分子以及磺酸基配位。锰离子是六配位的。  相似文献   

6.
用 Tb Cl3 和 La Cl3 与二苯甲酰甲烷和邻菲罗啉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反应 ,合成了异核稀土双配体的二苯甲酰甲烷——邻菲罗啉铽镧配合物。配合物经红外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 ,配合物已形成。通过 C、H、N,稀土元素分析和热谱分析 ,确定该配合物为 Tb L a(DBM) 6(phen) 2 (DBM=二苯甲酰甲烷 ,phen=邻菲罗啉 ) ,在 43 0℃以上分解燃烧  相似文献   

7.
采用缓慢蒸发溶剂的方法,在去离子水中合成了单核Mn(Ⅱ)配合物[Mn(phen)2(H2O)2]·(H2O)6·SO4(phen=1,10-邻菲罗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其结构和组成。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该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为Mn(Ⅱ),中心离子与两个1,10-邻菲罗啉和两个水分子配位,在晶胞中还有六个未配位的水分子和一个自由的硫酸根离子。配合物中存在多种结构的氢键,包括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相似文献   

8.
以2,3’,4,5’-联苯四羧酸(2,3’,4,5’-biphenyltetracarboxylic acid,H4bptc)、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phen)为有机配体,与Cu(Ⅱ)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u(H2bptc2-)(phen)]H2O}n。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2个H2bptc2-配体分别桥连2个Cu(Ⅱ)离子形成了零维的超分子结构,phen为双齿螯合配位的终端配体。超分子结构通过弱的π-π作用扩展为一维链,又经羧基和水分子间氢键作用扩展为3D超分子化合物。对配合物1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进行了拓扑分析,并进行了元素、红外光谱、粉末衍射(PXRD)和热失重表征。  相似文献   

9.
周林霞 《化学试剂》2014,(8):696-700,754
采用室温溶液法合成标题配合物[Cu(phen)(nap)2]·H2O(phen=1,10-邻菲罗啉,Hnap=萘普生)。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表征,并测试其磁性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发现:该物质属于四方晶系,P21212空间群,晶胞参数a=2.923 6(6)nm,b=0.582 3(1)nm,c=0.991 0(2)nm,β=90°。结构分析表明:金属原子Cu(Ⅱ)处于变形的CuN2O2四面体配位环境,离散的配合分子间通过O—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继而通过C—H…O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最后通过C—H…O氢键将层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在2~300 K温度范围内,配合物遵循居里-韦斯定律,居里常数C=0.41 cm3·K/mol,韦斯常数θ=-0.11 K。由χmT-T曲线可知,在室温到18 K间,[Cu(phen)L2]·H2O中Cu2+离子间存在弱铁磁作用;在18~2 K间为弱反铁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戴沛霞  葛红光 《硅酸盐通报》2016,35(4):1028-1033
用硝酸镉与1-萘甲酸、邻菲罗啉水热合成了配合物[Cd(na)2(phen)2]·[Cd(na)2(phen)2]·3H2O (Hna=1-萘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热重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7123(16) nm,b=1.6369(4) nm,c=1.9656(2)nm,α=75.613(2)°,β=84.363(2)°,γ=71.5380(10)°,Z=2,V=3.7572(8) nm3.配合物包含两个离散的单核[Cd(na)2(phen)2]子单元和三个结晶水分子,并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在33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发射出源于Na-之间电子跃迁的荧光.  相似文献   

11.
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出一例新型镍配位聚合物(CPs),[Ni2(phen)2(BTC)(H2O)6]·2H2O (化合物1, phen=1,10-菲罗啉, BTC=1,2,4,5-均苯四甲酸)。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7.3604(5)A, b=10.9871(7)A, c=12.1984(8)A,α=66.787(6)°,β=76.531(6)°,γ=70.716(6)°, Z=2。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1是一个二聚物,并且通过配位水分子和均苯四甲酸配体上的配位原子形成的氢键进一步形成3D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2.
使Pb(OAc)2·3H2O与邻羧基苯甲酰二茂铁钠盐[o-FcCOC6H4COONa,Fc=(η5-C5H5)Fe(η5-C5H4)]和1,10-邻菲哆啉(phen)在甲醇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一个双核配合物[Pb(η2-o-FcCOC6H4COO)(μ2-η2-o-FcCOC6H4COO)(phen)]2·CH3OH.采用元素分析、红外以及单晶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测试表明,在此配合物中,Pb(Ⅱ)通过二茂铁羧酸配体的三齿桥连形成了一个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刘意  刘云军 《广东化工》2009,36(7):34-36
设计合成一个柔性插入配体dcpip(dcpip=2-(2,3-环己烯基眯唑并[4,5-f]邻菲咯啉)及其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bpy)2(dcpip)](ClO4)2(bpy=2,2'-联吡啶)和[Ru(phen)2(dcpip)](ClO4)2(phen=1,10-邻菲咯啉)。采用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试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通过插入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甲醇-水溶剂中,用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1,3-二(4-吡啶基)丙烷(BPP)、硝酸镍为原料合成了一维链状配合物[Ni(BPP)2(TBTA)(H2O)2]n。该配合物晶体中NiII金属离子与两个BPP的两个N原子、两个H2TBTA中的两个羧基O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晶胞参数:三斜晶系,P-1空间群,a=9.444(5),b=9.602(5),c=11.356(6),V=882.2(8)3,Z=1,Dcalc=1.828 mg/mm3,R1[I>2σ(I)]=0.0329,wR2(all data)=0.1058。对晶体进行热稳定性分析表明:配合物在122℃以下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于玲 《河北化工》2012,(10):42-44
利用Cu(I)前体[Cu(CH3CN)4]BF4与配体2-巯基吡啶、邻菲罗啉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铜(I)配合物:{[Cu3(py2tH)6](BF4)3.H2O}n。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同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发射光谱显示在632nm处的发射峰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即MLCT。  相似文献   

16.
用苯羟基乙酸、邻菲罗啉与稀土的硝酸盐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La(C_6H_5CHOHCOO)_3(phen)(H_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通过热重分析对其热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邻菲罗啉以双齿螯合方式配位,而苯羟乙酸则以桥联或单齿方式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7.
张祖康  王莹 《硅酸盐通报》2016,35(8):2518-252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单核Pb(Ⅱ)/Cd(Ⅱ)配合物[Pb(phen)4]·(H2L1) (1)和[Cd(phen)2Cl2]·(H3L2)(2)(phen=1,10-邻菲罗啉,Na2H2L1=4,5-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NaH2 L2=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确定了两个配合物的结构和组成.中心离子分别是八配位和六配位的,呈双帽三棱柱和八面体构型.含磺酸基配体没有与中心离子配位.室温下配合物1和2均具有荧光发射峰,分别在423 nm和430 nm,荧光寿命分别为3.67 ms和0.35 ms.  相似文献   

18.
在水热条件下,过渡金属离子Cd2+与间苯二甲酸和1,10-菲罗啉配体反应制得配位聚合物[Cd(m-bdc)(phen)]n(m-bdc=间苯二甲酸根,phen=1,10-菲罗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分析及荧光对其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一维链状结构,间苯二甲酸的羧基氧原子分别采用双齿桥联和单齿桥联2种配位方式将相邻的2个Cd2+连接起来。热重(TG)曲线表明,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均为2个阶段。结合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对其不同阶段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E、lnA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9.
高玲玲  刘艳  胡拖平 《河南化工》2011,(18):25-27,60
在水热法条件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无水乙醇(EtOH)和水[y(DMF):V(EtOH):V(H2O)=3-1:1]为溶剂,基于2,2-联吡啶(2,2-bipy)、叠氮钠(NaN,)和硝酸镉(Cd(NO3)2·4H2O)合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cd(2,2-bipy)(NaN3)2]。(1)。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c2/c空间群,在不对称结构单元中一个镉原子与两个NaN,中的两个氮原子和2,2-bipy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同时,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晶胞参数:a=1.21675(5)nm、b=1.4631(6)nm,c=0.6565(2)nm,V=1.1682(8)nm^3,De=2005kg/m^3,Z=4,F(000)=688,GooF:1.138,R1=0.0234,wR2=0.0574。  相似文献   

20.
王莹  张博  任浩  关磊 《硅酸盐通报》2016,35(11):3704-3708
在水溶剂中,采用回流法合成了一种Zn(Ⅱ)金属有机配合物[Zn(phen)2(H2O)2]·(L)·3H2O(1)(Na2L=苯胺-2,5-二磺酸钠,phen=1,10-邻菲罗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热重表征了其结构和组成.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α=9.9360 (8)(A),b=11.5309 (9)(A),c=14.4851 (11)(A),V=1619.2(2) (A)3,Z=2.1的中心Zn2+是六配位的,构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L2-没有与中心离子配位,只起电荷平衡的作用.1荧光发射峰在466 nm.与配体相比,发生明显红移.此外,研究了1的磁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