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基于衰减全反射技术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用于对脯氨酸溶液进行定量识别的可行性。将脯氨酸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并对其在0.3~1THz频率下的光谱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计算获得该频段内样品的吸收图谱,对吸收图谱进行对比分析后选用0.5THz处的浓度-吸收系数关系通过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拟合回归模型,得出回归方程的R~2为0.96,RMSE为4.23。通过建立的拟合回归模型对预测样品的浓度进行计算得出预测值,将预测值与真值之间建立拟合回归模型,得出回归方程的R~2为0.99,RMSE为0.51。研究表明,通过基于衰减全反射技术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法对脯氨酸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提供了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食品中液态样品浓度测定分析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面粉品质快速无损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赫兹(THz)波能够穿透大多数干的介电材料(塑料、陶瓷、衣物等),可实现对带包装物品的质量检测。为了研究THz光谱技术对带包装面粉的无损检测,首先对不带包装面粉进行太赫兹时域谱可行性分析及建模研究。对101份不同种类的面粉样本,用Tera Pulse 4000的太赫兹脉冲光谱仪采集了其太赫兹时域谱,对光谱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算法建立了面粉中3个指标水分、灰分、面筋的定量分析模型。各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都在0.89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面粉品质进行无损、快速检测具有可行性,对下一步太赫兹光谱技术直接对带包装的面粉进行检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太赫兹波谱技术的基本特性,针对国外太赫兹波谱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进行木材光学特性及含水率测定方法研究;介绍了利用太赫兹成像技术在木结构内部隐藏缺陷的无损检测等方向的研究成果。提出现阶段太赫兹波谱技术在木材工业领域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食用油在储存期间的品质变化情况,利用太赫兹衰减全反射技术对不同氧化程度的食用油进行无损识别。首先探究储存条件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情况,进一步根据国家定义食用油品质的标准将样品分为新鲜油、可食用油和不宜食用油,采集各类油品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经数据预处理后采用欧氏距离匹配法进行聚类分析,并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法进行样本分类,其中欧氏距离匹配法识别食用油折射率谱,准确率为95.65%;线性判别分析法识别吸收系数谱数据,准确率为91.00%,经比较两模型识别准确率理想,分析效果良好。该研究首先得出储存条件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规律,以论证太赫兹衰减全反射技术在分析食用油储存期品质变化方面的可行性,实现了食用油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也可为太赫兹光谱技术深入应用于食用油多种属性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对芝麻油品种的快速鉴别,本文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提出一种芝麻油品种识别的方法。选取0~2.5 THz范围内的光谱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时域光谱数据进行降维,选择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大于99%)代表原始数据,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不同品种芝麻油进行分类识别,分类时使用3种不同的核函数建模,并采用网格搜索算法获得最优模型及其模型参数。使用径向基核函数(参数为惩罚函数C=0.01,核函数系数γ=0.1)的模型识别率最高,达到100%,说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PCA和SVM方法可以快速可靠的进行食用油的识别,为食品安全的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丝绸》2015,(9)
分析了太赫兹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背景,随着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太赫兹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太赫兹时域光谱对材料分析及太赫兹成像技术两个方面。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可以用于鉴别结构相似、组分相同的纺织材料,传统红外技术则无计可施。利用太赫兹对纺织材料良好的透过性,探究适合于太赫兹安全扫描成像设备的频率成为一项热门课题。最后,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太赫兹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在透射模式下对不同品种玉米品质进行探测。方法 分别得到样品不同部位的时域谱、吸收谱和折射率曲线, 探究玉米籽粒测定部位、平滑度、品种等因素对所得谱图的影响, 进而分析太赫兹波段对玉米种子进行油分无损检测和品种判别的可行性。结果 未制成标样的玉米样品难以得到有效谱图, 而标样中种胚在太赫兹波段未出现特征吸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胚乳的太赫兹吸收, 对玉米种子的胚乳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玉米胚乳谱在太赫兹谱区存在明显差异, 且存在特征吸收。结论 为进一步判别高、低油玉米品种以及其主要成分的太赫兹检测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太赫兹波谱检测面粉增白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不同等级面粉和过氧化苯甲酰进行检测的方法,通过分析它们在0.2~1.5 THz频段内的频域谱、吸收系数和平均折射率可以很好地检测出面粉中是否含有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实验证明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周期短、检测精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太赫兹光谱的小麦粉中滑石粉测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测量了小麦粉与滑石粉的混合样品在0.2~3.0 THz范围内的太赫兹波时域谱,对测试得到的时域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样品信号与参考信号频域的振幅,再进一步提取测试样品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研究发现,随着滑石粉在样品中所占质量分数增加,样品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都增大。6种测试小麦粉样品的平均折射率分别为1.62,1.68,1.71,1.72,1.73和1.81。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太赫兹技术可以测定出小麦粉中是否含有滑石粉,说明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准确地判断小麦籽粒的霉变程度,研究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霉变小麦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将小麦籽粒分为正常、轻度霉变、中度霉变和重度霉变4类,利用CCT-1800太赫兹时域光谱仪获取小麦样本在0.1~4.0 THz波段的光谱数据。对比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判别结果的影响后,使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3种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结果表明LDA的降维效果最好。最后,构建基于SVM、RF和ELM的小麦霉变程度判别模型,结果显示SVM的判别效果最好,当核函数选择多项式核、误差惩罚系数为1时,判别准确率高达98.61%,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值为0.142 9。本研究表明利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可实现小麦霉变程度的准确检测,为食品安全和粮食贮藏检测提供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优化有机溶剂种类和光化学衍生时间,建立采用光化学衍生进行前处理,并利用黄曲霉毒素原位衍生荧光检测仪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荧光强度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光化学衍生时间为4 min时,70%甲醇溶剂中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光化学衍生荧光增强效果最显著,优于甲醇和乙腈;黄曲霉毒素B2和G2荧光强度最大且稳定,光化学衍生后无明显增强。该方法在0.1 ng/mL~2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84,方法检测限在0.15 ng/mL~0.37 ng/mL之间,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方便,满足食品和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叶雅真 《中国油脂》2022,47(2):91-95
依据食药监办科\[2017\]43号《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和KJ 201708《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制定评价方案,对目前福建省内应用较广的4种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胶体金试剂盒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 4个品牌产品中,只有2个品牌产品符合要求,不同品牌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效果存在差异。为确保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检监管效果,结合试剂盒评价结果和市场调研情况,建议快检试剂盒产品须经质量评价合格再投入使用,并不定期对产品进行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免疫比色方法用于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 。在最优条件下,以免疫磁珠为载体,脲酶-金纳米棒为探针,探针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同时与尿素反应催化沉积外加铜离子产生的显色反应为定量基础,紫外吸收强度作为参考指标,测定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 。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017+1.430 6X,相关系数为0.997,检测限为0.042 ng/mL,加标回收率在92.5%~120.8%之间,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检测结果可靠。故该免疫比色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粮谷类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AFT)含量。方法样品经Romer Labs免疫亲和柱净化,经SW-3光化学柱后衍生,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荧光检测器测定,分析其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含量。同时对免疫亲和柱洗脱条件、流动相的洗脱程序进行了优化。结果在0.5~10 ng/mL(AFT B_1,G_1)和0.15~3.0 ng/mL(AFT B_2,G_2)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黄曲霉毒素B_1、G_1方法检出限为0.15 ng/g,黄曲霉毒素B_2、G_2方法检出限为0.05 ng/g,加标回收率为89.5%~107%,精密度为1.4%~7.2%。采集粮谷类样品222件,其中有5件样品检出AFT,但均未超过国家限值标准。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可适用于粮谷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14 种真菌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娜  侯彩云  路勇  姜杰  张学亮 《食品科学》2014,35(16):190-196
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食品中14 种真菌毒素的方法。均质样品用1%乙酸-乙腈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ACQUITU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方式,可同时对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青霉酸、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G2、桔青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杂色曲霉毒素、HT-2毒素、T-2毒素、鬼臼毒素14 种真菌毒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低检出限为0.5~1 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佳、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安全事件分析中真菌毒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具有强肝毒性、高致突变性和高致畸性。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同时对粮食和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有效、安全和环保的解毒方法,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B1降解的影响因素、细菌胞外酶和胞内酶等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机理以及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活性产物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进行了论述,并对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以后更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快速检测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进行方法验证,考查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进行了准确性与回收率、重复性、复现性等方法学实验。用验证后的试剂盒检测156份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回收率在102.8%~113.8%,相对标准偏差为2.0%~6.1%,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4.3%,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7.1%和7.6%。156份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检出率为60.90%,其中山茶油的检出率为78.38%,高于平均水平。结论试剂盒检测植物油稳定性较好,定量准确。156份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检出浓度最高,其次是玉米油。茶油的加工生产过程可能存在污染黄曲霉毒素B_1的情况,应注意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省亮  赖卫华  许杨 《食品科学》2007,28(2):232-236
本文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并喷于玻璃纤维上,黄曲霉毒素B1偶联抗原和二抗鼠抗驴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依次将样本垫、胶金垫、硝酸纤维膜和吸水纸组装切割成胶体金试纸条并装入检测卡中。测试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为5ng/ml,检测时间为10min,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为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使用简单方便,非常适合现场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  相似文献   

19.
Food product safety is a public health concern. Most of the food safety analytical and detection methods are expensive, labor int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A safe, rapid, reliable, and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ethod is needed to assure consumers that food products are safe to consume. Terahertz (THz) radiation, which has properties of both microwave and infrared, can penetrate and interact with many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Owing to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sources and detectors, THz spectroscopic imaging has transitioned from a laboratory‐scale technique into a versatile imaging tool with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z imaging has been shown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as an emerging nondestructive tool for food inspection. THz spectroscopy provid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food samples. The main applications of THz in food industries include detection of moisture, foreign bodies,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ther applications of THz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include detection of harmful compounds, antibiotics, and microorganisms. THz spectroscopy is a great tool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hydrates,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vitamins. Despit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Hz technology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limited penetration, scattering effect, limited sensitivity, and low limit of detection. THz technology is still expensive, and there is no available THz database library for food compounds. The scanning speed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generations of THz systems. Although many technological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THz technology has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food industry as a powerful tool with great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reviews various applications of THz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in the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An improved analytical method for aflatoxin B1 (AFB1) and aflatoxin M1 (AFM1) determination in pig liver is described, using an aqueous methanol extraction, an im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 step and a direct fluorometric measurement for toxin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A detection limit of 1.0 microg kg-1 was achieved for AFB1 and AFM1. Mean recoveries of 80.7+/-9.0% for AFB1 spiked at 1.0-9.7 microg kg-1 levels and of 76.7+/-6.6% for AFM1 spiked at 1.0-5.5 microg kg-1 levels were obtained. Recovery data for spiked samples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same extract using classical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 showing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