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生态卫生厕所卫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农村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卫生效果。方法 监测广西农村45户农户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使用维护情况及卫生效果,按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新型农村粪尿分集生态卫生厕所基本无臭味的农户比例为91.1%,基本无蝇蛆的农户占88.9%,无昆虫的比例为73.3%,生态卫生厕所使用3个月后,粪便无害化合格率可以达到75%以上。结论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适合广西农村的粪便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海春  付彦芬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68-4170,4175
[目的]了解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卫生厕所的无害化效果。[方法]在中国目前仍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7个省,每省随机抽取2个流行县,每县分别选取2个流行村,每村随机采集30个农户卫生厕所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的采集、检测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规定的方法进行,根据全国爱卫办《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进行评价。[结果]调查780个卫生厕所,粪大肠菌平均去除率为96.4%,寄生虫卵平均沉降率为75.41%,蛔虫卵平均死亡率为91.62%,粪大肠菌值合格率为51.0%,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为69.6%,活血吸虫卵检出合格率为99.9%;以出粪液粪大肠菌值≥10-2、蛔虫卵死亡率≥95%和出粪液中未检出活血吸虫卵3项指标为综合评价合格标准,合格率为57.5%。[结论]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有较好的无害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粪尿分集式厕所设计及粪便无害化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研究非水冲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在中国推广与应用可行性。方法 实验室研究确定厕所模式设计依据,按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5759-87)对吉林、山西与广西3个试验点的新厕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 利用粪、尿不同的生物特性设计的该型户厕,是一种可使粪便就地无害化、防蝇、无臭、不污染外环境、节水、可回收尿肥、粪肥、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适用范围广泛的生态卫生厕所类型,该型户厕抗冻能力较强,可望填补寒冷地区无适宜类型农村户厕的空白。结论 适合我国国情,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双坑交替式农村旱厕的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行双坑交替式农村旱厕的卫生学评价.[方法]采集厕坑中间部位的混合样品,按GB7959-1987检测粪大肠菌群和蛔虫卵.[结果]双坑交替式旱厕是由使用坑和封存坑组成的通风式农村户厕,粪便封存坑封存四个半月后,粪大肠菌值可提高3.9×10-3,蛔虫卵死亡率达96%以上.[结论]经过一年的使用周期,使用坑和封存坑内的粪便可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标准;此类型旱厕是适合在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农村地区推广使用的一种无害化卫生厕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阁楼式堆肥厕所无害化效果。方法按粪便无害化标准对阁楼式堆肥厕所粪大肠菌群和蛔虫卵的去除效果进行检测,对沙门氏菌噬菌体28B的去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在90d的堆肥时间内,沙门氏菌噬菌体28B浓度由初始浓度108pfu/g降低到不能检出,蛔虫卵死亡率可达99.8%,粪大肠菌值从初始10^-9,升至10^-2。结论阁楼式堆肥式厕所是好氧发酵的一种厕所模式,可使粪便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失活,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卫生厕所综合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杨积军  韦波  吕炜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166-1168
目的 对农村生态卫生厕所的综合效益开展研究。方法 通过对恭城等10个地区三种类型厕所的调查,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三格化粪池卫生厕所、三联式沼气池卫生厕所和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能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效益。结论 三者都可在农村地区应用,但由于后两者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更适宜在各种不同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临夏县农村改厕后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对使用处理和未处理的粪便用于蔬菜施肥的卫生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对粪便进行粪大肠菌值和蛔虫卵检测,对蔬菜进行蛔虫卵检测。结果:处理后的粪便大肠菌值合格率和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88.75%、2.50%,改厕组与对照组采集的蔬菜样品中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8.04%、24.67%。结论: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蛔虫卵的残存大幅度降低,处理后的粪便可选择合理施用方法用于蔬菜施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塑料双瓮化粪池的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和了解农户家庭厕所环境卫生学现状和使用管理情况。方法采用环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8户使用塑料双瓮化粪池的前后瓮的混合物,检测其粪大肠菌群、蛔虫卵、钩虫卵和尾蚴,并实地调查使用塑料双瓮化粪池厕所的环境卫生状况。结果塑料双瓮化粪池从前瓮到后瓮粪大肠菌群值逐渐增加,而蛔虫卵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是4.35和3.41,P均为0),对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粪大肠菌群值指标合格率为89.29%(25/28),蛔虫卵沉降率≥95%(GB19379-2003)的符合率为96.43%(27/28)。调查用户对塑料双瓮化粪池厕所的可接受度和满意度均为100%。结论按照现行的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正确安装和使用塑料双瓮化粪池能达到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同样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效果,使用卫生厕所后环境卫生学现状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利用粪、尿不同的生物特性 ,分别收集、处理、利用。卫生学评价结果确认是一种防蝇、无臭、可使粪便无害化 ,不污染外环境 ,节水 ,可回收尿肥、粪肥 ,适用范围广泛的生态卫生厕所 ,为农村提供了一种新的卫生厕所模式。有利于改变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环境卫生与改厕工作的落后状况 ,有效控制、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硗碛水电站进行库底卫生清理的效果。方法于2006年10月对四川华能硗碛水电站进行库底卫生清理,清理对象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沟、医院、兽医站、坟墓和鼠类。清理前对一般污染源(417个粪池,35个畜牧栏),传染性污染源(2家医院,1个兽医站,2个屠宰场)和环境样品(水样、土壤、人粪、畜粪和垃圾),共507件样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检测,并检测致病菌和蛔虫卵,卫生清理后采集上述样品506件进行清理效果的评价。结果清理圈舍14360m^2,粪池417个,山茅坑390m^2,清理坟墓1599座。完成灭鼠面积4878亩,鼠密度监测达到验收标准(〈1%)。卫生清理前507件样品中,仅8件环境样品的粪大肠菌值达到GB7959-1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合格率为1.6%,且部分样品检出致病菌和蛔虫卵。清理后,506件样品粪大肠菌值均合格,均未检出致病菌和蛔虫卵。结论硗碛水电站库底卫生清理效果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氯-2-氟-3-甲氧基苯硼酸的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急性皮肤刺激和急性眼刺激性.方法 按照《化学品测试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开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和急性眼刺激性试验. 结果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69mg/kg,95%可信区间为227mg/kg~599mg/kg;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33mg/kg,95%可信区间为160mg/kg ~399mg/kg.对死亡大鼠解剖见肺脏充血.②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大鼠急性经皮LD50 >2500mg/kg.③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对大耳白兔染毒后各观察时点皮肤刺激反应总积分平均值和皮肤刺激反应时点最高积分均值均为0分.④急性眼刺激性试验:对大耳白兔眼刺激试验分级为5级.结论 4-氯-2-氟-3-甲氧基苯硼酸对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分别属"低毒","中毒".靶器官可能是肺脏;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属"实际无毒";对大耳白兔皮肤不产生刺激性,但可对眼睛产生中等刺激性.  相似文献   

12.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对照组40例仅用常规治疗,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绞痛病人早期使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空气苯浓度与呼出苯及尿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苯接触水平和接触者可能受到的有害影响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对10名苯接触者和6名志愿苯接触者进行研究,用苯呼出气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结果班前呼出苯大多为未检出,班中及班后呼出苯与空气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有密切相关;班前尿酚与空气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无相关,班后尿酚及次晨尿酚均与空气苯TWA浓度密切相关;班中、班后呼出苯均与班后尿酚及次晨尿酚密切相关,且以班中呼出苯与班后尿酚的相关性最高(r=0.9353)。呼出苯的快速排出相为脱离接触10分钟(占班后呼出苯82.25%),其排出稳定相在脱离接触后90分钟左右。接触空气苯浓度TWA7.9~217.8mg/m3时,无论是呼出苯或尿酚在接触后24小时与空气苯均无相关。结论在呼出苯的快速排出相采集终末呼出气可反映工人当时的接触浓度,采集排出稳定相终末呼出气,其浓度较稳定可反映接触者吸收入血液的浓度,并以此来估测环境浓度与接触水平。呼出苯的呼吸排出规律以及采样方便、无损伤,检出灵敏,呼出苯作为接触水平监测指标较其他指标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硅藻土(ExtrelutTM20)为吸附剂,采用柱层析分离,用正己烷-乙醚(9+1)洗脱样品中非极性的脂质组分,用乙醚洗脱样品中的3-氯-1,2-丙二醇,用七氟丁酰基咪唑(HFBI)溶液为衍生化试剂。方法:选用Rtx-225毛细管柱(0.32 mm×30 m×0.25μm;made in USA),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食品中3-氯-1,2-丙二醇的含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回收率可达95%-104%。结论:方法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人尿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Bond Elute C18小柱固相萃取尿液,ODS C18分析柱,8%甲醇醋酸缓冲液为流动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电极电压750mV。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25~400μg/L,r=0.9892,回收率为91.2%~108.8%,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3.9%~7.5%和4.3%~8.6%,检测限为2μg/L。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较好,已应用于正己烷接触者现场尿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 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中心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强化硬件配置入手,通过完善制度、实施人才战略、注重青年价值观培养及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急救知识等手段,探索提升院前急救管理水平的方法,旨在为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了解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发并由湖南景达基因公司推出的商业化的HCV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对来自入院前或手术前筛查的180例临床样本和24例丙肝或疑似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CV-cAg和HCV-Ab检测,阳性者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结果:180例筛查样本HCV-Ab均为阴性,HCV-cAg阳性2例,其中RT-RNA阳性1例;24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12例,RT-RNA阳性14例。HCV-cAg与RT-RNA符合率为85.71%(12/14)。结论: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尤其对术前HCV筛查的患者联合应用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1-磷酸鞘氨醇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RPE细胞常规培养,取传3~4代生长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以106个/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加入含1-磷酸鞘氨醇无血清培养液,使1-磷酸鞘氨醇终浓度为1、1×10-1、1×10-2、1×10-3、1×10-4 μg/ml,加入不含1-磷酸鞘氨醇的无血清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1-磷酸鞘氨醇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1×10-1、1×10-2 μg/ml 1-磷酸鞘氨醇组中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 而1×10-3、1×10-4 μg/ml组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832、0.781).结论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主要在RPE细胞的胞浆中表达.随着1-磷酸鞘氨醇浓度的增加,RP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初治肺结核患者IL-2、IL-4、IL-18、IFN-γ及MMP-9的表达情况,并了解其在肺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ELLSA法检测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及9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2、IL-4、IL-18、IFN-γ及MMP-9的表达。结果 100例结核涂阳患者,治疗2个月后79例转阴,痰菌转阴率79%;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各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IL-4、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FN-γ及MMP-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阴患者五种细胞因子与未转阴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肺结核物治疗时动态观察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监测肺结核病情的转归,利用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可以预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17a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及联合137Cs γ射线对白血病L1210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肿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制备IRM-1小鼠L1210白血病动物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单放组、17a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低、中、高)药物组及药物合用照射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法,连续7d,1次/d,末次给药第5天处死动物,分别检测肿瘤抑制率、骨髓有核细胞数、胸腺与脾重指数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 17a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各组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合用照射组对荷瘤小鼠L1210白血病有较强抑制作用。结论 17a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对L1210白血病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及保护小鼠的免疫器官的作用,与γ射线合用时,能提高抑瘤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