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全身恶性肿瘤 ,分为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肠道为结外淋巴瘤发病较多的系统。现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胃恶性淋巴瘤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  例 1:患者 ,女 ,38岁 ,主因间断性腹痛 5个月 ,伴恶心呕吐 2个月入院。查体 :全身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腹平软 ,上腹部轻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未触及包块。胃镜检查 :胃角粘膜凹凸不平 ,质地较硬 ,表面有不规则浅溃疡 ,取活检。诊断 :胃癌。活检病理 :考虑胃恶性淋巴瘤。胃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胃体部及胃底部可见粘膜皱襞粗大、紊乱、扭…  相似文献   

2.
80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燕  黄斌  陈芳源  王燕婷 《上海医学》2000,23(11):695-697
原发于淋巴结内的恶性淋巴瘤最多见。但是在淋巴结外淋巴网状组织或非淋巴网状组织的器官、组织也可原发恶性淋巴瘤即原发性结外淋巴瘤 (PENL)。我们收集了 80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 ,就其临床表现、免疫表型、治疗、转归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上海市崇明县中心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 1990年 1月~ 1999年 4月 ,共收入院治疗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 187例 ,其中 10 7例原发于淋巴结内 ,80例原发于结外 ,占同期入院恶性淋巴瘤的 42 .7%。原发于胃肠道的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依据为[1] :(1)全身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3.
自家免疫性疾病多见于恶性血液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曾见于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但未见于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本文报告一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例报告 6岁,女孩,因食欲不振,毕衄,皮肤出血斑以及头痛两周于1972.8.住院。体检发现面色苍白、淋巴结肿大、轻度脾肿大、全身皮肤散布瘀斑,神经系统无异常。初期血检:Hb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是小儿免疫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组织,几乎可侵及全身所有脏器.淋巴瘤占儿童期恶性肿瘤的10%~15%[1],其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和神经系统的肿瘤,占儿童期恶性肿瘤的第3位.根据肿瘤组织结构的特征,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儿童淋巴瘤在肿瘤组织内部与成人淋巴瘤有明显的不同,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初诊时误诊率较高(34%~90%) [2].  相似文献   

5.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可以转化为恶性度较高的淋巴瘤,其最常见原发部位为胃肠道,肾脏是MALT淋巴瘤极少发生的一个器官,本文对2010-03—15日收治的1例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大B细胞转化病例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原发于淋巴结,但有10~35%的恶性淋巴瘤可原发于淋巴结外的组织和器官,其中以原发于胃肠道最多见,而原发于乳腺很少见。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tymphoma of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根据瘤细胞的特点和瘤组织的结构成分 ,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 ,两者区别在于非何杰金淋巴瘤瘤组织成分单一 ,以一种细胞类型为主 ,但首发眼睑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较少见。我院收住 2例眼睑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患者 ,现将其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性 ,74岁 ,维吾尔族。因“右上睑发现肿块 3个月 ,迅速增大 1个月”于 1999年 10月收住我科 ,1个月前外院曾行肿物切开排脓。入院检查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视力 :右眼 0 .4,左眼 0 .8,右上睑内侧 1/ 2…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据国内文献报道,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八位。尤其是原发于腹内淋巴结外的恶性淋巴瘤,由于原发部位不同,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我科1966年4月至1983年3月,经剖腹探查和病理证实为腹内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1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原发部位不同,又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因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外恶性淋巴瘤原发于睾丸者甚为少见,现报告一例。 患者男性,58岁,于1986年1月8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发现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近月来肿大较快并有隐痛感。体检:一般可,浅表淋巴结来扪及,腹软肝脾未及,右侧睾丸肿大约12×15cm大小,质硬无压痛。血象及胸透均正常。1986年1月15日行右侧睾丸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侧睾丸恶性淋巴瘤,弥漫型,小无裂细胞性。术后行放射治疗。1987年1月18日于左腹股沟扪及肿大淋巴结1×1cm大小,病理诊断:同为恶性淋巴  相似文献   

10.
<正>恶性淋巴瘤(ML),一般是指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但有相当数量的ML不仅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淋巴样组织,也可原发于  相似文献   

11.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发源于淋巴结或其外组织的恶性淋巴瘤(ML),主要来源于B淋巴细胞。它具有全身扩散特点,容易扩散到淋巴结外器官,一旦发展到IV期,有16%~75%会扩散到骨髓,其中16%~25%伴淋巴瘤性白血病(NH LL)[1]。我科于2009年1月收治一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复发伴淋巴瘤性白血病患者,首先采用CHOP方案和R-ICE方案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于  相似文献   

12.
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极为少见,现报告1例。 1 病例报告女,53岁。因下腹包块3月余,于1987年2月18日入院。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史。检查:一般情况可,全身表浅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原发恶性淋巴瘤一例华东医院血液科徐洁,张洪娣,潘祖玉患者,女性,63岁。因右颈部肿块2月余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在外院诊断为右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于1994年6月行右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病理标本诊断为“弥漫型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术后出现声音...  相似文献   

14.
<正> 恶性淋巴瘤在人类肿瘤中并非罕见,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全身淋巴结和胃肠道的淋巴组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的报告和讨论所见不多。本文就近几年来查阅的有关文献将其综述如下。一、发病率从各方面的统计数字看,在所有神经系统肿瘤中恶性淋巴瘤的比例约为0.3~1%。Victor1983年报告了11712例脑肿瘤,其中83例为恶性淋巴瘤,占0.71%;Zimmerm-an报告的7000例脑肿瘤中恶性淋巴瘤占1.2%;奥地利的Jellinger报告了8000例颅内肿瘤其中恶性淋巴瘤占0.85%;Algers提供了0.3~1%的比例;而Katalin  相似文献   

15.
淋巴肉瘤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明 《海南医学》2004,15(10):49-49
淋巴瘤与白血病为两个独立疾病,均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而淋巴瘤发展到某一阶段时,部分可向白血病转化。因此,他们关系非常密切,而一旦转化为白血病,预后极差。我科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恶性淋巴瘤135例,其中12例合并白血病,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2例患者中,9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NHL或HD,3例就诊时,骨穿结果:见大量肉瘤细胞,故来做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肾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之一,原发于肾脏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罕见,近年来随淋巴瘤发病率的上升有上升趋势.1临床资料病例1,男,54岁.以腰痛6个月,伴有低热、乏力及消瘦2个月为主诉,于2001年8月25日入院.检查身体示右侧腹部脐平可触及肿物,质硬,无明显触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生命体征、血、尿常规及血生物化学检查均示正常;B型超声波检查结果示,右肾下极略强回声光团,大小为10·0 cm×9·0 cm;CT检查示,右肾下极软组织肿块影,与肾组织界限不清;MRI检查示,右肾下极占位,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肾蒂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淋巴瘤(1yrnphoma)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最易受累.若累及血液、骨髓时可形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病理学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约占全身恶性淋巴瘤的24~48%。消化道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原发于骨者少见。本病以前称为骨的网状细胞肉瘤,自1939年 Parker 等首先报告以来,国外陆续有较多报告。Freeman 等统计1,467例结外淋巴瘤中,骨恶性淋巴瘤占4.7%,Moda 等统计299例结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61~1980年收治成人恶性淋巴瘤150例,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有80例。80例中原发于胃肠道54例,现将54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如下: 一、诊断标准除1例淋巴肉瘤未治死亡而作尸体解剖外,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确诊。参照1961年Dowson提出的诊断标准:1.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2.手术探查见肿瘤主要定  相似文献   

20.
Sezary综合征为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其特征为剥脱性红皮病伴剧痒,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以及白细胞增多,并有脑回状核的不典型T淋巴细胞(S细胞),本病是MF的白血病型.临床表现皮损早期为局限性水肿性环状或鳞屑性红斑,有时呈湿疹样、神经性皮炎样,可暂时消退,数个月或数年后渐变成红皮病.皮肤浸润增厚,面部略水肿,形如狮面,眼睑可以外翻.毛发可脱落,甲营养不良或脱落,部分患者掌跖角化过度,多数病例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体重减轻、乏力、发热和盗汗、肝脾肿大及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