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围产后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对射阳县1999年1月-2000年12月出生的14943例围产儿监测。结果:发现出生缺陷儿63例,发生率为4.22‰,其中唇腭裂畸形的发生率最高为1.74‰,占缺陷儿的41.27%;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居第二,为0.60‰,占缺陷儿的15.87%;因严重先天性缺陷死亡的围产儿29例,占出生缺陷儿的46.03%,占围产儿总数1.94‰。其中发现有可能致畸形因素的共24例,占38.10%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母亲年龄、胎儿性别及多胎妊娠有关。结论:为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必须从多方面,多环节预防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同时要充分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及早诊断,及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和分析长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基本情况。方法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于2005年1—12月对长春地区53所医院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监测围产儿35797例,出生缺陷儿29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82.41/万;缺陷儿死亡率38.31%,占围产儿死亡的28.25%。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产母年龄35岁以上为高发年龄。结论 应加强优生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出生缺陷诊断及监测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围产儿畸胎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1987-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围产儿畸胎瘤的发生水平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共收集围产儿4489692例;畸胎瘤238例,其中单发198例,合并有其他畸形者40例,中国人围产儿畸胎瘤发生率为0.53/万,单发畸胎瘤发生率为0.44/万,合并其他畸形者发生率为0.09/万。城市发生率为0.46/万,乡村发生率为0.66/万;男性围产儿畸胎瘤发生率为0.27/万,女性为0.80/万,畸胎瘤儿性别比为1:2.76。畸胎瘤围产儿病死率为55.0%,结论:中国围产儿畸胎瘤以单发为主,发生率变化无长期趋势。乡村发生率高于城镇,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畸胎瘤儿病死率高,应进一步加强产前诊断和围产期管理。  相似文献   

4.
监测围产儿7712例,发现先天畸形儿67例,占8.68‰。同期围产儿死亡148例,围产儿死亡率19.19‰。125例作尸检,尸检率84.46%。148例死亡围产儿中先天畸形29例,占195.94‰,在围产儿死因中占第2位。7564例活产儿中发现畸形38例,占5.02‰。畸形以神经系统畸形、心脏缺陷,呼吸器官发育畸形等为多见,平均每例含2.09畸形次。指出加强孕期自身防护、加强产前监护、染色体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及血清α-FP测定,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7年来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出生缺陷的发生及构成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孕产妇管理,提高孕期保健水平,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卫生院在2000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出生的1360例围产儿中的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间,我镇共出生围产儿1360例,出生缺陷儿1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24‰ 。在19例出生缺陷儿中,男性构成比为5.70‰,女性构成比为22.80‰,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生缺陷按系统分布依次为:内部畸形、颌面五官、染色体病、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出生缺陷按种类分布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多指(趾)、腹裂、21-三体,先天性幽门狭窄,脑积水。结论本地区出生缺陷女性比男性高,且以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指(趾)四肢畸形的发生率为最高。因此,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早发现严重畸形儿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生儿缺陷的有效途径;要对围孕期妇女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为孕妇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对我院的辅助科室相关人员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加彩超等仪器设备,从而提高对畸形的警惕性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我院1991年1月至1994年10月住院分娩围产儿2578例,死亡9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34.91%。其中死胎占围产儿死亡的55.56%,新生儿死亡占42.22%,死产死亡占2.22%。提出本院围产儿主要死亡原因依次是死胎、畸形、早产和肺部疾患。认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和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围产儿产前诊断及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多指(趾)畸形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于1996~2000年在全国31省(市、区)监测医院内对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调查。结果 在2218616例围产儿中,共检出多指(趾)2097例,全国平均发生率为9.45/万;城、乡发生率分别为9.60/万和9.05/万;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0.99/万和7.48/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指(趾)畸形患儿单发者占88.4%,11.6%合并有其他畸形。畸形发生在肢体左侧占34.96%,右侧占45.62%,双侧同时发生占19.41%。多指(趾)患儿围产期病死率为8.17%,其中单发为2.72%,多发为49.38%。结论 我国围产儿多指(趾)畸形男性多于女性,地区差异明显;多指(趾)以单发形式为主,多发畸形患儿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及种类,为今后预防工作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提供依据。方法从产妇所处的区域,围产儿性别,产妇年龄,缺陷的类型、顺位进行分析。结果3827例围产儿中发生缺陷87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22.73‰,农村(P〈0.05)高于城市,发生缺陷胎儿性别男性与女性无区别(P〉0.05);产妇年龄在20-24岁这一年龄段的缺陷儿发生率较其他高。居首位的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其次为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多指。  相似文献   

9.
本回顾分析了498例围产儿畸形的病理解剖资料,经尸检发现致死性畸形342例占68.7%,非致死性畸形156例占31.3%,致死性畸形以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为最多,性别以男性为多见。本组229例进行了胎盘及其附属物检查,提示胎盘异常和围产儿畸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我市围产儿死亡情况,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连续住院分娩围产儿3984便,其中死亡围产儿108例进行总结分析,围产儿总死亡率为27.11%,围产儿死亡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畸形、胎儿宫内窘迫和早产,分别占死因构成的22.22%29、11.11%。围产儿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畸形儿较多,除去形原因,校正后围产儿死亡率是21.08%。围产儿死亡职业因素以农民为高,农民组围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死亡围产儿中的畸形率并分析总结各种畸形比例及死性畸形的情况。方法:对442例死亡围产儿作肉眼观察、病理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死亡围产儿畸形检出率28.7%。心血管系统畸形发生率最高(21.8%),其后依次为神经系统(17.6%)、眼及耳鼻咽喉(17.6%)、泌尿系统(9%)。在44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中致死性畸形占22.9%。结论:死亡围产儿尸检对于明确各灰畸形和死亡原  相似文献   

12.
蒲滨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25-1026
目的了解钦州市4873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钦州市1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48738住院分娩的孕满28wk至产后7d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儿920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188.76/万;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胎儿水肿、多指、肢体短缩、脑积水、唇裂。每年的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亲〉35岁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20—2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单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胎缺陷发生率占39.02%,第一产占59.67%,家庭收入1200元以下的占76.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3.80%,产前确诊率为50.22%,在出生缺陷儿中有异常家庭史及母亲在孕早期异常接触史者占15.10%。结论争取全社会动员起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做好孕前孕期保健及产前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90年1月 ̄1992年12月在对我院住院分娩的6186例围产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监测,共检出80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12.93‰,略低于全国总出生缺陷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29.09‰,其中致死性畸形27例,占围产儿死亡的15%。  相似文献   

14.
开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进一步掌握我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类及影响母婴安全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对全市21个接生单位,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回顾性调查。统一使用出缺陷儿登记卡、围产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出生医学记录,对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活产8106人,出生缺陷发生5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66‰。先天畸形种类为16种,先天畸形儿中以胎儿水肿综合征、脑积水、无脑儿、唇腭裂、两性畸形、肢体畸形为常见,54例先天畸形儿有32例死亡,占59.26%。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监测,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及产前诊断等干预措施,是优化人口,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瑛  杨梦庚 《医学争鸣》1997,18(6):600-601
IUGR是引起分娩期围产儿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l.].妊高征合并IUGR,对围产儿威胁更大,死亡率显著升高.目前,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意见尚不一致l:’j.我们收集近15年来在我院分娩的妊高征合并IUGR围产儿305例,分析分娩方式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工临床资料l.1一般资料1980年1月至199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妊高征合并IUGR围产儿305例,发生率为17.67%,围产儿死亡22例,死亡率为72.13%.IUGR诊断标准参照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妊高征诊断标准按文献[4].卫.2妊高征合并IUGR分娩方式与围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围产儿畸胎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 1987~ 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 ,描述围产儿畸胎瘤的发生水平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 2 8周到产后 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 共收集围产儿 44 896 92例 ;畸胎瘤 2 38例 ,其中单发 198例 ,合并有其他畸形者40例。中国人围产儿畸胎瘤发生率为 0 .5 3/万 ,单发畸胎瘤发生率为 0 .44 /万 ,合并其他畸形者发生率为 0 .0 9/万。城市发生率为 0 .46 /万 ,乡村发生率为 0 .6 6 /万 ;男性围产儿畸胎瘤发生率为 0 .2 7/万 ,女性为 0 .80 /万 ;畸胎瘤儿性别比为 1∶ 2 .76。畸胎瘤围产儿病死率为 5 5 .0 %。结论 中国围产儿畸胎瘤以单发为主 ,发生率变化无长期趋势。乡村发生率高于城镇 ,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畸胎瘤儿病死率高 ,应进一步加强产前诊断和围产期管理  相似文献   

17.
1988~1991年中国神经管缺陷和唇腭裂畸形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我国1988~1991年出生缺陷动态监测期间两类主要出生缺陷——神经管缺陷(NTD)和唇腭裂(CLP)的监测结果。资料的收集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1988年1月至1991年12月,共监测2750588例围产儿,查出先天畸形儿28168例,畸形总率为102.4/万,其中NTD6885例,畸形率为25.0/万。NTD的发病在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以北方为高(尤以太行山脉周围地区最高),从北到南,逐渐下降。CLP4548例,畸形率为16.5/万。全国各省份唇腭裂的畸形率波动在11.2/万~25.7/万之间。NTD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波动,以冬季为发生高峰。NTD的性别比例为0.59,女性围产儿畸形率(32.1/万)明显高于男性(17.4/万)(P<0.01)。CLP的性别比例为1.33,男性患儿多于女性。但腭裂的性别比例为0.80,与唇裂或唇裂合并腭裂的性别比例(1.4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城乡围产儿NTD畸形率分别为14.4/万和44.3/万,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乡村围产儿NTD畸形率是城镇的3.0倍。城乡围产儿CLP畸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死亡的204例围产儿进行了尸体解剖。结果,肺部疾患128例,占52.9%。畸形31例,占15.2%。窒息20例,占9.8%。极低体重儿15例,占7.4%。颅内出血9例,占4.4%。其余21例。  相似文献   

19.
巨大儿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并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的分娩方式进行比较,以便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巨大儿的诊断并与单胎正常出生体重儿的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中宫高≥35cm的48例占67.61%,宫高加腹围≥140cm的31例占43.66%,双顶径加股骨长度≥17cm的50例占70.42%,巨大儿手术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宫高≥35cm及双顶径加股骨长度≥17cm可做为筛查巨大儿的指标,适当放宽巨大儿的剖宫产指征,可改善围产儿预后并降低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10来围产儿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1997年1月~00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35914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和构成比。结果共发现出生缺陷儿671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186.84/万。围产儿中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25岁以下和35岁以上年龄组产妇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主要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大腹儿、唐氏综合征、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结论1997~2005年出生缺陷呈逐年升高趋势,2006年有所下降。积极地干预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