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和皮层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动物设4组:转基因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APP/PS1转基因小鼠各10只,老年对照组为野生型C57小鼠10只,药物处理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另两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在小鼠24周龄时以200μg·kg-1的量开始灌胃给予,连续给药20周,每周连续5 d,每天1次;在指标测试阶段,另取10只8周龄野生型C57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海马和皮层SOD活性、MDA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和皮层Aβ表达情况。结果与老年对照组小鼠相比,转基因模型组小鼠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出现明显核固缩,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Aβ表达明显增多;给予米索前列醇后,APP/PS1转基因小鼠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和皮层神经元核固缩明显减轻,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Aβ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和皮层的神经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米索前列醇减轻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APP17肽对APP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APP17肽对APP转基因小鼠(APP V717 I)海马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 mon龄的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P17肽治疗组(皮下注射0.16 mg.kg-1.d-1,每周3次),并以相同年龄和背景的C57BL/6 J小鼠做正常对照组。7 mon后行Morris水迷宫测定,小鼠脑组织灌注固定后进行PSD-95、Shank1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且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CA4区中的PSD-95、Shank1阳性反应神经元明显减少,染色浅;APP17肽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APP转基因小鼠大脑中存在突触后致密区蛋白表达异常,由此引起突触功能损害,进而导致记忆、学习能力的改变;而APP17肽能通过提高PSD-95、Shank1的表达,使突触的损伤接近恢复正常。并能改善小鼠的记忆、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淫羊藿能否通过调节CREB/BDNF信号通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方法 取7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淫羊藿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同龄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淫羊藿组灌胃给予3 g·kg-1的药物溶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3% CMC-Na,连续灌胃给药28 d,每天1次。筑巢试验检测小鼠日常生活能力;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和尼氏(Nissl)染色法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TBA法、羟胺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水平;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筑巢得分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增加(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皮层和海马存在明显的神经病理损伤。此外,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皮层和海马区域可观察到大量Aβ沉积,并且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脑内CREB蛋白磷酸化受到抑制,伴随着BDN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淫羊藿(3 g·kg-1)连续灌胃4周,可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筑巢能力和认知功能,减轻神经病理损伤,抑制Aβ沉积,减轻氧化应激,促进CREB蛋白磷酸化,增加BDNF蛋白表达。结论 淫羊藿可明显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和神经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REB/BDN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荭草苷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7月龄的转基因模型组(Tg)、荭草苷处理转基因组(Tg+Ori)、同月龄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非转基因对照组(NT),每组8只。Tg+Ori组连续30 d每天腹腔注射荭草苷(10 mg·kg~(-1)),NT和Tg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结果与NT组相比,Tg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海马出现大量Aβ斑块, LC3-Ⅱ、p62、Cathepsin D蛋白表达升高;与Tg组相比,Tg+Ori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海马Aβ斑块减少,LC3-Ⅱ、p6、Cathepsin D蛋白水平降低;组间Beclin-1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荭草苷能够改善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减少海马Aβ沉积,促进自噬溶酶体降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10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考察2-(α-羟基戊基)苯甲酸钾盐(PHPB)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及轴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0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及同龄野生型对照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野生对照组(n=10),APP/PS1转基因组(n=10),PHPB治疗组(n=10)。PHPB治疗组每天灌胃给予30 mg·kg~(-1)PHPB,其余两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个月后,进行活体1H-MRS检测,之后取海马组织进行电镜观察,高尔基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考察病理改变及药物的改善作用。结果电镜结果显示,野生对照组小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元饱满,双层核膜清晰完整,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核周线粒体丰富,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形态基本正常。APP/PS1小鼠海马神经元呈现细胞皱缩,染色质聚集,线粒体肿胀,脊断裂,高尔基体变性扩张等病理改变,此外在轴突可见大量聚集的未成熟自噬囊泡。经PHPB给药后,上述病理改变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此外,相比于野生对照组小鼠,APP/PS1小鼠CA1及CA3区的突触密度明显降低(P<0.01),突触后致密区厚度明显变薄(P<0.05),经PHPB给药后,该区域突触密度及PSD厚度显著提升(P<0.05)。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小鼠CA1区及DG区海马神经元二级和三级树突分枝上的树突棘密度明显降低(P<0.01),经PHPB治疗后可见明显提升(CA1:P=0.070;DG:P<0.05)。Sholl分析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DG区神经元分枝数目明显降低(P<0.05),PHPB治疗能够明显提升其树突分枝数量(P<0.05)。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小鼠海马组织中PSD-95,SYP等突触相关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明显提升,而PHPB能够显著提升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中PSD-95的含量(P<0.05),并下调LC3-Ⅱ/LC3-Ⅰ的比值(P<0.01),提示其对突触丢失及自噬异常的改善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小鼠海马区LC3-Ⅱ阳性染色面积显著增加,而经PHPB治疗后,阳性区域面积呈降低趋势(P=0.055),提示PHPB可以对LC3-Ⅱ阳性自噬囊泡聚集造成的轴突变性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在体1H-MRS结果显示,相比于同龄野生型小鼠,APP/PS1小鼠海马NAA及Glu等代谢物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经PHPB治疗后2种代谢物含量均呈上调趋势(NAA:P=0.077;Glu:P=0.066)。由于NAA主要存在于成熟神经元及轴突,而Glu作为兴奋性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主要储存于突触,该结果进一步表明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的退行性病变,及PHPB对该区域神经元和突触的改善作用。结论 PHPB能够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及细胞器微观结构,提升突触数量,PSD厚度,增加树突棘密度,上调突触相关蛋白含量,改善海马神经元自噬障碍及代谢异常,表现出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及轴突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NGF/TrkA信号通路在美金刚(memantine,MEM)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Morris水迷宫、被动避暗试验及自主活动试验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内Aβ1-42表达水平,ELISA法及比色法考察其脑内ChAT及AChE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NGF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受体TrkA下游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EM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并明显降低其脑内Aβ1-42蛋白沉积。MEM可上调NGF表达水平,继而激活NGF-TrkA通路,明显增加TrkA、c-raf、ERK1/2及其下游效应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同时,增强其脑内ACh生成酶ChAT并降低其水解酶AChE活性。结论 MEM可能通过增加NGF的表达,激活TrkA信号通路,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1-42蛋白沉积,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丹皮酚(paeonol,Pae)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淀粉样斑块沉积、脑内神经元异常活动和神经元凋亡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饮食中补充Pae(50 mg·kg-1·d-1)的饲养方案喂养APP/PS1小鼠3个月,通过水迷宫实验研究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脑电图记录研究小鼠神经元放电活动;通过硫代黄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类型。目前针对该病已上市的药物多为胆碱酯酶抑制剂,但只能改善AD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有效干预AD的疾病进程。双配基-(-)-美普他酚[Bis(9)-(-)-meptazinol,B9M]是依据多靶点导向配体策略设计研发的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同时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催化位点和外周阴离子位点,能够有效抑制ACh E活性及由其诱导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本研究主要探讨B9M对AD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潜在的病理机制。方法选用8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模型,以3个剂量B9M(每天0.2,0.6和2μg·kg~(-1))皮下注射4周,通过筑巢、新物体识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B9M对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收集脑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化和ELISA等实验,研究B9M对AD小鼠脑内ACh E活性、Aβ含量和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B9M对AD模型小鼠的疾病修饰作用。结果8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筑巢能力明显下降。B9M经皮下给药4周后,B9M给药组的筑巢评分明显高于未给药APP/PS1模型组,提示B9M能够明显提高小鼠的筑巢能力。APP/PS1转基因小鼠新旧物体识别指数为44.09%,接近50%,提示其对新旧物体无识别能力。而B9M连续给药4周可显著提高APP/PS1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进一步表明B9M能够改善AD模型小鼠的识别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B9M给药可明显缩短APP/PS1小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B9M给药组(0.6和2μg·kg~(-1))及阳性药物多奈哌齐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穿越平台时间和距离百分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小鼠的游泳速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B9M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探讨B9M作用机制发现,B9M可通过抑制皮质和海马区ACh E活性降低乙酰胆碱(ACh)水解,提高突触间隙ACh含量。B9M可显著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可溶和不可溶性Aβ40和Aβ42含量,显著抑制脑组织中胶质细胞的集聚,减少胶质细胞的增生。B9M 2.0μg·kg~(-1)减少Aβ斑块、抑制胶质细胞活化的效果最为显著,给药剂量是阳性对照药物多奈哌齐的千分之一。结论 B9M皮下连续给药4周可有效提高8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筑巢和新物体识别能力,改善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B9M通过抑制APP/PS1小鼠脑内ACh E活性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通过减少脑内Aβ斑块、降低Aβ40和Aβ42含量、抑制胶质细胞激活逆转AD相关病理进程,提示B9M具有症状改善和疾病修饰双重作用,是极有潜力的抗AD新药。  相似文献   

9.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重要因素。我们前期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能诱导大鼠产生与Aβ相似的认知障碍,提示CRP可能是AD的重要致病因子。本实验目的是利用PC12细胞初步探讨CRP的细胞毒性与Aβ相关因子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分泌酶(β-site of APP cleaving enzyme,BACE-1)、早老素1(presenilins-1,PS-1)和早老素2(presenilins-2,PS-2)的表达调控关系。继而以APP/PS1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内CRP和Aβ1-42的相关性;同时脑室给予APP/PS1转基因小鼠CRP以及bis(PC)-H后,观察CRP及其抑制剂是否能影响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并分析脑内Aβ斑块的形成以明确CRP参与AD早期发病过程的机制。结果显示,CRP诱导PC细胞的相对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表明CRP对PC12细胞产生毒性损伤作用;bis(PC)-H则通过拮抗CRP活性逆转CRP对PC12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CRP处理细胞后可诱导Aβ生成相关因子和Aβ1-42的表达显著上调,而bis(PC)-H则可以逆转CRP这一效应,提示了CRP可以调节Aβ的生成。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CRP与Aβ1-42的水平存在正相关,推测CRP可能通过调节Aβ1-42的生成参与AD早期的发病。我们通过脑室给药的方式给予疾病早期的APP/PS1转基因小鼠CRP及其抑制剂,发现CRP可以影响其学习记忆和Aβ斑块形成。拮抗CRP可以逆转APP/PS1转基因小鼠在物体识别、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中轻度学习记忆损伤的趋势,并减少Aβ斑块的形成;给予CRP则可以加重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的损伤,并增加Aβ斑块的形成,一正一反地证明了CRP参与AD转基因小鼠的发病。本实验发现了CRP是一个可以作为早期干预AD发病的新靶点,也阐明了CRP参与AD发病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OST)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3组:WT对照组、APP/PS1对照组和APP/PS1+OST。给药组小鼠自9月龄开始每天给予OST10 mg·kg~(-1),对照组小鼠则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连续给药12周。每月观察小鼠筑巢行为的改变;实验结束前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行为学的改变。之后,麻醉并处死小鼠,收集脑组织,采用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Aβ1-40/Aβ1-42含量,APP、α分泌酶(ADAM10)及β分泌酶(BACE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PP/PS1小鼠筑巢行为评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差,不能筑成完整的巢穴;给予OST治疗后,小鼠的筑巢行为评分接近WT小鼠,基本筑成完整巢穴。由此说明,12月龄的APP/PS1小鼠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行为有所损伤,而OST对此可部分恢复。水迷宫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APP/PS1小鼠出现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表现为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且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给予OST后改善了APP/PS1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组织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APP/PS1小鼠海马DG区及CA3区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受损并伴有完整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并且海马组织Aβ1-40/Aβ1-42含量增加,APP及BACE1蛋白呈现高表达,ADAM10的蛋白表达下降;给予OST后,减少了APP/PS1小鼠海马组织Aβ的含量,降低了APP及BACE1蛋白水平,增加了ADAM10的蛋白表达。结论 OST可改善APP/PS1小鼠日常生活能力、社会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等能力,并减少海马组织Aβ的含量,可能与调节海马APP的酶切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α7尼古丁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 nAChR)对学习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本研究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动物模型,应用α7 nAChR激动剂/抑制剂研究nAChR是否能对抗Aβ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方法选择α7 nAChR激动剂PNU-282987、α7 nAChR抑制剂甲基牛扁碱(MLA)分别处理6月龄、10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水迷宫测定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大脑内老年斑分布及表达;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小鼠大脑及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APP代谢途径中α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αAPP)、β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BACE2及解聚素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蛋白10(ADAM10),抗氧化应激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突触素(SYN)和突触相关蛋白(SNAP-25)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6月龄、10月龄小鼠中,与对照组相比,PNU处理组小鼠的平台逗留时间明显升高,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逃避潜伏期也有相应缩短;而MLA处理组小鼠平台逗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则相应延长。6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中,PNU处理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较阳性对照组降低,SOD及GSH-Px活性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升高;MAL处理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较阳性对照组升高,而SOD及GSH-Px活性较阳性对照组明显降低。10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中,氧化应激指标略有加重,血清中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与脑组织中相似。Western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在6月龄小鼠中,PNU能够上调Nrf2/HO-1,ADAM10,BACE2,αAPP,SYN和SNAP-25蛋白表达水平,MLA可降低BACE1,αAPP,SYN和SNAP-25蛋白表达水平;在10月龄小鼠中,PNU能够上调Nrf2/HO-1,ADAM10,αAPP,SYN和SNAP-25蛋白表达水平,MLA可降低ADAM10,αAPP,SYN,SNAP-2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α7 nAChR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来提升AD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及抗神经毒性作用:(1)激活α7 nAChR能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而抑制α7 nAChR可加重该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2)激活α7 nAChR能够活化Nrf/HO-1抗氧化应激通路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3)α7 nAChR可调节APP代谢相关酶,促进αAPP生成,抑制Aβ生成及增强SYN、SNAP-25蛋白表达,改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对阿尔采末病(AD)APP/PS1转基因小鼠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月龄野生型小鼠(正常组)和APP/PS1转基因小鼠分别灌胃给予溶剂(模型组)或复方丹参片低剂量(180 mg·kg~(-1))、中剂量(360 mg·kg~(-1))、高剂量(720 mg·kg~(-1))和阳性药物舍曲林(15 mg·kg~(-1))6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复方丹参片对小鼠记忆障碍和焦虑样行为学表现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ELISA分别检测小鼠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γ-氨基丁酸(GAB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中、高剂量明显缩短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增加小鼠原有平台象限的探索时间(P<0.05,P<0.01)。高架十字迷宫试验结果显示,复方丹参片高剂量显著增加APP/PS1转基因小鼠在开臂的时间百分比和进入开臂的次数(P<0.01);新奇抑制摄食实验结果显示,复方丹参片中、高剂量显著缩短APP/PS1转基因小鼠摄食潜伏期(P<0.05,P<0.01)。HPLC和ELISA结果显示,复方丹参片中、高剂量可显著增加APP/PS1转基因小鼠不同脑区如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GABA和BDNF含量(P<0.05,P<0.01)。结论复方丹参片改善AD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和焦虑样行为,可能与增加脑组织GABA和BD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麻全药是否可以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其对大脑海马区域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程度及老年斑的形成,以及这些作用是否与调控keap1-Nrf2/HO-1抗氧化应激通路方面有关,进一步探讨天麻全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在老年性痴呆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模型,实验小鼠分为A组:正常组;B组:正常给药组;C组:APP/PS1模型组;D组:模型给药组。B和D组取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每日灌胃同等剂量天麻全药(每天1.5 g·kg~(-1)),A和C组灌胃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至5月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小鼠血清检测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Aβ的沉积;实时PCR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相关基因的m RNA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检测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Nrf2、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C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GOT和GPT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C组小鼠脑组织中出现明显Aβ沉积;海马组织中Nrf2和HO-1的m RNA及Keap1,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P<0.01);与C组小鼠比较,D组小鼠中Aβ斑块形成减少;海马组织中Nrf2,HO-1的m RNA及Keap1,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P<0.01);海马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长期灌胃天麻全药,小鼠血清中的GOT和GPT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小鼠在长期给予天麻后,对肝脏功能代谢功能并无明显毒性作用;水迷宫及其他结果显示天麻全药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小鼠模型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提示天麻全药对AD痴呆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且其可能通过调控keap1-Nrf2/HO-1通路,增强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SOD酶活性发挥抗氧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AD病理进程、减少Aβ的沉积,进而改善AD痴呆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Aβ过度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等。拟人参皂苷F11(PF11)是西洋参茎叶中分离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化合物。我们前期研究结果显示,PF11具有拮抗东莨菪碱、D-半乳糖和LPS所致实验动物的认知障碍的作用,同时显著降低过度磷酸化Tau并减轻神经炎症,提示PF11可能通过干预AD发病的多种机制来实现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本文进一步评价PF11对AD模型动物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尤其对Aβ的产生及清除的相关机制。方法 (1) 6月龄和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灌胃给予PF11(8 mg·kg~(-1)),分别在给药3个月、1个月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检测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及Aβ1-40的表达水平。(2)灌胃给予6月龄雄性SAMP8快速衰老小鼠PF11(2,8和32 mg·kg~(-1)),在给药3个月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检测APP、β-分泌酶(BACE1)、晚期内含体Rab7和循环内含体Rab11的表达。(3)构建p EGFP-Rab5及p RFP-Rab7质粒并转染至原代小胶质细胞中,观察Rab转换。考察PF11对小胶质细胞吞噬、降解Aβ寡聚体(o Aβ)作用的影响,研究PF11对小胶质细胞内吞-自噬-溶酶体系统的保护作用。结果 (1) PF11给药可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可显著减少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PP与Aβ1-40的表达水平。(2) PF11(8和32 mg·kg~(-1))可显著改善SAMP8小鼠的认知能力,显著减少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β的沉积,降低BACE1的表达水平,并可促进APP从细胞质向质膜的转运,提示PF11可能通过影响APP的剪切过程及亚细胞定位来减少Aβ的生成。此外,PF11(8和32 mg·kg~(-1))显著增加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PP与Rab11的共定位,提示PF11可以促进APP与循环内含体结合从而减少Aβ的生成。(3) o Aβ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EB(TFEB)的核易位和延缓Rab的转化而阻碍溶酶体的自噬降解系统。PF11(30~100μmol·L-1)可通过促进自噬小体及内含体的成熟并恢复溶酶体功能,发挥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及降解Aβ的作用。结论 PF11可显著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同时减少小鼠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β的沉积。其机制与减少Aβ生成、促进其降解等多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处理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基因1(APP/PS1)转基因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APP/PS1转基因小鼠分成模型组和实验组,将同窝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6只。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350 m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标准饮用水,连续4个月。用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小鼠逃生时间,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β淀粉蛋白前体蛋白(APP)、APPβ位点剪切酶1(BACE1)、β羧基末端片段(β-CTF)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40)和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脑切片荧光染色检测老年斑数量,高尔基染色检测树突棘密度。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于水迷宫实验第6天的逃生时间分别为(30.08±4.26),(54.71±6.58)和(34.56±3.27)s;这3组间树突棘密度分别为(1.68±0.17),(1.05±0.17)和(1.60±0.21)cell·μm-1。模型组和实验组的BA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叶升麻苷(acteoside,AS)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AKT、NFκB的影响。方法健康APP/PS1转基因小鼠50只,♀♂各半,对照C57鼠10只,连续60 d灌胃给药,在给药期间进行筑巢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海马和皮层中AKT、NFκB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S可以明显改善小鼠的筑巢行为能力,增强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探索新物体的兴趣。同时,与模型组相比,AS可以显著降低海马及皮层组织中NFкB p-p65/NFкB p65的比值,提升p-AKT-308/AKT、p-AKT-473/AKT的比值。结论AS可能通过对AKT、NFκB的调节,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细胞,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APP/PS1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研究酸枣仁汤(SZRD)对AD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APP/PS1组、SZRD低剂量组(L-SZRD)、SZRD高剂量组(H-SZRD),10只C57BL/6JNju小鼠设为对照组(WT)。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硫黄素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区老年斑;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区Aβ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区线粒体形态;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中ATP和ROS的含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中AMPK、p-AMPK-ThrK172、SIRT1、PGC-1α、NRF1、NRF2、TFAM的表达。结果 与APP/PS1组比较,L-SZRD和H-SZRD能有效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区老年斑和Aβ沉积,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增加海马中ATP含量,减少海马中ROS表达,增加海马中p-AMPK-ThrK172、SIRT1、PGC-1α、NRF1、NRF2、TFAM的表达。结论 SZRD可改善AD小鼠认知损伤、老年斑沉积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氟西汀对老年APP/PS1双重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中取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氟西汀组(n=8)和生理盐水组(n=8),另取C57同窝生同月龄正常小鼠10只为对照组.氟西汀组小鼠给予氟西汀(10 mg/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持续8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Tunel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细胞实验中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培养48 h后分为正常组、Aβ组、氟西汀组和氟西汀+Aβ组,后3组分别在含10μmol/L β-淀粉样蛋白、100 nmol/L氟西汀和100 nmol/L氟西汀+10μmol/L β-淀粉样蛋白的DMEM中继续培养48 h.行原位细胞凋亡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氟西汀组小鼠较生理盐水组相比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空间探索实验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区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细胞实验中,氟西汀组和氟西汀+Aβ组与Aβ组相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氟西汀对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能减少神经元的凋亡,长期服用氟西汀能显著改善APP/PS1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力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肉苁蓉多糖(CDPS)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在突触可塑性方面的改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东莨菪碱模型组、正常对照组、CDPS小剂量(25 mg·kg-1)组、CDPS中剂量(50 mg·kg-1)组、CDPS大剂量(100 mg·kg-1)组和阳性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口服给CDPS 6周,并于Morris水迷宫训练第4天前腹腔注射东莨菪碱4mg·kg-1,30 min后进行行为学指标测定,包括Morris水迷宫和跳台试验。处死取脑海马组织,运用Western blot技术及RT-PCR比较小鼠海马区GAP-43,SYP以及PSD-95的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差异,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数量与相关结构的变化。结果 CDPS(25、50、100 mg·kg-1)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在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小鼠,而且在Q3象限的时间明显大于模型组小鼠。CDPS(50、100mg·kg-1)组小鼠跳台实验中的错误次数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减少。Western blot与RT-PCR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区GAP-43、SYP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CDPS(25、50、100 mg·kg-1)组小鼠海马区SYP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CDPS(25、50 mg·kg-1)组小鼠海马区GAP-43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SD-95的表达在不同组中没有明显变化。最后,我们观察小鼠海马CA3区的超薄切片发现,CDPS可以使CA3区突触数量增多。结论东莨菪碱可以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并使小鼠海马区相关蛋白表达异常,由此引起突触可塑性的变化,进而导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而CDPS能够提高SYP与GAP-43的表达,增多突触数量,使突触可塑性有所恢复,并且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阿里红多糖(FOPS)改善淀粉样前体/早老素(APP/PS1)阿尔茨海默症小鼠的认知功能及潜在机制。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作正常组;根据体重将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对照组、FOPS-a实验组和FOPS-b实验组,每组8只。模型组正常饲养,对照组给予0.65 mg·kg-1盐酸多哌奈齐,FOPS-a实验组给予60 mg·kg-1 FOPS-a, FOPS-b实验组给予60 mg·kg-1 FOPS-b,灌胃给药;qd,连续给药3个月。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海马区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蛋白(Aβ)基因转录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SK3Α、APP、Aβ1-42、早老素(PS-1)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正常组、对照组、FOPS-a组、FOPS-b剂量组第4天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8.29±10.49),(27.36±17.25)(28.91±2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