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社会支持对首次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水平对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服药依从性情况将随机人组的140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服药依从性良好组和服药依从性不良组,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检测、比较、分析。结果:140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脱落2例;54例服药依从性良好,患者主动服药,不需要他人督促,占38.57%;84例服药依从性差,需他人反复督促,否则经常自行停药或减药,占60.00%。服药依从性良好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分,较服药依从性不良组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两组主观支持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相当多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服药依从性低下,这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特别是客观性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服药依从性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
姚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1040-104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妻子的社会支持对心身健康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评定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妻子及30名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妻子的社会支持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三个维度都与SCL-90各症状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妻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社会支持不足显著相关,建议给予适当的支持性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3.
张深山 《中原医刊》2009,(24):31-32
目的探讨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特点。方法对30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30例不伴攻击行为者(平行对照组)分别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分析其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特点,并与30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作对照,两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与研究组相匹配。结果研究组的EPQ—N、E、P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平行对照组(P〈0.01),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两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平行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的EPQ—P、N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高而SSRS总分及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神经质、外向不稳定性、精神病性的人格特点,对支持的利用不足,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家庭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患者社会支持度的影响。方法:将居住在农村家的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延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不变,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在入组前及开展家庭干预后9个月末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两组患者社会支持度的变化。结果:治疗9个月末,研究组SSRS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患者社会支持度的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情况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临床数据与生物样本库的受试者数据库(2 142例),从中选取符合分析要求的正常对照(n=111例)、精神分裂症(n=82例)和情感障碍(抑郁症和双相障碍)(n=119例)受试者,通过分析比较3组中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以及维度分)的数据,来探讨社会支持情况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并将2个病例组按照发病次数分为不同亚组(发作次数:≤2次vs >2次)进行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维度分的比较。结果 3组之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在正常对照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及情感障碍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情感障碍组与精神分裂症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情感障碍患者亚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精神分裂症患者亚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获得和利用社会支持的水平低于正常人,发作次数越多,社会支持越差。  相似文献   

6.
严文琼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6):512-512,543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男、女患者自测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测健康水平评定。结果:男女组之间在社会健康子量表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生理健康子量表分、心理健康子量表分、健康自测量表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健康水平高于男性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能较客观地反映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1100名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和探讨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河南省高校1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集体测查,并作了分类比较。结果:不同专业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存在差异;女大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优于男大学生;高年级学生的客观支持高于低年级学生,但利用度却低于低年级学生;学生干部在客观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上均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此外,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各项分值均明显低于身体健康者。结论:大学生个体的社会支持情况存在差异,不良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有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开放管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疗程为3个月。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开放管理和康复指导。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大体疗效评定量表(GAS)评价治疗效果,并对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3个月后研究组BPRS总分及焦虑抑郁和缺乏活力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DSS总分及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开放管理康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指数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00例住院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9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幸福感指数、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幸福感指数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间都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护士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应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水平作为切入点,以增进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幸福感指数。  相似文献   

10.
张燕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73-2175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支持度。方法:用社会支持量表对2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支持低于常模(P〈0.01);男性与女性相比,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有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有配偶组的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高于无配偶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职业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均高于无职业组(P〈0.05;P〈0.01);家庭关系好的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高于家庭关系差的病人,有显著差异(P〈0.05;P〈0.01);首次住院病人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均高于再次住院的病人,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提出康复护理对策,提高病人的社会支持:全面评估病人的社会支持的状况,做好健康指导;鼓励病人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呼吁社会关爱精神分裂症病人,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最实惠的帮助;加强职业康复,提高社会支持;优化最大限度发挥家庭的作用和支持;预防复发,增加病人的主观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任玉生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688-689,697
目的:分析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量表,对360例(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正常对照各120例)观察对象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负性和独立生活事件的频度及LEO总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而社会支持量表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与心境障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不足,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康复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开放式综合康复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 方法 :抽取 3 6例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病程超过 5年 ,在我院住院 1年以上 ,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观察组 18人 (男 10、女 8人 )为康复区、康复工场病人 ,对照组 18人 (男 10人、女 8人 )为普通病区病人。评定工具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IPROS)和自我效能感量表 (GESE)进行对照评定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IPROS、BPRS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我效能感 (GESE)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 5 )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GESE评分与工疗情况、治疗手段呈线性关系 (P <0 0 5 )。 结论 :开放式综合康复管理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面对环境挑战信心 ,促进社会功能正常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以及45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严重度、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分别为(2.21±0.717)分,(2.12±0.633)分,(29.62±4.254)分,(27.24±1.154)分,(4.57±0.668)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8±0.599)分,(1.67±0.546)分,(27.24±4.453)分,(22.38±3.962)分,(3.91±0.773)分],而社会支持利用度[(6.74±3.269)分]低于对照组[(8.76±3.00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负性生活事件总值高、不成熟防御机制多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低会增加躯体形式障碍发病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7.51,4.21,1.94,P<0.01).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不成熟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制量表分别对社区101名非空巢老人(A组)和95名空巢老人(其中50名夫妇同住者为B组,45名独居老人为C组)进行调查,并将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SCL-90:A组和B组之间总分和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B组和A组;②B组和C组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和总分均低于A组(P<0.05),B组的客观支持和利用度低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空巢老人的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与SCL-90存在负相关。结论:独居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主观社会支持及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水平与家庭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因素。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4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相应的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与家庭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明显较低,其中精神残疾的比重为67.27%;家庭支持量表评分为(6.57±2.04)分;消极应对评分为(29.41±4.11)分与常模的(20.32±6.07)分比较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水平与家庭支持及应对方式有着直接联系,若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应对方式更为积极,能够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情况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神经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中的社会线索(注视方向、眼区情绪、失言)识别能力进行研究,并与社会功能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线索识别能力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某些社会线索识别分与社会功能的不同因子分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是社会功能障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格、智力、记忆和神经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全面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格、智力、记忆和神经心理功能。方法 以MMPI、RT、WAIS-RC、HRB-RCA为工具,对10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系统测查。结果 MMPI以F、Sc、Pa、D、Pd分数升高而为著;RT以R、P、W、D、M、H、X%、ZF、S-CON、DEPI、SCZI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IQ79以下者占20.5%,MQ79以下者占77.5%,DQ异常率达72.5%。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格、智力、记忆力以及神经心理功能与正常人比较比较确有明显不同,而且测验成绩差的病人其疗效和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军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2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作为评定效果的工具。结果:综合康复训练前PANSS、IPROS总分及各凶子分间无明显差异。与综合康复训练前比较,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IPRO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0.01);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喉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6例喉癌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86例喉癌患者中有抑郁症状58例,无抑郁症状28例。抑郁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54.05±5.26),无抑郁组为(34.33±3.68);无抑郁组社会支持度评分均高于抑郁组(<0.05);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结果显示,无抑郁组的面对得分高于抑郁组(<0.05),回避与屈服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患者的抑郁情绪显著相关(<0.05)。结论:喉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越低,抑郁发生率越高。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有效应对方式能很好改善喉癌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溃疡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8例)与健康对照(67例)进行问卷测试与评价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生活事件里正性刺激量,负性刺激量和总刺激量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受到的主观支持比一般人群多;而客观支持比一般人群少,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受到的总支持量并不比一般人多,而且,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也不比一般人高。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明显的生活事件和不足的社会支持,对生活事件的刺激尤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