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要讨论了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PEP)嵌段共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TAB)复配体系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及其盐效应的影响,计算了二元复配体系水溶液的表面吸附层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σ)及胶束中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m)的值,比较了复配体系的协同效应,并对结果作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在表面相Gibbs-Duhem方程的基础上,结合两个简单的表面模型,建立了一个能由体相性质及纯物质的表面张力推算二元混合物表面张力的新方程。经过216个系统的广泛检验,结果令人满意。在没有二元数据及可调参数的条件下,有一半以上系统的表面张力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均方差小于0.5×10~(-3)N·m~(-1),约四分之三的系统小于1.0×10~(-3)N·m~(-1)。但对水溶液及某些有强烈缔合作用的二元系的推算的误差较大。新方程为建立更全面的预测混合物表面张力的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铁对火焰原子吸收法(AAS)测定铬时的干扰作用及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其测定的增感效应。结果证明,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优于单一的SDS及平平加体系。在200倍于铬的铁的存在下,其增感倍数为3倍。而且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对锰等十多种阴阳离子的干扰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eTAB、DoTAB、TTAB和CTAB)和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双水相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3 K下各体系都能形成双水相,且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决定着阴、阳离子双水相(ATPSa、ATPSc)的性质。双水相区域中两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可能与该区域内富含表面活性剂胶团化性能有关。胶团化越强,其在双水相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实验结果也表明:混合溶液中两表面活性剂链长的匹配扩大了双水相区域的面积,使双水相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加入聚砜超滤膜的铸膜液中,测定膜的纯水通量与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溶液的截留率,用电镜对膜面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膜的支撑层基本无影响,但改变了膜的表层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强,所成膜的孔径大,分布变宽;反之,所成膜孔径小,分布窄。对加入表面活性剂的铸膜液的表面张力与凝胶速度等进行测定,研究其在成膜过程中的作用,证明表面活性剂主要改变了铸膜液的凝胶速度,并建立了凝胶过程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E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形成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讨论了浓度及配比的变化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起泡性和稳泡性皆随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的上升而增强;在一定浓度下,随着PEP比例下降,起泡性和稳泡性也随着增大,并达到稳定值。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氟碳表面活性剂(FSO)与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铵盐溶液(SMA)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黏度、表面张力、粒度和书写性能的影响。考察了OP与FSO的复配效应。结果表明:添加OP与FSO复配的表面活性剂不但可以将中性墨水的表面张力调节到适当范围,而且改善了中性墨水黏度的稳定性。此外墨水中颜料炭黑颗粒粒度分布也较为均匀,墨水灌制成笔后划线书写线条饱满。  相似文献   

8.
药用微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微乳是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系,微观上由表面活性剂界面膜所稳定的一种或两种液体的微滴所构成。1943年,Hoar首次报道了存在另一种分散体系:水和油与大量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一般为中等链长的醇)混合能自发地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黄花败酱皂甙的表面张力进行研究。方法:用滴体积法对天然表面活性剂黄花败酱皂甙水溶液、黄花败酱皂甙复配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及离子添加剂和非离子添加剂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花败酱皂甙大大降低水的表面张力(cmc约1.0%),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结论:黄花败酱皂甙具有表面活性,可作为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的表面活性剂不断合成以及各种新配伍的不断开发 ,表面活性剂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发挥着重要作用。1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情况1.1 结构特点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溶剂(一般为水 )表面张力和液 -液界面张力并具有特殊吸附性能的物质 ,具有两亲性基团是表面活性剂化学结构的共同特点[1] 。1.1.1 亲油基 又称疏水基 ,为碳氢链结构。如脂肪烃和芳香烃 ,对非极性物质如油有较强的亲和力 ;对水只有很弱的London吸引力 ,与水不相容1 .1.2 亲水基 电负性强的一些原子团或原子 ,如羧基、羟基、硫酸基、磺酸基 ,对水…  相似文献   

11.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及表面张力测定技术对两亲性聚氧乙烯-聚氧丙烯(PEO-PPO)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溶液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疏水PPO链段在溶液界面吸附并紧密排列是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增加溶液浓度、增大共聚物链内PPO与PEO聚合度比值可增加高分子链在界面的吸附,并使PPO在界面紧密排列,侧基(甲基)有序取向。另外,PPO在分子链中的位置也对这一行为产生影响,PPO位于分子链两端时的结构更有利于PPO在表面紧密堆积,降低界面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减小溶液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文题的测定装置,能检测0.5mN/m以上,液滴表面寿命大于0.05s的动态界面张力。从液滴形成的过程中,考虑运动摩擦力和环流摩擦力在液滴分离的力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恒速滴重法测定σ1计算式,并用实验数据关联了相对运动度U0的计算式。用纯物质的油-水系统的实验数据对公式加以验算,一般误差在0.5^以内,用上述两式计算SDS,CTAB,Triton X-100等油-水系统的σt,并推算各表面  相似文献   

13.
哮喘发作期大鼠体内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功能和各磷脂组分含量的变化.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检测BALF中表面张力、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结果两组中的表面张力(Nn/m)、磷脂酰胆碱(g/L)、磷脂酰肌醇(g/L)和磷脂酰丝氨酸(g/L)的测定结果分别为,正常对照组60.508±1.327,7.437±0.736,0.382±0.032,0.262±0.041,65.151±1.791,6.184±0.465,0.377±0.045和0.255±0.039.哮喘模型组BALF中表面张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磷脂酰胆碱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负相关,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哮喘发作期大鼠体内存在PS功能和磷脂含量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PaO_2,lung water cotent,surface tension(in terms of hysteresis)andlecithin content of both the bronchial irrigation fluid and lung homogena-tes were determined after severe steam inhalation injury in rabbits.Inassociation with the decrease of PaO_2 and the increase of lung water con-tent,there was a remarkable dropping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activitiesas demonstrated by progressive increase of surface tension and decrease oflecithin content in bronchial irrigation fluid and lunghomogenate.It is thusproposed that the dropping of pulmonary sarfactant activ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ulmonary edema after inhalation inju-ry.Therefore,successive determination of lecithint content and/or surfacetension of the bronchial irrigation fluid might serve as an early diagnos-tic as well as prognostic aid in severe inhalotion injury.  相似文献   

15.
评价了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吸附单分子层状态方程的热力学理论,分析了单分子层中表面活性剂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亲水基之间的相互排斥,疏水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表(界)面下方基底液中无机盐的存在对单分子吸附层状态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关于表面活性剂表(界)面吸附单分子层的一般表面状态方程。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吊环法测定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 S,1 000 mm2/s)在甲苯、环己烷、丁酮以及环己烷和丁酮混合溶剂中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关系。在P rigog ine-D efay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高分子链节有效浓度的概念,获得了相应的计算高分子溶液表面张力的改进模型,该改进模型对实验数据关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59%;对PDM S(1 000 mm2/s)在丁酮-环己烷混合溶剂体系的表面张力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4%。  相似文献   

17.
人羊水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差速离心及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羊水中提取到肺表面活性物质,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测定其表面活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具有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最小表面张力为7.2mN/m;当表面张力为10mN/m时压缩性为0.039m/mN,表面磷脂浓度为1.086nmol/Cm~2。为临床用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做准备,进行了无菌试验、热原试验、局部刺激试验等,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