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我国对医学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还没有一种固定模式,如何保证医学在职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层层深入的研究方法,剖析我国目前医学在职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特点和弊端,拟为医学在职研究生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医科大学非学历研究生教育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非学历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设想,并对该体系的内容和运行方式进行了阐述,为提高非学历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职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在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在职研究生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在职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和目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简要探讨了进一步完善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研究生(统招研究生)和非学历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教育。本文浅谈两种途径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优劣。方法:总结北京一所专科医院1999年至2013年毕业的所有医学专业统招和在职研究生,在学习目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效等方面的优劣。结果:共457名,286名统招,171名在职。286名统招中,有82名毕业后没有选择从事临床医师的行业,而从事医师工作206人中,又有57人没有从事自己所研修的专业;共有17人承担课题研究,有10人为学科带头人。相反,在171名在职研中,毕业后全部工作在临床一线,仅有11人更换了专业,有21人为课题负责人,有23人成为学科带头人。结论: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人,在进入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后,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易学有所成。即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更适合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提高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研究生教育即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采取进校不离岗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提高在职人员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得学位的教育制度[1]。这种教育形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体现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本文针对在职研究生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和保证我校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1我校在职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我校自1999年开始招收在职研究生,招收在职研究生的专业从单一学科向各个领域覆盖:1999、2000年只设立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自2001年起开始设立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学科,现已覆盖了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4个一级学科、39个二级学科。目前已有近300名在职研究生以同等学力人...  相似文献   

6.
《西北医学教育》2016,(2):239-241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工作及思维方式与医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截然不同,帮助研究生培养对象迅速适应这些不同并完成由医学生到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这种角色转换的特点及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建亭 《中国病案》2012,13(5):56-57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和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的医学研究生,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根据医学研究生的特点,对目前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课程教育、考核机制、导师职责、学术交流和科研平台建设等层面进行论证,提出培养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探讨培养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隐性课程建设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探讨了隐性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可行性措施.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研究生是医学高等学校中一个高层次、高素质、高知识、高水平的特殊群体。本文就如何根据医学研究生的特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讨。医学研究生的生源,有刚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也有刚参加工作两年或多年的在职医生,还有同等学历考入的在职医务人员及外国留学生。医学研究生年龄差距较大,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相差大。医学研究生中的政治面貌不同,他们的信仰也不相同。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同,其中有非定向性、定向生、委培生和自筹生四类。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同,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也不相同,其中有…  相似文献   

10.
在职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系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 ,现有硕士导师 2 4名。自 1999年以来 ,共培养了 13 3名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 ,已初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课程中的医学文献检索课 (简称文检课 )是提高在职研究生获取和利用医学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必修课程。近几年来 ,网络技术日益完善 ,计算机大量普及 ,网络和光盘数据库的广泛应用 ,为医学文检课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 4年来在职研究生文检课教学 ,感到该课程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 ,改革已势在必行。1 在职研究生医学文检课的要求在职研究生培训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1.
地方医学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和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于受学校定位、专业设置、办学历史、学校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遇到了教育资源薄弱、培养条件局限等因素的困扰。地方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准确定位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地方医疗单位合作等措施,改进研究生培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发明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931-934,958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我国在数十年的探索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目前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与国际同类培养机构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脱节。本文就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剖析,并以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例,对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轨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改革,是适应我国当前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缩短培养周期,节省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质量评估作为评价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远落后于教育改革的步伐。我院肿瘤中心在自身实践基础上并借鉴其他单位研究生教育经验,初步建立了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与质量评估体系,试图为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有缺陷,表现在以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没有将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价,因而不能全面反映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平衡计分卡(BSC)的应用将会改进这一局面,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文章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适用条件等基础上对设立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探讨以期构建医学研究生教育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全人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医学研究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能展现自身的医学专业技术,服务于社会;也能通过接触社会各阶层,全面锻炼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研究生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探讨社会实践是有效落实医学研究生全人教育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高素质研究生是学科建设和学校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衡量高等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社会人才需求的焦点。文章根据医学研究生的特点,从创新培养基地建设、临床实践教育实施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医学研究生是承载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发展重任的精英级人才,如何加强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所在医学院校的工作实践,讨论加强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建设对医学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加拿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与课程设置、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及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比较,提出了今后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优化培养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财政部、教育部设立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作为我国开放式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医学研究生丰富知识层面、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已成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Selected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 D Rowley  D C Baldwin  M B McGuire 《JAMA》1991,266(7):933-943
For the second year, the Department of Data Systems in the Medical Education Group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gathered information on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primarily by means of an electronic data collection system. Eighty-eight percent of 6622 programs surveyed responded, with 83% report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residents. Analysis of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data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residents increased by 34.9% from the academic years 1980-1981 to 1990-1991, while the number of graduate year 1 residents decreased by 2%. In the same decade,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residents increased by 7.1%. The number of minorities in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has grown, but their proportions within the total resident population have remained largely unchanged.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from schools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has increased by 265% over the same 10-year period. Between 1989 and 1990, a 31.6% increase was recorded in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s in graduate year 1 residency positions; most of this increase (63.4%) occurred among non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