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成为城乡规划研究与关注的热点之一。资源枯竭型城市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曾经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随着城市资源的不可逆减少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型城市经济凋敝、矿竭城衰,亟须探索一套能够解决转型问题的枯竭型城市的规划方法。通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回顾、解析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践分析,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资源枯竭型城乡规划当中,本文尝试提出"多业并举"产业可持续、"记忆传承"文化可持续、"自然再生"环境可持续等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珲 《福建建筑》2010,(12):28-30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昆明市东川区异地办园的实例,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城市转型,主要研究内容为产业调整、空间布局、政策指引等方面。通过经验的总结,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提出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共赢的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叶蔓 《低温建筑技术》2010,32(12):119-120
由于资源的濒临枯竭,使得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而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的关键。文中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转型模式识别模型,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
资源型城市主要依靠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枯竭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城市转型是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重要路径。本文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市为例,通过分析其资源、经济和产业等发展现状,分别从企业、园区和社会层面构建循环模式,分析产业间的关联度,从不同角度探讨产业融合的方向和路径,对带动区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海、克拉玛依、大庆、攀枝花等城市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产业转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以乌海市海勃湾生态涵养区规划为例,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切入,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1):95-96
现有文献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较多,而对于暂时未出现资源枯竭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不足。本研究以资源型城市山东招远市为研究样本,利用社会学的参与式调查,案例研究中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处于主导资源上升期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必须在资源开采的鼎盛期就着手准备替代产业的培育问题,才能保证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引、规划先行,协同发展是转型发展的前提;骨干带动、产业延伸、裂变成长、高端引领、创新发展是结构调整的关键;政策引领、机制创新、服务保障是制度设立的基础。研究结果对于国内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探索具有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小城镇产业转型一直是我国规划建设关注的重点。吉林省通化市五道江镇作为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水平滞后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五道江镇特征及问题,结合规划发展需求,从空间优化角度上对产业转型提出了新的发展对策,同时对于其他相同类型的资源枯竭型小城镇产业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空间规划编制过程,通过规划引领,推动城市有效转型。本文在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文献研究和各类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案例城市的实地调研,通过时间流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从资源开发、枯竭引发的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环境恶化、二元结构等城市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同时以转型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导向,完成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推动案例城市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茂栋 《建筑知识》2013,(10):22-22,24
概述 近年,我国资源能源行业处于低谷期.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疲软与国家生态控制双层压力下举步维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复兴,资源型城市更新二者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资源型城市发展到枯竭期出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特有现象。“城市生态的修复与培育、城市空间结构的凋整与优化、新型低炭产业体系的建立、城市工业文化像生态文明的转化与复兴”是其面临的四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7):281-282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质是指主导产业替代以及产业空间结构置换。本文以兰州市红古区为例,运用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基于产业结构对空间结构的依赖性,结合红古区产业转型的成效以及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红古区产业转型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红古区产业转型必须与城市功能定位结合在一起,在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产业一体化背景下认真规划、仔细布局,避免转型期的阵痛,使红古区产业转型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霍海鹰  李宇杰 《山西建筑》2014,(35):247-249
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产业新城开发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型资源型城镇的方法,并以邯郸为例,分析了产业新城模式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案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规划问题。针对平顶山资源尚未枯竭、人口流出较多、生态环境与城市承载力较弱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通过创新驱动多元产业升级发展,增强发展动力;以多重手段吸引人力资源集聚,夯实发展基础;加强环境与矿区治理,恢复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推动城市结构与功能提升,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型城市品质不足、欠缺活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小城镇大多是依赖单一的资源形成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这类发展模式无疑是不可持续的。改变资源枯竭型小城镇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产业转型的具体实践,提出资源枯竭型小城镇产业转型的四大路径。第一,改变资源枯竭型小城镇独立发展的发展特色,与大中城市充分对接,并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第二,在替代产业的选择过程中,不必仅依赖于传统资源,应从资源、市场、政策等多元角度出发,合理选择替代产业;第三,注重产业发展的时序控制,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分析未来发展的若干种可能,弹性引导产业发展;第四,结合地方特点,细化产业发展策略,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4.
资源支持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加速,一些资源型城市的传统资源开始枯竭。阜新是典型资源枯竭城市之一,为了改变城市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业。本文以宝地斯帕温泉度假区为例,结合规划区的文化背景、功能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及立面分析,探究资源枯竭城市休闲度假旅游的规划特征,并为类似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如何通过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影响并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成为设计师所关心的 问题.许多资源型城市在矿藏资源枯竭后,在城市中或周边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废弃地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 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对徐州九里区采煤塌陷地进行的再利用规划研究,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总结出塌陷地再利用规划的原则以及 基本技术手段,从而实现变负债为资产的目标,完善矿业城市生态格局与空间格局、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支凯龙 《城市建筑》2014,(15):364-364
本文通过研究铜川城市空间发展过程,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空间演化规律,分析其整体空间变化特征,研判其空间重构的发展趋势,丰富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转型发展的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萍乡、景德镇、新余市是江西省三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三市坚持生态立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资源型城市相当一部分已处于资源枯竭期,随着开采时间长,开采成本日益上升、企业亏损严重,资源型城市转型已迫在眉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不单纯是经济结构的改变,而且是城市发展方向的改变和城市定位的改变,本文从产业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城市空间问题,运用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以七台河未来科技城概念规划为案例,阐述了通过空间规划和创新空间形式促使资源型城市产业再生的策略.利用产业、人才、城市空间互促机制,提出产城互融、开放共享的生态型未来科技城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培育接替产业的思考——以盘锦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选择适当的接续产业、替代产业及复合型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是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理解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及其模式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盘锦市自身的资源和地域条件.分析了盘锦市历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前发展面临的难题。通过研究盘锦市接替产业模式的选择,得出该地发展的是效益型接替产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