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以提高献血服务工作质量,建立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方法对实验组献血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献血者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献血者有疼痛感觉、献血反应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献400ml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明显减轻献血者的疼痛,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献400ml人数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6例我站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将其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献血者在进行献血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为其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整理两组献血者在进行不同方式护理服务后,无偿献血志愿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在经过护理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进行采血工作的过程中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帮助献血者更好的满足心理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的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护理的重要性。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护理实践和护理观察,对献血者献血前后进行护理。有效减少了献血者的恐惧心理,提高了献血者的满意度。确保献血前后实施有效护理,为献血者队伍的逐渐稳定和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然而近年来,由于临床用血量的不断增加,血液供应紧张日趋明显.为了应对这种现状,我站从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三个环节入手,不仅注重献血前的宣传动员和献血者招募工作,更注重献血中对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及献血后的随访、奖励、用血优惠报销等工作,从而保证了我站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了献血队伍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体会、感受、意见、建议等,不断改进采供血服务质量。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随机抽取2013年1∽12月649名献血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献血者对整体服务满意的有601人,满意率为92.60%;年龄段较小的献血者对献血服务整体工作、采血技术、献血环境的满意度低于年龄段较大的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对纪念品、献血设施设备、献血全过程交流的满意度高于多次献血者。结论:通过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可了解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增进与献血者的交流。要增强服务意识,根据献血者和服务对象的需求,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欧斐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380-381
目的:通过强化优良的献血服务,可以不断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方法:树立人文服务理念、加大对献血者献血前、中、后的护理服务、加强献血后服务工作,是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结果:通过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优质的服务,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发展和进步。结论:树立人文服务理念、加大对献血者献血前、中、后的护理服务、加强献血后服务工作、定期开展服务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普通献血者113人作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以2016年1月至12月普通献血者101人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及对献血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献血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减少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服务满意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状况及无偿献血促动因素,探索有效促进无偿献血招募思路.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献血者和非献血者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及献血促动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较高;献血者主要需求是获得足够的尊重,而非献血者的主要需求是献血途径和献血知识的认知;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或对血站印象不好、自己献血对血站意义不大、找不到可以带领自己去献血的人、献血程序繁琐等,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奉献爱心;而非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不清楚怎么献血、对血站系统不熟悉、没人要求自己献血,不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社会压力.结论:加强血站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社会压力,鼓动人们广泛参与献血是当前强化献血招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本站首次行机采血小板献血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献血者心理、认知、行为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机采血小板后持续献血及成为献血小板志愿者比例高,担心机采血小板对身体影响和存在安全顾虑人数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理干预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献血者献血的依从性和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献血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无偿献血的持续发展,而心理护理是献血服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利用心理护理知识,为每一位献血者提供优良的献血服务,对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拓展稳定无偿献血队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强化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志愿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充分保障临床用血的需求.方法 用我们的耐心、细心、贴心和真心换取献血者的爱心.结果 通过人文服务理念,注重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结论 依靠护理人员通过指导、关怀及照顾来体现献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优质的服务,以促进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重要因素.由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性格、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的不同,对献血的心理状态反应也不同.无偿献血通常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性.但由于献血者在献血前通常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特别是首次献血者,由于其没有经验,常常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且对供血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1].为了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建立一支安全、稳定的献血队伍,全力保障医疗机构的用血需求,我们应该努力做好献血前、中、后的心理护理.因此,医护人员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尤为重要,既能促进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无偿献血者服务满意度,改进献血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设计含有10项调查内容的献血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年随机发放给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005年开始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开展规范的献血者健康宣教,提供人性化服务,规范采供血服务过程管理,做好献血后的延伸服务,并比较实施前后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无偿献血者对血站满意度调查工作的支持率、综合服务满意度和对献血接待、体检、检验、采血、献血后服务和献血程序7项单项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无偿献血者服务满意度,扩大无偿献血队伍,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站献血者11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按照不同的服务与护理方法,将全部献血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献血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献血者则是采取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应用无偿献血的意义。结果:对两组献血者给予分别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况相对较好;且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相对比较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向献血者给予人性化服务和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而且还能保证献血者正常完成献血,降低献血引发的不良反应,值得相关临床工作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稳定献血者情绪,以确保献血过程顺利进行.方法 加强对献血者心理需求的关注.结论 转变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对献血者服务措施,满足献血者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娜  刘静  陈蓓怡 《吉林医学》2011,(7):1419-1420
目的:探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384例首次献血者的观察,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献血者情绪平稳,无中、重度献血反应发生,对首次献血服务满意度高。结论:加强采血前宣教、心理护理和正确的护理指导是献血者首次献血顺利的重要保证,并对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姬秀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223-223
目的:运用心理护理为献血者服务,降低献血反应率。方法:针对献血者年龄、职业和文化等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恰当的运用于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的整个过程。结果:2005~2006年9545例献血者献血反应率4.5%,2007年运用心理护理后5632例献血者献血反应率2.2%,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紧张、忧虑和恐惧等精神因素,使献血反应率降低,提高了献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站2004年1月~2006年12月50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对以上献血者实施预防和护理措施:加强献血相关知识宣传,消除人们对献血的恐惧和顾虑、实施采集前护理、采集中护理和采集后护理等。结果发生献血反应共5人次,发生率为1.0%(5/500)。其中,初次献血者3人,空腹献血者1人,劳累或者睡眠不足者1人。实施科学有效护理措施后,5例发生献血反应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采集前、采集中和采集后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减少献血反应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无偿献血更加深入人心,自愿无偿献血已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献血护理的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提高采血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以不同层次献血者需求为根本,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在献血服务工作中的作用,也是提高献血过程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在今后一个时期也是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人文关怀,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是献血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燻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并奠定了行为科学理论基础之一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theory of needs)[1] ,该需求理论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2011年我站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应用到献血服务、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取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四项为标准,深入解析献血者需求,对献血服务、护理满意度调查进行全方位策划并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