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物性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砂岩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物性分布在横向上受砂体沉积相带控制,滩坝及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孔渗性较好;在纵向上受次生孔隙发育带控制,砂岩的次生孔隙发育带与有利的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异常高压带的发育有关.压实作用与方解石、黏土矿物等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酸性水的溶解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次生孔隙,异常高压带的发育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和保存.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安集海组下部滨浅湖滩坝和紫泥泉子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物性好,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2.
对测井、岩性、物性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本区长1油层组的油气富集同时受沉积相带、鼻隆构造、储层物性、区域盖层的控制。其中有利的沉积相带是油气富集的基础,河道亚相中砂岩厚度较大区域为有利区。由于油气长距离向上运移,鼻隆构造高点成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同时,储层物性和区域盖层也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孤南-富林洼陷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碎屑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具有结构成熟度中等,成份成熟度较低的特点;孔隙类型为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及构造裂隙;储层物性随埋深逐渐变差,具有次生孔隙发育带;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包括物源体系、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沉积相带是影响储层物性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池干井构造带嘉二~2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嘉二2储层已成为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通过对储层沉积特征、物性、受控因素等的综合研究,发现嘉二2储层以晶间孔、溶孔为主,储层为裂缝―孔隙型。嘉二2储层可划分为4类,该区以 类储层为主, 、 类储层在地层剖面上呈局部分布,形成1~2个高孔层段。储集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带及溶蚀和白云岩化作用的控制。通过储层横向预测,发现麦南构造和陡翼断层下盘的磨盘―老湾潜伏构造储层较发育,是大池干井构造带下一步勘探及井位部署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大情字井油田自1999年勘探发现以来,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运作,已进入中采出程度、中高含水阶段.大情字井油田油水运动主要是受构造、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带和断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但不同区域、不同油层主控因素不同.在断层相对比较发育的中央断裂区内,见水见效及油水运动规律主要受东西裂缝的影响,其次是受到砂体展布及储层沉积等因素的影响.在构造控制为主的油藏,油水运动主要是受到构造、断层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岩性为主的油藏,东西向裂缝在绝大多数区块起到快速沟通水线、迅速见水见效作用,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砂体展布、沉积相带、储层物性的分布规律对油水运动规律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河地区为自北向南成明显阶梯状分布的多级构造调节带及多级坡折带,受其构造特征影响,储层特征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通过对商河地区大量储层物性数据的统计,结合镜下薄片观察发现商河油田具有同一层位,自北向南,商一区、商二区、商三区、商四区储层物性依次变差的特点;而对于同一地区,整体上自上向下随深度增加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同一层位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储层物性最好,水下分支河道较好,而远砂坝、席状砂砂体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共同影响,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受地层埋深的影响,而由于商河地区的分界大断层主要为同沉积断层,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分布主要受同生断层活动的影响,因此构造作用的同沉积断层是商河地区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油气勘探与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发育的复杂性是除复杂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样式之外控制准南前陆盆地霍玛吐构造带油气成藏与油气分布的另一重要因素。从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常规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分析成果,对霍玛吐构造带古近系紫泥泉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泥泉子组三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岩,岩石粒度偏细。由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决定了霍玛吐构造带3个构造储层物性的差异性:玛纳斯背斜储层物性最好,孔渗分布模式呈现“后峰型‘’;霍尔果斯背斜储层物性中等,孔渗分布较均匀,呈现“双峰型”;而吐谷鲁背斜储层物性最差,孔隙度分布略呈现“双峰型‘’,渗透率分布则呈现“前峰型”。  相似文献   

8.
南泥湾油田金庄区长3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结果,对南泥湾油田金庄区长3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喉道类型及其特征、物性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说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南泥湾金庄区长3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高的矿物学特征,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沉积相带与成岩作用成为控制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官渡构造须家河组须四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孔隙结构与孔隙类型的研究以及影响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因素的分析,认为官渡构造须四段砂岩储层以中-细粒为主,孔隙绝大部分被充填改造或因压实、压溶而消失,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孔隙度一般在2.5%-4%之间,平均渗透率为0.0413×10^-1μm^2,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平面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垂向上的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当有裂缝存在时,储层渗透性则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量钻井、录井、测井及试油试采资料,在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西区长3油藏的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3油藏属于典型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沉积相带、储层物性、鼻状构造等因素对其油气的分布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内长3油层组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主体发育区内砂体厚、规模大、岩性均匀,是优质储层发育及油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区带;砂岩储层物性越好,含油级别及饱和度越高;鼻状构造对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的油气分布影响较大,表现在构造高部位含油性好,构造低部位含油性变差或不含油,对物性差的储层的油气分布影响减弱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局部构造、有利沉积相带、断裂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储层物性、盖层厚度、封闭能力、成藏要素及录井资料统计,开展了大巴山—米苍山前缘地区成藏条件及其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指出该地区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即有利沉积相带、断裂及裂缝发育带和构造高部位叠置区是该区油气最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庄建建  李喆  巩兴会  万丽芬 《海洋石油》2021,41(1):8-14, 21
西湖凹陷WBT地区平湖组下段是该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通过对其岩石学、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研究区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相、成岩相及异常压力分布图的叠合,对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范围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WBT地区平下段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孔,但仍保留大量原生孔隙。沉积相控制了储层的展布特征,成岩作用对原生孔隙影响较大,但异常高压对原生孔隙具有保护性作用。预测WB断层下降盘、BT断层下降盘及WB地区高带为Ⅰ、Ⅱ类有利储层区。  相似文献   

13.
安棚油田深部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目前是河南石油勘探局重点的勘探层位,其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对该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坦深大于2800m的古近系按桃园组三段下亚段,发球扇三角洲沉积。其储集空间主要分粒间孔,溶蚀孔和裂缝,以残余粒间和溶蚀孔为主,细喉和微喉占主导地位,喉道连通差,非均质性强,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储集层。储集物性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扇三角洲是储集性能最好的相带,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近源水下分支河道储集性能较差。晚成岩B期生洛孔发育;背斜轴部裂缝发育,翼部裂缝较少。  相似文献   

14.
张家湾地区长2油层开发程度较高,但油气富集规律复杂,开发难度较大。在岩心、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张家湾地区长2油层组主要为灰色细-中粒长石砂岩,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4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和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明显,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微相,长22为主要含油层。  相似文献   

15.
鄂南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砂体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开展了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本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三元主控"的地质新认识--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北西-南东宽缓鼻状构造高部位是油气富集区;垂直缝及高角度斜交缝是研究区延长组主要的有效裂缝。断裂及裂缝控制油气富集。长6和长8已发现油藏和规模储量主要分布在断距较大的F2和F3断裂带的附近。并指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即区块东南部局部鼻状构造、断裂及裂缝发育带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主河道砂体叠置区是该区油气最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岩心、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伊川凹陷上三叠统油气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特征、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伊川地区上三叠统储层岩性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孔隙主要为次生孔隙中的粒间溶孔和颗粒溶孔;储层物性整体较差,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比较明显;水下分流河道为本区储层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沉积类型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砂体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目的层JP35砂组储集岩主要为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溶孔细粒岩屑砂岩,渗流能力差,是影响储层评价的重要因素。井-震结合的储层展布与含气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研究区优质含气储层范围局限,呈不连续条带状,其展布受到沉积微相、河道规模以及局部构造高部位的控制。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沉积相分析和储层特征、展布与评价研究以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驾掌寺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驾掌寺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以粒间孔和溶蚀孔最为发育,为中孔中渗和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成岩作用和沉积微相双重因素影响,垂向上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平面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沙一段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沙三段河道微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也是滚动勘探、开发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沉积和成岩是碎屑岩储层物性的2个主控因素。沉积物粒度、结构、沉积相及搬运介质的流态制约着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并影响着后续成岩作用的路径。然而,由于沉积之后长期的成岩作用影响,沉积对储层物性控制的定量表征难以实施。为此,提出了将物性数据校正至相同成岩作用水平--成岩作用拉平处理的思路。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32口钻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及其随埋深的变化规律,识别了异常热演化、浅层钙质胶结和深部次生溶蚀等局部异常成岩作用,剔除了受影响的样品数据。根据拟合地温、埋深与物性的相关性,校正了区域差异成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物性与沉积物粒度和分选性呈正相关,与成分成熟度无关,最有利的储层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深水扇重力流水道。开展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控制的定量化分析,并形成了完整的控制分析流程,对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雁木西油田白垩系有利沉积相带与油藏储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测井资料分析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白垩系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阐述了K1s3、K1s2、S1s1、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到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砂体的分布发育,分析了水下辫状河道、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带与油气聚集分布的关系。进而,分别采用浅水河道微相控制K1s1,期、水下辫状河道控制K1s2、K1s3期储量,利用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和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阐明了有利沉积微相带控制计算的储量参数及其分布,有效地圈定了各储量计算单元的含油面积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该区油藏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