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安罗替尼治疗的50例晚期NSCLC病人资料,其中有45例病人接受安罗替尼三线治疗,5例病人接受四线治疗。分析评估安罗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最终47例病人纳入研究,无完全缓解的病人,部分缓解2例(4.26%),病情稳定24例(51.06%),病情进展21例(44.68%)。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是4.26%和55.32%,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是8.6个月(95%CI 5.853~11.347)和4.8个月(95%CI 2.904~6.696);≥60岁病人mOS及mPFS分别为8.6个月(95%CI 5.853~11.347)、5.8个月(95%CI 4.283~7.317)。使用安罗替尼发生的不良反应基本可耐受,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厌食、咯血、肝功能异常、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结论安罗替尼作为晚期NSCLC病人三线及以上治疗是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高亭  何小鹏  李敏  王鹏军 《浙江医学》2019,41(23):2543-2545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晚期NSCLC患者采取安罗替尼一线治疗21例,全身化疗2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观察安罗替尼治疗过程中肿瘤原发灶、转移灶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身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个月;安罗替尼组中位OS为9个月,中位PFS为6个月。在安罗替尼治疗过程中,原发灶长径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仅治疗10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最大转移灶长径在短期内缩小,治疗4、6、8、10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罗替尼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57.1%)、乏力(47.62%)、手足综合征(33.33%)、腹泻(14.29%)、咳嗽(14.29%)、促甲状腺激素轻度升高(4.76%),均为2级以内的不良反应,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延长患者OS及PFS,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索拉非尼(SORF)靶向治疗对比,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PubMed、SpringerLink、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HAIC与SORF对比治疗晚期HCC的临床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NOS)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有13项研究纳入分析,共包括晚期HCC患者12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AIC治疗晚期HCC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显著优于SORF(ORORR=4.00,95%CI:2.74~5.85,P<0.01;ORDCR=1.86,95%CI:1.46~2.36,P<0.01),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也优于SORF(MDOS=1.99,95%CI:0.69~3.30,P<0.01;MDPFS=1.17,95%CI:0.27~2.08,P<0.05),而疾病进展时间(TT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65,95%CI:-1.66~4.96,P>0.05)。结论HAIC治疗晚期HCC疗效优于SORF,可提高晚期HCC患者的ORR和DCR,延长患者的OS和PF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均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分析其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安罗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1%,疾病控制率(DCR)为7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13个月。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0~1分患者中位PFS(4.43个月)明显长于2~3分的患者(1.50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转移患者中位PFS(4.43个月)明显长于肝转移患者(3.53个月),但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S评分(HR=0.100)、肝转移(HR=0.139)是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安罗替尼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乏力、高血压、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7月。另外,使用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文献。纳入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组与单用吉非替尼组相比,在有效率[RR=1.29,95%CI(0.84,1.91),P=0.21]和肝功能损伤[RR=0.91,95%CI(0.39,2.41),P=0.83]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RR=0.21,95%CI(0.08,0.58),P=0.003]。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提高有效率和减少肝功能损伤方面,与单用吉非替尼相比,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对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8例自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人员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所收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服用一定剂量的安罗替尼和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同时记录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3个月,观察组中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15.44个月、17.34个月)长于对照组(12.75个月、14.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高血压、乏力、腹泻、口腔黏膜炎、咯血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NSCLC)经对症处理或安罗替尼减量、暂停后均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并未出现药物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显著,能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Ⅲ~Ⅳ级并发症较少,并发症可控。  相似文献   

7.
李家军  张腾跃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9):1220-1223, 1227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晚期肺鳞癌病人,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多西他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罗替尼。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生存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生存时间为10.21个月(95%CI:7.290~13.139),观察组病人总生存时间为12.65个月(95%CI:10.588~14.712)。治疗后,2组功能领域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治疗前(P < 0.05),症状领域与癌症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功能领域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症状领域与癌症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盐酸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联合用于晚期肺鳞癌的三线治疗中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应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定期复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安罗替尼维持治疗,观察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NSE水平以及皮肤系统、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NSE、KP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出现皮肤不适、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应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有关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均为2012年1月~2022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整理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RCT,包括10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比较,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治疗晚期NSCLC可以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相较于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治疗后手足综合征、蛋白尿、高血压发生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相比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有效性较高,不良反应可通过干预控制。当前证据显示,联合用药二线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疗效及短期预后,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住院的经安罗替尼治疗的81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疗效及预后信息,对不同亚组的疗效和预后进行比较分析,运用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探讨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为8.6% (7/81),疾病控制率为56.8%(46/81);随访时间为0.7 ~10.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2个月(95% CI =2.149~4.317个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疗效的影响因素是患者性别(OR=3.034,95% CI=1.072~8.584,P=0.037)和治疗前ECOG评分(OR=5.523,95% CI=1.557~19.588,P=0.00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R =2.317,95%CI=1.312~4.091,P=0.004)、癌症家族史(HR =4.556,95% CI=1.562~13.285,P=0.005)和治疗前ECOG评分(HR=2.187,95%CI=1.178~4.060,P=0.013)影响使用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短期预后.结论 性别和治疗前ECOG评分影响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女性、有癌症家族史和治疗前ECOG评分高是导致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11-215
目的:了解阿帕替尼在晚期肉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口服阿帕替尼的晚期肉瘤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收集30例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肉瘤患者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16.6个月(2.0~35.6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3.3%,疾病控制率为8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9个月(95%CI:4.7~7.1),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9.2个月(95%CI:12.0~26.4)。年龄(χ~2=4.534,P=0.003)、转移灶个数(χ~2=14.803,P=0.001)、治疗线数(χ~2=8.539,P=0.003)是影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肉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转移灶个数(χ~2=4.991,P=0.025)是影响晚期肉瘤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3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III~IV级严重的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3.3%)、蛋白尿(6.7%)、白细胞下降(6.7%)和呕吐(3.3%),无因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死亡的患者。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肉瘤安全有效,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Th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同时检索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TheNewEnglandOncology、TheLancetOncology等杂志以及ASCO、EMSO会议摘要,筛选并提取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试验组)对比单独化疗(对照组)一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资料,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研究(2962例)。系统评价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显著延长晚期ESCC患者的总生存期(HR=0.68,95%CI:0.62~0.75,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HR=0.62,95%CI:0.56~0.68,P<0.01),有效提高客观有效率(RR=1.42,95%CI:1.23~1.63,P<0.01)。亚组分析显示,与PD-1抑制剂联合5-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相比,PD-1抑制剂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临床获益更显著;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综合阳性评分(CPS)≥10时,试验组在延长总生存期方面相比对照组优势更显著,但两组患者3~5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0.98~1.30,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ESCC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总体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EGFR-TKI药物一线治疗非选择性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对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CBM等数据库(截止2015年4月)进行检索,从中纳入所有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3篇文献、共32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与长春瑞宾、紫杉醇单药或双药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案相比,有效率(RR=0.91,95%CI:0.56~1.49,P=0.72)及肿瘤控制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79~1.17,P=0.68),且在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FR-TKI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其消化道和血液系统毒性与化疗相比较轻。结论在未行基因检测的非选择性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给予口服EGFR-TKI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安全性较好,可获得与化疗药物相似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88-91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在一线EGFR-TKI 耐药后T790M 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中心一线EGFR-TKI 耐药且EGFR T790M 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比较安罗替尼组和全身化疗组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2例患者接受安罗替尼治疗,PR 14 例,SD 4 例,PD 4 例;而35 例接受全身化疗,其中PR 11 例,SD 8 例,PD 16 例。安罗替尼组的ORR(63.6% vs.31.4%,P=0.017)和DCR(81.8% vs.54.3%,P=0.034)明显高于全身化疗组,安罗替尼组的中位PFS 为5.3 个月(4.1,6.5),而全身化疗组仅为3.1 个月(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罗替尼常见毒副反应有乏力、高血压、蛋白尿等,绝大部分为轻中度。结论 在一线EGFR-TKI 耐药后EGFR T790M 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安罗替尼比全身化疗更加有效,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病人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3线治疗失败以上的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给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分析其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25例病人中,病情稳定11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进展10例,客观有效率16.0%,疾病控制率6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68个月,总生存期16.0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化疗数和雌激素受体状态均为乳腺癌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 < 0.05)。病人服用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20.0%)、乏力(20.0%)、手足综合征(16.0%)和腹泻(16.0%),25例病人中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病人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获益率较高,不良反应可控,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开旺  徐士伟  尹东 《浙江医学》2018,40(8):828-832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与开腹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2017年10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RCT,共10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均数差(MD)=-58.7,95%CI:-76.94~-40.42,P<0.01],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R=0.51,95%CI:0.35~0.73,P<0.01),术后肠排气时间较短(MD=-1.30,95%CI:-1.52~-1.07,P<0.01),住院时间较短(MD=-3.94,95%CI:-5.69~-2.20,P<0.01);在手术时间(MD=9.48,95%CI:-9.75~28.7,P>0.05)、淋巴结清扫数(MD=-0.98,95%CI:-2.83~0.86,P>0.05)、局部复发率(RR=0.59,95%CI:0.34~1.02,P>0.05)、远处转移率(RR=0.75,95%CI:0.35~1.62,P>0.05)、1年总体生存率(RR=1.06,95%CI:0.94~1.19,P>0.05)、5年总体生存率(RR=1.06,95%CI:0.83~1.36,P>0.0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李露  曹卓  潘炯伟  钱俊峰  李雨玲 《浙江医学》2022,44(12):1273-1275.1280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安罗替尼联合培美曲塞/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63例,为观察组;仅培美曲塞/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60例,为对照组。以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质量、毒副反应、血清亲环蛋白A(CypA)水平变化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生存质量提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y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pA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安罗替尼辅助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血清CypA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奥西替尼联合颅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分组软件平均分组,单纯接受颅脑放射治疗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奥西替尼联合颅脑放疗治疗患者40例设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颅内及颅外无进展生存期、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 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颅内、颅外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血清CEA、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血清CEA、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奥西替尼联合颅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可以提高临床效率,降低CEA、VEGF表达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均为各个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收集有关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交叉核对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7个随机对照试验,2213例患者,其中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试验组)1120例,单纯化疗方案(对照组)10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RR=1.40,95%CI(1.27,1.55),P<0.00001],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R=1.64,95%CI(1.43,1.87),P<0.00001],减少白细胞下降[RR=0.63,95%CI(0.57,0.71),P<0.00001]、血小板下降[RR=0.62,95%CI(0.53,0.73),P<0.00001]、血红蛋白下降[RR=0.59,95%CI(0.48,0.73),P<0.00001]、胃肠道不良反应[RR=0.62,95%CI(0.53,0.71),P<0.00001]、肝功能损伤[RR=0.47,95%CI(0.39,0.56),P<0.00001]、肾功能损伤[RR=0.45,95%CI(0.26,0.75),P=0.003]、周围神经毒性[RR=0.51,95%CI(0.40,0.64),P<0.00001]的发生率。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可增加化疗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28-3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奥西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与奥西替尼单药治疗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电脑手动检索Pubmed、SAGE、Embase、中国知网(CNKI)、Cochrane、UpToDate、JAMA等有关非小细胞肺癌奥西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与奥西替尼单药治疗的文献资料,检索时间为2000年7月至2020年7月,采用Cochrane循证医学中心的评价原则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15篇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计3106例患者。在疗效性方面,奥西替尼结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组和奥西替尼治疗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9,95%CI:1.36~1.87,P0.05),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9, 95%CI:0.74~1.07,P0.00001);在安全性方面,奥西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奥西替尼治疗组(RR:0.67,95%CI:0.56~0.81,P0.0001)。结论 奥西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奥西替尼单药治疗,而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