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可疑DAI病例行常规TS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扫描.结果:SWI可清楚显示18例DAI的颅内异常小出血灶,表现为点状、条索状、类圆形或环形的低信号影,检出率为72%.常规TSE序列检出7例,检出率为28%,FLAIR序列检出12例,检出率为48%,DWI序列检出14例,检出率为56%.结论: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内小出血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确诊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MRI扫描基础上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比较两者DAI病灶的检出率,分析信号特征。结果:联合常规序列和SWI共发现DAI病灶378个;其中SWI检出病灶341个,敏感度为90.2%,在磁敏感图(SWI image)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且不规则形低信号影,边界清晰,在相位图(Phase image)测病灶较正常脑组织相位位移量明显大(P0.05);在FLAIR检出病灶197个,敏感度为52.1%,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大小不等点片状高或稍高信号影,SWI对于DA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FLAIR(P0.01)。结论:对于急性期DAI病灶的显示,SWI比常规序列敏感,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拟诊DAI病例常规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磁共振扩散加权(DWI)及磁敏感加权(SWI)扫描。结果 SWI可清楚显示29例DAI的颅内异常小出血灶,表现为点状、条索状、类圆形或串珠状的低信号影,检出率为72.5%,常规T2WI序列检出率为27.5%(11/40),FLAIR序列检出率为47.5%(19/40),DWI序列检出率为55.0%(22/40)。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内小出血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敏感成像(SW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DAI的SWI序列影像特点,并与常规MRI序列对照分析。结果:所有序列共检出病灶413个。SWI序列检出病灶402个,其中水肿灶56个,表现为片状高(稍高)信号;水肿伴出血灶346个,表现为片状高(稍高)信号区内分布斑点状低信号。常规MRI序列共检出病灶392个,表现为单纯水肿灶316个,水肿伴出血灶76个灶。SWI检出病灶以及病灶内合并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检查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WI能高效检出DAI病灶,同时可明显提高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为DAI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外伤后3d内行MRI检查的DAI患者的资料,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SWI扫描.GCS≤8分15例,9 ~12分3例,13 ~ 15分2例;统计病灶的发生部位、数量,测量各扫描序列发现的病灶面积,应用X2检验比较各序列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患者DAI出血灶面积与GCS评分作相关分析. 结果 DAI出血灶在脑表浅部位较后颅窝和脑深部多,SWI序列对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灶的面积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921,P<0.01). 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急性期DAI患者的脑内出血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在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诊断中的价值及SWI上病灶数目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21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DAI患者,分别在外伤后15 d内行3.0T MR常规序列(T1WI 、T2WI 和FLAIR)及高分辨SWI序列扫描,并观察患者病灶形态、分布、数目等,对比分析SWI和常规MR序列对DAI病灶显示的敏感性及信号特征,并与哥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CS)评分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例DAI患者中,MRI常规扫描共发现183个病灶,其中T1WI检出32个,T2WI检出65个,FLAIR检出86个;SWI序列共检出467个病灶.DAI出血灶的分布形态在SWI上表现多样,皮髓质交界区的病灶多呈斑点状或串珠状;脑白质和小脑病灶多呈团状或点片状;基底节、脑干病灶多呈斑片或点状.SWI序列发现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常规MR(t = -2.210,P< 0.05).SWI显示DAI的病灶数目与患者GCS评分呈负相关(r = -0.849,P<0.05).结论 SWI对脑内微出血灶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MRI,并且病灶的数量与患者GCS评分密切相关,对DAI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联合磁敏感成像(SW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及SWI序列全脑扫描。结果:共检出病灶313个,T1WI 78个,T2WI 207个,FLAIR 292个,DWI 286个,SWI 297个。SWI显示245个病灶内分布斑片状、点状出血灶,其它序列共显示43个内分布出血灶。SWI、DWI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T2WI(χ2=82.465,χ2=59.584;P〈0.01),SWI、FLAIR及DWI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3.052;P〉0.05)。结论:联合SWI与DWI有利于提高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SWI与DWI应作为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常规扫描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急性、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于急性或亚急性期(外伤后2周内)行头颅SWI、DTI及常规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对病灶显示的灵敏度。将检出的病灶数目与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WI共检出DAI病灶128个,DTI-扩散图(TRACEW图)检出279个,SWI检出538个,联合SWI及DTI检出589个。SWI、DTI(TRACEW图)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T2WI(Z=-3.764,Z=-3.245;P<0.01)。联合SWI及DTI两种技术对DAI病灶的检出显著高于单独应用DTI(Z=-3.551,P<0.01)或SWI(Z=-2.351,P<0.05)。联合SWI及DTI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目与患者入院GCS呈高度负相关(r=-0.775,P<0.01)。结论联合SWI及DTI两种检查技术,能够较单独应用一种技术观察到更多的DAI病灶,有助于较准确地对DAI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三维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3D-DTT)还可以直观显示DA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0 T MRI的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确诊为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常规TSE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与S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5例共检出病灶302个,单发2例,多发33例。常规T1WI检出病灶114个,其中单纯水肿灶93个,水肿伴出血灶21个;T2WI检出231个,其中单纯水肿灶182个,水肿伴出血灶49个;FLAIR序列检出268个,其中单纯水肿灶203个,水肿伴出血灶65个;SWI检出病灶302个,其中单纯水肿灶40个,水肿伴出血灶262个。SWI对出血灶检出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T1WI、T2WI及FLAIR序列(P0.05)。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急性期DAI患者脑内微出血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灶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对DAI的诊断价值;比较SWI及常规MRI序列在检测DAI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的差别,探讨SWI显示DAI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6例临床确诊为DAI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及SWI扫描;常规MRI与SWI在显示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分别采用U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 SWI显示DAI病灶分布于皮髓质交界以及白质区域,呈"斑点"状、"串珠"状、"线条"状明显低信号病灶;常规MRI序列检出96个病灶,SWI检出511个病灶,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数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801,P=0.000)。常规序列检测病灶总体积约29.09 cm3,SWI显示病灶总体积约为66.95 cm3,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总体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6,P=0.000)。SWI显示病灶数目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796,P=0.000);SWI显示病灶体积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52,P=0.000)。结论 SWI在显示DAI病灶及评价患者病情方面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7例DAI患者行1.5 T MR检查,扫描方法为T1WI、T2WI、FLAIR及SWI序列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对DAI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检查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27例各序列脑内各部位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依次为:T1WI 0.35±0.27 、T2WI 1.74±0.81 、FLAIR 3.04±2.11 、SWI 7.25±4.86,SWI检出数最多,共检出DAI出血灶1175个,与T1WI、T2WI和FLAI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324,-5.752,-4.357,P<0.01),SWI可以显示常规序列不能显示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灶,且病灶边界显示更加清晰.DAI出血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SWI图像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斑点状、结节状、条索状显著低信号.结论 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够检出更多、更小病灶,且病灶显示更加清晰,应作为MR诊断DAI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及磁敏感序列(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在脑外伤微出血及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脑外伤患者,应用3.0T MR行常规MRI、DWI及SWI序列成像,比较各序列微出血灶及DAI病灶的检出率差异,并分析病灶在这些序列上的位置分布特点、信号特征。结果联合多种序列共检出547个剪切灶及微出血灶。T1WI检出205个病灶,T2WI检出358个病灶,T2FLAIR检出432个病灶,DWI检出396个病灶,SWI检出471个病灶,SWI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T1WI(χ^2=273.94)、T2WI(χ^2=63.59)、T2FLAIR(χ^2=9.648)、DWI序列(χ^2=31.27),其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WI检出的大部分(80%)非出血性剪切灶表现为扩散受限、ADC值减低。SWI图像上微出血灶表现为条状、点状及类圆形低信号,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及深部脑白质区域,位于皮髓交界区病灶排列呈甩鞭样或串珠状,具有特征性。结论 SWI序列对脑外伤微出血的敏感性高,多种序列联合应用对脑外伤微出血和DAI各期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DAI患者均行3.0 T 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比较不同序列对DAI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检查、诊断和分级中的作用。结果各序列显示脑内各部位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依次为:T1WI(0.327±0.910)、T2WI(0.523±1.332)、FLAIR(1.179±2.832)、DWI(1.417±3.579)、SWI(5.340±10.483),其中SWI序列检出DAI病灶的数目最多,共检出DAI出血灶833个,与T1WI、T2WI、FLAIR和DW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2、14.29、15.34、20.36,P<0.001)。在S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结节低信号改变,位于白质及皮髓交界区病灶排列呈甩鞭样或串珠状,具有特征性。在SWI上,38.46%(10/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Ⅰ级,26.92%(7/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Ⅱ级,34.62%(9/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Ⅲ级,DAI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9,P=0.00026),DAI的SWI分级能较好地反映DAI的损伤程度。结论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RI其他序列检出更多、更小病灶,其呈甩鞭样或串珠状排列更能体现DAI的损伤特点,较常规MRI序列更好地对DAI进行分级诊断,为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6例DAI患者均行3.0 T 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SWI,比较不同序列对DAI腩内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检查、诊断和分级中的作用.结果 各序列显示脑内各部位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依次为:T1WI (0.327 +0.910)、T2 WI (0.523±1.332)、FLAIR(1.179±2.832)、DWI(1.417±3.579)、SWI (5.340±10.483),其中SWI序列检出DAI病灶的数目最多,共检出DAI出血灶833个,与T1WI、T2WI、FLAIR和DW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2、14.29、15.34、20.36,P<0.001).在S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结节低信号改变,位于白质及皮髓交界区病灶排列呈甩鞭样或串珠状,具有特征性.在SWI上,38.46%(10/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Ⅰ级,26.92%(7/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Ⅱ级,34.62%(9/26例)患者为DAI分级Ⅲ级,DAI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9,P=0.00026),DAI的SWI分级能较好地反映DAI的损伤程度.结论 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RI其他序列检出更多、更小病灶,其呈甩鞭样或串珠状排列更能体现DAI的损伤特点,较常规MRI序列更好地对DAI进行分级诊断,为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确诊的 DAI 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 FLAIR、DTI 及 SWI 的扫描图像上对病灶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将各序列观察到的病灶数据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497个 DAI 病灶,其中 FLAIR 检出265个,检出率53.3%;DTI检出313个,检出率为62.9%;SWI 检出448个,检出率为90.1%。对于急性期 DAI 病灶的检出率,DTI 及 SWI 明显高于 FL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TI 联合 SWI 可全面检出 DAI 病灶,DTI 三维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可直观了解 DAI病灶区的纤维束中断现象,客观证实 DAI 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检测脑外伤患者中出血性病灶的能力.方法:34例成年脑外伤患者,根据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及中重度脑外伤.所有的患者行CT、常规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和SWI检查,分别检测各方法所示患者脑内出血灶数量.结果:SWI共显示1040个出血灶,较常规序列及DTI显示更多,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SWI病灶数与GC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r=-0.533,P=0.001).结论:SWI较常规MRI及DTI能检测出更多及更小的出血灶,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治疗、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DAI的患者25例,均行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及SWI。结果25例患者中SWI较常规序列能清楚地显示脑内微小出血灶。结论在DAI患者中,SWI可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在诊断DAI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CT及常规MRI检查显示的损伤情况不能充分解释临床症状.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患者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 [1-3].Adams等[4]在1982年将DAI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提出来.DAI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即由于外伤后脑组织内部易发生剪应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CT及常规MRI检查对DAI不敏感,无法显示脑白质纤维束损伤及细小针尖样小出血灶.目前,功能MRI成像方法如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可以显示在CT及常规MRI上无法显示的病变,明显提高DAI的检出率.因此,笔者就较为常见的几种功能MRI成像技术诊断DAI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CS)评分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40例,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及SWI成像.结果 SWI在4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均能较常规序列上清楚地更多显示脑内微小出血灶.GCS计分13~15分23例,9~12分12例,≤8分5例.结论 SWI可在很大程度上为临床早期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和在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评估预后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MR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脑外伤患者磁共振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扩散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出血性病灶和水肿性病灶检出均很敏感,尤其是对小出血灶和小水肿灶的检出能力显著超过自旋回波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对小出血灶有独特优势,其特征性表现是斑点状低信号周围有水肿环,而且通过消除脑脊液信号,扩散加权成像能更好显示胼胝体水肿灶.讨论:与自旋回波序列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更加敏感地检出脑内小病灶,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显示出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