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上颌快速扩弓 (RME)治疗前后及保持后口周力的分布特征和变化。方法 :选择 18名上颌牙弓狭窄患者 ,男 9人、女9人 ,年龄 11.3 15 .8岁 ,应用新型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在RME治疗前后及保持后上下颌两侧第一磨牙及第一双尖牙颊、舌侧进行口周力测量 ,并进行分析。结果 :RME治疗前 ,各测量区域的颊侧压力均大于相应部位的舌侧压力 ;各对应测量区域的颊侧压力、舌侧压力下颌均大于上颌。RME治疗后 ,随着牙弓宽度的增加 ,上颌颊侧压力有显著性增加 ,下颌颊侧压力有显著性减少 ;舌的位置趋于正常 ,上颌舌侧压力有显著性增加 ,下颌舌侧压力有显著性减少。RME保持后 ,颊肌发生适应性变化 ,与正常后牙覆盖时上下颌颊侧压力分布特征相似 ;舌处于正常位置 ,舌侧压力趋于稳定。结论 :牙弓形态的改变能引起口周软组织的显著性变化 ,经过保持 ,口周软组织能适应变化了的牙弓形态。RME治疗后必须采取良好的保持措施 ,以使口周软组织能够发生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杜航  曾祥龙 《口腔正畸学》2005,12(4):155-158
目的使用螺旋CT观察在上颌骨快速扩展(RME)前后下颌骨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观测10例恒牙早期患者扩弓前后下颌骨各标志点间位置和角度改变。结果RME治疗后,下颌骨在前后向位置无明显改变;在垂直向向下移动并且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在水平向下颌骨有向非反侧移动的趋势,下颌骨后部较前部移动更明显。结论下颌骨位置在RME前后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三个方向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使用螺旋CT可以对这种三维位置变化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快速上颌扩大(RME)这一正畸临床治疗方法从产生到目前的研究和使用状况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指出,RME从19世纪中期应用于正畸治疗以来,曾达到一高峰时期,以Angell为代表的学者们无限制地夸大了RME的作用;到了20世纪初期,不少学者否定了RME的作用,认为RME并不能分离腭中缝,从而使RME进入一低落期;直到近50年,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又重新更系统更全面地分析了RME的作用机理,肯定了RME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使用的快速扩弓装置会导致上颌向下移动,上颌第一磨牙颊倾和腭尖的伸长,引起下颌向后下移动,对下颌位置产生不需要的变化,致使面部凸度和面下垂直高度的增加。本研究是将改良塑料粘着型快速扩弓器(RME)和垂直颏兜共同应用,观察其对牙齿面形矢状、横向、垂直向的影响。 本研究共选择34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12.7岁。选择标准为上颌发育不足的恒牙列反(牙合)畸形,随机分为2组,每组17人。第一组10例女孩,7例男孩,仅使用改良塑料粘着型RME。第二组 15例女孩,2例男孩,改良塑料粘着型RME和垂直颏兜共同使用。治疗前、后及保持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正位片及取研究模型。改  相似文献   

5.
成人RME矫治后长期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林 《口腔正畸学》2001,8(4):158-160
目的 通过对 2 1例成人经上颌快速扩大 (RME)矫治后的牙关系进行了随访观察 ,旨在对成人RME矫治后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材料 本研究对象由 2 1例经RME矫治的成人所构成。均经Hass型扩弓器扩弓和方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在矫治前 (T1 )和矫治结束时 (T2 )分别制取牙石膏模型 ,并戴用Hawley式保持器进行保持。保持器戴用时间最短 1年 ,最长 5年。在停止戴用保持器后至少 1年 (大部分 5年 ) ,制取随访模 (T3)。方法 对 2 1例保持前后 (T2 ,T3)的模型进行以下测量 :1 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 ;2 上颌第二前磨牙间宽度 ;3 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 ;4 上颌尖牙间宽度 ;5 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间宽度。对所测量数据用Sigmastate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观察所有样本保持前后的模型 ,未见有样本在保持后 ,其后牙咬合关系为反关系。但测量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 :除第一磨牙间宽度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经RME矫治保持后 ,虽有轻度复发 ,但未见有复发至后牙反的状况 ,故总体疗效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6.
上颌骨骨皮质切开的快速扩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混合牙列或乳牙列时期上颌牙弓宽度不足,进行上颌扩大治疗的效果,临床上已经得到肯定。但是对非生长期的患者,特别是成年人的上颌骨狭窄进行上颌骨快速扩大时(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仍存在着骨阻力和复发的问题。Wertz 在研究中发现进行 RME 之后,磨牙间宽度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18岁以上的患者复发率高达63%。他认为理想的扩弓年龄为13岁左右。成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气道梗阻性疾病,对生长发育及全身健康有巨大的影响.上颌骨狭窄可能导致儿童睡眠呼吸紊乱,上颌快速扩弓(RME)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儿童上颌骨狭窄的方法.近年来,研究显示:RME在矫正上颌狭窄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鼻通气,治疗儿童OSAS.本文的目的是探究RME治疗儿童OSAS的效果及现状.  相似文献   

8.
螺旋CT测量快速扩弓后上颌骨位置三维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快速扩弓(RME)治疗前后上颌骨位置三维方向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测量10例恒牙患者RME治疗前后上颌骨各测量点的位置和角度改变。使用配对符号秩检验对比分析各项数据结果。结果RME治疗后上颌骨各测量点均向前、向下移位。代表硬腭的PNS′-ANS连线在正中矢状平面上的投影顺时针旋转0·9°,而代表上颌骨腭突的PNS′-ANS在正中矢状平面上投影的角度变化不明显。冠状平面观,两侧上颌骨下部扩开量较上部大,二者相互向外侧呈楔形倾斜。腭中缝呈前后较小中间稍大的纺锤形扩大。结论RME治疗前后上颌骨位置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上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应用螺旋CT可以对这种三维位置变化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青春期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对上呼吸道尺寸和功能的影响及长期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EMBASE,Medline和PubMed数据库,搜索公开发表的关于上颌快速扩弓与上呼吸道关系的系统评价,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4月,2名作者独立筛选并提取数据。采用A Measurement Tool to Access Systematic Review 2(AMSTAR 2)工具评价各系统,采用结局指标描述性研究,进行证据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10篇系统评价,其中高质量1篇,中等质量1篇,低质量3篇,很低质量5篇。结论:上颌快速扩弓与口咽部的尺寸变化是否有直接关系存在较大分歧,因此RME的实际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牙合)垫粘固型RME与垂直颏帽联合矫治上牙弓狭窄的Ⅱ类高角病例,评价扩弓对牙颌面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1例8~13岁上牙弓明显狭窄的Ⅱ类病例,扩弓前后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模型记录,并作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扩弓后上后牙牙弓明显增宽,ANB角不变,上下磨牙未见伸长,下颌平面保持稳定,前下面和后面高无明显改变,面高指数基本不变.结论比较单独使用粘固型RME,颏帽整形力对抑制上磨牙萌长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组通过口腔内、外、修复科综合手段对前牙的前突、反牙合、扭转 ,以及排列不齐的四环素牙、氟牙症、釉质发育不全、多生牙、乳牙滞留、恒牙缺如及前牙牙冠不同程度的缺损等患牙进行治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89- 12~ 1999- 0 8共治疗患者 2 79例 ,其中男 15 1例 ,女 12 8例 ;上颌前牙 2 6 3例 ,下颌前牙 16例 ;年龄 17~ 79岁 (表 1)。表 1 各病种在男、女患者中的分布   (例 )病例分类男女总计前突 47 11反牙合 5 49扭转 42 6四环素牙 2 3 5氟牙症及釉质发育不全 3 14多生牙 5 16乳牙滞留 5 2 7牙体缺损 12 2 10 92…  相似文献   

12.
以上前牙唇倾、下颌后缩为表现的安氏Ⅱ1儿童患者 ,早期接受Activator配合口外力、行高位牵引 (枕牵引 )矫治 ,可以使患者牙、颌、面形态关系得到较好的改善。有关矫治后牙骨变化的机制 ,国外学者研究较多 ,且说法不一。作者对 12例安氏Ⅱ1儿童患者 ,使用Activator与口外力牵引早期矫治 ,并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比较 ,初步探讨矫治对牙颌面形态作用的机制 ,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材料 :12例安氏Ⅱ1患者中 ,男 5例 ,女 7例。年龄最大12岁 ,最小 9岁 ,平均 10 .7岁。覆牙合平均为 5mm ,覆盖平均为 8m…  相似文献   

13.
用传统的上颌快速扩弓(RME)矫治器扩开上颌骨时,牙槽嵴的弯曲和上颌后牙的颊倾常导致下颌后旋,开(牙合)及垂直面高增加,对面部外形矫治不利。许多研究者建议采用口外联合固定装置来控制RME时产生的上后牙伸长及颊倾。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RME合并垂直颏兜牵引与单纯的RME这两者对牙面结构在矢状向、垂直向及横向  相似文献   

14.
在正畸治疗中上切牙回收移动时上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面部软组织的变化与其支持组织(骨及牙)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者们已发现切牙唇舌移动时会产生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本研究的的目的是了解上切牙内收移动时,上唇的水平向及垂直向变化。 材料及方法 在我科进行矫治的20例毛氏Ⅱ~2、Ⅱ~4及Ⅱ~5类错(牙合)的病人,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2~22岁恒牙(牙合),均采用拔牙治疗。拔除或。疗程12~18个月。有治疗前后的X线头侧位片,治疗前后的投照条件是相同的。本课题是在这些头侧位片上进行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传统和改良上颌快速扩大器(RME)扩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替牙期或恒牙初期上颌牙弓狭窄或后牙反患者2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和改良RME矫治装置进行扩弓。达到扩弓要求后,测量相关项目。结果2组患者牙弓扩大和腭中缝扩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RME制作和戴入较容易,戴用舒适,容易清洁,不妨碍讲话,依从性较高。结论改良RME扩弓效果同传统RME相同,但制作和戴入较容易,戴用较舒适。  相似文献   

16.
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通过对 68例上颌埋伏阻生牙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其埋伏牙位、病因及矫治方法 ,掌握临床特点 ,提高防治水平。1 临床资料   (1 )性别与年龄  68例患者男性 2 8人 ,女性40人 ,女性多于男性。年龄 8~ 1 5岁 60例 ,1 6~ 2 4岁 8例。   (2 )埋伏牙位 上中切牙 35例 ,其中 1——|1 5例 ,|——12 0例。尖牙 1 5例 ,第一双尖牙 4例 ,第二双尖牙 6例。 2颗牙同时埋伏 4例 ,3颗牙同时埋伏 4例。(3)埋伏原因 萌出间隙不足 1 4例 ,牙根畸形1 2例 ,牙胚位置不正 8例 ,牙瘤及多生牙 1 2例 ,乳牙滞留 6例。乳牙期外伤 2例 ,牙龈粘膜增厚 4例 ,…  相似文献   

17.
快速上颌扩大正畸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快速上颌扩大术(RME)对颅颌面骨胳产生的生物力学作用问题,国内外学者曾发表过一些文章,大多涉及定性分析,1985年丹根一夫等报导了RME的生物力学研究。本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以1毫米的小标距电阻应变片重迭粘贴术进行了电测应力分析,获得了RME实验过程中在上颌骨各测点部位变形值的精确测试数据,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 47例口腔癌患者颈淋巴结超声检查进行前瞻性研究 ,并与触诊检查进行对比 ,初步评价超声检查在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有 47例口腔癌患者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30岁~ 72岁 ,平均年龄 46 .8岁。 47例患者中 ,舌癌32例 ,口底癌 1 0例 ,颊癌 5例 ,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 :①有活检证实 ;②以前未做过放、化疗及手术治疗 ;③以局部扩大切除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作为初次基本治疗方法。在术前 ,对每位患者的患侧颌下区颈部进行触诊及超声检查 ,先详细记录触诊查到的肿大淋巴结的数量、大小、质地、活…  相似文献   

19.
上颌快速扩大(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是一种矫治上颌横向宽度不调的常用方法,随着对该研究的日益加深.这种方法不仅被用于矫治上颌狭窄,后牙反雅,轻中度牙弓拥挤.而且也有国外文献报道用于治疗鼻腔、上呼吸道阻塞及传导性听力下降。笔者在临床中治疗1例上颌狭窄合并传导性听力下降病例,上颌狭窄改善后听力恢复,国内尚未见同类报道.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上颌快速扩大后上牙弓和腭盖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使用改良Hass型矫治器对 15例生长发育期需扩弓治疗的患者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治疗 ,并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了测量分析 ,以观察在RME作用下上牙弓及腭盖高度的变化。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15例 10$C 15岁患者 ,上颌基骨发育基本正常 ,前牙拥挤 4mm 6mm以内 ,上牙弓狭窄 ,腭盖高拱 ,单侧或双侧磨牙反。所有患者均经改良Hass型矫治器扩弓矫治。平均治疗时间为 6个月。每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取上下颌模型进行分析 ,模型测量包括 1)上颌尖牙间牙弓宽度、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 ;2 )上牙弓长度以及从一侧的第一磨牙至另一侧的第一磨牙的各个牙近远中径长度的测量。 3)腭盖高度。测量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分析。结果和讨论 :测量结果表明 ,15例患者扩大牙弓后 ,牙弓宽度均有增加 ,但增加在牙弓各段并不一致。第一磨牙区增宽最多 ,平均为 4 .5 4 ,其次为第一前磨牙区 ,平均为 3.76 ,尖牙区增宽最小。这是因为上颌6  6 和4  4 作为支抗牙在快速装置的作用下发生 ,较 3  3更多的颊侧倾斜移动 ;而 6  6的增宽值又大于 4  4 ,说明作用于后牙的矫形力最大 ;牙弓长度的增长是RME的特征之一。本研究中牙弓长度的增长为 4 .2 4mm ;腭盖高度的变化有 10例病例呈减小趋势 ,有 5例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