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500kV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动态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500 kV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动态物理模型搭建及工作原理,在介绍原型线路及其参数的基础上,计算了模型线路参数,确定了模型线路的结构和参数(如模拟线圈阻抗值、模拟电容和模拟并联电抗器参数)并给出了原理图。提出的同杆并架线路物理模型,能够实现对原型同杆并架线路的模拟。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现有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动态物理模型的建模原理,指出了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可准确计及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各线间互感的差异,更精确地反映同杆并架双回线路故障时的电气量变化特征,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经济性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单回线路和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特点,分析了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经济性。简要分析了同杆并架双回线路运行安全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同杆并架输电线路的停运线路合闸EMTDC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杆并架输电线路的停运线路由于存在与其他运行线路的电磁耦合,在合闸时将产生较大冲击电流和感应电流.应用EMTDC搭建同杆并架双回及多回线路模型,通过对停运线路的合闸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线路长度、负载功率和塔型等因素对合闸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电流主要与负载功率相关,稳态感应电流主要与线路长度相关,同杆并架多回线路比双回线路具有更大合闸电流.  相似文献   

5.
由于短线路同杆并架双回线越来越多,如何获得其准确的参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MU的短线路同杆并架双回线参数估计新方法。基于导体之间的耦合首先推导了短线路同杆并架双回线的阻抗模型;利用PMU在线实测数据提出了相应的短线路相角矫正方法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短线路同杆并架双回线参数估计算法。该模型完整,算法直观简单,能够准确、快速地算得短线路同杆并架双回线之间的所有自感及互感参数。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同杆并架输电线路的停运线路由于存在与其他运行线路的电磁耦合,在合闸时将产生较大冲击电流和感应电流。应用EMTDC搭建同杆并架双回及多回线路模型,通过对停运线路的合闸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线路长度、负载功率和塔型等因素对合闸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电流主要与负载功率相关,稳态感应电流主要与线路长度相关,同杆并架多回线路比双回线路具有更大合闸电流。  相似文献   

7.
同杆双回线断线故障复合序网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正、负、零序量的同杆双回线断线故障分析方法.考虑同杆双回线可能出现两回线路参数不相等的情况,研究了各种断线故障情况下的线路电压、电流的序量关系并进行解耦,结合断线边界条件,给出了新的断线故障后电气量的求解方法.为简化计算,并明确各种断线故障类型下序网之间关系及序量特性,提出了复合序网分析方法,给出了典型断线形式下的复合序网接线图.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单,可用于同杆双回线复杂断线故障情况下的故障暂态过程研究,也是双回线非全相运行状态下保护动作行为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输电线路不平衡的分布参数模型,对三侧为同杆并架双回线的T形线路,提出利用线路三端电气量的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算法。并且该算法还研究了三侧为同杆并架双回线的T形线路故障支路的判别方法。经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和高精度,并且算法不受过渡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500kV同杆双回线路防雷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击距法对500kV同杆双回线路进行防雷分析,指出了同杆双回线路存在严重缺陷,探讨同杆双回线路提高耐雷水平的各种补强措施,提出在同杆双回线路两侧下导线下方补架耦合地线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熊俊  付翔 《供用电》2011,28(3):61-63,66
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光纤纵差保护对两个通道的采样同步及通道安全要求更高。利用数据通道同步模型对四川省某变电站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光纤差动保护通道告警异常进行分析,发现并解决了RCS-931EG装置的软件缺陷,这可为排查同类的光纤通道告警异常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一回运行时互感参数测量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方法测量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互感参数时2条线路必须停电的问题,利用ATP软件建立22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仿真模型,介绍双回输电线路互感参数带电测量的方法,并对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一回运行时互感参数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仿真结果与停电实测互感参数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可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2.
纵联零序方向保护广泛应用于同塔双回线,但当线路发生不对称接地故障时,互感线路将感应零序电气量,可能引起互感线路纵联零序方向保护的误动。本文分析了同塔双回线独立运行方式下故障点不同时零序互感对互感线路纵联零序方向保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正常运行线路、故障线路、互感线路零序电气量的特点,提出新的纵联零序方向保护方法。利用PSCAD仿真了同塔独立运行的双回线,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工频参数仿真计算是编制线路参数现场测试计算书以及系统调试的重要基础,介绍了同塔双回线路工频序参数的计算方法,结合世界首条1 000 kV同塔双回交流特高压线路全线的换位方式提出了相参数计算方法,基于特高压线路基本参数,对皖南-浙北段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工频参数进行了仿真计算,为1 000 kV同塔双回线路参数现场测试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使用电磁暂态程序(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program,EMTP),建立了750 kV同塔同窗同相序双回紧凑型线路模型。研究了全线或部分采用同塔同窗双回紧凑型线路时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问题。结果表明,从限制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考虑,若线路装设高抗,则不宜在全线采用同塔同窗同相序线路。对此,可以考虑在线路主体采用常规型线路、仅在线路走廊紧张的路段采用同塔同窗同相序布置线路的方案。若同塔同窗同相序线路较短,则潜供电流和感应电压可限制在合理的水平内。对于无须装设高抗的短线路,若能解决开断感应电流问题,也可以考虑在全线采用同塔同窗同相序线路。  相似文献   

15.
雷击导致同塔双回线路同时跳闸,会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较大的冲击。结合220 kV商瞬2Q98线、商岙2Q99线同塔双回线路同时雷击跳闸停运的情况,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的雷击跳闸查询结果和有关计算结果,分析了该同塔双回线路同时雷击跳闸的原因,提出了防止22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同时雷击跳闸的综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刘春  殷禹  葛栋  丁玉剑 《中国电力》2014,47(10):36-39
随着特高压电网的不断建设,可供特高压输电线路经过的通道逐渐变得有限,线路走廊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提高现有输电走廊的利用效率,有必要研究±800 kV特高压线路同塔双回输电技术。对换流站电气设备和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研究认为,换流站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可与以往单回线的相同。对于±8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工程,由于线路之间的互感作用,其参数会有所改变,对线路上的过电压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8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采用V形绝缘子串的悬挂方式,与中国以往±800 kV单回V形绝缘子串水平排列的悬挂方式有较大的差别。分析研究表明,±8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工程的空气间隙,决定于操作过电压。依据±8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工程操作过电压仿真计算,以及±800 kV同塔双回真型塔放电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绝缘配合研究,推荐了±800 kV同塔双回直流线路最小空气间隙距离。  相似文献   

17.
1000 kV架空输电线路地处环境复杂多变,线路电能损耗难以精确计量.为了分析不同状况下1000 kV架空输电线路线损规律,利用了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建立1000 kV同塔双回架空输电线路线损仿真模型,分析功率方向、相序排列、换位方式对架空线路损耗的影响,发现了10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出现典型异常线...  相似文献   

18.
1 0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电气不平衡度及换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气不平衡度是衡量输电线路性能和电能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淮南-上海1 000 kV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工程为例,借助EMTP和Matlab软件仿真计算不同情况下线路的电气不平衡度,根据计算结果研究特高压双回线路的电气不平衡度和换位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双回路导线逆相序排列可明显降低线路的不平衡度,推荐逆相序排列下1 000 kV同塔双回输电工程换位距离取200 km;双回路同向换位后的电气不平衡度明显低于双回路反向换位;对于1 000 kV淮南-上海同塔双回输电工程,推荐全线导线采取逆相序排列方式,淮南-皖南段进行一次同向全换位即可满足线路不平衡度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同杆双回线跨线故障最优跳闸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六序分量法为基础,通过对同杆双回线系统在故障以及故障切除后的非全相运行状态下的最大传输容量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同杆双回线的最优跳闸方案。与目前国内传统跳闸方式相比,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系统的传输能力,抑制注入系统的不对称分量,提高系统稳定裕度,为重合闸等自动装置的成功动作创造了条件。动模实验和软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