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池神水”与健康长寿宗国梁家长们不让孩子多吃瓜子,不准他们乱吐口水,这是因为唾液过于损耗,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既能较多地从腮腺中分泌唾液,又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搅和,有利于消化。本世纪初印度圣雄甘地,每星期有一...  相似文献   

2.
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人仿佛都上紧了发条:匆匆忙忙上班,风风火火出行,狼吞虎咽吃饭……可是,这样的节奏并非我们身体能适应的。平日生活节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应学会快慢有序,张弛有度。
  吃饭要慢,太快易得癌当你狼吞虎咽地吃完一餐饭后,是否意识到癌细胞正躲过唾液这第一道健康卫士,乘虚而入。据统计,40%的癌症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类化合物、化学合成剂等致癌物质有关。而唾液在阻击这些坏物质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咀嚼可促进唾液分泌。最佳节奏:一口饭嚼20次,老年人则应咀嚼更多次,才能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帮助消化。细嚼慢咽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让它与食物充分混合,增进营养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3.
正俗语云"饭前喝汤,胜似药方"。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从而有益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所以,养成饭前和吃饭时进点汤水的习惯,可以减少食管炎、胃  相似文献   

4.
雅舍谈吃     
吃饭过快影响脊背健康专家称,吃饭过快,食物被频频送进胃部后,胃被迫加速消化食物,这样胃自然紧张起来,并将此信息通过脊骨神经传给大脑,希望借此控制口腔,使它合作地咀嚼慢一点,把食物嚼碎一点,然后才把食物放行到胃部。久而久之,脊骨神经因为长期紧张,受到损害。因此,吃饭要慢慢咀嚼,避免产生紧张的情绪。1183吃核桃可防皮肤干燥要想解决皮肤干的问题,可以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或维生素C的食物。不饱和脂肪酸在芝麻、核桃等食物中含量较多。人体皮脂腺里分泌的油脂,主要成分就是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多吃这些食物可以促进油脂分…  相似文献   

5.
饮食要讲究科学方法吗?究竟怎样的饮食方法是科学的呢?这里介绍四十种饮食方法。这些饮食法也许能增加您饮食的科学性,并使您吃得更加香甜。1.桌旁宜话食物。在餐桌旁,最好的话题就是食物,若讨论复杂而令人扫兴的内容,就尝不出食物的美味了。2.就餐姿势须正确。端正坐姿进食,不压胃,食物由食道进胃较快。3.空腹饮食易肥胖。因饥饿时,满足欲望之心特强,买得多、做得多、吃得多,易导致肥胖。4.勿过量。先吃喜爱的食物,一般不会过量。因从自己喜吃的美食入手,情绪上的满足就会较快有饱胀感,以免进食过多。5.要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6.…  相似文献   

6.
梁海清  陈天平 《养生大世界》2009,(10):26-27,F0004
把吃饭当作艺术,种类要多样,总量要控制 常看到不少人吃饭速度极快,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吃得快至少有两个坏处,一是对消化不好,二是很容易吃得多。古人传下来的“细嚼慢咽”谚语,是非常符合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养生学认为,先喝点汤,然后再吃饭,是比较好的做法。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部这一食物必经之路犹如一条传输通道,吃饭之前,先喝上几口汤,就等于给这一通道加注了"润滑剂",可以使食物顺利下咽,还可以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另外,人的胃一般要经过4h才可把原存食物消化掉,此时胃部是空虚的,所以才有了饥饿感。如果这时马上吃饭,对胃的刺激就比较大,长期如此,容易引起胃病或消化不良症。如果吃饭前先喝点汤,就会减轻空胃时突然受到的严重刺激,对胃的  相似文献   

8.
调查显示,现代人已从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时20~30分钟,下降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时5~10分钟.从小我们吃饭的时候,被长辈反复叮嘱要"细嚼慢咽",成年以后随着工作越来越忙碌,就餐时间难免被挤占,一口食物最多咀嚼七八次,少则四五次,甚至不过是在嘴里蠕动几下就吞咽下去了,殊不知细嚼慢咽真的益处多多.  相似文献   

9.
长辈们都是再三教导小辈们:"吃饭要细嚼慢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细嚼慢咽的科学性不仅在于有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对于健脑益智也同样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我国是全球食道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1.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食管是一切饮食必经的器官,食物在食管内成团,有序进入胃内消化。狼吞虎咽会使食管受损。不宜吃过热、过硬和刺激性强的食物。要注意口腔卫生,口腔任何病变都会对消化不利。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人的情绪紧张、郁闷不乐时,茶饭不思,常说没胃口;即便是吃了饭,也会感到胃部不适,有时还隐隐作痛,有的人还有头晕失眠等症状。这就告诉人们,情绪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人体各个器官功能的变化,而表现最为敏感的就是胃。 食物在胃内经过机械性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部分蛋白质被分解,大部分食物被调合成食糜,逐次、小量地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排  相似文献   

12.
文苕 《养生月刊》2014,(9):I0001-I0001
说起“吃饭防噎”,我们不禁想起《淮南子》中“有以噎死而禁天下之食,则悖矣”的话,这就是成语“因噎废食”。可见吃饭太快、太猛,会发生食物阻塞食道,甚至是会噎死人的。此谚语宣传的核心——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至于“走路防跌”,在这里是作为“吃饭防噎”的衬语,以进一步强调吃饭要细嚼慢咽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护胃十二支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胃没有病,就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按照人体的需要进行正常的蠕动,分泌胃液以消化食物,从而使人体得到营养素,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护好你的胃,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提示 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消化液所消化而造成的溃疡,以胃及十二指肠溃病最为常见。胃溃疡的形成因素大多是由于胃粘膜屏障的消弱,十二指溃疡则多因胃酸分泌的增强引起。造成消化性溃疡的营养性原因主要有:①抽烟。②高脂肪饮食。③粗糙的、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及浓茶、咖啡和强烈的香料(如大蒜、辣椒)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和直接损伤胃粘膜。④不规则进食,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⑤饮食时的情绪变化,会导致胃功能紊乱,削弱抗溃疡保护因素。⑥饮食时如不能细嚼,则唾液分泌少,而唾液入胃后不仅能保护胃粘膜,而且其所含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粘膜再生。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见。消化性溃病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自我保护能力被破坏。如经常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和服用阿斯匹林、强的松、酒精等,以及反流的十二指肠液,都可以损害胃粘膜屏障而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此时,具有消化蛋白质作用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就很容易穿透胃粘膜屏障,消化侵蚀自身的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溃疡。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此种情况下,即使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自我保护能力正常,也应付不了过量的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易形成溃疡。如遗传因素或胃泌素瘤,或过度的精神紧张和不良情绪,可直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增加胃液分泌,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6.
1、消化食物:24小时
  食物3秒钟即可吞下肚,但在人体中的消化时间却会持续一整天。伦敦大学胃肠病学专家安顿?艾曼纽尔博士表示,食物进入胃中,在胃酸的帮助下,会以每分钟3~4卡的速度被分解,油腻食物消化时间则更长。一顿600卡的晚餐在胃中消化只需2~3个小时,之后20小时,食物会进入肠道消化。  相似文献   

17.
吃饭要细嚼慢咽,以防止食物塞住喉咙;走路要选择平坦的路面,以防止被路上的障碍物绊倒。比喻办事要小心谨慎,以防发生意外。也有作“吃饭防噎,行路防跌”、“大嚼多噎,大走多蹶”、“大嚼多咽,大走多跌”的。  相似文献   

18.
吴建军 《气功》2009,(7):604-606
三、生津有道。咽津有方 1.咀嚼生津,轻轻松松享受营养与甘泉。咀嚼是增加唾液分泌的有效方法,生活中用来咀嚼的食物很多,而最好是选择药食两用的食物。这样既能起到生津的效果。又有补益、保健、疗疾和增强营养的作用,人们可以择其所好,或定时咀嚼,或当零食来嚼服。  相似文献   

19.
《养生月刊》2006,27(4):I0001-I0001
每年四五月份有许多慢性胃炎患者常因症状又发作而来就诊,病人常问我:除了药物治疗外,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其复发呢?笔者认为,若能在饮食起居方面有所注意,常可防止本病的复发。进食有学问:食物摄入,都要在胃中消化,因此需要在饮食的习惯、食物的软硬等方面适当加以注意,如应按时就餐,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平常尽量不吃零食,尤其是炒瓜子、炒花生、炒山核桃等。避免进食过烫、过冷或忽热忽冷的食物,不宜多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粽子等和油炸食物。咖啡、浓茶、辛辣刺激性食物可损伤胃粘膜,因此不吃为妙。此外,还要讲究食物的卫生。烟…  相似文献   

20.
饭后吃下的水果易被食物阻滞于胃中,产生发酵反应,出现胀气、便秘等症状,给消化道带来不良影响。吃水果的最佳时段是饭前1至2小时,这样才能将水果的精华吸收。因为肠胃消化食物并不是同时进行,而是按照食物的种类来分次消化,我们的胃需要约四小时来消化蛋白质,脂肪需要最少6小时,水果则只需要1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