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淄博市周村区1 55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38.67%的社区居民患病首诊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家庭收支结余、签约前后医疗服务改善度、签约双方沟通频率对社区居民首诊是否选择签约家庭医生有影响。结论: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引导社区居民基层首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推行初期取得的成效及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需求、签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取109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需求、签约情况及影响因素等。共发放问卷1090份,有效回收1027份,有效回收率94.22%。结果915例(84.9%)居民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769例(74.9%)居民愿意或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不同收入、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度及对社区实行首诊制的接受度与居民签约意愿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有了一定的认可,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方面,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和拱墅区三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抽样选取6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入户调查50户家庭。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杭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知晓率为44.9%,不同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医保类型、个人健康水平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服务内容最了解的一项是门诊医保起付标准降低300元;了解签约服务政策的途径主要是社区宣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业类型、是否具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健康水平对认知度有影响。居民签约与否对慢病长处方政策的认知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度有待提高;签约居民的认知度高于未签约居民。建议应提高宣传效果,发挥签约人群的"口碑"带动作用,加大对政策内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老年人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主城区的200名非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否需要家庭医生进行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首选医疗机构对签约意愿有影响。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率和支持率较高,但对该服务存在认知偏差,签约意愿率较低。建议加大宣传,提高居民对该项服务的认知程度,逐步引导居民签约,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5.
钟锦云  何俊华  黄华军 《中国校医》2018,32(11):859-860
目的 研究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定本社区300名居民,2017年3月—2018年3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188人愿意签约,占62.67%;112人不愿意签约,占37.33%。愿意签约者与不愿意签约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应加大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是签约利用的基础,了解社区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认知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于2019年5—7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16个区50家社区的2 500名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5.96%的社区居民认知签约服务相关政策,84.18%的社区居民认知签约服务内容。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的因素有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和患慢性病情况。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宣传方式单一,应丰富宣传方式和途径,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宣传方案,实现真实有效的宣传,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及签约后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首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2019年7-10月在东、中、西部三个样本市6家基层医疗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出口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484名基层就诊居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家庭医生内涵认识正确,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更高,由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了解家庭医生的就诊居民更愿意签约;清楚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保优惠和长处方政策,签约时间更长的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基层首诊。结论:应进一步通过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居民对家庭医生"健康管理者"内涵的理解,以需求家庭病床的居民为重点对象,促进有效签约;强化签约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医保优惠政策的认知,巩固续签意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转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山东省农村地区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8年5月在山东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个样本市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TPB)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结果山东省826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中,79.66%的居民表示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对家庭医生的认知水平较高、认为家庭医生对家人的健康有帮助、首诊选择是村卫生室以及接受过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服务的居民更愿意通过家庭医生转诊。结论居民的行为态度是影响居民转诊意愿的最大因素,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对于转诊工作的有效落实是完善分级诊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N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该市10个辖区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共计29,947例居民进行电话调查,以有效问卷中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11,937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及对6项基本服务的利用情况,并对影响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知晓自己已签约的签约居民共7379人(61.8%),大部分知晓签约居民认为对服务包内容基本了解(64.1%);听心肺、抽血化验、做心电图、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6项基础服务利用率较高,都在75%以上,但仍存在"签而不约";不同性别、年龄、重点人群类别、知晓情况、城区的居民服务利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皆为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论]N市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率较高,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是影响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居民对全科医师签约服务的意愿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以便今后改善相关的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签约服务。方法于2014—2016年对乌鲁木齐市5个社区居民采取主动和被动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对签约全科医师的意愿,以及分析影响其意愿的因素。结果调查的1 158人中,愿意签约全科医师的有933人(80.6%),主要影响因素为民族、职业、是否选择固定全科医师、知晓度、社区首诊接受度(P<0.01)、医疗保障形式(P<0.05)。选择相对固定的全科医师的居民占85.8%,有52.9%的社区居民知晓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签约全科医生制服务,接受社区首诊的居民占77.5%。结论社区居民对签约全科医师的意愿度较高。今后应对不同民族、职业、保障形式的居民进行不同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推行社区首诊制度,进一步提高意愿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兰州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及影响因素,探讨社区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兰州市某城区3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及2个乡镇卫生院辖区农村居民共2466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城市社区居民对正确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知晓率在60%~80%之间,农村社区居民知晓率均不足50%;29.12%及35.77%g/居民分别对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知识不知晓,19.67%的居民不愿意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及需求态度是影响城市与农村社区居民艾滋病认知的主要因素.[结论]兰州市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普遍较低,需逐步转变社区居民需求态度,并加强对艾滋病知识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应针对城市与农村社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宣传措施,逐渐提高社区居民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已在多个区、县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其核心是在居民与家庭医生制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契约式签约服务.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意愿程度一般,主要影响因素有居民对本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知晓程度、就医行为、转诊经历及对社区首诊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目前银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况,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对银川市居民和社区医生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取500名居民和20名社区医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是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因素。结论:目前银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实施效果已初见成效,值得继续深入推广。同时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程度,使签约服务落实到地,完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了解目前银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况,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对银川市居民和社区医生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取500名居民和20名社区医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是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因素。结论:目前银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实施效果已初见成效,值得继续深入推广。同时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程度,使签约服务落实到地,完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分析与服务需求相关的因素,为制订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月通过"罗湖区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对罗湖区居民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网络调查,共收集有效答卷14487份。问卷主要内容为居民基本情况、期盼的家庭医生服务、支付方式、签约方式、医生团队信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诊和健康档案等。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罗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64.01%的调查对象希望有一个随时咨询的医生朋友,23.79%的调查对象希望政府全额购买服务,仅17.68%选择完全自付费用,67.22%的居民选择通过社区签约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医院就诊签约,65.43%的调查对象希望了解家庭医生团队的专业专长,53.59%的人希望知道家庭医生的电话、微信等联系沟通途径,80.47%的签约对象愿意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诊,83.13%的调查对象愿意为了健康自行到附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登记自己健康档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22)更希望政府全额支付家庭医生服务;企业员工(OR=1.15)和个体工商户(OR=1.22)、在罗湖居住或工作5~9年者(OR=1.12)、与其他家庭成员同住者(OR=1.40)以及深圳医保二档(OR=1.54)和三档者(OR=1.38)的网络签约意愿较高;女性(OR值分别为1.41、1.49)、<45岁(OR值分别为1.44、1.46)、企业员工(OR值分别为1.16、1.20)、罗湖居住≥10年(OR值分别为1.51、1.42)、与直系亲属同住(OR值分别为1.53、1.46)更倾向于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诊和更愿意主动登记建立健康档案(P<0.05)。结论罗湖区中青年人群对于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多样,应关注男性、年龄大、收入低、没有深圳医保一档人群的需求意愿,以期为居民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优质的家庭医生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徐州市城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施与推广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应用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 397名调查对象中,57.84%愿意签约家庭医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因素有年龄、个人年收入、文化程度、从家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步行时间、自评健康状况、健康体检经历、基层就诊经历、对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知晓情况。结论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意愿较强,但调查签约率并不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制度的真实有效宣传;发展潜在签约对象,逐步拓宽签约人群;适度调整签约费用,循序渐进实现政策的全面推广;进一步细化医疗需求层次,打造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北某高校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21名西北某高校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及其所在社区的患者和居民以及该高校2个学院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愿意通过签约方式与家庭医生保持相对固定就诊关系者419人(51.0%),不愿意签约者216人(26.3%),对是否签约持犹豫态度者97人(11.8%),认为无所谓者89人(10.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调查对象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2,65.516,30.557,92.135;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查对象中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者比例越高。在"选择家庭医生最看重的因素"一题中,有296人(36.1%)最看重与签约医生的熟悉程度,有247人(30.1%)最看重签约医生的医疗水平;在"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影响因素"一题中,分别有317人(38.6%)、305人(37.1%)、125人(15.3%)、49人(6.0%)及25人(3.0%)选择了"担心延误治疗""怀疑社区诊疗能力""担心误诊""影响自由选择就医地点""担心费用太高"。68.1%的调查对象赞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收取必要的医疗费用即签约相关费用,453名(55.2%)调查对象可接受的签约相关费用为20~50元/年。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可度还需提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和运行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容,进而提升家庭医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东明街道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情况、家庭医生制服务利用率及满意率,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实施与推进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6月采取整群配额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社区调研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68份,有效应答率为91.2%。调查对象的1 368人中已有546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9.9%。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提供的相关服务利用率在59.71%以上,对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整体满意率不高。结论东明街道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情况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当(39.88%),但服务整体满意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人群对于签约家庭医生意愿较高,建议签约按照按需服务和分类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此外,还应加强家庭医生队伍能力建设,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2020年天津地区家庭医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二元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结果: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17%(P<0.001)。从签约时长来看,签约时长在1年及以下3年以上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20%~24%(P<0.001)。从服务质量来看,高质量组的居民基层就诊比例比未签约居民高39%~42%(P<0.01)。此外,亲戚签约家庭医生可以通过促进居民自身签约家庭医生,进而影响居民就诊行为。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居民基层就诊比例,且对签约时长在1年以上3年以下的居民影响较大。高质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较大。此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基层首诊意愿现状,分析社区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比例从上海市分层随机抽取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便利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居民开展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2501份问卷,有效回收2443份,有效回收率为97.68%。签约居民比非签约居民首诊更倾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0,P<0.001)。居民的户籍、健康自评得分、婚姻状况和医疗机构特点均会影响首诊意愿。结论:上海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较高,签约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未签约居民。积极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就诊流程,有利于将患者留在社区,实现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