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广西红海榄红树群落的能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主要研究广西山口英罗湾红海榄植物各组分的热值、落叶热值月变化、群落能量现存量及群落年能量固定量,结果表明:红海榄植物各组分热值之间有一定差异,波动范围为17.28~18.67kJ/g,落叶热值10月份高达18.19kJ/g,2月份低至17.30kJ/g,与鲜叶相比,落叶热值的波动较小,红海榄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5.20×10~5kJ/m~2;无过凋落物带走的能量年总量为1.12×10~4kJ/m~2;该群落的年能量固定量为2.73×10~4kJ/m~2,其中群落年净增长的能量(存留量)为1.61×10~4kJ/m~2占总固定量的58.9%,而能量固定量中其余部分占41.1%,以凋落物的形式向环境输送,这些能量是海湾河口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2.
福建永春毛竹种群生物量和能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福建省永春县毛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能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永春毛竹种群的现存生物量为6474.874g/m^2,其中地上部分为4676.639g/m^2,占72.23%;地下部分为1798.235g/m^2,占27.77%;其各组分分别为:杆3736.200g/m^2、枝772.069g/m^2、叶168.370g/m^2、竹蔸 1059.115g/m^2、鞭根737.120g/m^2;(2)毛竹 种群生物量在I至Ⅳ度的分配为:5.12%,40.52%,39.82%,14.54%。(3)毛竹种群能量现存量为124689.576kJ/m^2,其中地上部为91218.361kJ/m^2(占73.16%),地下部为33471.215kJ/m^2(占26.84%);(4)能量现存量在I至Ⅳ度的分配为:5.08%,40.38%,39.80%,14.74%。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武夷山黄山松群落的钾、钠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1)群落现存量中钾、钠的库量分别为35.876g/m~2和2.637g/m~2,其中地上部分为19.944g/m~2(占总库量的55.59%)和1.817g/m~2(占68.90%);地下部分别为15.932g/m~2(占44.41%)和0.820g/m~2(占31.10%);(2)在钾、钠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2.230g/m~2·a和0.136g/m~2·a;年存留量分别为2.230g/m~2·a和0.036g/m~2·a;(3)钾的周转期55年,钠的周转期75年,钾的周转比钠快;(4)钾的富集率为1.160,说明该群落中林木仍在对钾吸收累积;而钠的富集率为0.929,说明了在该群落中林木对钠不再累积。  相似文献   

4.
东南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与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了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林、厚荚相思林和湿地松林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木麻黄林现存生物量为156.82 t/hm2,各组分热值(总能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处于19.84~21.70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26 kJ/g,能量现存量为3 177.95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8.09%,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0.77%;厚荚相思林现存生物量为149.51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为19.98~23.48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59 kJ/g,能量现存量3 079.16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57.67%,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3.06%;湿地松林现存生物量142.22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处于20.53~21.54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1.00 kJ/g,能量现存量为2 986.28 GJ/hm2,其中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5.08%,枯枝的最小.3树种林分具有较高的现存生物量、能量现存量、各组分热值和整体平均热值,体现出较高的太阳能利用率.可见从热值与生物量的角度看,木麻黄、厚荚相思和湿地松是海岸沙地造林的良好树种.  相似文献   

5.
木荚红豆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生物量调查和热值测定的基础上 ,研究了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34年生的木荚红豆群落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 :木荚红豆群落地上部分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 (GCV)、去灰分热值 (AFCV)均以叶最高 ;地下部分的灰分含量、GCV、AFCV基本随根径的减小而增加。木荚红豆群落的灰分含量平均值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而GCV、AFCV平均值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其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 4839.2 0× 1 0 9J/hm2 ,其中地上部分为 41 70 .92× 1 0 9J/hm2 (占86.1 9% ) ,地下部分为 489.1 0× 1 0 9J/hm2 (占 1 0 .1 1 % ) ,群落的能量现存量 96.30 %分布在乔木层 ,其分布与生物量的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季风常绿阔叶林短刺栲群落的净第一性生产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维量分析以估测滇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短刺栲群落的净第一性生产量.结果表明,12年生幼龄林具有较高的净生产量,比42年生中龄林高253.1g/m~2·a.幼龄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为2259.5g/m~2·a,其中树占31.47%,枝占20.85%,叶占20.42%,根占25.91%,草食动物的叶采食量占1.35%.中龄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为2006.4g/m~2·a,其中树干占36.01%,林占21.63%,叶占19.03%,根占21.53%,叶被采食量占1.80%.  相似文献   

7.
厦门东屿白骨壤群落生物量和能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厦门岛西海域海沧镇东屿的白骨壤群落的生物量和热值、群落各组分的能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该群落为单种组成的群落,其生物量现存量为4346.09g/m ̄2,各组分分配比是:侧根最多,占36.02%;多年生枝次之,占21.46%;幼枝较少,为0.33%;幼苗根最少,仅占0.11%。群落各组分干重热值相差较大,其中叶最高18.27kJ/g;主根居次,为17.85kJ/g。幼枝较低,16.11kJ/g;幼苗根最低为13.90kJ/g.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70553kJ/m ̄2,其中地上部占47.54%,地下部占52.46%。  相似文献   

8.
对滨海沙土的厚荚相思林与湿地松林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厚荚相思林现存生物量为 149.51t/hm2,其中干占总量的57.83%,根系占总量的12.82%,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 6.81 倍;各组分干质量热值在19.98~23.48 kJ/g之间,整个林分平均干质量热值为20.59 kJ/g,能量现存量为3 079.16×106 kJ/hm2;2)湿地松林现存生物量为142.22 t/hm2,干占总量的35.35%,根占总量的32.88%,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2.04倍;各组分干质量热值在20.53~21.54 kJ/g,整个林分平均干质量热值为21.00 kJ/g,能量现存量为2 986.28×106 kJ/hm2.3)厚荚相思和湿地松根系发达,可以克服沙地养分贫瘠,树干所占比例大,起着很好的防风效果,总体上有着较高的现存生物量;整个林分的平均热值高,反映厚荚相思和湿地松高的太阳能利用率,从这些特性可知它们对沿海沙地有很好的适应性,并起着很好的改善沿海沙地生态环境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5个种源的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源千年桐叶、枝热值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千年桐成熟期叶热值在19.155~19.787 k J/g,衰老期在18.832~19.714 k J/g;不同种源千年桐成熟期枝热值在17.496~18.030 k J/g,衰老期在16.635~18.549 k J/g;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热值均高于枝热值;多数种源千年桐冠层上部叶热值高于冠层下部;成熟期千年桐叶、枝热值普遍高于衰老期;千年桐叶热值种源间无显著差异;衰老期莆田、政和、尤溪种源千年桐枝热值显著高于沙县种源(P0.05),莆田种源与建阳种源也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广西红海榄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讨论了广西合浦县山口英罗湾70年生的红海榄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红海榄群落的生物量为29158.0g/m~2,其中地上部为19621.2g/m~2,地下部为9536.8g/m~2,支柱根的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25.28%,是红海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红海榄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特点,该群落1989年的净初级生产量为1537.1g/m~2,其中年凋落物量为631.3g/m~2。  相似文献   

11.
湖北高山草地白三叶种群的能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长季白三叶各构件热值及能量呈周期性波动,构件热值的大小顺序为:花序>葡匐茎>叶片>根部,分别为21.1,20.5,20.0,19.0kJ/g。叶片第一个热值峰值期处于5月末至6月末,第二个峰值期处于8月末至11月初。除了花序能量较低外,白三叶其余各构件能量年平均值差异并不明显,叶片、葡匐茎及根部能量的最大值分别为2423.6,1926.1,1710.1kJ/m^2;季节平均值分别为1383.5,1424.6,1386.1kJ/m^2。白三叶构件能量及热值与生长日长短、降雨及气温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闽南毛竹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首次研究了福建毛竹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样地设于闽南的南靖和溪高才,结果表明,毛竹群落1990年现存量为8289g/m^2,其中毛竹种群生物量为7794g/m^2(占94.03%),林下灌木草本的生物量为495g/m^2(占5.97%),生物量在毛竹种群各组分中的分配为竹杆4572g/m^2(占58.67%)>竹根1344g/m^2(占17.25%)>竹枝834g/m^2(占10.70%)>竹鞭7  相似文献   

13.
青钱柳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多用途树种,研究青钱柳幼树地上部分生物量生长规律,为发展叶用林提供依据。【方法】以6年生的青钱柳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的分配进行了研究,同时选取了37株样木进行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相关测树因子的分析评价,从19个生物量模型中进行筛选,构建了青钱柳人工林各生物量组分及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相关测树因子的预估方程。【结果】青钱柳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W)与胸径(D)具有高度相关性,筛选的4个模型均以胸径作为自变量,则:①干生物量模型 W=0.15 D2.1, R2=0.982;②枝生物量模型 W=0.05 D1.88, R2=0.864;③叶生物量模型 W=0.07 D1.55, R2=0.802;④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 W=0.28 D1.95, R2=0.976。【结论】不同密度下6年生青钱柳幼林生长尚未郁闭,受密度效应的影响较低,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配模式基本相似,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由大到小表现为干(73%)> 枝(16%)> 叶(11%)。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主要讨论武夷山先峰岭51龄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1992年12月甜槠群落的现存生物量为40728.1g/m2,其中地上部为35082.0g/m2,占总量的86.14%,地下部为5646.1g/m2,占13.86%.甜槠群落1992年的净初级生产量为1381.6g/m2·a,其中凋落物产量为379.20g/m2·a,占净初级生产量的27.45%.而用于植物自身生长的存留量为1002.4g/m2·a,占72.55%.甜槠群落的生物量累积比为29.48,已达成熟林的比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92年3月在广西北海半岛大冠沙白骨壤群落研究了白骨壤植株的测树因子跟地上部生物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由于白骨壤植株形态多变,树高通常小于2.0m,树高在估算地上部生物量时并不重要。植株的生物量可较好地用下述方程估算:茎:W=0.8496-0.4429D+0.0748D~2枝:W=-2.2744+1.5595e~(-H)+1.0590C+0.0606D~2叶:W=0.0180D~(2.1294)地上部分生物量:W=-2.4386+0.0081H/LnH+1.4796C+0.0991D~2式中 H 为树高(m),D 为基茎(cm),C 为冠幅(m~2),W 为干重(kg)。文中还给出了利用这些方程估算群落生物量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硬头黄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硬头黄竹不同龄级、径级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建立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准确估算硬头黄竹的林分生物量.[方法]选取了硬头黄竹全径级(1.0~7.0 cm)分布的1、2、3年生硬头黄竹各50株,测定各器官和总生物量.采用11种常用生物量模型,分别对硬头黄竹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  相似文献   

17.
对厦门40年生辣木植物各器官发育过程中的热值和灰分质量分数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辣木各器官的灰分质量分数在3.50%~17.52%之间,干重热值在15.00~26.32kJ/g之间,去灰分热值在17.65~27.28kJ/g之间.各器官平均灰分质量分数的高低顺序是叶〉根〉果〉枝〉花〉种子,平均干重热值是种子〉花〉叶〉果〉枝〉根,平均去灰分热值是种子〉叶〉花〉果〉枝〉根;2)随着器官发育,灰分质量分数下降,但叶片例外,老叶为最高.干重热值是粗根〉细根,幼枝〉多年生枝〉二年生枝,幼叶〉成熟叶〉老叶,花蕾〉花朵,果实则随其发育而增加.去灰分热值变化有所不同,随叶片发育而升高,两种热值都是细根最低,种子最高;3)果实发育中的干重热值与灰分质量分数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根、叶器官中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枝和花中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遮阴条件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碳(C)、氮(N)、磷(P)积累、分配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杉木幼苗在不同遮阴条件下的C、N、P元素积累及分配的响应策略,揭示遮阴处理对杉木幼苗C、N、P元素变化规律的影响,为杉木苗木繁育、林分光照环境调控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当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阴方式设置5个遮阴梯度,即0%(对照,不遮阴)、遮阴强度40%(透光率60%)、60%(透光率40%)、85%(透光率15%)和95%(透光率5%),持续观测1 a。试验结束后测定幼苗株高与地径增量、各器官生物量、根冠比、各器官C、N、P含量、积累量,并分析C、N、P化学计量特征(以C/N、C/P,N/P表示元素质量比)等指标。【结果】①随遮阴强度的增大,杉木幼苗株高增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地径增量则显著降低(P<0.05)。根、茎、叶及总生物量、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降低,茎、叶生物量比增大;②根、茎、叶中及总的C、N、P积累量随遮阴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杉木地上部分(茎和叶)C和N分配比例增加,而地下部分(根)C和N分配比例则降低。③杉木幼苗C/N和C/P变化趋势相同,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杉木幼苗各器官N/P低于14,表明杉木幼苗在不同遮阴下的生长受到N限制。【结论】杉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对不同遮阴强度响应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株高生长加快,地径粗生长减缓,生物量分配倾向于地上部分,幼苗由“矮粗”逐渐转变为“细高”。但是过度遮阴不利于杉木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生物量积累减少,C、N、P积累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催化剂,2-乙基己醇为封端剂合成邻苯二甲酸聚1,2-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聚1,3-丁二醇酯和邻苯二甲酸聚1,4-丁二醇酯系列聚酯.经化学方法分析比较3种样品的酸值、羟值和皂化值.通过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和热重分析仪-差示量热扫描仪等仪器分别分析比较了3种聚酯样品的分子结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布以及热稳定性能,理论计算了热分解表观活化能.邻苯二甲酸聚1,2-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聚1,3-丁二醇酯和邻苯二甲酸聚1,4-丁二醇的分解焓分别为648.7 J/g、822.6 J/g和266.7 J/g,热分解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7.36 kJ/mol、66.80 kJ/mol和71.22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