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性淋巴比值(NLR)与肺癌病理分型及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0例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血样分析测定NLR.结果 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较早期组(Ⅰ~Ⅱ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NLR较早期组(Ⅰ~Ⅱ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NLR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大肠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LBCL患者共62例,按临床分期分为3组,组1(Ⅱ期)21例,组2(Ⅲ期)21例,组3(Ⅳ期)20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腹外周血2 mL,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各亚群包括CD3+、CD4+、CD8+、NK细胞的绝对值计数,并计算出CD4+/CD8+值,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临床分期与DLBC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组1、2患者CD3+细胞数较对照组(P=0.003、0.002)及组3患者明显降低(P=0.042、0.036);组1、2、3患者CD4+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7、0.011、0.019);组3 CD8+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和组1、2(P=0.045),CD4+/CD8+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9)和组1、2(P=0、0.014);组3 NK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3),且可见临床分期越差NK细胞数越低。临床分期与CD3+、CD8+、CD4+/CD8+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分期与DLBCL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有相关性,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肿瘤负荷越大,NK细胞功能也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间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探讨NSCLC临床分期与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NSCLC患者新鲜肿瘤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25^+Foxp3^+(Treg)的分布。结果与I/II期患者比较,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中CD4^+和CD4^+/CD8^+比值下降(P〈0.05),CD8^+和CD4^+CD25^+Foxp3^+比值升高(P〈0.05)。较之癌旁组织,Treg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富集。结论NSCLC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作为主要免疫抑制细胞的Treg细胞比例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T亚群及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28、CD8o的变化,探讨其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MM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4+ CD8+T细胞比例及CD4+CD28+、CD8+CD28+、B7-1(CD80)的表达水平.结果 Ⅰ期、Ⅱ期MM患者CD4+CD28+、CD8+CD28+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MM患者CD4+CD28+、CD8+CD28+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及Ⅰ期、Ⅱ期MM患者(P<0.05).Ⅰ期、Ⅱ期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o较对照组增高(P<0.05),CD8o在MM患者各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MM患者CD4+ CD28+、CD8+CD28+细胞比例均低于稳定期及对照组(P<0.05),两者在对照组和稳定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及进展期患者CD8o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进展期患者CD8o表达低于稳定期(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 +CD28+、CD8+ CD28+表达水平降低而CD80表达水平增高,这些变化与MM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免疫增强药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其与胃癌新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以胃溃疡患者及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 、CD4 、NK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和胃溃疡组均明显下降(P<0.01),而CD8 细胞水平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而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8 细胞水平越高;在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有助于恢复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亚群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进行检测计数。结果200例肿瘤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的数量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其中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细胞转移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较无淋巴细胞转移组明显下降,CD8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含量以及CD4/CD8比值化疗后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CD8均值变化不大(P〉0.05)。结论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与病情发展、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化疗可明显抑制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脓毒症治疗指南行常规治疗30例(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CVVHDF治疗28例(CVVHDF组)。比较两组患儿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3、5d后外周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28d存活情况等,并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CVVHDF组患儿入住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FDP、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PCIS、SO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儿外周血FDP、D-二聚体、CD8+细胞比例及SOFA均逐渐下降(均P<0.05),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CD4+/CD8+及PCIS均逐渐升高(均P<0.05)。CVVHDF组治疗5d后外周血FDP、D-二聚体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D4+/CD8+、PCIS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40例,病死率为69.0%;治疗方式、治疗5d后PCIS及D-二聚体水平是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采取CVVHDF治疗是保护因素(OR=0.007)。结论CVVHDF能进一步纠正严重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异常,减轻免疫抑制状态,促进免疫平衡恢复,对短期预后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确诊的肺癌患者90例(肺癌组),健康志愿者9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人P-选择素和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含量;采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全套指标,其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rr)、纤维蛋白原(FIB)的血浆含量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采用底物发光法。结果肺癌组血浆vWF、P-选择素、TAT、D-二聚体、FI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T-Ⅲ、AFF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而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vwF、P-选择素、TAT、FIB、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胛及APTr均较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明显缩短(P〈0.05),且Ⅳ期肺癌患者的AT-Ⅲ活性也较Ⅲ期及I+Ⅱ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且AT—Ⅲ、vWF、D-二聚体、FIB、TAT、P-选择素以及APTT是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标志物,其中以vWF、TAT、P-选择素以及D-二聚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 AT-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3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D-二聚体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而Ⅲ、Ⅳ期患者AT-Ⅲ水平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以及AT-Ⅲ的水平可作为肺癌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患者(其中Ⅰ~Ⅱ期17例,Ⅲ~Ⅳ期24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有淋巴结转移13例;术后复发转移11例,无复发转移30例)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CD4+、CD8+、CD19+)及自然杀伤细胞( NK)水平。结果手术后41例患者NK水平升高, CD19+细胞水平下降( P<0.05), CD3+、CD4+、CD8+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Ⅲ~Ⅳ期患者比较,Ⅰ~Ⅱ期患者血CD4+细胞水平显著降低,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喉癌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显著下降,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随访1年,复发或转移组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显著下降,NK、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对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智敏  侯轶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30-31,33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免疫功能情况,并探讨患者不同临床分期(TNM)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胃癌患者62例(病例组)和同期健康成年人6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水平,并根据国际最新TNM分期标准,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免疫功能差异。结果病例组CD3+、CD4+、CD4+/CD8+、CD16+CD5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Ⅳ期胃癌患者与Ⅰ、Ⅱ期患者比较,CD4+/CD8+、CD16+CD56+表达水平较低,而CD8+水平较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胃癌患者免疫功能较正常人低,临床分期越后,免疫功能越低。检测胃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有效评价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对判断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莉 《疑难病杂志》2008,7(4):204-20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_4~+CD_(25)~+调节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例NSCLC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并进行2组水平比较和分层分析。结果NSCLC组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29±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5)%(P<0.01);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与NSCLC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I+II期亚组(1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III期亚组(26±6)%、IV期亚组(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CIN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不同级别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CD4^+、CD8^+细胞数量的变化及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28名CINI一Ⅲ级的患者与30例正常人静脉血CD4^+、CD8^+、以及CD4^+/CD8^+比值以及之间相关性,并对36例CIN治疗后随访。结果CINI组与正常组之间CD8值(P〉0,05)无显著差别;CINⅠ、CINⅡ与正常组CD4,CINI与CINⅡ,CINⅡ与CINⅢ的CD8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他组之间都有高度显著的差异(P〈0.01)。且随CD4数量减低CD8相对增加,CD4/CD8减低;随访结果疗效显著的,CD4^+、CD8^+、CD4^+/CD8^+比值都有明显增加。疗效差的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减少,预后不佳。结论CD4^+、CD8^+细胞表达的数量随CIN患者病情变化而改变,对临床调节免疫力,提高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直肠粘膜、良性腺瘤及直肠癌组织HSG和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良性腺瘤、直肠癌HS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2%、74.2%和50.9%,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2.9%和75.5%。与正常粘膜和良性腺瘤比较,直肠癌HSG的表达明显下降、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根据TNM分期,直肠癌Ⅲ、Ⅳ期HSG的阳性表达率为33.3%,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直肠癌Ⅲ、Ⅳ期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93.9%,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直肠癌中HSG和VEGF的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67,P〈0.05)。结论:HSG和VEG的表达可能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79例AE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Ⅰ级11例,Ⅱ级31例,Ⅲ级28例,V级9例)。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血糖(FB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Foxp3^+Treg数量,并计算CD4^+CD25^+Foxp3^+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CD4^+CD25^+Foxp3^+Treg/CD4^+T);分析CD4^+CD25^+Foxp3^+Treg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级AECOPD患者FBG、FINS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Foxp3^+Treg/CD4^+T及CD4^+CD25^+Foxp3^+Treg绝对值均明显下降(P〈0.01,P〈0.05)。Ⅲ级和Ⅴ级AECOPD患者较Ⅰ级和Ⅱ级HOMA-IR升高更为明显(P〈0.01,P〈0.05);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Foxp3^+Treg/CD4^+T及CD4^+CD25^+Foxp3^+Treg绝对值逐渐减少,其中Ⅲ级和V级较Ⅰ级和Ⅱ级明显减少(P〈0.01,P〈0.05)。相关分析表明CD4^+CD25^+Foxp3^+Treg/CD4^+T及CD4^+CD25^+Foxp3^+Treg绝对数均与HOMA-IR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633和-0.871,P〈0.01)。结论AECOPD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数目和比例降低,存在胰岛素抵抗,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CD4^+CD25^+Foxp3^+Treg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抵抗参与COPD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探讨LYVE-1和CD3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癌组织和40例癌周组织LYVE-1和CD31的表达,并计数LYVE-1和CD31标记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微淋巴管(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CLC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NSCLC癌组织中MLVD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NSCLC癌旁组织MVD显著高于癌组织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有淋巴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Ⅲ期+Ⅳ期MVD高于Ⅰ期+Ⅱ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统计表明,MLVD/MVD在NSCLC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34,P〉0.05).结论NSCLC中LYVE-1和CD31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