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3)
筛选能够在低温条件下降解石油烃的菌株,探究降解菌株在低温条件下对石油烃的降解能力。从克拉玛依油田长期受到石油污染的土壤中通过富集、分离和纯化得到两株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初步鉴定这两株菌为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和Sphingomonas pseudosanguinis。这两株降解菌能够在15℃,原油浓度3 g/L的条件下,7 d降解率分别达到48.25%和38.56%。为提高降解率,对两株菌进行复配,结果表明以2︰1比例复配时其降解率达到56.49%,高于单菌株降解率。  相似文献   

2.
运用紫外、微波复合诱变技术,对高效石油降解菌K05—2—11进行改良,根据致死率曲线,选择紫外诱变时间为100s、微波诱变时间为455。经过连续4次紫外诱变,得到紫外诱变改良菌UV2;将其作为微波诱变的出发菌株,经2次微波诱变,最终得到遗传稳定的高效耐高温石油降解菌UM2—6。比较K05—2—11和UM2—6的温度耐受性发现,UM2—6的耐高温性能良好,在55℃的高温下仍具有27.42%的石油降解率,其最高石油降解率出现在45℃,达到48.72%,较K05—2-11提高20.81%,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从石油炼厂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Pseudomonas sp.DY12,并对其降解石油烃能力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优选出菌株Pseudomonas sp.DY12降解石油烃的最佳条件,即:培养时间4 d、菌悬液接种量4%(体积分数)、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7.0~8.0、摇床转速160 r·min-1,在此条件下菌株Pseudomonas sp.DY12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可达69.4%.  相似文献   

4.
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紫外-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淀粉酶菌株。方法以蜡状芽孢杆菌SWWL06(Bacillus cereusSWWL06)为出发菌株,分别经紫外、亚硝基胍(NTG)诱变原始菌株,获得最佳诱变条件;经紫外-NTG复合诱变,所得突变菌株以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大小进行初筛,再经摇瓶培养进行复筛,得高产淀粉酶突变株;连续传代,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确定紫外波长254 nm,照射时间120 s,垂直照射距离20 cm为最佳紫外诱变条件;NTG浓度为0.5 mg/ml,诱变时间40 min为最佳NTG诱变条件;紫外-NTG复合诱变筛选出9株突变株,其中UV-NTG-3酶活力为3.515 U/ml,增幅最高,较原始菌株SWWL06提高3.59倍;将UV-NTG-3连续传代10次,酶活性仍可达到第一代的97%。结论已成功选育出1株高产淀粉酶菌株UV-NTG-3。  相似文献   

5.
经过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初筛和三角瓶发酵复筛,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降解率,从江汉油田和冀东油田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筛选出有降解石油能力的微生物9株.其中3株细菌(X-1,X-2,X-3)降解石油能力较高,X-1菌株的石油降解率最高达64.28%.根据形态学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复合诱变选育刺芹侧耳木质素降解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GIM5.280)原生质体开展复合诱变及传代培养,以期得到遗传稳定的木质素降解酶高产菌株。结果表明,通过25s紫外诱变刺芹侧耳原生质体,正突变率达16%。对紫外诱变正突变株进行60Coγ二次复合诱变再生,获得五株正突变突出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实验,发现这五株菌株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较出发菌株明显提高。同时开展高产菌株的传代培养,检验其传代稳定性。连续传代四代测试结果表明,007号和167号菌株遗传的稳定性表现突出,发酵液中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稳定。尤其是007号菌株产酶可达到110U·mL-1,比出发菌株的酶活表达量提高54.3%。复合诱变能明显提高刺芹侧耳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  相似文献   

7.
唐慧慧  杨淑慎 《广州化工》2014,(22):102-104,158
从原始生产菌BKSFJ06出发,对其进行了紫外诱变、氯化锂与紫外复合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亚硝基胍与紫外的复合诱变及恩拉霉素抗性筛选工作,用HPLC检测方法,以恩拉霉素的产量为指标,筛选高产菌株。最终筛选出的最优突变菌株ERS42-101108产量提高了50%,且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实验内容可以看出,通过亚硝基胍和紫外复合诱变的方法,抗自身产物定向筛选出的突变株具有较优良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和紫外照射对夫西地酸生产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得到3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3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4%;然后,采用均匀设计实验对其中发酵效价提高最多的AU-37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进行了优化,得到适合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优化配方为:糊精1.86%、花生饼粉2.5%、蛋白胨0.3%、氯化铵0.5%、七水合硫酸镁0.3%、硫酸钾0.6%、碳酸钙1%、pH值7.2,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中,AU-37菌株摇瓶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33.8%,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6-1与高效石油降解菌SJ-1进行融合,从所得的67株融合菌株中筛选出菌株FB-1。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4 h、接种量1.5%(体积分数)、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30℃。遗传稳定性实验表明,菌株FB-1遗传稳定,其石油类与COD去除率明显高于原始菌株B-6-1。  相似文献   

10.
以分离筛选到的1株产PHB的蜡状芽孢杆菌13及其经紫外诱变获得的高产菌13(3)为出发菌株,再进行紫外和亚硝酸双因子诱变,筛选到了稳定高产菌株13-2,其PHB产量比野生型菌株13增加了82.63%,比高产菌株13(3)增加了48.01%。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突变株13-2培养的最佳发酵条件是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p H值为7.5,发酵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16h。  相似文献   

11.
李乐  周飞  孙先锋 《当代化工》2018,(4):672-676
从陇东油泥处理站的含油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5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分别命名为LD3、LD5、LD7、W6、XB。通过菌株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XB属于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Migula sp.),W6属于微球菌属(Micrococcus Cohn sp.),LD3属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p.),LD5和LD7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通过单因素试验对5株菌的最佳降解条件进行探索,在降解温度为30℃时,5株菌的降解率均达到最高,其中LD3的降解率最大为77.80%;在培养液初始p H为7时,5株菌的降解率均达到最高,其中LD3的降解率最大为82.43%;LD3、LD7、XB的最佳接种量为6%,LD5的最佳接种量为4%,W6的最佳接种量为1%,通过对单个菌株的原油降解产物GC-MS分析,获得了各个菌株的原油组分的降解范围,采取互补原则,充分结合各菌株的降解优势,选取LD3、LD7、W6构建复合菌群,复合菌群对石油总烷烃的去除率为92.06%,复合菌群的降解残油组分GC-MS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群能降解原油中所含C13~C35之间的大部分烷烃,为含油污泥的实际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辽宁化工》2021,50(2)
考察了筛选出的3株石油降解菌C3 Pseudomonas putida、C4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C5 Sphingomona sp.对石油烃的降解性能,研究了3株菌的复合菌、生物炭+复合菌、生物炭固定化复合菌等不同菌剂加入方式对含油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3株菌均能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C3、C4对饱和烃的去除能力较强,C5对芳香烃的去除能力较强,3株菌的复合菌对石油烃各组分的去除具有协同效果,30℃培养28d复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79.73%;生物炭与复合菌联用对石油烃的去除具有协同效应,其去除效果CTBTB+BCTB;生物炭的加入有利于降解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其中生物炭作为固定化载体加入土壤对降解菌的数量增加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复合诱变获得雷帕霉素生产菌——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高产突变株的方法。采用低剂量紫外诱变复合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构建雷帕霉素生产菌的诱变育种体系,获得高产雷帕霉素生产菌突变株,经两次复筛,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8.4%。该方法大幅度减少了筛选量,正突变率高达70.59%,可以较短时间内提高雷帕霉素发酵单位,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以原油降解率为目标,考察了5株石油烃降解菌对原油的降解情况,确定铜绿假单胞菌、氧化微杆菌、中间苍白杆菌3株菌接种量以体积比1∶1∶1混合后,原油降解率最高达74.1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氧化微杆菌对饱和烃均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中间苍白杆菌只能够降解部分烷烃。探究了不同盐度对筛选出的3株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体培养基中盐质量浓度从10 g/L上升到50 g/L时,3株菌均能生长,随着含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菌株浓度依次减少,生长活性减弱,细胞膜通透性变大,细胞失水,导致细胞表面出现褶皱和凹痕,细胞壁变薄,细胞质减少,严重影响了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从麻园土壤中分离低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出发菌株Cl,其纤维素酶活性为51.12 U·mL-1,菌株Cl依次经紫外线诱变120s、微波诱变60s处理后,得到突变菌株W3,其纤维素酶活性为7.85 U·mL-1.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棘白霉素B脱酰基酶产生菌的转化率,通过紫外诱变复合Cu2+抗性处理筛选转化高产菌种,利用均匀设计方法优化菌种的转化工艺。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突变株132#的棘白霉素B转化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2.6%,优化后的转化条件为:底物浓度2 400μg·mL-1,转化时间56h,转化温度30℃,发酵培养基pH值6.0。132#菌株在优化转化条件下的转化率较出发菌株在原始转化条件下提高了57.3%。优化的转化条件更有利于高产菌株的转化,转化率得到大幅提高,也为其工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其紫外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从朽木、腐烂的竹叶与稻草中分离得到8株纤维素分解菌,测定了其产酶活性。对其中产酶活性较高的2#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进一步筛选得到突变株M10,其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9.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弗氏链酶菌为出发菌,使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复合诱变,选育高产弹性蛋白酶突变菌株。方法用高氏培养基培养弗氏链霉菌,收集菌悬液经摇瓶发酵培养后,加入6 mg/ml 5-FU进行诱变处理,收集处理液,经10倍系列稀释(10-1~10-7)后,涂布初筛培养基平板,选取透明圈出现较早和HC(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值较大的菌株培养后,加入2%EMS,37℃分别作用0、15、30、45、60 min,涂布牛奶培养基,计数菌落数,计算菌悬液存活率,选择合适条件进行复合诱变选育高产弹性蛋白酶突变菌株,选取HC值较大的5个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培养,采用Sacher法检测弹性蛋白酶活力。结果弗氏链霉菌菌液经0.6 mg/ml 5-FU处理后,经2%EMS作用30 min进行复合诱变,孢子存活率为16.1%;经初筛、复筛,获得高产生弹性蛋白酶菌株,酶活力达35.98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6%。结论选择5-FU浓度为0.6 mg/ml,EMS浓度为2%作用30 min时,对弗氏链酶菌进行复合诱变,其诱变效率高,可获得高酶活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9.
紫外诱变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研究了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产柠檬酸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条件,通过紫外诱变考察了出发菌株的受诱变性,统计了紫外诱变黑曲霉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在紫外诱变过程中筛选到一株稳定高产菌株10min-3,产酸增加了5.33%,可作为进一步诱变筛选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20.
吴金山  李明华 《广州化工》2016,(4):74-75,133
以柴油为唯一碳源,从石油污染严重的土壤中筛选到8株石油降解菌,其中菌株SH-5降解能力最强,培养5天后柴油降解率高达35.8%,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研究表明,环境条件显著影响SH-5菌株的柴油降解效率,在培养温度为35℃,p H为7.5,培养时间为5 d,柴油浓度较低时,石油降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