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连某航空公司飞机二次供水卫生状况,为确保机组人员和旅客用水卫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大连某航空公司2013—2015年飞机二次供水的水样进行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色度、臭和味、p H值、浑浊度、肉眼可见物共8项指标检测与评价。结果 2013—2015年共检测水样204份,总合格率为67.16%(137/204);2013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较高(83.93%),但随后逐年降低,至2015年仅为50.57%;主要不合格指标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p H值,合格率分别为72.06%、99.02%、86.27%、80.88%;供水站末梢水、加水车中转水和飞机末梢水的水质总合格率分别为78.95%、63.79%、51.85%,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连某航空公司飞机二次供水卫生状况存在安全隐患,水质合格率呈下降趋势,应提高水中游离性余氯水平并加强微生物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西省2011—2012年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2011—2012年选取部分城市的市政供水、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单位作为监测对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样品进行检测、评价。结果 2 a共采集水样3 777份,总体合格率为92%,二次供水不合格的指标有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氨氮、浑浊度、pH、游离氯、二氧化氯;集中供水不合格指标有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pH、铝、铁、游离氯、七氯;部分城市管网老化腐蚀可能影响末梢水水质。结论市政集中供水水质好于自建集中供水和二次供水;对城市所有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泰州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预防控制介水传染病。方法依据《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采样频率,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 5750-2006)对水样进行检测。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均依据《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市政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0.00%(24/24)、95.61%(566/592);乡镇水厂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0.91%(40/44)、81.82%(36/44);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为92.50%(111/120)。市政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水厂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政供水出厂水、乡镇水厂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乡镇水厂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不合格指标为游离氯、氨氮;管网末梢水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游离氯、氨氮、铁;二次供水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游离氯、铁。结论泰州市主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合格率较高,部分指标仍不合格,应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检测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东山区旅业二次供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每月定点监测的管网末梢水及辖区内51间宾馆、招待所的二次供水各项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显著低于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前者上、下半年的水质合格率有显著差异;在二次供水各项指标中,细菌总数的合格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湛江市赤坎区2006年饮用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湛江市赤坎区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以及存在问题,为今后寻求更好的改进方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湛江市赤坎区2006年市政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单位自备供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市政集中式供水水源水的总合格率较低为30.00%(6/20),主要超标项目是粪大肠菌群和氨氮;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较好,赤坎水厂3份出厂水全部合格,管网末梢水合格率为96.67%(58/60)。单位自备供水合格率为80.95%(51/63),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游离性余氯、锰、浑浊度和细菌总数。二次供水合格率为57.50%(23/40),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游离性余氯和细菌总数。结论湛江市赤坎区水源水存在人、畜粪便和有机物污染的问题。今后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水源保护,加强对二次供水和单位自备供水的管理,推广使用市政供水。  相似文献   

6.
费娟  于洋  郑浩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6):743-744,754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方法 2014-2019年枯、丰水期,全省采集二次供水水样3 271份,检测水质常规指标.结果 2014-2019年江苏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为94.07%,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游离余氯、菌落总数、耗氧量、总硬度、浑浊度、氟化物,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4.85%、6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主要不合格指标不同,地表水源二次供水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消毒剂指标、微生物指标,地下水源二次供水主要不合格指标为一般化学性指标;供水方式影响水质合格率,常规处理水质合格率为94.76%,仅消毒为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可提高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深度处理、未深度处理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6.37%、9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4-2019年江苏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良好,水质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消毒剂指标、微生物指标、一般化学指标;二次供水水质与水源水水质、水处理工艺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5—2017年苍南县学校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苍南县31所寄宿学校二次供水和同管网对应最近端市政管网末梢水监测资料,分析学校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结果学校二次供水水质总合格率为73.17%,低于同期对应的市政管网末梢水总合格率93.65%(P0.05)。2015—2017年学校二次供水合格率分别为79.31%、 61.54%和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二次供水水质不合格项目有二氧化氯/游离余氯、浑浊度、肉眼可见物、 pH值、铁、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其中二氧化氯/游离余氯合格率最低,为87.80%,且低于对应市政管网末梢水合格率(P0.05);菌落总数均数为9.72 CFU/m L,高于对应市政管网末梢水菌落总数均数2.76 CFU/m L (P0.05)。结论苍南县学校二次供水水质消毒剂、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存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烟台市近年来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3年连续3年选取烟台市区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进行监测。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烟台市2011—2013年共监测1032份水样,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合格率为82.46%,各年水质合格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2.59,P>0.05),其中市政供水出厂水的合格率为100%,检测结果显示烟台市出厂水水质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的合格率为82.36%,主要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游离性余氯和浑浊度;二次供水的合格率为77.50%,主要不合格因素为菌落总数、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和游离性余氯。结论烟台市的市政水质比较稳定,末梢水水质的合格率较高,但仍有不合格因素,卫生状况存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特别是二次供水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某区2004-2008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安全状况,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区2004-2008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指标包括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结果抽检水样的管网末梢水综合合格率为41.45%,二次供水为31.21%;年度检测合格率逐年上升。管网末梢水综合合格率比二次供水高,两者的4项常规监测指标总合格率高低分布相一致;两者各季度综合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三季度偏低,各为23.30%和20.00%。菌落总数指标合格率与季度总合格率分布一致,二次供水游离余氯合格率明显低于管网末梢水。结论广州市该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综合合格率逐年升高,但仍偏低,有季度分布差异,应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防护与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莞市二次供水设施和水质卫生状况及存在问题,为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检查、问卷调查和抽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莞市873个二次供水单位,共2 765个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数据用SPSS12.0录入建库分析。同时随机采集300份二次供水水池水进行检测。结果 2765个二次供水设施中,设施构造为蓄水池+增压泵的占调查总数的49.26%,水箱材质类型以水泥为主,占调查总数的41.66%。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为61.33%,与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合格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6.23,P<0.005);宾馆、酒店的水质合格率明显高于居民楼、工厂、机关事业单位(χ2=9.46,P<0.05);在不合格指标中,以菌落总数超标为主,占不合格项目的70.92%。结论东莞市二次供水水质仍存在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提高水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水样采集、运送、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2013年共检测水样264份,合格率为64.39%;市政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中合格率最高的为出厂水97.92%,最低的为二次供水55.00%(x2=29.264,P<0.05);2013年水质不合格项目以游离余氯为主;2012年与2013年水质合格率最低季度均为第一季度(分别为60.61%和56.06%).结论:自建如意水厂水质卫生状况最好,其次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自建蒙吉利水厂合格率最低.相关供水部门和监管单位要加强水质卫生管理,严把供水水质质量,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南岸区近6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改善南岸区饮用水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2004-2009年对南岸区共4 131二次供水、末梢水、出厂水和水源水进行监测,采用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二次供水、末梢水、出厂水和水源水的合格率分别为96.28%、88.16%、73.49%和9.55%。末梢水5项监测项目中以游离性余氯合格率(97.80%)最高,总大肠菌群合格率(93.15%)最低。二次供水的11项监测项目中:肉眼可见物、游离余氯、pH值合格率每年均达到100%。结论南岸区二次供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较高,出厂水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质循环消毒的处理;进一步强化社会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环境;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保护水源水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水源水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二次供水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中二次供水卫生监督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市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及水质自检等方面合格率较低,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仍低于同期管网水合格率。主要不合格指标为耗氧量、菌落总数和余氯。[结论]二次供水水质卫生仍存在薄弱环节,应通过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实现二次供水的科学监管,确保二次供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某开发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某开发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有效监管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为2009年杭州市某开发区市政供水单位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质监测样本。方法 2009年对杭州市某开发区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采集、检测和评价。结果 162件水质检测样品的总合格率为92.59%,其中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检验合格率分别为100%,92.11%,92.50%。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二次供水水质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总大肠菌样、菌落总数。结论为有效改善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应改造陈旧的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并做好水质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2015-2016年宝安区城市生活饮用水的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共检测172份水样,合格144份,合格率为83.72%。其中,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3,P<0.05);出厂水合格率83.33%,末梢水合格率86.95%,二次供水合格率79.55%,不同类型水质合格率差异没有有统计学意义(χ2=0.944,P>0.05);市政供水、自建水厂供水和二次供水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08,P<0.05);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消毒指标、Mn和Fe,合格率分别为92.44%、94.19%、95.35%和96.51%。结论宝安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好,但仍需重点关注细菌总数和消毒剂指标,同时加大对自建水厂供水和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和监督力度,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吴玲 《中国校医》2012,26(5):357-358
目的了解徐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有效监管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11月—2010年5月对5处市政供水出厂水、20处末梢水、3处自建水厂出厂水、每个自建水厂2处末梢水与20处二次供水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采集、检测和评价。结果共检测样品515份,合格水样422份,水样合格率为81.9%;检测7 306项次,合格7 106项次,项次合格率为97.3%。不合格的主要指标是游离性余氯、总硬度、三卤甲烷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55.0%、66.7%、81.5%和94.8%。市政供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检验合格率分别为50.0%、65.2%、56.3%。末梢水不合格的指标主要为游离性余氯、总硬度、三卤甲烷和总大肠菌群;二次供水不合格的指标主要为游离性余氯和总大肠菌群。结论为有效改善水质卫生状况,应对制水工艺进行改进,加大丰、枯水期水质监测力度,改造陈旧的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对二次供水水箱要定期清洗、消毒和维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同安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安全状况,为提高饮水卫生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2010—2012年同安区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监测结果分析评价。结果 3年共检测水样465份,总合格率77.0%,合格率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68.9%提高到2012年87.6%;末梢水合格率78.1%,二次供水合格率74.8%;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游离余氯、大肠菌群、pH值、铁和菌落总数。结论同安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全年实时连续性监测消毒剂余量、推广应用新型管材、定期清洗消毒二次供水水池;加强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加强管理部门互相协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二次供水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列车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江苏铁路地区2010~2014年旅客列车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数据,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苏铁路地区2010~2014年高速动车二次供水合格率95.73%,普速列车二次供水合格率53.98%(P<0.01)。各检验项目中,高速动车二次供水除浑浊度的合格率为95.73%,其他项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耗氧量、游离余的合格率均为100%;普速列车二次供水除了pH值、臭和味、总大肠菌群276份均合格外,其余6项菌落总数、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游离余氯、耗氧量的合格份数分别为197(71.38%)、248(89.86%)、211(76.45%)、255(92.39%)、204(72.91%)和220份(79.71%)。游离余氯分别跟菌落总数、浑浊度、耗氧量之间呈负相关(P<0.01),而菌落总数、浑浊度、耗氧量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高速动车二次供水水质优于普速列车,普速列车二次供水水质达标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沈阳铁路地区管内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改善水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进行检测,对管内2007-2009年出厂水、二次供水、自备井水的枯水期、丰水期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生活饮用水水质平均合格率为68.39%;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总硬度、铁、锰、菌落总数等;各类水质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二次供水、出厂水、井水;丰水期与枯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05)。结论沈阳铁路地区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较低,铁路沿线自备井水最差,出厂水次之,二次加压水合格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铁路局高铁车站二次供水卫生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分别于2015-2016年度不同时期采集某铁路局高铁车站二次供水进行检测,依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使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6年度共检测301份水样,合格274份,合格率为91.03%,枯水期合格率高于丰水期(P0.05)。与丰水期相比,枯水期总硬度(以Ca CO3计)、氯化物、硫酸盐、菌落总数、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硝酸盐(以N计)检测值较低,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检测值较高,其中前5项指标与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合格率较高(P0.05)。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检测值在0.02~0.1mg/L时,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与菌落总数为正相关(P0.05),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检测值超过0.1 mg/L时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丰水期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相对较低。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大丰水期饮用水质处理,以改善水质品质,并增加水质检测与监管检测频率,保障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