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氟尿嘧啶致重度骨髓抑制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报告 患者,女,33岁,主因侵蚀性葡萄胎介入化疗术后21d,按约化疗,于2008年3月6日入院。主因葡萄胎清宫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而复升35d,阴道出血6d,彩超提示:官腔内杂乱回声(2.7cm×2.3cm×1.2cm,葡萄胎?),左附件囊性暗区(2.5cmx2.2cm×2.0cm),子宫肌层右侧壁杂乱回声区(2.3cm×1.9cm×1.9cm,葡萄胎肌壁间浸润伴动静脉瘘不除外),于2月9日收住院,诊断:侵蚀性葡萄胎,左附件囊肿。  相似文献   

2.
图1-3 Ia期。抑脂T2WI矢状位平扫,仅见弥漫型内膜增厚,抑脂增强示结合带完整,无肌层侵犯;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HE×200内膜腺体明显异型,腺细胞呈腺状或复层状结构,属黏膜内癌,未见肌层浸润。图4-6 Ia期。抑脂T2WI矢状位平扫,结节状肿块及内膜增厚,抑脂增强示子宫后壁局部结合带模糊,浅肌层侵犯;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HE×200内膜大部分呈黏膜内癌改变,局部见癌细胞呈乳头样浸润浅肌层。图7-9 Ib期。抑脂T2WI矢状位平扫,子宫体及后壁弥漫性增厚,抑脂增强示浸润≥1/2深肌层,浆膜层完整;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HE×200癌细胞呈腺样乳头状结构,浸润子宫肌壁深层肌组织。图10-12 II期。抑脂T2WI矢状位平扫,子宫腔下部内膜癌侵润宫颈,抑脂增强示浸润宫颈间质及肌层;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HE×200癌细胞浸润宫颈间质组织。  相似文献   

3.
阑尾黏液囊肿发病率低,手术切除的急性阑尾炎标本中约占0.34%~0.50%,容易误诊。我们在体检过程中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9岁,右下腹间歇性隐痛半年余。超声探查子宫附件见,子宫大小8.0cm×3.9cm×4.2cm,边界清,肌层回声均匀,宫腔波居中,子宫内膜厚0.7 cm(双层),左侧附件区卵巢显示大小3.6cm×2.8cm×2.5 cm,右侧附件区卵巢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例1:71岁,因绝经20年,不规则阴道流血半年,在重庆多家医院检查,两次诊刮均无异常,药物治疗无效要求手术。入院检查无特殊。行探查术见:子宫萎缩,右附件及左卵巢正常,左输卵管壶腹部有0.8cm病灶未穿透浆膜层。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病检为左输卯管乳头状腺癌,子宫及右附件,左卵巢未见转移灶。术后予VAC化疗一疗程到成都复查无异常未后续治疗。术后1年因阴道流血就诊见阴道残端有转移灶于术后1年多死亡。  相似文献   

5.
病例一:男性,73岁,中上腹隐痛一月余伴消瘦,于本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体溃疡型癌,于1999年6月26日入院.查体: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肛指检查未及异常,无阳性体征.于1999年7月1日气静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D2毕I式),术中见胃小弯前壁和胃体大弯侧各有一溃疡病灶,小弯侧病灶约3.0cm×4.0cm,侵及浆肌层,大弯侧病灶约1.5cm×2.0cm,未及浆膜层,胃左动脉旁和肝动脉旁见肿大淋巴结.病理示:两处溃疡均为管状腺癌Ⅱ级(溃疡浸润型),癌组织侵及浆膜层,送检淋巴结均阴性,术后两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7岁。绝经20年,因阴道流血3个月,同时发现腹部包块入院。B超示:子宫后倾位,子宫内膜厚0.7cm,左侧附件区可见大小7.6cm×5.6cm无回声区,内见线状分隔。盆腔未见积液。妇查:宫颈光滑,子宫呈后位,体积大小正常,形态规整,活动度好,无压痛;于左附件区触及6.0cm×6.0cm包块,轮廓清楚,活动度好;右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 G2 P0,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 LMP):2013年7月5日。停经2+月,因反复阴道流血30d,于2013年10月30日入院。入院前60d因“双侧输卵管阻塞”外院行“冻胚移植术”。入院前30 d开始间断阴道流血,B超示“宫内孕囊伴散乱胚芽,考虑胚胎停止发育”予以药物流产。25 d前阴道排出胎囊,周围见水泡状物,送病检示“绒毛组织”。20 d前复查B超示“宫腔占位,大小约2.9cm ×2.3cm ×1.1cm,行清宫术。15 d前再次阴道淋漓流血,妇检:宫体:前位、如孕50+d大小、质软、无压痛。右附件:扪及一6 cm ×5cm ×4cm包块。 B 超:宫体4.6cm ×5.5cm ×4.5cm,左侧宫角处查见大小4.2 cm ×4.7 cm ×4.2 cm 的不均质增强回声,团块周边探及丰富的环状血流包绕,肌壁回声均匀,未探及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右附件区查见大小5.8 cm ×5.0 cm ×4.7 cm 的分隔状囊性占位。血β-HCG200000mIU/mL,临床考虑“宫角妊娠?”收入院。行腹腔镜下异位病灶清除+右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60 d大小、质软;左侧宫角突起,切开后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水泡样组织;右卵巢可见6 cm囊肿,囊液清亮;双输卵管伞闭锁(见图1)。术后病检:左宫角异位病灶清除物为完全性葡萄胎。 IHC:P57阴性,滋养细胞 Ki67阳性率为90%。术后第1 d 开始MTX 50 mg肌注,隔日1次,共肌注3次后因肝功能异常暂停化疗。术后25 d复查B超:子宫左后壁近宫底查见强回声团,大小2.0cm ×2.0cm ×2.4cm,团块内查见小泡状暗区,团块周边探及环状血流信号,疑滋养细胞疾病肌壁浸润病灶;血β-HCG为12298 mIU/mL;术后39d肝功好转后改用MA( KSM+MTX+CF)方案化疗四次,术后84 d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术后125 d复查B超:子宫肌壁回声尚均匀,考虑滋养细胞疾病治疗后改变。血β-HCG恢复正常后继续巩固化疗2次,患者随访至今,动态血β-HCG及B超均正常。  相似文献   

8.
男,6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8个月而入院,经内窥镜检查发现距门齿下30cm处食管气污壁有一约1.0cm×0.8cm粘膜糜烂,出血,边界不规则。病理诊断:食管鳞形细胞癌。在全麻下行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左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术中发现心脏裸露于左侧胸腔。大血管根部可见鸭践状心包残迹,左隔神经走行于脊柱左前方,右膈神经走行于右纵隔胸腔表面,左右嗝神经入膈肌处均可见心包残迹。肺脏未发现有畸形。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食管鳞形细胞癌侵及浅肌层,上下切线未见癌,食管旁两个淋巴管无转移。术后经定期化疗,随防2年,情况良好,能从事一…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例1,女,36岁.经期胀痛5年,呈进行性加重.查体:子宫比正常稍大,右附件肿物.B超示子宫肌瘤,右卵巢囊肿.术中见子宫增大,在子宫表面正后方浆膜下可见一囊实性肿物,体积约2.5cm×2.2cm×2.3cm,右卵巢可见6.5cm×3.9cm×2.5cm囊肿.  相似文献   

10.
患者,47岁,因月经量增多伴尿频下腹部包块半年。妇检:子宫孕3个月大,右附件区包块约1 0cm×1 0cm×1 0cm ,压痛明显。B超提示:右附件区实性肿物,逐行盆腔肿物探查术。手术所见:紧密粘连,行全子宫加右附件切除术。肿物位于宫底后壁间9cm×7cm×7cm ,与右附件粘连,肿物切面囊实性  相似文献   

11.
异位妊娠往往破裂后才能得到诊断和治疗.甚至于因延误诊治而致死。故应重视本病早期诊断。现将输卵管妊娠在未破裂前确诊的2例报告如下:例1,李某,27岁,农民。孕产1、存活1,停经50天,下腹痛5天,加重1天,于1993年10月10日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非贫血貌,头颈心肺正常。双会诊检查:子宫前位、宫体如40天妊娠大小,左侧附件区触及4cm×3cm×3cm大小包块,囊性,压痛明显。B超检查:见左侧附件区距子宫4cm处有妊娠囊,囊内见胎芽反射及原始心血管搏动,诊断输卵管妊娠,术中见浆膜层完整,局部无活动性出血,取出胚胎组织高体后仍…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男患,27岁,工人。以转移性右下腹痛11h,于1998-07-16入院。体温37℃,右下腹麦氏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腰大肌,闭孔肌试验(-),白细胞计数:16×109/L,分类计数:中性0.88,淋巴0.12,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于局麻下,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取麦氏切口人腹腔,常规方法寻找阑尾,未见阑尾,仅发现回肠前壁有充血,肠管无粘连,们摸盲肠壁及切开该区后腹膜探查仍未见阑尾。再经仔细们摸充血之回肠末端,于其前壁浆膜下触及一纵行硬性索条,长约7cm,远端弯曲呈钩状。沿索条切开浆膜层,显露一条直径为sc…  相似文献   

13.
患者76岁.因绝经35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0 d入院.35年前,因子宫内膜异位行放疗(镭疗)后即闭经.绝经后无异常阴道分泌物.患慢性喘息性气管炎10年,胆石症5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5年.24岁结婚,孕3产3.以往月经规律.入院查体:肥胖体型.两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干性罗音.心率92次/分,律齐.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萎缩,阴道后穹窿部组织较硬,弹性差;子宫颈表面尚光滑;子宫如孕40+ d,质偏软;两侧附件未见异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X线:骨质疏松并T1~2压缩性骨折.B超:子宫6.8 cm×6.2 cm×5.7 cm,前壁探及2.6 cm×2.4 cm略强回声光团,后壁见2.7 cm×2.4 cm等回声光团,边缘欠规则,双附件增宽.分段诊刮:(子宫腔)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因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其子女要求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子宫如孕40+ d,表面不光滑,质地软,双侧卵巢萎缩呈星条状,遂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剖视子宫,后壁粘膜层有一菜花状肿物,约3 cm×2 cm×2 cm.腹部切口Ⅱ/甲愈合.病理诊断: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已侵及深肌层;盆腔淋巴结转移:右闭孔(1/2),左髂内(1/1).子宫颈、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出院后嘱连服甲地孕酮160 mg,每天1次口服.  相似文献   

14.
心包囊肿属少见的先天性心包病变。我院于1994年收治1例,手术摘除,并经病理证实。患者男,27岁,无自觉症状。体检时X光胸片发现右心隔角具5cm×4cm卵圆形肿块影,外线光滑,了缘和内线被路肌与心脏遮盖。胸透未见肿块搏动,且肿块附着手心影上不能分开。B超检查胸骨右缘第六肋间探及一与心影相重的75cm×4cm囊性肿物,包膜光滑、完整,囊内为无回声区。CT平扫检查心脏有前方见一卵圆形低密度影,6.4cm×2.7cm×9cm,CT值一2一9HU,囊壁外线光整,未见钙化影,与心影紧密相连。手术所见囊肿位于胸骨后,右心沥角区,囊壁薄,表面光…  相似文献   

15.
贺长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21-122
例1:患者,女,40岁,因间断性下腹部疼痛3个月余,加重4天,伴恶心呕吐。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体温正常,血常规化验正常。妇查:下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于宫体前方触及约10.0cm×10.0cm×9.Ocm包块,活动度差,压痛著,逐行B超探查,子宫前位偏左,大小5.4cm×3.9cm×4.2cm,被膜欠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未见异常,左侧附件未见异常,于子宫右前方探及9.3cm×8.5cm囊性包块,形态规则,壁厚,透声性差,其内可见细小密集光点。彩色观察,囊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卵巢囊肿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癌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133例.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血清CA125、CA19-9水平;分析患者年龄、是否绝经、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性质、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附件受侵、盆腔(附件除外)受侵及宫颈间质是否受侵、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表达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血清CA125、CA19-9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附件受侵、盆腔(附件除外)受侵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水平与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附件受侵、盆腔(附件除外)受侵及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性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盆腔(附件除外)受侵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水平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和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性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血清CA125与CA19-9升高提示子宫深肌层受侵以及宫外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患者,23岁,因“停经2 月,要求终止妊娠”,于2003年4月17日第1次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约2 月妊娠大,规则,质软,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子宫附件B超示宫腔内混合性包块(约4.10cm×8.83cm×9.01cm),考虑葡萄胎,入院诊断为葡萄胎。完善各项检查,于2003年4月18日行清宫术,术中吸出大量水疱组织及少许类绒毛组织及血块素0.4mg(0.2mg)静滴,每日1次。8天化疗,经过顺利,复查血HCG8248mmol/ml,复查B超示:前壁肌层内示2.10cm×1.45cm大小无回声蜂窝结构区,其内有血流信号。意见:葡萄胎刮宫术后肌层浸润。此后…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64岁,绝经12年,间断阴道流液、流血7个月,下腹坠胀痛15 d。查体:耻骨上方可触及包块,质硬,活动欠佳,阴道内可见血水样分泌物,有异味,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质硬,有压痛,活动可,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超声所见:子宫前位,轮廓尚规整,大小约5.4 cm×4.9 cm×5.0 cm,肌层回声极不均匀,内膜线模糊,厚约2.6 cm,于宫体上方偏右可见较大囊性肿物,大小约9.9 cm×6.4 cm×6.2 cm,与宫体紧邻,壁厚1.2 cm,其内底部可见乳头状等回声团突向囊腔内,大小约1.9 cm×2.6 cm。CDFI:宫体内血流丰富,可及动脉血流,PSV:30 cm/s,RI:0.7。超声提示:(1)子宫内膜癌可能;(2)右附件区囊实性肿物(右卵巢恶性肿瘤不除外)。实验室检查:CA_(125)89.1 U/ml,CEA 143.59 ng/ml。因查体子宫明显增大,表面光滑,宫旁未探及明显肿物,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报告 患者,女,77岁,主因“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半月余”入院。患者因右下腹疼痛20余天,行胃肠造影示:升结肠占位,结肠癌。2008年6月3日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结肠中分化腺癌(溃疡型,5.0cm×4.0cm×1.2cm),浸透肌层达浆膜外脂肪组织,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转移(0/22)。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7岁。因右下腹胀痛半年,于1998年10月2日以“阔韧带囊肿“收入院。查体:BP15/8kPa,T36.3℃,心肺正常,宫颈Ⅰ°糜烂,宫体前位正常大小,偏向左侧,侧附件区扪及约13cm×12cm×11cm大小囊性包块,不活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正常。B超提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右侧附件区探及14.26cm×13.78cm和13.37cm×7.88cm两个界线不清的囊性回声区,内有强光带分隔。于1998年10月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大小正常,偏向左侧腔,两侧附件正常,右侧腹膜后向盆腹腔突出腊肠状、折叠粘连为一体的囊性包块,约15cm×13cm×12cm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