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0年初到2002年9月,开县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农村移民集中外迁安置,完成了外迁四川9000人任务,同时完成了外迁山东2300人计划,实属开县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三年间,全县共外迁安置农村移民3015户11 604人,分布四川、山东两省15个地市62个县(市、区)210个乡镇。  相似文献   

2.
奋起直追创伟业——丰都新县城建设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迁移民试点工作描述 在中国长江流域2000年至2003年这段历史空间,将造就一批特殊的群体:10万三峡外迁移民。 由于三峡库区环境容量不足、生态保护形势严竣等原因,三峡工程44万多农村移民中有10万移民必须迁徙到中国的11个省、市,这10万外迁移民任务分别落到重庆库区的 5个县。(见表1) 从2001年开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将大规模展开。除今年已经安置的外迁移民外,还有6万多农村移民必须在明后两年内外迁安置完。根据三峡建委的统一安排,明年要完成外迁安置5万移民,其中出市安置4万人:…  相似文献   

3.
9月6日,省厅在南京召开推进会,进一步部署自主外迁三峡移民新增土地补偿资金使用实施工作。陶长生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水利工程移民办、厅财审处、三峡自主外迁移民安置地10个市和23个县(市、区)移民管理机构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安徽省系三峡工程受益省份之一,应责无旁贷地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安置工作。根据三峡工程进度,国务院分批下达我省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巫山县、开县)农村移民安置任务共计8000人。截止2002年8月27日,我省共接受安置重庆市巫山县农村外迁移民5006人。我省已胜利地完成了一、二期三峡移民安置任务,确保了三峡库区二期工程135米水位的如期蓄水。目前,来皖入住的三峡移  相似文献   

5.
倪艳  侯宇  胡信 《水力发电》2013,39(5):1-3,31
对丹江口水库因蓄水位抬高外迁移民的调查结果显示,搬迁后高收入组人口数量减少,低收入组人口数量增多,移民整体收入水平有所下降。实证分析发现就业与否和就业结构对移民的个人收入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移民的个人收入,改善移民生活状况,应着力提高就业率并调整就业结构,提高外迁移民的非农就业比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峡建设》2004,(5):11-25
2004年8月28日,运载着来自重庆市奉节县878名移民的最后一列专列到达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三峡最后一批外迁移民到达安置地.标志着历时5年的政府有组织三峡外迁移民安置工作宣告全面结束。5年间.根据国务院三峡建委的统一部署。共有9.6万重庆三峡库区移民由政府组织外迁安置至沿海、沿江的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等11省市。加上湖北省、重庆市在本省、市内非库区县安置的4.5万人,以及前些年分散自主外迁到全国20多个省市的2.5万人,三峡库区共有16.6万移民外迁安置。占整个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总数40.5万人的41%。三峡外迁移民为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三峡库区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三峡外迁移民因为数量大、时间紧、涉及面广、安置难度大,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5年时间完成了这一项工程。使十几万外迁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巨大的凝聚力。三峡外迁移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为三峡库区后期移民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南水北调等其他重大工程的移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经验已在其它水电站建设中推广。如溪洛渡工程等,三峡外迁移民也是广大读者关心的热点。以此为契机。本刊组织一系列文章,对5年来三峡外迁移民工作及时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名字,历史应该记住这个名字:三峡移民! 三峡工程须动迁库区175米淹没线以下的120万人民,库区山高坡陡,人多地少,如果全部就地后靠,势必毁林开荒、陡坡种植,这又将造成长江流域新的水土流失。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这一现状,将就地后靠的移民安置政策调整为内迁与外迁相结合,三峡重庆库区的奉节、云阳、忠县、开县、巫山等5个县的7万多农村移民由政府组织迁移到上海、浙江、广  相似文献   

8.
孙海兵 《人民长江》2012,43(20):95-97,106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移民外迁安置初期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湖北省农村移民外迁安置1 a后的土地、住房、收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适应性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认为:移民的土地和住房水平总体较好,基础设施配套也比较完善,但搬迁也对移民的社会资源造成损失,主要存在收入下降、生活成本较高、对安置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太适应、养老医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大移民后期帮扶力度,加强移民教育培训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2年7月4日,经过四天四夜持续航行,库区移民大县云阳县龙角镇、黄石镇、人和镇外迁移民716人,安全抵达江苏省如东县,在参加完当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大会后,驱车直赴新家。至此,云阳县、江苏省历经三年,顺利安置移民7273人,率先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外迁江苏的移民安置任务。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8月中旬万州800移民赴新疆步伐,三峡移民就地后靠的大格局,已逐渐为外迁所替代。三峡工程,一个浩大的工程;三峡移民,一个艰难的工程。以何种形式将库区移民安稳致富,是一个从三峡工程论证起就摆在人们面前的严竣课题。为切实安稳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对个区县,多达100万的移民,有关方面借鉴国内外水库移民的经验教训,一开始便提供就地后靠。1984年,三峡移民试点全面铺开,开山辟地,重建家园的雄壮之举也由此拉开帷幕。当时,这叫“开发性移民”。开发性移民一开就是17年。17年一座座荒坡变成了梯地,一道道山梁建起了楼房…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出县外迁安置12.5万人,任务艰巨。由于从中央到各入迁出地政府的重视,外迁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对影响中外迁中的心态问题、移民搬迁计划问题、移民外迁规章制度的操作性问题等要引起高度重视。针对上述问题建议:①切实加强移民外迁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移民按计划主动搬迁;②扎实做好移民外迁实施计划,科学有序地实施外迁;③进一步完善移民搬迁制度,规范移民外迁操作。  相似文献   

12.
旧房安居是水库外迁农村移民社区安置的上佳办法,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必须处理好几个环节问题,具体是移民对接问题、房源数量问题、旧房筛选标准落实问题、旧房政策统一性问题、旧房预留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处理得当,旧房安居才能得到广大外迁移民的拥护与支持,规避今后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争端。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世界瞩目,百万移民成了一道公认的世界级难题,而难题中的难点,无疑是近60万农村移民。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使他们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呢?针对库区安置容量有限这一不容回避的事实,除了开发性的大农业就地就近后靠外,分散外迁应是一条值得探索和鼓励的新路。何为分散外迁,就是移民征得接收地政府同意,自发、自愿地到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交通比较方便、经济比较发达的库区外农村“插队落户”。分微外迁,使波动移民变为了主动移民。新中国成立后,因修水库而产生的移民就有1000万人。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上都是采取集中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迁建安置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移民大量外迁安置问题摆上了移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努力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搞好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搞好三峡百万移民迁建安置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1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前,在三峡工程移民安置可行性论证报告及众多三峡移民安置工作报告中都一致认为:三峡库区的50多万人农村移民能够全部就地就近安置,不需要外迁远迁。这是因为人们在分析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容量时认为,三峡库区有丰富的就地后靠开发…  相似文献   

15.
溪洛渡电站施工区永善外迁移民.搬迁前虽地处比较富裕的江边河谷地区.但因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受干旱缺水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移民收入不高.多数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2004年1月9日,云南永善县首批移民外迁到思茅地区孟连县勐马镇。截止2005年11月底.永善县迁往勐马移民新村的外迁移民共244户1022人。一年多过去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万州库区农村移民6106人自愿投亲靠友、举家迁至外省,实现了非自愿移民的可喜转变。离乡背井、实属自愿三峡工程移民的难点在农村移民的生产安置。处于三峡库区河谷地带的万州库区,由于淹没土地29.9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178.45万亩,规划用于安置移民的耕地仅有14万亩,需生产安置的农村移民近30万人,农村移民仅有人均耕地0.46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安置容量特别窄小,已成为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瓶颈”。为了使人地资源合理配置,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根据长江委水利委员会外迁规划报告,万州库区72万人需出县外迁安置,动态…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典型社会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工程移民实行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从安置地的远近可粗略地分为:外地后靠安置(县内)和外迁安置(出县、出省市)两大类。就地后靠安置的移民与安置地的经济、文化、习俗、语言等生活环境没有明显的差异,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相对容易,是移民安置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安置容量有限,国家对移民政策作了调整:加大外迁移民的力度,由原来的外迁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湖北2.5万人,重庆10万……  相似文献   

18.
要注意满足移民的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一场历史罕见的洪水,深化了各级政府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随即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加大移民外迁工作力度,还长江两岸以青山绿水。首批7万三峡移民,将到长江中下游及沿海11省市异地安置。制定具体政策时,三峡建委针对外迁移民全部是农村移民的特点,确定了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安置方针,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  相似文献   

19.
熊军 《人民长江》2012,43(24):83-85
为了解三峡库区移民外迁至浙江省后融入当地社会的生产生活恢复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外迁浙江省农村移民的耕地数量与质量、土地产出和收入、住房面积及质量、生活设施、社会适应程度等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并针对目前外迁移民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农村移民更好地安稳致富,为今后农村移民安置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20.
岳城、东武仕水库位于河北省磁县境内,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韧,水库移民共计7.25万人。移民涉及磁县、矿区14个乡镇57个移民村。移民搬迁方式以后靠为主,少数外迁。1986年以来两大库区开始进行开发性移民工作实践。水库移民开始从单纯安置补偿的传统作法中解脱出来,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工副业等多种经营,使库区经济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移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