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Planning》2014,(6)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影响整个供应链效益的提高,由于供应链末端消费者需求量发生微小变化,透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很有可能对另一端产生极大的影响,即制造商会产生很大的需求波动。信息在沿供应链传播时存在失真、扭曲。因此,对"牛鞭效应"的研究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牛鞭效应"的定义,"牛鞭效应"对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牛鞭效应"的成因,并寻求解决方法以缓解"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问题,从信息不对称引起供应链的不确定和牛鞭效应两个角度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信息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了解决的方法,试图通过利益分成机制的建立来有效地约束企业行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3.
"牛鞭效应"是导致供应链运作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宝洁公司实证,对零售业供应链中"牛鞭效应"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弱化"牛鞭效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开始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供应链的优化开拓了新方向。本文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对"牛鞭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引入区块链技术,分析其如何解决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最后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共享模型,实现"牛鞭效应"的弱化,节省供应链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的库存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共享对“牛鞭效应”的影响,研究信息共享是否降低了库存成本.从影响库存的订货量、安全库存和缺货量入手,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信息共享对供应链中每个成员的影响以及是如何降低库存的.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共享对制造商的影响要大于对直接接触顾客的零售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为了增加物流效益、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集成价值链、需求链和供应链资源,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开始尝试一种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库VMI。在没有协同运作以前,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成员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为了确保商品销售的连续性,对他们的产品库存管理,各自做各自的预测,采用的模式也各不相同,独自承担库存管理成本。尤其是制造商、批发商、销售商、零售商长期以来遭受到了"牛鞭效应"影响,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为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和消除浪费,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同时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抑制"牛鞭效应",整合企业资源,生产商、供应商、营销商们决定实施VMI供应链管理战略,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升在市场营销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在对工程项目立项决策、评标决策以及施工决策中软信息重要性调查研究之后,用三维模型来界定工程管理特定理论体系下软信息的定义。随后讨论了工程项目决策中软信息的获取途径以及对工程项目决策的影响模型等基本问题。最后根据软信息本身的特点总结出软信息的基本规律,以便工程项目决策人员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英国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探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英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为项目缘起,可行性研究,战略决策,施工前准备,施工,项目验收,竣工、移交启用和项目后评估8个阶段,这个体系标准保证了英国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效和严谨。从项目管理模式上探宄英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运作规律,总结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和报告体系这三个系统方法对项目管理决策的影响,为中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借鉴英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提供参照基准。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上返工行为层出不穷的问题, 从供应链脆弱性视角出发, 基于暴露度、敏感度、适应度 3 个维度,建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脆弱性与其返工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运用 Vensim PLE 软件,根据供应链特性从构配件模块化程度、信息沟通积极程度等 5 个方面进行单一因素仿真分析, 结合多因素分析综合情景仿真, 证明供应链脆弱性对返工行为的显著影响。 并围绕仿真结果提出了针对返工行为的预防策略,提高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上各节点工作效率,以期降低装配式建筑返工行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10.
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而构建一套合适的影响因素体系是工程项目交易方式决策的重要内容。分析工程项目交易方式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基于文献回顾与专家访谈识别出基于业主视角的4类15个工程项目交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运用电子问卷收集51份有效项目信息,引入随机森林模型,通过计算平均不纯度减少值定量评价其重要性指数。研究发现,业主方管理能力、项目设计复杂程度、业主方相关项目经验、项目类型以及项目成本要求5个因素对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的选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罗福周  杨丽 《山西建筑》2006,32(4):199-200
简要介绍了建筑供应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几个主要因素,浅析了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参与方众多,难以提升风险管控水平的问题,基于文献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提炼出22项风险影响指标,建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影响指标体系。构建AHP-DEMATEL组合模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关联性,弱化单一模型权重结果的片面性问题。再运用ISM模型可以层次化展现影响因素结构关系的优势,使结合而成的AHP-DEMATEL-ISM模型对供应链风险根本因素的探究更加准确清晰。结果表明,现场管理人员水平与信息对称程度是影响装配式建筑风险的关键因素,为其供应链的实际决策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建筑物资(钢材、水泥、砂石和木材等)供应链存在的信息孤岛等种种弊端,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优化建筑物资供应链,并结合基于区块链的建筑物资供应链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清单梳理。同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以确定关键风险因素。最后给出针对关键风险因素影响的评价及发展对策建议,为区块链背景下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benefits of integrating and coordinating supply chain partners have been well recognized in many indust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is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due to the high fragmentation of the industry.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are loosely distributed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a wide range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capabilities. In addition, participants are often unwilling to share information because the temporary natur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ten imped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rust. A secure, modular, and flexible system that can aggregate scattered information and share that information across applications is, therefore, highly desirable. We have prototyped a service oriented, web-based system that can provide both these capabilities. Called the SC Collaborator, this system facilitates the flexible coordination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 by leveraging web services, web portal, and open source technologies. These technologies enable the SC Collaborator system to provide an economical and customizable tool for integrating supply chain partners with a wide range of computing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system. Two example scenarios are included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SC Collaborator in integrating and managing information from project partners. The first scenario is an e-Procurement example whereas the second is a rescheduling scenario based on the data from a completed project in Sweden.  相似文献   

15.
工程总承包供应链体系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总承包供应链体系建立在总承包企业基础之上,要从总承包企业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方面进行构建,包括: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经营思想,采用相适应的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组织模式,建立与管理工程总承包供应链体系合作伙伴数据库,建立供应链管理实施效果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基于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的集成化,同步化,并需要解决目标相容、信任、沟通交流和合作成本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项目管理领域推行建筑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数字技术在建筑业中直接表达,信息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信息流对建筑供应链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从BIM 和建筑供应链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将BIM 应用于建筑供应链信息流管理的设想,并设计了基于BIM 的建筑供应链的信息流模型基本架构,进而研究了如何解决建筑供应链参与方的不同数据接口间的信息交换问题,以及基于BIM 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在信息共享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当前建筑行业存在盈利水平低、建设成本高、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信息共享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还缺乏对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方法。因此,本文将成熟度概念引入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领域,并将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用于度量其信息共享程度。再构建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成熟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来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最后以某公司为实例,进行相关评价,验证本文的思路及方法。为实施科学合理的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评价提供了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面临着巨大风险,而供应链在应对风险时能否及时复原取决于韧性水平的高低。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确定 18 个影响韧性的重要因素,构建 DEMATEL-ISM 综合模型,运用 Matlab 工具进行数理计算,以探讨各因素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程度和影响力大小,并将因素进行层次划分,识别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模型运算结果表明,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能够有效弥补恶劣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制定韧性提高决策时应重点关注采购、运输和装配环节;增进设计、制造和运输环节间的联系交流能够增强供应链韧性;注重员工因素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高。研究结果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稳定运作和效率提升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9.
Much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to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logistic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th reference both to the total supply chain and to its individual links, called the ‘internal logistic system’. Rationalization of activity in the logistics sphere leads to lowered production costs and increased quality. However, rationalization of logistic processes often involves re-engineering, i.e. reconstruction or making changes, for instance in the structure of supply chain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physical and information flows, in ways of taking up decisions, etc.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imulation modelling approach in improving logistic systems in construction, by applying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Polish construction practice. Graphical and analytical models of company logistic systems are the basis for making simulators using GPSS World?. Two models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hysical and information flow were chosen, several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these flows were worked out, values of particular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were defined and the optimum solution was sought. The assumed optimization criterion is minimizing logistics costs. An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re-engineering needs for the internal models of the logistic system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