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高压氧舱内空气细菌污染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氧(HBO)舱在进行治疗时,患者病因各异,可带入各种病原菌,由于氧舱容积较小,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我们在有感染可能的气管插管患者治疗时对舱内的空气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医院内电话使用频率较高,但由于日常消毒工作易被忽视,电话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一大隐患,为此我们对本院住院部、门诊部设置的电话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并探讨有效的处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4.
【摘要】目的:调查医院氧气湿化液管理使用情况,提出预防湿化液污染建议。方法:随机对备用氧气湿化液标本34份、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标本23份和制剂室生产的新鲜蒸馏水标本20份进行细菌总数检测。结果:制剂室生产的蒸馏水合格率100%;备用湿化液中细菌总数超标16份,合格率53%;使用中的湿化液细菌总数超标11份,合格率52%。结论:备用和正在使用的湿化液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加大监控管理力度是预防湿化液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原地区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调查分析吴风英★董德寅★关键词护理学氧气湿化瓶污染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472.1氧疗装置为病区所必备,该器具的细菌污染状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摸清高原地区(海拔2260m)氧气湿化瓶污染情况,为污染控制和临床护理提...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医生与护士手的细菌污染情况,笔者对25名医生,25名护士手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1)标本采集: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为30cm^2),随之转动取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有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中,立即送检;被检者取样后用皂液流动水冲洗手待干后,用75%乙醇液消毒后熏复上述操作取样做对照,分消毒前、后共采集标本100份。(2)检查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采用倾注法将采样管用力振荡80次,无菌吸管吸取0.1ml待检样品接种于无菌平皿,  相似文献   

7.
吸氧湿化瓶细菌污染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吸氧湿化瓶消毒灭菌是防止医院感染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2007-06对我院内科病区吸氧湿化瓶进行了细菌学调查,分析被污染原因,探讨吸氧湿化瓶导致污染的途径和预防措施。1对象和方法1.1监测对象:采集不同时间段的吸氧湿化瓶56个。分3组进行细菌微生物监测。Ⅰ组:采集消毒后备用的吸氧湿化瓶19个;Ⅱ组:采集病人使用24 h内的吸氧湿化瓶标本17个;Ⅲ组:采集病人使用72 h的吸氧湿化瓶20个。1.2消毒方法:用500 mg/L“健之素”液浸泡消毒45 m in,取出后用凉开水冲洗、然后瓶口向下放置于湿化瓶干燥架上晾干备用。1.3采样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涂擦湿化瓶内壁、过滤管和氧气流量表螺口处,置入无菌的10 m l生理盐水试管内。2 h内将送检液用漩涡振荡器充分振荡,取1 m l置入直径90 mm的营养琼脂平皿内,于35℃恒温培养48 h后计数。1.4检测标准: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汇编》要求: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 cfu/g,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2结果共采集吸氧湿化瓶56个,监测合格率91%。Ⅰ组:消毒后备用的吸氧湿化瓶19个,合格率100%;Ⅱ组:使用...  相似文献   

8.
眼部滴药为眼科常用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临床大部分由护士执行操作 ,病人或其家属亦自行完成一部分治疗。为了解眼药滴瓶口颈微生物污染情况 ,减少滴眼剂在使用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防止对眼部造成感染 ,本文对治疗室及病人使用的眼药滴瓶口颈进行了细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随机抽眼科住院病人及治疗室眼药 ,根据眼药使用天数的不同 ,每组 2 0人 ,连续观察 7d。按滴眼药操作常规 ,滴眼 4次 /d之后盖紧瓶盖 ,常温保存 ,所用眼液及滴瓶使用前均无菌消毒处理 ,从首次开启瓶口计时。1 2 方法 样品采集 :用无…  相似文献   

9.
杨人凤  耿莉华 《武警医学》1994,5(5):296-297
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调查及消毒解放军304医院杨人凤,耿莉华,边秋英,陈继红(北京100037)给氧是呼吸科常使用的治疗措施,也是经常进行的护理操作。湿化瓶携带病菌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故对湿化瓶进行常规消毒,并进行细菌调查,探讨氧气湿化瓶消毒的有效浓度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高压氧(HBO)舱内细菌污染情况,我们对本院HBO舱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呼气软管的细菌污染作了检测及消毒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及方法1.HBO舱:本院高压氧舱,可同时对16名患者治疗。2.细菌检测方法:(1)标本采集:依据医院环境检测与质控规范采集样本[1],对HBO舱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呼气软管在消毒前后用同样方法各采样63份。(2)细菌检测:HBO治疗结束消毒之前和消毒之后,分别用一根无菌棉拭子浸肉汤在呼气软管口内壁转涂2~3圈;同样方法在舱体和不锈钢吸氧台面采样3处,(消毒前、后采样位置相同),然后将棉拭子头剪入盛有2…  相似文献   

11.
鲍乐乐  俎志勇 《人民军医》2005,48(9):553-553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对体外循环30例中不同时段氧气过滤器的前后输气管道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术室床垫、体位垫和棉胎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室使用的手术床垫、棉胎和体位垫常因血液、组织液、尿液和粪便等污染,而成为医院感染的可能原因之一。为此我们对手术室不同专业手术使用后的手术床垫、棉胎和体位垫,进行了细菌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标本取自2005年3—12月,骨科、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手术使用后的手术床垫、棉胎和体位垫,共78份。1.2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GB15982-1995A3规定方法,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无菌洗脱液的棉拭…  相似文献   

13.
改善牛乳品质的前提是生产细菌数量少的牛乳,防止牛乳在贮存和运输中受污染以及保持低温和抑制细菌繁殖。以下几方面可成为牛乳的细菌污染源。  相似文献   

14.
1.牛乳的冷却保存和嗜冷细菌 牛乳挤出后须立刻冷却,这样通过延长细菌繁殖的延迟期抑制其繁殖。如果未能马上冷却,则因乳温较高而使这一延迟期缩短。温度对细菌延迟期长短的影响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10℃时适温细菌的延迟期约为140小时,嗜冷细菌的延迟期为20小时,甚至在0℃时,其延迟期也只有55小时。  相似文献   

15.
1.营养 细菌在繁殖中需要能量,其营养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营养素及各种维生素。乳酸菌在生长期的数小时内需要的乳糖约为本身重量的20倍。虽然牛乳本身具有灭菌作用,存在有可溶解某种细菌菌膜的溶菌酶,但牛乳也为大量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工作服袖口及衣腹部细菌污染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服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标志 ,同时又是其自我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医疗护理活动中 ,工作服袖口及腹部极易被污染 ,而成为患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之一。近年来对工作服袖口细胞污染情况曾有报道 ,但对工作服腹部的细菌污染情况调查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工作服衣袖及衣腹部的细菌污染进行调查 ,提出相应的对策。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以本院眼科、妇产科、肾病内科、肝胆科、干部病房、理疗科、门诊部随机采集穿着 1周后送洗衣班待洗工作服标本 4 0份 ,其中工作服袖口 2 0份 ,衣腹部 2 0份。1 2 标本与检测方法 用浸湿灭菌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舱吸排氧装置细菌污染与消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氧治疗是患者通过吸排氧装置进行吸氧完成的,其中包括供氧管、排氧管、三通管及面罩.以往很多医院的做法是:在高压氧治疗时除而罩专人专用外,吸、排氧管、三通管均统一使用,定期消毒,通常是每周消毒1次.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治疗是患者通过吸排氧装置进行吸氧完成的,其中包括供氧管、排氧管、三通管及面罩.以往很多医院的做法是:在高压氧治疗时除而罩专人专用外,吸、排氧管、三通管均统一使用,定期消毒,通常是每周消毒1次.  相似文献   

19.
细菌的抗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的抗药性亦称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对于药物的抵抗性,一般脂某种药物原来敏感的细菌经非致死性浓度作用一定时间后对该药物所产生的抵抗力,它可传给后代。某一种细菌对某一抗菌药产生耐药菌后,对其它抗菌药又取得耐药性称“交叉耐药性”。耐药菌分为两大类:药物耐受性细菌和药物破坏性细菌。 据WHO几年前发表的报告声称,临床常见疾病细菌早已对各种半合成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在现定浓度下,青霉素实验室药敏试验耐药98%以上;葡萄球菌、霉素G的耐药率在1983年就达83%,青霉素早在40年代初期几乎能杀灭100%葡萄球菌,现只能杀灭10%;在治疗淋病中,首选药青霉素已从原来10万u增加到48万u,且效果并不理想。细菌发生耐药的速度与抗生素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细菌耐药现状及治疗——从超级细菌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细菌耐药形势十分严峻,多耐药、泛耐药革兰阴性菌逐年增加,成为抗感染治疗中的难点。2010年在全球多个地区出现的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Ⅰ型(NDM-1)革兰阴性细菌又一次敲响了警钟。NDM-1是新发现的碳青霉烯酶,多见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导致广泛耐药。临床研究中多黏菌素、替甲环素及磷霉素治疗多耐药、泛耐药肠杆菌感染有效。减少多耐药、泛耐药细菌的发生和传播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