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58-560
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足迹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绝大多数属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三叠纪恐龙足迹非常少见。目前在四川彭县、天全和富顺发现的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由于中国还未发现三叠纪恐龙骨骼化石,因此这些恐龙足迹化石填补了中国恐龙研究的一段空白。目前发现的三叠纪恐龙足迹化石数量较少、特征不很明显、分类位置也不是很明确,因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调查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勇  彭光照  江山 《江苏地质》2012,36(2):129-133
四川盆地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盛产恐龙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自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广元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以来,迄今四川盆地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共20属24种,超过中国现已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种类(39属55种)的2/5,成为中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种类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具有时代最早、分布广泛、种类众多的特点。建议今后重点加强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深入开展早侏罗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四川天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伟  阚泽忠  梁斌  蔡开基 《地质通报》2005,24(12):1179-1180
四川盆地中不仅蕴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同时四川也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类型最多的省份。截至1995年,中国已经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有28个属、35个种,其中四川就有15个属、17个种。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仃是在四川彭县发现的磁峰彭县足迹(Pengxianpus,Young et Young,1987),分布于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之中,其发现2个足迹形成的单步,被认为是原蜥脚类恐龙所留。  相似文献   

4.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恐龙足迹是恐龙生活时留下的印记,它能够提供恐龙运动特征、社会行为、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大量信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广泛,将近百余年来,中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等都曾发现过恐龙足迹化石。然而,目前已发现的恐龙足迹时代多集中在早—中侏罗世以及白垩纪,晚侏罗世恐龙足迹则鲜有报道。尽管近些年山西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三叠纪的3统7阶时限相差极大,晚三叠世的时限最长。牙形刺是三叠纪生物地层的主导化石门类,在生物地层划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三叠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牙形刺带已达50带,还会增加,特别是在晚三叠世。阶是全球的地质年代单位,应全球统一,使用共同的名称和定义。不要按国别建阶,更不能按岩相或生物群建阶。陆相地层不适宜建阶,陆相地层的阶名也不宜再使用。  相似文献   

6.
朱勋  易成兴  陈仁 《贵州地质》2006,23(1):25-28
青藏高原1∶25万加措、丁固幅区调填图过程中,在他利克甘利山原划为晚三叠世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早三叠世常见牙形刺化石Parachirognathus delicatulus和Neospathodus bicostatus。根据所发现牙形刺动物特征及岩石特征,将原肖茶卡组划为硬水泉组和康鲁组,并将其时代从过去的晚三叠世修订为早三叠世。该发现填补了测区缺失早三叠世沉积记录的空白,为测区进一步研究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地层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长春地质学院米家榕教授主持的地质矿产部研究项目《中国环太平洋带北段晚三叠世地层古生物及古地理》,经过数年的研究和总结,已于1988年完成,并于当年12月24日在北京通过最终评审。 华北东部和东北地区,过去几十年来关于陆相三叠纪地层及生物化石研究,一直是个空白。自从70年代中期,米家榕教授主持并联合有关单位首先研究和报道了吉林浑江晚三叠世地层及植物化石以来,本区若干地点陆续发现了同期地层和动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8.
欧美研究者一系列的实验都显示三叠纪时期泛大陆存在巨型季风;三叠纪上扬子地区位于特提斯洋北缘,其是否存在巨型季风的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如何值得关注。一系列的沉积学记录显示上扬子地区在三叠纪亦受到巨型季风的强烈影响,这主要表现在:1)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纹层状沉积岩;2)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普遍存在的风暴岩;3)晚三叠世卡尼期碳酸盐生产力危机;4)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明显的化石木年轮。上扬子地区沉积记录显示,早三叠世早期和晚三叠世卡尼期是三叠纪巨型季风最为剧烈的时期,本文认为P/T界限生物大灭绝引发的Gaia效应和卡尼期特提斯域强烈的构造活动极可能是这两次巨型季风极盛发育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海参骨片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道了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发现的海参骨片化石5属6种及2个属种未定的形态类型。分析了海参化石属种的历史分布特征,上述化石指示竹杆坡组为晚三叠世沉积产物。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关岭生物群的内容,为探讨中国三叠纪海参骨片化石的分类及演化增加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地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特征和科学价值.陕西省目前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11处地点,地层分布主要为中侏罗世延安组和早白垩世洛河组,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共有5属9种,造迹恐龙以兽脚类占绝对优势,个体普遍较小.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弥补了恐龙骨骼化石的匮乏,丰富了中国恐龙足迹化石...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质学报》2019,(2):215-223
四川是恐龙资源大省,自1915年首次科学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在恐龙动物群组合、系统演化、集群死亡原因与埋藏环境、生活习性与行为方式、骨组织学与古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发现并鉴定出的恐龙骨骼化石有35属48种,占中国恐龙骨骼化石种类的近1/5,恐龙足迹化石21属20种,占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的1/3。其中,包括我国最早的恐龙足迹和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和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我们期待未来四川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将在早期和晚期恐龙的发现、绝对年代测定、系统演化、区域性对比、微观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四川是恐龙资源大省,自1915年首次科学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在恐龙动物群组合、系统演化、集群死亡原因与埋藏环境、生活习性与行为方式、骨组织学与古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发现并鉴定出的恐龙骨骼化石有35属48种,占中国恐龙骨骼化石种类的近1/5,恐龙足迹化石21属20种,占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的1/3。其中,包括我国最早的恐龙足迹和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和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我们期待未来四川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将在早期和晚期恐龙的发现、绝对年代测定、系统演化、区域性对比、微观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经过早三叠世的缓慢复苏和中三叠世的快速辐射,生物界在晚三叠世进入了顶峰时期。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出露的关岭生物群正与这个顶峰相对应,它标志着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彻底从二叠纪末期的大灾难中恢复了过来。关岭生物群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含有保存非常完整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以及鱼、海百合、菊石、双壳等化石,与世界上其他晚三叠世动物群相比,其种类丰富、保存精美、数量多,是一个独特的珍稀生物群。化石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是这一生物群中的代表生物类别,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其在古地理上成为连接三叠纪太平洋区和特提斯区的重要环节,而在生物演化上则成为连接三叠纪原始类型和侏罗纪一白垩纪海洋统治者之间的重要过渡环节。最引人关注的化石是可长达10m以上且完整保存的鱼龙骨架以及首次在中国发现报道的海龙和齿龙化石,目前研究已建立了17个种。其中,3种鱼龙(Qianichthyosaurus zhoui,Guizhouichth yosaurus tangae,Guanlingsaurus liangae),3种海龙(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Xinpusaurus suni,Xinpusaurus kohi),和2种齿龙(Sinocyamodus xinpuensis,Psephochelys polyosteoderma)具有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晚三叠世小河口组问世以来,吉林省的三叠纪地层陆续在天桥岭、双阳、卢家、西土山等地被发现,使其内容日趋丰富。一九八二年九月笔者重返八面石煤矿作了进一步调查。采自八面石煤矿的植物化石,以Cycadocarpidium——Glossophyllum 为代表的植物组合,时代相当于晚三叠世晚期。八面石煤矿位于双阳中生代盆地的南缘,由于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掩盖较厚,致使  相似文献   

15.
西藏羌塘阿木岗群硅质岩段时代归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阿木岗群硅质岩段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灰岩砾石、灰岩夹层中所发现的生物化石及才玛尔错和绒马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硅质岩段不属于基底地层,其时代相当于三叠纪,大致可与晚三叠世结扎群相对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新近发现于河北宣化地区土城子组的恐龙足迹化石及沉积环境。为确定足迹化石的地质年代、土城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足迹化石属种,本文在对恐龙足迹化石层及其上、下地层进行剖面测制、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化石层上覆凝灰岩层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并对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土城子组底部为冲积扇扇中沉积环境,足迹化石上、下地层则表现为河流相沉积环境,而足迹化石的赋存层位形成于滨湖相沉积环境,发育暴露构造并含有大量裸子植物碎屑化石。凝灰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2.3±0.3 Ma(MSWD=0.00106),说明化石层位于土城子组一段,时代属于晚侏罗世钦莫利期(Kimmeridgian)中晚期。已发现的足迹化石以兽脚类三趾型足迹为主,包括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和实雷龙足迹属(Eubrontes),其次为一些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是华北北缘土城子组中群落丰富度最高的恐龙足迹点,其中一处或许为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因此,我们认为宣化-下花园盆地土城子组一段以河流、湖泊...  相似文献   

17.
拉萨地块晚二叠世-三叠纪地层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前新生代特提斯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该时期的沉积充填序列及古地理环境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对西藏昂仁县孔隆地区开展的详细地层和牙形石相关研究,在木纠错组上部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期Epigondolella sp.牙形石分子,在下拉组顶部发现了时代跨越晚二叠统长兴阶和早三叠统印度阶的牙形石Hindeodus typicalis;从而将研究区木纠错组时代重新厘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至晚三叠世诺利期,指示拉萨地块西部三叠纪应仍为连续的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西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植物化石丰富,在最近的地质调查中新发现保存完好、年轮清晰的化石木。通过对化石木年轮的研究分析,初步探讨了四川盆地西缘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沉积期的古气候特征。研究表明:须家河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化石木中明显的年轮表明大气降水呈季节性波动,这与盛行于二叠纪至三叠纪的巨型季风密切相关;化石木的平均敏感度小于0.3,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中年水分供给均衡;化石木年轮的早材带与晚材带宽度变化大,显示植物的生长受到了晚三叠世巨型季风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山东发现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是中国著名恐龙之乡,产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如白垩纪著名的青岛龙和山东龙等.相比之下,恐龙足迹化石发现稀少,公开报道的仅有白垩纪的两个产地[1,2].2002年,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在蒙阴县常路西南(图1)三台组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山东省境内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山东是中国著名恐龙之乡,产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如白垩纪著名的青岛龙和山东龙等.相比之下,恐龙足迹化石发现稀少,公开报道的仅有白垩纪的两个产地[1,2].2002年,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在蒙阴县常路西南(图1)三台组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山东省境内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