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程志群  郭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24-1226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女青少年性健康及避孕知识需求现况,为向目标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计划生育门诊对600例年龄<2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平均年龄为(21.1±1.4)岁,首次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平均年龄为(20.6±1.5)岁。有11.3%的人存在非意愿性交情况。38.5%的女青少年既往有人工流产史。38.2%的人完全不知道人工流产危害。43.2%的人采用了有效的避孕方法,90.3%的人希望了解正确的避孕方法,69.5%的人希望了解全部的避孕方法。结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开始性行为的年龄提前。未婚妊娠和未婚人工流产情况严重。存在性暴力情况。超过半数的人未采用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孕知识需求迫切。加强性健康、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的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宝安区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现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生殖健康水平的因素,为进一步制订生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所工厂内未婚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0.7%的未婚女工知晓1种或以上避孕方法,19.2%的女工知晓3种或以上避孕方法,避孕方法的知晓与年龄、学历、是否有男伴以及外出务工时间有关;对性病的知晓率为58.5%,影响未婚女工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的因素有学历、外出务工时间及是否有男伴;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50.6%的女工持反对态度,态度影响因素有年龄、外出务工时间及是否有男伴;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6.1%,与年龄、务工时间及是否有男伴有关。结论未婚女工缺乏相关生殖健康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不良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相关部门应开展综合干预措施,提高未婚女工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需求,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9月对金湖县268名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进行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生殖健康需求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8.6%)和紧急避孕方式(28.4%)的知晓率较低。32.5%的调查对象接受婚前性行为,82.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女性身心影响大、79.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以后妊娠有影响,4.5%的调查对象接受多性伴。52.6%的调查对象第一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以往性行为的避孕方式主要是安全套(72.1%)、安全期避孕(44.4%)和体外射精(36.9%)。51.2%的调查对象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8)、文化程度(OR=1.353)、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OR=2.027)和有无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OR=1.814)是安全性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较低,对生殖健康知识普遍有需求,需要采取系统的、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未婚人流女青年生殖健康状况和避孕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选择接受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年3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未婚人流女青年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既往人工流产史、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和避孕知识知晓情况,统计分析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300例未婚女青年中,重复人工流产94例,占31.3%;生殖道感染157例,占52.3%;有256例对避孕方法不了解,占85.3%;44例了解避孕方法,占14.7%;268例因未采用避孕措施而致意外妊娠,占89.3%;仅有32例由于避孕失败造成意外妊娠,占10.7%。结论:为未婚青年提供生殖健康知识、避孕知识及生殖道感染预防知识,预防未婚青年生殖道感染和意外妊娠的发生,是医务人员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未婚青年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利用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的资料,对城市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结果]69.8%的调查对象不同意婚前性行为,63.7%不能确定软下疳是否为性病,84.5%的对象认为避免婚外性行为可以预防性病,84.3%的对象了解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58.3%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7.1%的对象过去1年做过妇科检查。[结论]我国城市未婚女青年的性及生殖健康知识比较缺乏,服务宣传工作对她们的覆盖面不大,应加强城市未婚女性性教育,建立健全生殖健康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郑州市未婚女青年流产现状和避孕措施使用情况,为开展计划生育流产后服务及减少未婚女青年非意愿妊娠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小组专题讨论(FGD)和个人深入访谈(IDI)的方法,对在郑州市8家市级以上医院做人工流产的21名未婚女青年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多数未婚女青年能意识到人工流产影响自身健康;由于避孕、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未采取避孕措施及避孕失败是导致流产的直接原因。目前医院人工流产后提供的避孕、生殖健康知识服务有限,不能满足妇女需求;同时医务人员的态度和就医环境需要改善,还建议男伴要参与计划生育。结论:针对未婚人群,加强有效避孕知识的宣教,改善医院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高避孕的有效性和可及性,降低非意愿妊娠,促进未婚女青年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让未婚青少年了解人工流产(人流)对健康的影响,找出人流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未婚人流者进行问卷调查,认真填写相关内容。结果:调查428例均是未婚,年龄最小15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22.5岁。未避孕186例,避孕失败242例,首次妊娠125例,再次妊娠303例。结论:未婚妇女人流存在年龄小,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术后又缺乏良好的卫生和工作环境,得不到适当休息。术后出血、感染,月经不调等并发症会明显增高,甚至可引起继发不孕等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避孕节育知识宣教,提高未婚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她们充分认识到避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采取措施从而降低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性行为和避孕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的性行为、避孕态度及妊娠原因。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对438名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年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首次性行为开始于16~31岁,平均20.62岁;首次妊娠年龄平均21.71岁;62.18%为第一次人流。对婚前性行为认同的占83.2%;性行为由男女双方共同决定的占66.37%。有70.17%认为人工流产对人体危害大,影响小、没影响及未考虑的占29.83%。本次妊娠原因未避孕的占31.51%、安全期20.78%、体外排精14.84%、服紧急避孕药无效19.63%、避孕套破裂2.28%、忘服避孕药10.96%。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占25.34%,偶尔采取避孕措施占60.50%,从未采取避孕措施14.16%;20岁年龄组在性行为时的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不足;避孕知识主要来源于杂志、同学、朋友、网络、学校。结论:急需对青少年开展性道德教育,进行性观念、避孕知识、预防艾滋病及性病教育,提高对性传播疾病及意外妊娠人流风险的认识,减少和推迟婚前性行为,降低未婚人工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东凤社区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降低人工流产率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东凤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自愿寻求人工流产的妇女2500例,其中未婚1000例、已婚1500例,并且有1200例为重复流产(次数≥2次)。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对人流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性与生殖健康态度、生殖健康知识、性相关行为等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分析本社区妇女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未婚妇女中含有重复人流者550例,而1500例已婚妇女中则含有重复人流者650例。根据单次人流与重复人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统计可知,户口(出生地)、学历(文化程度)、月收入、与父母交流性话题情况、与父母同住情况、对家庭总体感觉、生殖健康知识、今后避孕态度、性病与妊娠知识、避孕知识、人工流产并发症知识、生殖健康知识获得途径、首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个数、性行为频率、避孕频率与种类等属于妇女流产因素。结论:妇女人工流产比较常见,而其影响因素众多,除了有自身因素,还有父母、家庭及社会等因素,为了降低人工流产率,应加强这些方面的重视,尤其要做好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倡导优生优育及健康性生活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企业流动女工性病/艾滋病知识现状、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调查了中山三个镇区的工厂女工关于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宣教服务需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识得分的可能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宣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共调查2263人,回收有效问卷2082份,对象平均年龄(28.88±7.16)岁,分布在15-45岁间;外出务工平均(9.73±2.43)年。578名未婚对象55.88%曾经与异性有过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的未婚同居对象42.37%有过避孕失败。性病/艾滋病综合知识平均得分为(52.63±22.05)分,女工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她们的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初中及以上者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者。81.46%对象有接受性病/艾滋病宣教服务的需求,有关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排在需求的第一位。年龄、工龄、婚姻状况、工作类别和住所类别以及现有性病/艾滋病知识状况等因素均影响女工对性病/艾滋病宣教服务的需求意愿。结论:在性与生殖健康宣教服务中加强学校教育阶段的性教育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教育;对社会人群加强安全性行为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在提供宣教服务时采取个性化的适宜的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人群性病/艾滋病综合知晓率,改善她们的生殖健康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569名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未婚人流女性特征,分析其人流原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以统一匿名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专业医生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16个抽样单位行人流术的全部未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569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5岁,伴侣平均年龄23.8岁,月均性生活次数7.4次,33%的被调查者有既往怀孕史。本次人流原因主要为未避孕(71.7%),其原因主要是侥幸心理、不懂避孕和怕麻烦。避孕套是被调查者中知晓率和使用率最高的避孕方法。以百分制计算,被调查者避孕方法和知识的得分分别为60.4分和64.8分,其避孕知识主要来自媒体。结论:未婚女性性活跃、意外妊娠风险认识低、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应加强未婚人群的性观念和性行为道德教育,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征,提供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并加强对媒体相关宣传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未婚女性的性行为及避孕方式、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服务需求,为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8月~10月期间,对650例前来就诊的未婚女性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内容涉及性行为、避孕方式、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服务需求等。结果首次性交年龄<18岁者219例(33.7%),≥18岁者431例(66.3%);365例妇女(56.2%)本次妊娠是由于未采取避孕措施,285例妇女(43.8%)是由于避孕失败;生殖健康知识测试平均得分为6.2分,既往是否采用避孕措施与健康知识水平存在相关性(P=0.003<0.05),而与本次是否采用避孕措施和健康知识水平不存在相关性(P=0.646>0.05)。358例(55.1%)未婚女性希望得到避孕节育的知识咨询和指导,291例(44.8%)未婚者希望通过医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结论未婚女性对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不高,医生应提供个性化的多方面流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未婚流动人口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未婚流动人口人工流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应用统一的“外来务工未婚女性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872名未婚女性流动人口,有过婚前性行为者233名,发生率为12.4%。69人至少有过1次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率为29·9%。在实施过人工流产的人群中,32人(46.3%)的妊娠月份超过2个月,21人(30.4%)选择在家中或私人诊所实施手术。人工流产的发生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对人工流产危害的认识,避孕情况及其了解避孕方法的种类有关。结论:未婚流动人口人工流产的发生率较高,与其认知水平和避孕行为密切相关,为流动人口提供及时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将有助于提高其生殖健康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降低人工流产率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4.
刘丽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902-3905
目的 了解武汉未婚重复人流女性对避孕节育的知识、态度、行为(KAP)及生殖健康状况,为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提供科学依据及思路。方法 设计KAP问卷调查表进行队列研究,然后在队列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来自武汉13个辖区的共1127名未婚重复人流女性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未婚女性重复人流的高发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占77.37%;重复人流者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答题正确率仅35.89%;在避孕态度方面,表示愿意采取避孕措施的占83.85%;但有53.24%的人对人流的危害认知不足;采用低效避孕措施如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的占50.67%;通过学校、医院、社会宣教等相对正规渠道获取避孕知识的比例不高。结论 社会应关注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扩大避孕知识的普及率,提高未婚重复人流女性避孕措施使用率。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未婚流动人口STD/HIV及避孕节育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武汉市未婚流动人口性病 /艾滋病 (STD/HIV)和避孕节育知识现状及服务需求 ,探讨针对未婚流动人口制定有效的卫生服务措施。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本市未婚流动人口 12 32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运用SAS 8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STD/HIV及避孕节育知识 ,但明显不足 ;77%的调查对象出现过生殖道感染症状 ;94 %的人认为应该向未婚青年提供生殖健康的咨询服务 ,希望通过计划生育部门、公共媒体、妇幼保健所和医院获得有关知识。结论 :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低下 ,应针对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需求采用多种有效方式 ,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流产后服务对未婚女性避孕知识及措施的干预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开展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在降低未婚女性再次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7~9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未婚且有过人工流产史者为研究对象400人。自愿接受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的200人为研究组,另200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于流产后进行避孕咨询服务。术后1年采用电话追踪方法,对两组对象避孕知识的认知、再次人工流产的比率变化等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在人工流产前后对避孕知识的认知无差异,再次人工流产的比率28.3%;研究组再次人工流产率为10.37%,且对生殖避孕知识的认知有所提高。结论:开展流产后避孕咨询综合服务能降低未婚女性再次人工流产比率,应该提倡并广泛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某市3 196名未婚高校女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艳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09-110
目的了解不同教育程度的未婚高校女生的生殖健康状况,为高校医疗机构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市高校女生3 196名进行妇科普查及问卷调查。结果生殖道感染率为21.62%,性病检出率为1.60%。13.89%的学生知道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方法,64.21%的学生知道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42.27%,非意愿性妊娠人工流产(含引产)率为12.80%。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体外排精30.88%,安全期避孕29.35%,避孕套27.38%,紧急避孕药17.43%,口服避孕药4.66%,女性节育器0.84%。结论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有目的地为未婚高校女生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建立妊娠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工未婚青年性知识与性行为的状况,为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遏制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的500名18~35岁未婚男女劳务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一定的生理卫生、性、性病知识,与全国情况差距不大。但性行为状况以及避孕措施不理想,低学历人群组表现尤其突出。按性别、学历状况比较,生理知识、生殖知识和风险认知、性病知识、婚前性行为、避孕措施等方面有差异。调查发现:人群中63.90%有恋爱史,53.53%有婚前性行为,而且值得关注的是性对象的变动性和流动性大,性病的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大;女性中36人有人工流产记录,有性病史或怀疑得过性病的有82人,占17.01%。结论劳务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殖健康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人工流产情况对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流动人口中人工流产的高发人群和高发因素,从而在效的控制和降低流动人口的人工流产率,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提高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工作水平。方法:采用现场随机调查的方法,对5576名行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孕次、产次及人工流产次均小于常住人口;未婚、个体人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不了解避孕知识、因未避孕导致本次意外妊娠、因未婚行人工流产的比例均高于常住人口。结论:流动人口是人工流产人群中的高发人群,针对其高发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重点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