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中国高空探空资料和NCEP/NCAR、ERA以及MERRA三种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再分析资料风速场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问题。结果表明:在中国区域的年平均场上,高空风速在我国对流层高层和中层均存在长期减弱的趋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对流层低层也存在减弱趋势,ERA-interim资料和MERRA资料适用性相对较好。再分析资料风速在多年年平均场上普遍小于探空风速。在对流层高层,1980年代至1990年代ERA-interim资料适用性好,而21世纪以后,NCEP/NCAR的适用性较好;在对流层中层和低层,NCEP/NCAR资料适用性较好。在中国区域的季节平均场上,高空风速在冬季的对流层高层和中层中普遍存在增加的趋势,而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对流层高层和中层存在减小的趋势。探空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在冬季偏差最小,在夏季偏差最大。在对流层中层和低层,NCEP/NCAR资料和MERRA资料在冬季的可信度相对较好,MERRA资料在夏季的可信度相对较好;在对流层高层和平流层低层,ERA-interim资料和MERRA资料在四季中的可信度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梵净山周边三县气象要素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梵净山周边3个国家级台站逐日逐时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瞬时风向风速及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日极值出现的时刻,分析了各气象要素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10时,最低值出现在17时;日最高气压主要出现在8~11时之间,占57.1%,22~23时也有较高的比例;日最低气压主要出现在16~18时,20~21时占有较高的比例。时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5~16时,日最高温度出现在14~17时,占63.3%,不会出现在03~09时;日最低气温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但主要出现在省05~07时,占53.9%。时均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07时,最小值出现在15~16时,日最小相对湿度主要出现在13~17时,占66.7%。盛行风向也有较大的日变化,时均风速最大值江口出现在14时,松桃、印江出现在16时前后,静风频数较多,但以夜间为主。  相似文献   

3.
在任何一门科学范围内研究的成就,都决定於作为研究基础的方法论。气象学也如其他科学一样,方法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气象学日益发展,在研究上就出现了方法的差异。最近几十年内,不论在观测材料的累积上及在一些发现上,还没有在整个系统内克服形而上学。这种状况在短期天气预报方面最为显著。 如所周知,在编制天气预报以前,要进行大气过程的分析,在其中加以归结而  相似文献   

4.
利用再分析数据,以在北半球冬季与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相关的向下游传播的准定常波列在欧洲地区是否发生反射为标准,将1957/1958年至2001/2002年这45个冬季分为高纬型和低纬型两类冬季,分别简称为在H型和L型冬季。在H(L)型冬季,和NAO相联系的向下游传播的Rossby波列主要沿高纬度(低纬度)路径传播。对比了在两种类型冬季NAO与同期大气环流、近地面温度(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taure,SST)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环流方面,在H型冬季,3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在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西部与NAO呈现正相关,而在L型冬季3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在亚洲东海岸(约40°N)和北太平洋呈现正相关,在H型冬季与NAO相关的经向风异常在中纬度形成波列,而在L型冬季与NAO相关的经向风异常在副热带形成波列;SAT方面,在H型冬季SAT异常在欧亚大陆腹地高纬度地区与NAO呈现正相关,而在L型冬季与NAO相关的SAT异常在欧亚大陆腹地的高纬度地区相对较弱,但NAO造成的SAT异常可以扩展到亚洲东北部;降水方面,H型冬季与L型冬季主要区别在中国南方,在H型冬季降水异常与NAO的关系相对较弱,而在L型冬季降水异常与NAO呈现正相关关系;SST方面,同期SST异常在北大西洋中纬度海域与NAO呈现正相关,而在L型冬季与NAO相关的SST异常在北大西洋中纬度地区相对较弱,在北大西洋北部和南部较强。总体而言,在H型和L型冬季,NAO具有不同下游影响。  相似文献   

5.
霜冻是我省农业自然灾害之一。春霜冻一般出现在三至四月,平均出现时间,关中在三月下旬,渭北在四月上中旬,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四至七度,危害严重。秋霜冻常年集中在十月份,平均出现日期渭北在十月中下旬,关中在十一月中旬。最早开始日,有时均比历年平均提早十天至一月,严重冻害也正是发生于提早出现的时段里。秋末、冬春,由于气温偏低,近地面蒸  相似文献   

6.
寿光日光温室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立  王文  袁静 《山东气象》2014,34(1):49-53
对寿光日光温室秋、冬、春季节不同天气状况的温湿度变化特征、通风及增温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内气温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有明显的日变化,晴天、多云、阴天时日最高气温分别在24~35℃,22~30℃,20~25℃,最高值均出现在13:00前后;日最低气温分别在9~16℃,11~20℃,09~12℃,最低值出现在06:00—07:00。温室内相对湿度在白天降低,夜间升高,晴天与多云天气时,日相对湿度最大值在75%~86%,最小值在20%~50%,阴天时,最大值在85%~90%,最小值在40%~60%。晴天时,秋、冬、春季节的适宜通风时段分别在11:00—15:00、13:00前后、12:00—15:00,多云天气的适宜通风时段分别在12:00—15:00、13:00前后、12:00—13:00,阴天时,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排湿。晴天与多云天气时,秋、冬季节的增温时段分别在00:00—07:00、00:00—09:00,阴天时冬季增温时段在19:00—次日10:00。经过对温室环境进行调控,有效促进温室作物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嘉鱼县气象局在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始终在“专”字上下功夫,在“准”宇上做文章,在“用”字上抓服务,在“收“字上见成效。通过我局近十年的工作实践,气象科技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减灾兴农的气象服务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50a长江中下游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晶  翟伶俐  高辉 《气象科学》2018,38(6):780-789
利用1966—2015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数据集降水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秋三季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在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不同量级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暴雨在春秋季变化平稳,但在夏季呈现1990s频发,2000年之后少发的特征,并存在准20 a周期变化。大暴雨则在近30 a来呈现频发的特征,其中春季大暴雨在2010年之后显著增加,秋季大暴雨则在2000年之后明显增加。特大暴雨发生概率很小,但夏季特大暴雨在1990s之后一直呈现频发的趋势,并表现为准32 a的周期变化特征,秋季特大暴雨在2000年之后明显频发。大暴雨、特大暴雨在各季节均表现为近十几年来显著增加的趋势。暴雨和大暴雨均存在明显年代际跃变,这种跃变在暴雨、大暴雨频发的区域增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赵世骅 《气象》1975,1(9):11-11
观测场上的电缆线和照明线在空中密布,对观测记录会有一些影响,尤其在降雪天气影响较大,也影响美观。另外,照明线暴露在空中,在有雷雨天气时容易漏电,对人和仪器都不安全。  相似文献   

10.
冯洪君 《气象》1989,15(11):57-5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蒸发量这一章中,规定蒸发量的观测方法是:结冰时用称量法,共它季节用杯量法或称量法均可。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有的站为方便起见,全年均用称量法。在使用称量法的过程中,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在称量之前应擦干在蒸发皿外缘沾上的雨水,除去沽附在皿外的冰雪,否则,容易产生不应有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今天,参加全省气象工作会议,一是来向大家学习,并了解情况;二是向大家表示祝贺和感谢.湖北的气象工作在全国有一定地位,在国家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过去的工作中,在深  相似文献   

12.
陈景奎 《气象》1976,2(7):23-23
1949—1975年7—9月,太平洋上西移并在台湾省东海岸登陆后又进入台湾海峡的台风,共有34次,除1次在台湾海峡转向外,其余33次均越过台湾海峡,在福建、广东沿海再次登陆。再次登陆的地点,最北在福建连江,最南在广东宝安,南北的距离与台湾岛南北长度(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的广东省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太阳光度计产品对MODIS C005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进行区域精度验证,进而分析 2002—2013年间广东省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上,2002—2004年间广东省AOD呈上升趋势,2004—2013年间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2009年与2012年有两个上升小高峰,但不影响总体下降趋势;在月际变化上,广东省AOD最高值出现在3、4月,最低值出现在11、12月,5—10月变化平缓,在年均值附近上下摆动;在空间分布上,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 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深圳、珠海等地,最高值出现在广州佛山中山交汇处附近,向外有一个递减的趋势,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粤东的汕尾潮州邻近地区。   相似文献   

14.
ENSO事件中次表层海温距平在10°N附近向西传播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巢纪平  蔡怡 《气象学报》2005,63(4):385-390
在最大温度距平的极值曲面上,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在这个曲面上的次表层海温距平,一般从西太平洋暖池附近沿赤道向东传播,然后在东太平洋95°W附近向两极传播,并在10°N附近(北半球比南半球清楚)向西传播,再在140°E暖池海域传向赤道,形成一个信号传播的回路。文章试图研究东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信号在10°N附近向西传播的可能机制。低空850 hPa风场的资料分析表明,当ENSO处在暖(冷)位相时,东太平洋沿岸附近将出现经向风,首先在经向风的吹引下,将产生沿岸的Kelvin波,进而在经向风的辐散(辐合)作用下,通过沿岸的上升(下沉)流在各个纬度激发出向西的Rossby波,但理论表明在与观测接近的周期性经向风作用下由Kelvin波产生的沿岸上升(下沉)流在10°N附近最大,因此在那个纬度附近Rossby波的振幅最大,更易将距平意义下的冷(暖)水传向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国务院作出了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来,日光温室以神奇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温棚中栽培蔬菜,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温室效应,在寒冷季节也能丰富人民的菜篮子,同时增加农民自身的收益,利国利民,一举两得。然而,在温棚生产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密闭条件下,蔬菜作物因二氧化碳的匾乏,严重制约了温棚中生产力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重要的生产问题,国内外在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技术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在蔬菜作物二氧化碳饱和点之下,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一般都可以显著增产,并能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央台精细化城镇预报(CMA)2013—2015年在贵州省的温度要素120 h准确率总评分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CMA准确率逐年上升,在贵州省,最高温度预报是难点;6—9月是CMA准确率的高峰时段,在静止锋影响时段和温度转折期的预报效果不理想;最高温度准确率按市(州)自西向东呈单峰型变化,在西北部和东南部最差,最低温度预报在省的西部3市州最好;在全省县站中,最高温度在西南部和东北部预报较好,最低温度在北部和西部预报较好,遵义大部分站点的城镇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低于CMA。  相似文献   

17.
有关付热带高压活动及其预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士松 《大气科学》1978,2(2):159-168
付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付高)是位于付热带地区的高压系统。这种高压系统,在平均图上(例如月平均图上或旬平均图上)清楚地表现为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在每天图上,尤其在对流圈中层的高空图上亦有以天气尺度系统的特点出现。这种高压系统在对流圈的低层主要位于海洋上,在中层亦出现在大陆上。到了对流圈顶层,特别在夏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七月分平均海平面图上出现在太平洋上与大西洋上的高压(这就是人们原  相似文献   

18.
对前汛期发生在梧州地区的各类强对流天气在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短时强降雨回波常表现为块状回波,回波顶的外形比较平滑整齐,回波中心的强度在45d Bz以上;在速度特征上,在径向速度图上常出现逆风区;雷雨大风的雷达回波速度特征表现为,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存在较强的暖平流,在高仰角的速度图上(一般仰角在4.3°)有大风核存在;而冰雹等冷式切变回波,在速度特征上,零速度线出现90°折角,风向随高度逆转,可分析出存在冷平流。  相似文献   

19.
1960-2005年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流域内的81个气象站,对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地区近46 a来极端降水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中降水强度上升趋势最明显,各个极端降水指数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均存在着12 a左右的周期振荡,在年际尺度上,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周期并不一致.大雨日数与其他指数相比突变时间比较早,发生在1979年,其他几个指数突变时间比较接近,出现在1990年前后.在空间变化上,除极端湿天降水量在全区均为上升趋势外,其他几种极端降水指数在江苏东部地区、湖北西北部都存在着极端降水指数的负变化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西大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水平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 ,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在夜间则是能看到和确定出的一定强度灯光的最大水平距离。由于能见度的观测为目测项目 ,因此在准确性上往往易出现系统性误差。白天能见度的观测较易进行 ,而在夜间 ,由于光照条件的限制 ,观测值却常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观测实践证明 ,在同等情况下 ,同一灯光的能见距离 ,在暗夜里要比晴夜里远一些 ,在晴夜里要比黄昏、拂晓及白天时远一些。因此 ,不管在何种天空状况下都使用同一灯光点作参照物 ,所观测的能见度会与实际情况不尽相符 ,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