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芪参益气滴丸(QSYQ)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Batman平台,检索QSYQ有效成分及相应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平台筛选疾病相关靶点,并获得QSYQ和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共同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靶点网络图、PPI网络图,利用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根据AutodockTools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QSYQ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成分130个,潜在作用靶点36个,关键靶点7个,发现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对缺氧的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学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在QSYQ治疗ACS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结论] QSYQ主要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槲皮素、人参皂苷rh2、丹参酮ⅡA,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ACS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治疗大肠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通过设置口服利用度(OB)≥ 30%、类药性(DL)≥ 0.18为条件并结合文献筛选出候选化合物,并通过该数据库检索与活性成分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检索出大肠癌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 3.6.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和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通过DAVID进行通路注释和分析,预测该药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结肠癌相关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中包含19种成分、33个靶点及25条信号通路。其度值度值前3的候选化合物分子为槲皮素、黄芩素、黄芩苷,度值前3的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肿瘤抑制蛋白(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涉及结肠癌、P53信号通路、凋亡等25条信号通路。[结论]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中活性成分可作用于AKT1、TP53、MMP-2等靶点,通过调节结肠癌、P53信号通路、凋亡等多条信号通路,协同治疗大肠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益气祛风方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鉴定益气祛风方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主要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益气祛风方共鉴定出115个化学成分,获得40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及动脉硬化、糖基化终产物及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生松素、荠苧黄酮、槲皮素、N-乙酰多巴胺二聚体-1、N-乙酰多巴胺二聚体-2等成分与部分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鉴定了益气祛风方治疗DN潜在的有效成分并预测了其作用靶点,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从风论治”法和益气祛风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桑麻止咳汤治疗西北燥证兼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多个数据库获取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点,取两者交集基因。通过STRING和DAVID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建立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桑麻止咳汤活性成分287个,药物靶点1 147个,疾病靶点213个。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得到93个条目,京都基目与基因组百科(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立了49条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活性良好。[结论] 研究发现,桑麻止咳汤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等信号通路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蛋白(ALB)和MMP1等靶蛋白的表达,槲皮素、棕榈酸、山奈酚和芹菜素可能是其发挥多靶点和多途径治疗西北燥证兼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麻杏石甘汤“异病同治”肺炎支气体肺炎(MPP)与支气管哮喘(BA)的共同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筛选麻杏石甘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将其进行标准化。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MPP与BA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获取药物-疾病共有靶点。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将交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麻杏石甘汤有效成分123种,相关靶点208个。MPP疾病靶点374个,BA疾病靶点2 623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46个。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276个(P<0.05),细胞组成15个(P<0.05),分子功能33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麻杏石甘汤治疗MPP与BA的共同通路主要有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表明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多能形成稳定结构。[结论] 麻杏石甘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治疗MPP与BA,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生物信息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乾坤丹Ⅵ号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获取乾坤丹Ⅵ号的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DKD的疾病靶点;对药物与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乾坤丹Ⅵ号防治DKD的关键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筛选乾坤丹Ⅵ号防治DKD的核心靶点和功能模块,利用autodock软件对乾坤丹Ⅵ号的化学成分和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乾坤丹Ⅵ号对DKD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得到乾坤丹Ⅵ号有效成分103种,靶点137个,预测靶点较多的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共得到关键靶点128个,分子功能模块6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乾坤丹Ⅵ号化学成分和靶点蛋白对接的平均结合能为-6.43 kcal/mol,其中槲皮素和PSGT2的结合能最高。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乾坤丹Ⅵ号防治DKD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IL-17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乾坤丹Ⅵ号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实现对DKD的防治作用,为乾坤丹Ⅵ号的进一步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露丹  王金  张美英  刘丹 《天津中医药》2020,37(10):1183-118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收集补阳还五汤中7味中药的相关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与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的DPN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得到蛋白互作关系并筛选出关键靶点,进而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网络;使用R软件对补阳还五汤的关键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靶点-KEGG通路"多维网络图。[结果] 筛选得到补阳还五汤81个活性成分和238个作用靶点,DPN疾病相关靶点4 334个,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关键靶点124个,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黄芩素(baicalein)等12个成分具有潜在抗DPN活性,其可能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SRC、JUN、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靶点,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DPN的作用。[结论] 补阳还五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起到干预治疗DPN的作用,为补阳还五汤治疗DP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材骨碎补治疗骨质疏松的的生物学通路及靶标。[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提取骨碎补的活性成分和有关的靶标蛋白。通过运用软件Cytoscape 3.5.1构筑骨碎补有效成分与靶标关系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之间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筑与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骨碎补的核心化合物有柚皮苷、圣草酚、山奈酚等,重要的靶标有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Heat shock protein HSP 90、Caspase-3等,骨碎补发挥生物学效应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关键蛋白主要有JUN、TP53、MAPK1、白介素-6(IL-6)、雌激素受体1(ESR1)等。KEGG结果表明骨碎补主要作用于TNF signaling pathway、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HIF-1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骨碎补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多种靶点发挥抗骨质疏松的生物学效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糖网明目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潜在分子机制,为糖网明目颗粒防治DR新药研发提供方向。[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检索糖网明目颗粒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PharmMapper服务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建立活性成分靶点数据库和DR靶基因数据库,进行靶点匹配获取药物-疾病共同靶点。随后构建PPI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图。用R-4.1.1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用Pymol和Discovery Studio软件将结果可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本文筛选得到糖网明目颗粒-DR共同靶点62个;GO富集分析确定了226个项目,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63条信号通路,主要有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糖网明目颗粒的有效成分木犀草素、表儿茶素及花生四烯酸等能与靶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纤维连接蛋白1(FN1)等形成较为稳定的分子结合。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母瘤细胞Y79中,糖网明目颗粒能够抑制EGF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4的蛋白表达。[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糖网明目颗粒治疗DR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糖网明目颗粒治疗DR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发挥药效的特点,为后续深入研发提供指导与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及UniProt数据库查询优化新生脉散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CHF相关靶点,通过OmicShare网站分析并结合Cytoscape-v3.6.0软件构建优化新生脉散方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根据类药性(DL)、口服吸收利用度(OB)、参数评分(Scorecutoff)筛选出与CHF相关的潜在化合物85种及靶点89个,其中,化合物有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等,靶点包括SCN5A、ADRB2、NOS2等。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的GO条目共497个,主要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增殖及缺氧、炎症反应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得到139条,主要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 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CHF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CHF的潜在复杂机制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1.
陈晶  袁敏  侯志涛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335-134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孔圣枕中丹“异病同治”失眠及健忘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数据分析网络平台(TCMSP)和中药主要成分靶点网络平台HIT 2.0、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及中国天然产物化学库等网络平台,筛选孔圣枕中丹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经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提取其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再结合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数据库提取与失眠和健忘有关的作用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作用的靶点和疾病治疗靶点比对筛选后,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了SCPE治疗失眠与健忘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绘制了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以寻找关键靶点。利用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基因注释与分析数据库(Metascape)、R语言(R studio)软件等平台开展的生物过程数据分析,得出了热图(Heatmap)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结果] 获得了符合条件的孔圣枕中丹活性成分39个,失眠、健忘相关靶点分别为24 771、55 876个,孔圣枕中丹“异病同治”失眠及健忘的共有靶点83个,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取前20条孔圣枕中丹治疗失眠和健忘的信号通路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表明孔圣枕中丹“异病同治”失眠及健忘的主要机制可能涉及抗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神经递质调节、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等。[结论] 孔圣枕中丹“异病同治”失眠及健忘涉及多成分、多靶点以及多通路,可为阐释中药复方“异病同治”科学内涵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式,也为孔圣枕中丹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新的临床运用带来了生物信息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叶糖脂清片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网络检索平台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的SYSDT运算确定三叶糖脂清的有效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信息,使用Perl语言并结合Uniprot数据库,最终得到三叶糖脂清的基因靶点缩写。利用人类表型本体论(HPO)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检索T2DM相关靶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并结合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借助Perl语言转换为基因编号,利用R语言的Bioconducor程序包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GO)富集分析。探讨三叶糖脂清的多重药理作用机制,为下一步实验验证奠定基础。[结果] 通过网络参数分析确定了三叶糖脂清含有80个活性成分,对应82个生物靶点。通过Genecard和HPO数据库得到540个T2DM靶点,其中Genecard数据库中选取Score值大于30的靶点。两者对比提取重叠靶点,并与80个活性成分构建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揭示了三叶糖脂清活性成分与T2DM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重叠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分析,明确药物影响疾病的关键靶点。此外,对重叠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探索了三叶糖脂清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结论] 三叶糖脂清治疗T2D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展三叶糖脂清抗T2DM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汤(BHD)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关键靶点以及作用。[方法] 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检索BHD中主要活性化合物的相关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搜集KOA的疾病靶点,相交得出药物与疾病的共有靶点;将BHD中的主要靶点与活性化合物,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 PPI)网络图,对关键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BHD主要有效活性成分82个,潜在靶点615个;KOA疾病靶点482个,药物基因靶点533个。GO富集分析得到细胞生物学条目119个,续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得到信号通路总数共95个。[结论] 阐述了BHD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治疗KOA的分子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及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赤芍-牡丹皮经典药对治疗中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药物与疾病数据库(Drug Bank)、赤芍-牡丹皮的疾病与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则分别由治疗靶标数据库(TTD)建立,而它的药效成分与靶点网络主要运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而成,并同时进行了网络拓补分析; 至于核心靶点对基因本体(GO)的功能富集则主要运用DAVID数据库完成,同时也对百科全书KEGG(基因组)通路的功能富集进行了研究。结果:网络拓补分析结果表明,最核心的药效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奈酚、鞣花酸、黄芩苷,最核心的GO功能有活性氧代谢过程、脂多糖、核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膜微区、囊腔作用等; 最核心的作用通路有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通路等。结论: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赤芍-牡丹皮药对干预中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赤芍-牡丹皮药对可能是通过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TNF通路、IL-17信号通路、P13K-Akt等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治疗缓解中风功效,上述预测结果可为赤芍-牡丹皮药对在中风治疗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对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T2DM)药物的核心配伍、潜在靶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 收集325例赵进喜教授诊治2型糖尿病的医案,应用关联规则算法筛选核心药物配伍。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核心处方的活性成分,应用STITCH、TTD、DrugBank、GAD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药物及T2DM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中的MCODE算法识别功能模块,应用ClueGO插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 通过关联分析得到黄芩、葛根、丹参、仙鹤草、荔枝核、地骨皮等6味药物的核心处方。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58个药物-疾病相关靶点,识别出5个功能模块。对重要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得到18条相关通路。[结论] 核心处方治疗T2DM是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协同作用的过程,其作用靶点可能为SLC2A2、SLC2A4、TNF,PPARA和PPARG,并可以通过调节脂肪因子信号通路和PPA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2020年11月30日胡晓梅主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有效方剂202首,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其处方的用药规律,通过频次分析筛选累计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作为其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然后对核心药物进行了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索其治疗PV的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 通过药物频次分析得到的前10位的核心药物是生地黄、柴胡、白花蛇舌草、赤芍、龙葵、半枝莲、龙胆、夏枯草、黄芩、牛膝。用药模式分析结果显示最常见的核心组合是生地黄和柴胡。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药物的靶点为378个,与PV相关的疾病靶点为589个,韦恩图显示核心药物与PV相关的靶点为114个。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显示核心药物治疗PV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药物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它们通过细胞因子受体-配体结合、磷酸化作用、血红素结合、蛋白结合、激酶调节等分子功能在细胞膜、分泌囊泡等部位发挥作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于PI3K-Akt、HIF-1、JAK-STAT、P53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图显示,STAT3、AKT1、TP53、MAPK1、TNF、VEGFA、MAPK14、IL6有可能是核心药物治疗PV的关键靶点。[结论] 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获得胡晓梅主任治疗PV的高频核心药物,并揭示了核心药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PV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PV提供了参考方案,并为进一步深入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蒲公英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其临床抗乳腺癌机制的阐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Batman-TCM、TCMID、TCMSP和CancerHSP数据库筛选蒲公英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蒲公英有效成分与其靶点的互作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Pharmgkb、Malacards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Pymol软件和AntoDock软件预测结合能力。[结果]通过4个成分靶点数据库和6个疾病数据库共筛选到10个蒲公英潜在有效成分和136个作用靶点,1 856个乳腺癌疾病靶点,41个潜在靶点基因;PPI网络中得到10个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关键靶点,经过GO和KEGG分析后得到53条GO分析结果和12条KEGG通路,GO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抗乳腺癌可能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起始过程、核染色质、DNA结合等过程相关;KEGG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抗乳腺癌可能涉及癌症通路、含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