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MRI信号表现为等、短T1,等、短T2信号,DWI序列均为高信号.局灶性病灶和弥漫性病灶多位于脑室旁白质区.结论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MRI中DWI序列对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具有特异的敏感性,适合早期检查及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的最常见形式,存活者常伴有脑瘫、认知障碍、行为缺陷及轻度运动障碍等后遗症。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缺乏特异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近年来,脑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S100B蛋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细胞因子可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了解早产儿脑白质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各种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的致残率,以及防止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足月儿与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不同MRI序列扫描信号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患儿112例,其中早产儿45例,足月儿67例,所有患儿均进行MRI检查,比较不同患儿脑白质损伤情况以及不同类型脑白质损伤患儿胼胝体影像学情况。结果足月儿胎周年龄、校正胎龄、头围、身长、出生体重均明显高于早产儿(P0.05);早产儿脑白质出现簇状损伤情况(15.55%)明显低于足月儿(43.28%),线状损伤(17.77%)合并脑室及室管膜下出血(26.66%)高于足月儿(0、7.46%,P0.05),但两组患儿在点状损伤、混合型损伤情况上比较无差异(P0.05);54.54%簇、线状损伤患儿出现胼胝体压部高信号,点状损伤患儿仅发生10.16%(P0.05),不同类型脑白质损伤患儿胼胝体膝部高信号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足月儿与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不同MRI序列扫描信号特征存在差异,簇、线状损伤对患儿周围脑白质及胼胝体压部会造成不良影响,早产儿多见线状损伤,足月儿则多为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影响因素及不同损伤程度特征。 方法 选择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足月生产正常儿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围生期并发症、相关血常规及血气指标、是否行机械通气、妊娠结局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 观察组胎龄,剖宫产占比,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水平,出生后感染和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CRP升高、出生后感染、宫内窘迫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出生后感染、低胎龄、CRP升高及宫内窘迫是影响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做好围生期健康保健工作可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颅脑超声专用探头对316例早产儿通过囟门进行扫查,观察颅内结构,并用彩色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进行测定.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脑损伤越重,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PVL)的几率越高;在脑血流动力学方面,早产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部分患儿伴随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后期随访观察:轻度脑白质损伤病例后期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中-重度脑白质损伤患儿部分发生了PVL,并出现脑萎缩征象,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异常.结论 颅脑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射线、价廉、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势,对指导临床医生及时治疗并评估后期脑发育情况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评价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因缺氧而收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57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同步进行DWI检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DWI脑室周围白质水肿区高信号。磁共振成像(MRI)呈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DW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95%。结论 (1)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脑白质损伤的最早期表现。(2)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住院早产儿头颅磁共振的检查资料.结果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为62.8%,以出血性病灶中的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白质损伤最为多见.本组80例患儿中,DWI扫描系列对脑白质损伤的检出率为97.50%(78/80),T1WI和T2WI扫描系列对脑白质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63.75%(51/80)、30.00%(24/80).DWI扫描系列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1WI和T2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检查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15-218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126例为观察组,正常早产儿88例为对照组,采用核磁共振仪对所有早产儿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情况及检查结果;对胎龄、出生方式、机械通气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显著性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Apgar评分、妊娠期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分娩方式、血糖、心肌酶谱、CRP、白蛋白、低体温、出生后感染、窒息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脑白质损伤患儿中,有103例局部性病变,T1呈高信号或无明显变化,偶伴有T2低信号;23例为弥漫性病变,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T1或T2低信号或无明显变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则无明显变化,出生两周后检测其中脑白质损伤I级48例,II级41例,III级3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后感染、胎龄、CRP水平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步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以及出生后感染是重度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DWI能够早期检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变,胎龄低以及出生后感染对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评价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因缺氧而收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57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同步进行DWI检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DWI脑室周围白质水肿区高信号.磁共振成像(MRI)呈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DW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95%.结论 (1)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脑白质损伤的最早期表现.(2)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以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98例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早产儿相关临床指标,并在出生后7d实施MRS、DWI检查,比较两组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差异,使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MRS代谢指标、DWI参数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RS联合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予以病例组患儿长期随访,在矫正年龄6个月时使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并分析2组患儿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病例组N-乙酰天冬氨酸(NAA)、NAA/Cr、rADC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酸(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NAA、NAA/Cr、rADC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负相关关系(r<0,P<0.05);Cr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正相关关系(r>0,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 < 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 < 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74例临床确诊HIE的早产儿进行MRI检查,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74例患儿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脑损害的MRI征象,其中脑水肿8例,脑白质损害49例,出血性脑损伤17例。结论早产儿HIE脑损伤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也可为多种征象共同存在。MRI能真实地反映早产儿脑损伤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地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尤其是早早产儿存活增多,早产儿相关神经系统后遗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除脑性瘫痪外,伴随发育过程,早产儿有较高的学习、社会交往等神经心理行为障碍,甚至成年期的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有关早产儿脑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机制,如何对早产儿进行随访、怎样进行早期干预,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本专题对早产儿脑损伤及其远期神经后遗症的发生机制、评价手段、早期干预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随访与早期干预体系的正确合理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杨超  韩福刚 《医学综述》2009,15(16):2506-2508
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发生在颅内脑灰白质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如脑灰质异位症、颅内肿瘤、脑白质疏松症、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多发性硬化、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疾病。脑灰白质成像是在常规序列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对常规序列的必要补充。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是一项崭新的技术,近年来才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序列、临床应用以及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梁菊香  邓新源  罗志程 《吉林医学》2010,31(21):3396-3397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方法:13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产儿,常规行T1WI、T2WI、DWI、FLAIR扫描。结果:临床表现均考虑HIE,MRI表现皮层及皮层下出血、深部白质出血、脑室旁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旁软化灶。结论:MRI对早产儿HIE具有特征性表现,对早产儿HIE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特别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临床特点与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对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3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后期可出现脑瘫、皮质盲、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与MRI晚期表现有较大相关性。参照Flodmark之MRI诊断标准,符合PVL20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3例,重度2例),脑室旁白质持续病变5例,一过性病变8例。重症病例的发生与颅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尤重度PVL预后不良。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引起危重早产儿供氧供血障碍的因素,有望可减少PVL的发生。MRI对PVL晚期具有特征性表现,较适合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在脑灰质异位症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12例临床和磁共振成像所确诊的脑灰质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脑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脑灰白质成像检查。结果:12例脑灰质异位症患者病灶位置均位于大脑半球,其中5例病灶位置在顶叶,3例患者位置右顶叶,2例患者病灶位置在左顶叶,2例在双侧顶叶。在脑灰白质成像方面,因为成像的特点,白质成像主要表现重点突出脑白质信号方面;灰白质成像中主要表现在重点突出脑灰质信号,对比较为显著。异位的灰质灶在脑灰白质成像中能够有效展现出和脑表面正常灰质信号变化一致的特点,异位灰质信号特点比较明显,诊断较为明确。结论:磁共振脑灰白质成像在脑灰质异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升较为全面、准确的影像学信息,进而早发现、早治疗,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逐年增多,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因素及AD的前期表现,对于AD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显示,脑白质病变作为老年人常见的脑部损害并被认为是脑缺血的重要标志,可引起大脑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及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近年来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低血糖脑损伤的19例患者的MRI和DWI表现。。结果 19例患者中,18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9例胼胝体受累,6例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5例侧脑室旁脑白质受累,2例基底节受累,1例尾状核头部受累。所有患者DWI均可见异常(100%),但仅有48.4%于常规MRI序列表现为阳性。3个月后2例复查MRI,均发现双侧顶枕叶多发软化灶。结论低血糖脑损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区;DWI扫描可以发现早期的低血糖脑损伤,较常规MR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