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 ̄1992年,运用对比法,在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整种,覆膜切种,覆膜育芽移栽均比露地栽培地温提高1.8 ̄3.9℃,土壤含水量增加1.3 ̄2.6%,土壤容重降低0.05 ̄0.12g/cm^2,近地茎增粗0.1 ̄0.21cm,叶片数增多1.2 ̄1.5片,增产22.2 ̄25.1%,净收入增加1732.5 ̄2362.5元/ha。  相似文献   

2.
福建春播覆膜花生生长发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白皮1号和泉花10号分别在红黄壤旱地的中低肥力和中等肥力水平土壤进行覆膜栽培试验,并对其整个生长发育进程进行观察和取样分析,最后进行考种和测产,试验表明,花生覆膜栽培出苗早,生长快、出苗率高,明显促进前期茎枝和叶片生长,使分枝数增多,叶面积系数和净同化率提高,提早开花,增加开花量,并使花生的整个生育期提前,覆膜花生果多果重,增产显著(达24.1%-34.1%),表明覆膜栽培适合南方普及推广,并提出了覆膜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甜菜覆膜栽培可改善甜菜生长的环境条件,提高土壤含水率1.64% ̄5.41%,降低土壤容重5.48%,增加土壤孔隙度2.34%,增加土壤空气含量0.81%,并能提高土壤养份利用率,覆膜栽培甜菜可比裸地直播甜菜增产56.6%,提高含糖0.2度。  相似文献   

4.
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模式是最近提出的旱作区马铃薯集雨栽培技术,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设置5,10,15和20 mm 4个模拟降雨量水平,与传统平作模式进行比较以检验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模式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的集雨效果。试验在马铃薯出苗后16 d进行模拟降水处理。结果表明,在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模式下,5 mm降雨即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根际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10 mm时微垄覆膜侧播的贮水效果最好。随着模拟降雨量的增加,微垄覆膜侧播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互助县马铃薯覆膜效益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互助县地处青海东部高寒、半干旱区,境内生态类型分川水、浅山、脑山地区。川水地区种植作物的热量条件一季有余,二季不足,采用覆膜栽培技术,不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早收获、早上市,而且复种一茬蔬菜作物,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又增加了经济效益。脑山地区在马铃薯种植上  相似文献   

6.
九三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海拔288.1m,土壤属黑土类,地势以平坡地居多,肥力中等。这里种植甜菜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一般年份含糖率在16.5度以上,个别年份在17~18.5度。近几年由于甜菜栽培水平的提高,产量逐渐上升,而含糖率有下降趋势。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种植马铃薯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降雨量400 mm左右的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对晋薯7号进行了不同覆膜方式的研究,测定了0~20 cm土层地温和0~100 cm土壤含水量,以探索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总体表现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期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秋季半膜栽培>顶凌半膜栽培>播期半膜栽培;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是秋季覆膜栽培>顶凌覆膜栽培>播期覆膜栽培,全膜覆盖栽培>半膜覆盖栽培。播期半膜栽培马铃薯667 m2产量为1 436.9 kg,而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667 m2产量达到1 762.7 kg,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宁南山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养仓 《中国马铃薯》2006,20(4):217-219
研究比较了垄上覆膜、垄上未覆膜、双行靠3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比双行靠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单株薯块重,提高产量,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耕层0~40cm土层含水量,生育期提前,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使产量提高43.67%。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在西北半干旱区旱作梯田中,以‘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对目前旱作区马铃薯不同垄播覆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物侯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早,生长发育较快,营养生长期延长,尤其双垄全膜黑膜覆盖能优化马铃薯农艺性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降低地温,有利于马铃薯薯块的生长,在多年高温少雨的地方,覆白色地膜栽培的马铃薯不利于其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永嘉县春马铃薯覆膜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永嘉县春马铃薯覆膜早熟栽培技术林建光金江彬(浙江省永嘉县农业局325100)1前言1995年冬,永嘉县科委立题,由县农业局承担负责实施,对春马铃薯覆膜栽培进行研究,共进行配套试验7项,建立示范栽培面积6.667hm2,取得显著成效。2地膜覆盖的作用及...  相似文献   

11.
<正> 内蒙古阴山北部干旱地区是我区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但该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多肥少,土壤贫瘠肥力低下,是制约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适量施用稀土元素可显著提高农作物产  相似文献   

12.
方继友  陈宝兴 《玉米科学》1998,6(2):077-086
本文分析了承德市土壤肥力水平和施肥现状,论述了在不同年份以及覆膜栽培和露地直播条件下,旱地春玉米增施钾肥的不同增产效果,证明随着单产水平的提高,钾素将成为限制旱地春玉米提高产量的关键养分因子。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东台市马铃薯种植以东部沙壤土质地区为主,种植方式经历了露地种植、地膜覆盖、小棚栽培和多层覆盖栽培的发展过程,马铃薯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不断提高,但在西部里下河水稻生产地区,由于土壤粘性,马铃薯产量一直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铃薯的生产和发展,为此,我们在部、省水稻小麦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了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王云栋 《杂粮作物》2006,26(3):218-218
马铃薯由于其适应性强,易种植、早熟、高产、营养价值高,因此成为人们喜食的作物。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对马铃薯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发展马铃薯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受到马铃薯加工业和栽培问题的制约,本溪马铃薯种植面积始终徘徊在2000hm^2左右。平均产量也只有22500kg/hm^2,对于本溪市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非常不利。结合本溪市的实际就马铃薯在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乙草胺防除覆膜春马铃薯杂草效果好许庆稳(山东巨野县农业局推广中心)黄泛平原应用地膜覆盖春马铃薯可比露地栽培提早播种7~10天,从而获得早熟、优质、高产,亩效益提高25%~30%。为解决多种杂草伴随生长引起的争肥水、早破膜的危害,我们于1993年设立多...  相似文献   

16.
天水市地膜马铃薯多熟栽培模式生态经济效能浅析潘连公陈彩能胡箭卫(甘肃省天水市农技站741000)1前言近年来,随着立体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复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地膜马铃薯为主的套种、复种高产、优质、低耗、高效栽培模式应运而生,栽培水平越来越高,在...  相似文献   

17.
镇巴县马铃薯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沈开安何代元罗树云刘兴娥(陕西省镇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723600)1前言为了提高马铃薯的单产水平,镇巴县从1995年开始,在17个乡镇开展了以推广脱毒种薯为主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实施,示范区内3627hm2马铃薯,平均...  相似文献   

18.
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平作行上覆膜、双垄全膜覆盖、起垄行上覆膜及起垄覆膜膜侧播种五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适合内蒙古武川县旱作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结果表明,四种覆膜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旱作马铃薯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并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以维持植株正常的生长代谢,其中以起垄覆膜膜侧播种和双垄全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旱地油菜地膜覆盖栽培的水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菜覆膜栽培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耕层日平均土温提高0.51-0.78℃,全生育期增加有效积温140℃,土壤含水量提高0.42%-1.8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9-4.10kg/mm.hm^2。覆膜栽培缩短生育期6-11d,杂油77产量达到3371.10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23.11%。  相似文献   

20.
地膜玉米分带轮作系指在玉米覆膜种植的基础上,通过预留空行,分带间套一季或多季互利互惠的矮秆粮经作物,组成一定复合群体,充分利用作物之间的时间、空间差和生物因素,年度合理进行带内轮换,平衡肥力供应提高地膜玉米生产整体水平的种植制度。笔者自1987年开始,在总结单项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分带轮作套种马铃薯、豆类和光叶紫花苕的养用结合技术,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为目标,从耕作、播种、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产量效应,增产原因和经济效益分析,结合选用对路高产良种,配方施肥,适时茬口衔接合理田间配置四项关键技术,形成了高寒山区地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