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Ramsay—Hunt综合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典型临床表现:耳周疱疹、疼痛、周围性面瘫,被称为Hunt综合征的“三主征”^[1],疱疹是最主要的诊断依据。病毒除侵及面神经外,尚可累及第Ⅴ~Ⅶ对颅神经^[2],表现多颅神经损害症状;也可侵及脑膜脑实质导致颅内感染。如果患者就诊时症状不典型,  相似文献   

2.
甲基强的松龙鼓室内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fineural Hearing Loss SSHL)是突发性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因尚不清楚,多伴有耳鸣,部分患者伴有眩晕,较认同的病因是病毒感染,供血障碍等。常规治疗以血管扩张剂和营养神经药物为主,辅以高压氧舱,针灸综合治疗。我科自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间对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加用鼓室内注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医学综述》2008,14(9):1361-1362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原因不明,有自愈倾向。多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有耳鸣和眩晕,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或体征。近来发病有增加趋势,仅就其病因、治疗进展及预后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才 《海南医学》2004,15(4):105-106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人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病人可在三天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1]。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但本病有自愈的倾向,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其发病的原因和治疗途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现将1998—2003年问有关突聋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感音性神经性听力损失 ,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 ,少数患者可在 3d以内伴有耳鸣及眩晕 ,除听神经外 ,无其它颅神经症状。病因不明 ,目前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和内耳供血障碍学说[1,2 ] 。内耳供血障碍学说认为 ,突发性耳聋可因血栓或栓塞形成、出血、血管痉挛等引起。本科自 1993~ 1999年试用金纳多及复方丹参治疗突发性耳聋 5 6例 ,并进行对照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突发性耳聋 5 6例 ,随机分为复方丹参组 2 9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 2 0~ 6 5岁 ;病程 1~ …  相似文献   

6.
刘立中  吉彬  梁忠 《新疆医学》2002,32(2):26-28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治疗及预后与某些因素的内在联系。方法:将以扩血管药物为主要治疗的SSHL和GSHL130例(185耳),分为2组,对其年龄,性别,病程、听力图曲线类型及眩晕,吸烟,心脑血病,糖尿病,药物过敏史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两组高发年龄段均为21-5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SSHL单侧发病明显高于双侧:年龄对GSHL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吸烟出现率以GSHL组为高,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药物过敏史发生率以SSHL组为高;SSHL组以语言频率听阈改善明显,而GSHL则以高频听阈改善为显著,结论:发病原因不明,起病方式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在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面存在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差异,对突发聋以外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的认识及监测。  相似文献   

7.
高虹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03-1404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 d以内,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对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此病病因未明,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或综合征。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是多发性神经炎中一种特殊类型。[病因及病理]病因未明,多数病人发病前几天至几周有上呼吸道肠道感染症状,或继发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之后,故本病疑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未分离出病毒。另外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因感染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作的原因不明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性疾病,以耳鸣、单耳听力下降、耳闷胀感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1]。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内耳窗膜破裂学说,最终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及内耳代谢障碍[2]。目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多采用改善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聋 ,简称暴聋或突聋 ,是指骤然发病 ,原因不明 ,在数小时或几天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多有耳鸣 ,部分患者伴眩晕 ,常为单侧耳聋 ,各种年龄的男、女均可发生。病因不清 ,可能与各种原因 (如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情绪波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血压不稳等 )所致的内耳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纯音听力检查 ,多数为中度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其中病毒感染见于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Ⅲ型、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本病多见…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97-1098
<正>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1]。目前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如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激素治疗等。我科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其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故又称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病高峰年龄50~60岁,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1]。该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耳聋。2002年1月~2007年6月我科应用葛根素联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胡敏  郭广威 《华夏医学》2011,24(2):244-246
突发性聋又叫特发性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其病因未明(主要有病毒感染和内耳供血障碍两种学说),病理机制较为复杂[2-4],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皮质类固醇、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抗凝剂、免疫抑制剂、维生素及抗病毒等的联合应用[5-7]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聋,定义为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耳鼻咽喉科急症,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近年来,其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人,对其治疗方案亦尚无合理而且详尽的规划,在临床用药中也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耳蜗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径路及其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的感受、听觉神经冲动传导障碍以及听皮层功能减退者,分别称感性、神经性及中枢性聋[1]。感音神经性聋病变位于内耳、听神经或听中枢。感音神经性聋是耳科最大的难症之一,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的是尽早恢复内耳供血、供氧,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2]。为此,我们诊对改善内耳微循环,采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炎(BELL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自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面神经炎是第七对颅神经的一种单神经病变(Mononeuropathy Simplex),是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受累。1 病因 现认为本病为非化脓性炎症,但病因不十分清楚,以下为几种可能的致病因素: 1.1病毒感染 长期以来怀疑病毒感染是致病因素,近年来认为大部分面神经炎患者有单纯疱疹病毒或带状疱疹Ⅰ型病毒的感染,因此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是指突然发生的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30分贝以上,至少出现在3个临近听力检测频率,在几小时到几天内达到高峰,可伴有眩晕和耳鸣,部分患者可在发病2周内出现听力自然恢复、显著恢复或部分恢复[。1]损伤部位通常位于耳  相似文献   

1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306-307
<正>水痘-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是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特性,常潜伏在周围神经节中,在诱发因素等作用下,病毒从潜伏的神经节中释放出来,导致神经损害。贝尔麻痹,也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最常见面神经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实验室已经证实,病毒感染与其关系密切,尤其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而临床上,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和荟萃分析。本文通过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1996年Starr等首次命名,是由于第Ⅷ对颅神经的听神经支受损而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tarr等[1]将听性脑干反应缺失或严重异常,而耳声发射正常为特征的一组听功能障碍命名为听神经病。  相似文献   

20.
邓兵梅  彭凯润 《广东医学》2008,29(12):1946-1947
Ramsay-Hunt 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RHS),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ter virus,VZV)感染引起的多发颅神经炎,病毒可侵犯Ⅲ-Ⅹ颅神经[1-2],其中以面神经最常见,临床常见"周围性面瘫、耳部疱疹和耳痛"三联征.但RHS中的多颅神经损害容易被忽略,且会使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带来困难,容易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熟悉其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对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