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调肝泻火法治疗后胰岛素抵抗、血脂、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无自身免疫疾病史,试验前2周无急、慢性感染,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干预用药为胰康灵合剂,125mL B id;对照组为二甲双胍0.25g Tid,共观察4周。试验前后采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血脂,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据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 a-IR以评估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 in,CRP)检测用免疫比浊法。结果:治疗后调肝泻火法与二甲双胍2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 ins)、Hom a-IR、体重指数(BM 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CRP均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明显上升(P<0.05),2组比较,调肝泻火法组TG、TC、BM I、CRP下降更为显著(P<0.05),FBG、IAI、HOMA-IR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调肝泻火法能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其调脂、减重、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清热祛湿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肿瘤坏儿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观察清热祛湿方治疗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荠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取5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与正常组一起纳入本研究。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清热祛湿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纽,模型组。于给药2月后,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分别测定TNF—α、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清热祛湿方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同时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治疗后IAI、HOMA—IR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祛湿方治疗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IR模型大鼠TNF-α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大,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作用。方法将实验鼠分正常对照组和胰岛素抵抗大鼠造模组,后者连续8周的高脂饲料喂饲,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观察上述药物对大鼠胰岛素、血糖、血脂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和白芍总苷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0.01),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P〈0.01);二甲双胍和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的TC,FFA,TG,LDL-C水平(P〈0.05或P〈0.01),均可增加HDL-C含量(P〈0.05);二甲双胍不影响空腹血糖(FBG)(P〉0.05),却降低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hBG)(P〈0.05),但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对FBG和OGTT-2hBG作用,则差异均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白芍总苷能增强高脂饲养诱导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含量,其降低血脂效应可能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对继发性磺脲类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在原磺脲类降糖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中药组予益气益阴活血通腑方药的水煎剂治疗,西药组服二甲双胍治疗,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作标准镘头餐试验,并计算外周胰岛素敏感度(SI)、胰岛素释放率(IRG)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结果:①中药组改善外周胰素抵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5.6%(其中逆转率为24.4%),降糖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3.2%,均与二甲双胍组的疗效相仿(P>0.05);但中药组证侯的改善较为明显。②中药组的SI与IAI显著改善(P<0.05),而空腹胰岛素明显降低(P<0.05),但IRG无明显改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可减轻继发性磺脲类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益肾健脾法联合二甲双胍及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排卵率、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Homa IR)。结果:两组治疗后体重显著下降,排卵率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两组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益肾健脾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芪黄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观察芪黄胶囊延缓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疗效和机制。方法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芪黄胶囊+二甲双胍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判定,观察治疗前后TNF-α、体重指数(BMI)、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IR指数(HOMA-IR)。结果芪黄胶囊可显著降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同时具有良好的降糖、降脂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黄胶囊治疗可明显降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TNF-α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组临床观察肥胖IGT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成人肥胖(BMI〉25kg/m2)的IGT患者46例服用二甲双胍0.25—0.5g,tid,干预治疗24周,比较其服用前后CRP、FPG、2hPG、FINS、2hINS、WHR、BMI及HOMA—IR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肥胖IGT患者的CRP、WHR、FINS较前明显降低(P〈0.05),BMI、TG、FPG、2hPG、2hINS、HOMA—IR较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二甲双胍治疗肥胖IGT患者后,其血糖、血脂、BMI及胰岛素抵抗均有改善,其血管炎性因子CRP也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调肝泻火法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完全随机、单盲分为3组,对照组49例子降糖、降脂配合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中药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金柴降糖胶囊治疗,西药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3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α)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在改善TC、TG、LDL、IL-6、TNF-α、CRP、HOMA-α、HOMA—B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西药组在改善TC、TG、TNF—α、CPR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蛄论调肝泻火法可改善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其可能机制与其调脂及降低TNF—α与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隋艳波  刘莉  谢宁 《河南中医》2014,34(1):49-51
目的:观察洋参御糖丸对DM大鼠肝脏胰岛素P13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4周龄Wistar大鼠50只,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腹腔注射STZ,做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洋参御糖方高剂量组、洋参御糖方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一次,给药剂量:洋参御糖丸低剂量组1.35g·(kg·d)-1,高剂量组2.7g·(kg·d)-1,二甲双胍组70mg·(kg·d)-1。模型纽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药物干预4周末,进行肝脏取材。血糖仪测定各组大鼠尾静脉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氧化酶法测定肝糖原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洋参御糖丸高、低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血糖及血清胰岛素较模型组不同程度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优于洋参御糖丸高、低剂量组(P〈0.05);②模型组大鼠肝糖原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洋参御糖丸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纽肝糖原含量较模型纽显著升高,(P〈0.05);洋参御糖丸低剂量组肝糖原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大鼠肝脏IRS—1、GLUT-4和P13K—p85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洋参御糖丸高剂量组及双胍组IRS-1、GLUT-4和P13K—p85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而洋参御糖丸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洋参御糖丸可能通过增加DM大鼠肝脏IRS-2、GLUT-4和P13K—p85蛋白表达,增强胰岛素P13K信号转导,抑制肝糖输出,发挥降糖和改善IR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脏扶正祛邪方药对2型糖尿病虚寒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脏扶正祛邪方药。1月为1疗程,共观察2疗程。结果:降低血糖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2%,对照组为83.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改善胰岛素抵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糖面积治疗组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也有降低(P〈0.01,P〈0.05),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面积治疗组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变化不显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胰岛素敏感度(SI)治疗组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IAI也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胰高血糠素(IRG)无明显改变。结论:温脏扶正祛邪方药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代谢、c反应蛋白(CRP)及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方法: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34例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作对照组(c),测定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OGTT2小时血糖(2hPG)。同时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GDM组FPG、2hPG、FINS、TG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或P〈0.01),TC、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②GDM患者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CRP明显高于对照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GDM患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及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CRP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肝消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IR)及抗氧化作用分析。方法:随机将60只健康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10只,糖尿病模型组(D)10只,糖肝消大、中、小剂量组各10只,二甲双胍组(DT)10只。大鼠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予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随机取3只大鼠进行形态学观察,符合NAFLD病理学改变,证实模型成功。分别给予药物干预,其中小剂量组1.8g/kg,中剂量组浓度4.37g/mL,高剂量组浓度8.16g/mL,二甲双胍组予二甲双胍粉末蒸馏水悬浊液(0.08%)。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实验结束后,称取大鼠体质量和肝脏湿重,计算肝指数。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糖肝消可降低FBG、FINS水平,改善IR,降低体质量,提高GSH—Px和SOD活性,并能降低肝指数。结论:糖肝消能调节胰岛素敏感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防治糖尿病合并NAFLD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芪灵汤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中药复方芪灵汤对2型糖尿病脾虚痰阻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探讨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脾虚痰阻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中药复方芪灵汤治疗组和二甲双胍对照组,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单项疗效积分及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并对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FPG,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单项中医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部分单项中医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的疗效为60%,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的BMI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G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的FINS和IAI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复方芪灵汤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脾虚痰阻型患者的各项中医临床症状,作用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能明显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体重,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利湿清热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以健脾利湿清热化痰法组方的自制汤剂+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共观察8周。以空腹血糖(FPG)与空腹胰岛素(Fins)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IAI均有上升,但治疗组上升更显著。结论:健脾利湿清热化痰法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32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予以普通基础饲料,模型组大鼠予以高脂高糖饲料,30d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50mg/kg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造模成功后13d,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肾气丸组、二甲双胍组及肾气丸合二甲双胍组。各治疗组大鼠开始分别连续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30d后禁食12h,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空腹血糖、BUN、CH01、TG和LDL—C水平均明显增高(P〈0.001),HDL—C水平则降低(P〈0.001);肾气丸组、二甲双胍组及肾气丸合二甲双胍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空腹血糖、BUN、CHOL、TG和LDL—C水平(P〈0.05或P〈0.01);二甲双胍组则既可降低TG和LDL—C,又可提高血清HDL-C含量(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旭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170-170,172
目的:观察和验证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IR的疗效。方法:观察60例T2DM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等同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可以改善T2DM患者IR,效果可以媲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7.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湿热内蕴型)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湿热内蕴型)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型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应用二甲双胍作为基础治疗,2周后试验组加用黄连素,总疗程8周。观察试验前后各组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中医证候总分和单项症状评分的变化;应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在试验前后各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以试验组的指标改善为明显,2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最为明显。结论黄连素具有明显的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及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健脾方药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清热燥湿健脾方药、对照组44例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并对治疗前后体重、血糖、胰岛素水平及TNF-α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有降低作用(P〈0.01或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TNF-旺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燥湿健脾方药在降糖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其疗效与二甲双胍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方对代谢综合征所导致的早期肾损害及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降血压、控制血糖、血脂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益肾化浊汤,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胱抑素C(CysC)、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HOMA—IR、FINS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CysC、α1-MG、TRF值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益肾化浊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早期肾损害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景常林 《世界中医药》2009,4(6):307-309
目的:研究益胰降糖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以1:1的比例分别进入西药(二甲双胍)组、治疗(益胰降糖合剂)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餐后2h血糖(P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Ic)、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明显优于西药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并且无不良反应。结论:益胰降糖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