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尘暴影响综合评价是沙尘暴灾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沙尘暴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中从省级沙尘暴影响综合评价角度出发,对沙尘暴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沙尘暴影响评估现状、沙尘暴影响、沙尘暴监测手段进行了阐述,并初步研究了针对气象部门的沙尘暴影响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最终对当前沙尘暴影响综合评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最终提出了针对气象部门省级沙尘暴影响综合评价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静止气象卫星监测沙尘天气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对其监测结果与极轨气象卫星的监测结果和地面观测结果做了对比分析。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影响内蒙古的 9次强沙尘暴天气的沙尘起源地和沙尘的扩散过程 ,并对近年来影响中国北方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动态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3.
地球同步卫星(GMS-5)不但观测范围可涵盖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一,且具有每小时的高时间解析观测能力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大范围地区沙尘暴之监测。由地表不同物种与沙尘在GMS-5卫星可见光频道(S-VISSR)反射特性之分析中,除了少部分的沙尘与低云或稀云之特性较为接近外,其余均可清楚地辨识。如能适时地建立沙尘暴发生前可见光频道的背景环境,即可侦测出沙尘暴所影响的区域及范围。由本文中之个案测试结果显示,利用GMS-5卫星可见光频道资料侦测沙尘暴具极高之可行性。因此,本文除成功地研究发展出利用卫星资料(GMS-5)监测沙尘暴之监测模式外,并已建立自动化卫星即时沙尘暴监测之作业模式,以及卫星监测沙尘暴结果即时自动上网,提供相关单位在沙尘暴即时信息之查询,对于沙尘暴之侦测及预报方面有莫大的助益。  相似文献   

4.
运用色差仪测试上海及北方城市大气颗粒物色度特征,研究大气颗粒物色度的四季变化规律,探讨大气颗粒物色度的影响因素及物源指示意义。结果表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上海市普陀、闵行、青浦三个采样点大气颗粒物色度四季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明度、红度总体呈增加趋势;黄度仅在沙尘暴期间明显增加,其余则相对较小。北方城市春季大气颗粒物色度变化明显,其黄度变化与上海市春季大气颗粒物黄度变化特征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指示各采样点春季大气颗粒物的物质来源相似。沙尘暴大气颗粒物的色度特征介于非沙尘暴大气颗粒物和黄土之间,指示沙尘暴期间大气颗粒物部分物质与黄土具有相同的物源联系,部分物质来源于人为源污染。因此,色度尤其是黄度可作为示踪沙尘暴大气颗粒物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中西部是中国主要的沙尘暴源区,该区每年春季会发生多次沙尘天气,其中有些是强沙尘暴天气。本文对2005年5月10日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进行观测,并在内蒙古土默特平原和林格尔县盛乐开发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楼区进行采样,通过对降尘样品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此次沙尘暴其降尘的粒径分布范围广,从1mm到<0.001mm均有分布,降尘物集中在0.25-0.05mm之间,其占整个采集样品的63.39%;其它各粒径分布段的总和为36.61%。降尘采样物质地属细砂土,这与采样地紧靠沙尘源地有关。电镜扫描观测表明,颗粒物搬运距离近,磨圆程度低。这种沙尘暴天气对土默特平原的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对其进行预报,并进行预防,将会减少工农业生产中的损失,降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沙尘暴的发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它的发生要具备三个条件 :强冷空气、气旋活动、地面干松的沙土。近年来强和特强的沙尘暴频繁发生 ,这与中国北方人类活动对地表覆盖的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有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加了沙尘暴发生的机率 ,加剧了其危害程度。防治对策主要有 :增加地表覆盖 ,促进生态良化 ;加强沙尘暴多发区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促进区域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立沙尘暴预警系统与沙尘暴多发区环境质量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法制与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沙尘暴发生规律的研究中存在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现实中,我们很难用状态方程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利用风险分析方法,对沙尘暴的发生规律进行不确定性意义下的量化分析,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本文建立了基于直方图统计方法的强沙尘暴风险估计模型,是区别于传统沙尘暴研究方法的一种探索。利用1954-2001年的沙尘暴记录,对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年内发生风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每年出现的风险值为0.8541,而年内出现次数大于8次的可能性几乎为0,群发性强沙尘暴在该地区每年平均出现2次,研究结果对研究地区强沙尘暴的认识和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甘肃沙尘暴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资料年代较长的75个地面气象站1960~2006年历年逐日沙尘暴资料,采用相关和小波分析方法,对沙尘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各季沙尘暴日数近47 a总体呈减少趋势,小波分析显现出各季沙尘暴日数都存在6 a和9 a准周期变化振荡,也分析了沙尘暴对甘肃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沙尘暴的监测预警和防御对策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锡林郭勒盟春季沙尘暴成因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高发季节春季(3~5月)的大风日数、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通过对当地气象因子的调查,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提取方法,将气象因子分为3个主成分,并分析了各主成分的意义,通过对沙尘暴成因的各种气象因素所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沙尘暴的预报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沙尘暴灾害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沙尘天气最为严重的一年,沙尘暴频次多,强度偏大,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重。本文根据沙尘暴监测与评估资料,从气候角度分析了我国去年沙尘暴多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异常波动,降水偏少,春季气温显著偏高所致。最后,对沙尘暴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Total RNA in tulips was extracted by Trizol method.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Tobacco rattle virus and 18S rRNA gene of plant. The corresponding sections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labeled by Cy3-dCTP. The probes of plant virus, 18S rRNA gene and comparisons were designed and immobilized on chips. Labeled PCR products were hybridized with the probes and the signals were scanned by scanner and analyzed by GenePix Pro 4.0 software. Tobacco rattle virus was detected from tulips which were imported from Holand.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plant virus gene chip were proved.  相似文献   

13.
萧氏松茎象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萧氏松茎象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在不同方位的比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幼虫位于流脂孔下方的比例最高,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的比例分别接近30%和40%。位于上方、左上和右上方的比较较低,只有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我国49种线状植物病毒分子鉴定及其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马铃薯Y病毒属、马铃薯X病毒属、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和葱X病毒属成员RT-PCR检测和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体系,并成功用于60多种供试植物病毒的检测诊断。利用所建立的技术体系,从全国18个省市42种作物上采集的病样中鉴定了49种植物病毒,其中10种为新种,11种为国内新记录,更正了7种病毒的鉴定和命名。测定了这49种病毒217个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并全部在国际基因数据库登录,占全球登录的植物病毒基因组序列总数的3.8%,其中27种植物病毒为基因组全序列,20种为国际首次报道,15种病毒全序列被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确定为相关病毒的标准序列。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郊不同种植制度菜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文章报道了1990年6月—1991年5月对重庆市郊13种不同种植制度菜地昆虫群落的调查研究结果。凋查中发现47种昆虫,按发生数量、时间和为害程度,可将害虫区分为3类。优势害虫主要是珠砂叶螨、菜缢管蚜、小菜蛾和菊潜叶蝇。各种菜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有所不同,但具有共同趋势,即昆虫目的多样性[H(O)]大于目内科的多样性[Ho(F)],又大于科内种的多样性[H_F(S)];均匀度都低,优势种十分突出,模糊聚类分析表明,13种菜地昆虫群落可划分为5个亚群落,各亚群落在蔬菜种类、换茬方式以及昆虫组成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孙艳梅  陈殿元  崔娟 《植物保护》2022,48(1):191-197
通过现场观测和人工饲养的方法,连续多年调查研究吉林省药用植物害虫,并将草本药用植物上的小蛾类进行了汇总.结果 表明:发现并鉴定出10种药用植物小蛾,记述了其中5种小蛾的形态特征、发生时期及为害特点.黄芩舞蛾Prochoreutis myllerana (Fabricius)和黄纹野螟Pyrausta aurata Sc...  相似文献   

17.
番茄资源对叶霉病的抗性鉴定和SSR标记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2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番茄叶霉病鉴定, 共筛选出抗病材料17份, 其中对全部生理小种(1.2.3、1.2、2.3、1.2.3.4、1.2.4)均表现抗病或免疫的材料9份;抗3个生理小种的材料4份;抗2个生理小种的材料2份;抗4个生理小种的材料2份。并应用SSR标记技术对62份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5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 共扩增出94条谱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55条带, 多态性条带比例达63.94%, 遗传相似系数在0~1之间, 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可将番茄野生种和栽培种分开, 反映了种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04年9月对新疆东北部阿勒泰山系北塔山地区进行雪豹调查。主要采用样线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15条样线和5个民族81人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现雪豹痕迹67处,其中刨迹39处,占58.2%;粪便24处,占35.8%;气味标记1处,占1.5%;爪迹3处,占4.5%。发现雪豹主要食物北山羊4群,共23只;石鸡24群,共418只。被访问的81人次中,亲眼见过雪豹的有11人,占13.58%,没见过雪豹但是听说过的有17人,占20.99%,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当地有雪豹的有53人,占65.4%,了解到有雪豹袭击伤害家畜的有10人,占12.35%。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野外调查,发现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共有荒漠植物23科81属13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20科63属109种;单子叶植物3科18属22种。在这些植物中,有可食用植物23种,饲用植物18种,药用植物18种,观赏植物7种,纤维植物6种,鞣质植物3种,制碱植物2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浚单20’为供试玉米品种,以棉铃虫为供试昆虫,以拟轮生镰孢为供试病原菌,分别进行单独及复合处理,以明确棉铃虫和拟轮生镰孢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均以棉铃虫与拟轮生镰孢侵染复合处理对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最大,穗腐病平均病级分别为0.68±0.05和1.08±0.19;单独接种棉铃虫,2011年和2012年的穗腐病平均病级分别为0.31±0.05和0.71±0.06;单独接种拟轮生镰孢,穗腐病平均病级分别为0.24±0.03和1.05±0.29。复合处理的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0.85±0.56)mg/kg和(2.36±0.98)mg/kg;单独接种棉铃虫处理分别为(0.17±0.12)mg/kg和(0.01±0.002)mg/kg;单独接种拟轮生镰孢处理分别为(0.10±0.03)mg/kg和(1.14±0.62)mg/kg。相同处理条件下,降水量大和相对湿度高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穗腐病的发生及籽粒中伏马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