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软件工程的研究实践中,如何降低软件的开发成本、如何最小化软件在演化过程中带来的各种问题是软件工程实践者长期追求的目标,提高软件质量和自动化的软件维护过程是软件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人们付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软件缺陷修复和软件维护的成本依然很高,软件的可靠性仍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经常发生的软件故障问题使软件生产者和使用者渐渐丧失了对软件的信心。本文基于软件的演化历史,探讨了关于软件质量度量和预测以及改善软件维护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的软件是软件工程的目的 ,软件维护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费用维护和升级软件产品是计算机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 ,必须设计更好、更易于维护的软件。文中讨论了可维护软件的设计技术与方法 ,介绍了软件维护性度量方法 ,指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0207288面向对象软件度量自动化参考模型 MOOP[刊]/梅琳//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1,23(5).-39~42(K)评估软件质量涉及到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在定量的度量方面。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度量什么,二是如何度量。面向对象技术的新特点给软件度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面向对象程序分析的度量自动化参考模型 MOOP,该模型采用三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软件开发组织可以通过建立一致的、标准的软件开发过程,提高对软件项目开发的控制性和预见性,提高其开发效率。实践证明,CMM可以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组织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它强调角色的划分,按角色分配任务。本文针对软件维护组织维护能力成熟度展开研究,引入软件过程的概念和CMM分级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围绕软件维护过程的计划、度量和层次方面展开描述,循序渐进地提出软件维护过程改进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伟  陈平 《电子科技》2002,(20):41-43
程序切片技术在软件维护、程序调试、测试、代码理解及逆向工程等方面有许多应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已有的程序切片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提出面向对象程序应用技术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程序切片技术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程序切片技术在软件维护、程序调试、测试、代码理解及逆向工程等方面有许多应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已有的程序切片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提出了面向对象程序应用该技术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种度量软件需求的功能点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目前应用广泛的功能点分析方法,从软件需求规约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度量面向对象系统的一系列映射规则和度量规则,解决了基于人工解释所导致的度量结果的不精确问题,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这些规则的使用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照传统软件度量方法及面向对象软件度量方法,对代码行数、圈复杂度、类加权方法数这些度量指标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类研究。揭示了其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计算方法,并通过伪代码实现。对理论研究进行了实践上的补充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基于面向对象程序切片的软件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质量是软件开发的重要指标,软件度量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深入分析程序切片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软件工程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探讨面向对象程序切片技术,并将该技术运用于软件度量领域,实现了软件度量的一种新方法,最后利用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软件质量是软件开发的重要指标.软件度量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深入分析程序切片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软件工程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探讨面向对象程序切片技术,并将该技术运用于软件度量领域,实现了软件度量的一种新方法.最后利用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Maintenance consumes the majority of software's lifecycle resources.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intenance phase are of practical concern to systems developers and users, but only a few of those factors are under direct control of the project manager. Modeling formalisms are generally touted for their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however their impact on maintenance is less discussed and less clear. The question addressed in this research is what impact the choice of modeling formalism has on system maintenance activity. Modeling formalisms are used to capture, analyze and present systems. Major modeling formalisms include process, data, and object-oriented (OO). While process and data formalisms tend to focus more on system processes or data respectively, OO is intended to more evenly balance the treatment of both. Sixty organizations provided data on the use of modeling formalisms across the organization and data on 112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results show how the choice of a modeling formalism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tial implications for software maintenance. Despite other research results to the contrary, the results reported here lead u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hoice of an OO modeling formalism had the best impact on maintenance  相似文献   

12.
软件质量直接影响着软件的使用和维护,因此,软件的质量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开发人员、维护人员、管理人员和用户的重视。对软件质量和软件过程进行定量的分析,即软件度量,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我们项目组开发的基于TSP的软件质量控制平台SQCP的系统结构,着重介绍了作者提出的软件度量在SQCP平台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位勇  邹北骥 《电子科技》2014,27(4):168-170
为了有效地对软件过程进行度量分析,生产高质量软件产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软件过程质量度量方法。该方法将软件过程分解为软件需求、设计、编码、测试以及运行维护等5个阶段,从共性和个性两个不同的角度将每个阶段分解为若干质量因素,根据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各质量因素进行评判,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李洪波 《信息技术》2006,30(9):100-104
针对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软件存在着开发效率和维护效率低的实际情况,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分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出发,提出了整个系统一体化可复用的系统设计思想的三个方面:面向对象、永久存储和智能免维护,建立了整个系统一体化可复用问题域的面向对象系统软件模型,设计了面向对象应用系统的一体化永久存储方案以及整个系统软件的一体化智能免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15.
数据驱动的软件缺陷预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黄志球  王勇  房丙午 《电子学报》2017,45(4):982-988
数据驱动的软件缺陷预测是提高软件测试效率、保证软件可靠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已成为实证软件工程的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数据驱动软件缺陷预测的研究背景;然后总结了已有软件缺陷数据属性度量方法的特点,并按照软件开发中缺陷预测的使用场景,以数据来源为主线从基于版本内数据、跨版本数据和跨项目数据实现缺陷预测三个方面对近10年(2005~2015)已有的研究工作进行分类归纳和比较;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彭虹  程时端 《通信学报》1995,16(6):101-106
随着交换技术的飞速发展,程控交换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改动也越来越频繁,如何使代码对数据的改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程控软件设计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以CCS7(7号公共信道信令)为例,从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3个方面阐述了OO(面向对象)方法在CCS7软件设计中的应用。这一方法,也可应用于程控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加权PageRank算法的关键包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伟丰  李兵  马于涛  姜波 《电子学报》2014,42(11):2174-2183
识别软件中的关键实体对于人们理解软件,控制和降低维护费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工作基本都是针对关键类识别的,针对关键包、方法/属性等的研究甚少;同时现有的工作也未能揭示关键类与软件外部质量属性间的关系.为丰富现有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PageRank算法的关键包识别方法.该方法用加权有向软件网络模型抽象包粒度软件系统,提出新度量PR(PackageRank)从结构角度量度节点重要性,并引入加权的PageRank算法计算该度量值.数据实验部分以六个开源Java软件为例,分析了包的PR值与常用复杂网络中心性指标(介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度数中心性等)间的相关性;使用加权的SIR(Susceptible-Infectious-Recovered)模型分析了PR所识别关键包的传播影响,并与其它相关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以其中两个软件为例,分析了包的PR值与包可理解性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J2EE构件化软件支撑平台研究与应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软件复用程度,适应需求变化,提高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研究了构件化、平台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基于Java2企业版(J2EE)的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结构化、层次化和面向对象的方法,重点研究了软件支撑平台组成结构、软件构件定义、属性、表现和模型、构件分类与管理技术。同时,结合J2EE构件化软件支撑平台及其构件,研究了基于构件的业务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和过程模型。给出了基于J2EE的软件支撑平台的业务应用具体开发步骤,在多个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提高了业务系统开发效率20%左右,软件复用显著提高,适应需求变化,可维护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I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software quality is measured by various metrics of the software, such as decoupling level (DL),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software defect. However, DL, which treats all the ?les equally, has not taken file importance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a novel software quality metric, named as improved decoupling level (IDL),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documents was proposed. First, the PageRank algorithm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mportance of ?les to obtain the weights of the dependencies, and then defect prediction models wa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software scale, dependencies, scores and software defects to assess the software quality. Compared to most existing module-based softwar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IDL has similar or even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the prediction of software qua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DL measures the importance of each ?le in the software more accurately by combining the PageRank algorithm in DL, which indirectly re?ects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by predicting the bug information in software and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result of software bug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