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治疗154例重型颅脑损伤及9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分别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观察存活数、死亡数。结果:亚低温组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存活率与特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存活率与特重型颅脑损伤也有显著差异;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亚低温治疗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亚低温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特重型颅脑对冲伤患者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86例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特重型颅脑对冲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3例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情况、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颅内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颅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0%、27.91%,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对于特重型颅脑对冲伤患者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颅内压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59-160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辅助治疗。结果63例患者中,36例完全康复,19例生活基本自理,6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死亡;而对照组64例患者中,21例完全康复,25例生活基本自理,12例生活不能自理,6例死亡,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颅内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组织氧分压(Braintissue oxygen pressure-PbrO2)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重型脑外伤患者42例,分为亚低温组、对照组.亚低温组于伤后12h内行亚低温治疗(32~34℃),时程3~5天;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两组均持续监测PbrO2,并对不同时段PbrO2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和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GCS6~8分)患者于降温前、降温4h时段及复温后的PbrO2无显著差异(P>0.05),但亚低温组在降温24、48、72h时段PbrO2均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与对照组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患者各时段PbrO2无显著差异(P>0.05).亚低温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GCS6~8分)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降低了PbrO2;对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无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紧急钻颅和顺序脑膜剪开术在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接受紧急钻颅+顺序脑膜剪开术治疗(治疗组),并将同期27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一次性脑膜剪开术治疗的同病症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两组确诊至减颅内压完成时间、术中急性脑膨出、瞳孔恢复情况和术后6月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确诊至减颅内压完成时间、术中急性脑膨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瞳孔恢复正常率40%,部分缩小率53.33%,无变化率6.67%,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4.81%,25.93%和59.26%,两组差异显著;术后6月GOS评分显示,治疗组良好率53.33%,中残率20%,重残率10%,植物生存率3.33%,死亡率13.3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1.11%,14.81%,18.52%,7.41%和48.15%,两组差异显著;治疗组术后6月并发症总发生率30%,对照组81.48%,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紧急钻颅和顺序脑硬膜剪开术可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赢得充分减压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术后残疾率和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17.1%)明显降低,恢复良好率(62.9%)明显提高,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入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54-56
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8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颅脑损伤后及时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在颅脑损伤后先通过吸氧治疗,在出现明显的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通气前后Pa O2、Pa CO2、Sa O2、HR、BP等观察指标,并对两组GCS评分、LIS评分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通气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通气后的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通气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随访后,观察组的死亡率13.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579,P=0.032)。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患者缺氧,减轻颅内压,对预后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对照组则行无创颅内压监测方式,记录并对2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ICP)值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10例发生应激性溃疡,5例发生低蛋白血症,1例发生颅内感染;而对照组分别为20例、15例、8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8例预后良好,6例残疾,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对照组患者6例预后良好,10例残疾,1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观察组预后良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治疗效果较无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更好,患者的预后情况普遍更好,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处理更妥善,能显著地辅助加快患者的恢复进度,得到了很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及对照组.监测组: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情况,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应用;对照组: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根据医师临床经验进行调整引流量及应用脱水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监测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有效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估计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重型或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②方法对16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治疗169例中,恢复良好80例,较轻53例,死亡36例。④结论加强救治的各环节,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及时手术治疗、控制颅内压,预防控制并发症等,是提高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给予亚低温治疗,每组35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率37.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43%,死亡率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193-1195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ICP)检测探头和单纯型ICP检测探头在临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探头监测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研究组使用脑室型ICP检测探头,对照组使用单纯型ICP检测探头。两组均进行降颅压、机械通气、控制体温、血糖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天数、甘露醇使用量、脱水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使用甘露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平均每位患者使用甘露醇总量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脱水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GOS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脑室型ICP检测探头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对控制颅内高压有积极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元化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进行颅内压及颈静脉氧饱和度联合监测;对照组进行颅内压监测。两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40例,效果良好28例,效果不良12例;对照组40例,效果良好18例,效果不良2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颅内压及颈静脉氧饱和度联合监测比单一颅内压监测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计分3~8分)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除采用临床综合治疗外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对照组仅采用临床综合治疗.监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常规临床监护.结果治疗组脑组织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预后较对照组预后好并发症少.结论:大剂量纳络酮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组织乏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8例,除了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外,其它治疗措施、原则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组良好36(67.9%),差11(20.8%)。死亡6(11.3%),对照组良好25(43.9%),差26(45.6%),死亡6(10.5%)。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组良好3(15.0%),差7(35.0%),死亡10(50.0%);对照组良好2(11.1%),差6(33.3%),死亡10(55.6%)。重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提高(P〈0.05),特重型组无差异。结论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提高良好率,降低致残率,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彦 《中外医疗》2010,29(26):104-104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疔,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比较2组疗效和预后.结果 2组心电图异常和呼吸异常有明显差异,2组治疗前颅内压和GCS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颅内压均降低,GCS评分增加,但观察组变化幅度要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可以减少继发损伤,改善意识障碍,恢复稳定患者的血压呼吸,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6例GCS(英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收治的26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做回顾性总结。结果:26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存活12例(46.2%),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生存2例;死亡14例(53.8%)。结论:尽早气管切开,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颅内压监测,早期亚低温治疗,注重改善内环境,防治并发症,可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黄巧华  戴兵  覃占势  邓超 《吉林医学》2015,(10):2004-200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在颅内压监测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选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实行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零东海 《中外医疗》2013,(34):47-48
目的 探讨将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取在该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选取36例组成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实验组,另36例则组成选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良好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手术前后颅内压的变化要比对照组手术前后颅内压的变化更安全,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比选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明显,手术前后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预后良好率高,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薛元峰  严建松  朱进  万小菊 《河北医学》2012,18(11):1580-158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颅脑重型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水肿体积、预后、颅内压、血糖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水肿体积、颅内压以及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有效而方便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