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胸小肌喙突骨瓣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0 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 对胸小肌的形态、血管、神经及喙突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 胸小肌中部长(149 ±17)c m ,起始处宽( 72 ±12)c m ,中部厚(51 ±19) m m ,附着部宽(15±04)c m 。营养动脉主要源于胸肩峰动脉的占833 % ( 25 侧) , 肌门距肌起、止点分别为( 22 ±17)c m 、(57 ±14)c m 。胸小肌的神经933 % ( 28 侧) 由胸前内侧神经分支支配, 长( 29 ±24)c m 。喙突长(4 0 ±03)c m 、宽(16 ±0 2)c m 、厚(09 ±2 )c m 。 结论 设计胸小肌喙突骨瓣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我科1996年7月~1997年7月将掌背动脉皮瓣用于断指再植并皮肤缺损4例的修复,皮瓣及手指全部存活。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2例,年龄16~33岁,机器冲击伤2例,机器绞伤2例,离断部位均在近节,其中食指、环指各1例,分别伴掌指关节水平的指背及掌背皮肤缺损25cm×20cm及30cm×20cm;中指两例伴近节掌面及桡侧皮肤缺损分别为28cm×18cm和25cm×18cm,且并指动脉缺损32cm和30cm。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下,断指再植手术处理,止血带下根据皮肤缺损的大小和形…  相似文献   

3.
内镜额颞部上提与面中下部多层次剥离除皱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5年8月以来,我们对18例面部老化明显者,采用内窥镜技术额颞部上提与面中部行广泛多层次剥离悬吊术,取得良好效果。1手术方法1.1麻醉及切口设计 均在全麻下,于额部发际后2~2.5 cm,在正中及左右颞线上各设计长2cm纵向小切口,耳前切口紧邻耳轮上脚、耳屏及耳垂。1.2额颞部(面上部)剥离 额颞部切口深至帽状腱膜下层,盲视下钝性剥离顶枕部,直到枕骨粗隆;前方剥离额部至眶缘上3 cm,向左右侧掀起颞部头皮,到达颧弓上2 cm处。将内窥镜从其中1个切口放至眶缘上,用内窥镜剥离子在内窥镜监视下充分…  相似文献   

4.
无结节性硬化肾错构瘤并肾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8岁。体检B超发现左肾占位9年,伴血尿2次。于1998年5月入院。1989年B超示左肾上极有一20cm×16cm相对强回声团块,CT证实为左肾上极外侧17cm×15cm×20cm混杂密度病灶,其中有脂肪性低密度区域,诊断为错构...  相似文献   

5.
微创无痛胆囊切除术122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基础上,特别是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启发下,从1993年12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应用特殊系列手术器械,采取25~35cm小切口在胆囊床和切口用浸润长效局麻合剂(mixtureoflongdraunregionalanesthesics,MLRA),施行微创无痛胆囊切除术(microtraumapainlesscholecystectomy,MPC)12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2例中,男40例,女82例,男∶女≈1∶2;年龄28~82岁,…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0岁,儿麻致左下肢短缩畸形55cm,马蹄足。于1996年10月入院,行左下肢延长术。手术方法:术前拍片定位,术中跟延后先横断腓骨中段,踝前正中切口,距关节面上方15~2cm处横断胫骨,从断端远端平行穿入2枚3mm骨圆针,两针距1cm,上...  相似文献   

7.
关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对69例胆囊结石病人进行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其中1例术中发现左肝内结石,为作左外叶切除而扩大切口不计在内。现仅就68例作如下分析。其中男9例,女59例,平均年龄48.2岁。切口长度为4~6cm,切口方式如下:右上腹旁正中切口50例,右肋缘下斜切口12例,右上腹横切口2例,右肋缘下内斜切口3例,上腹正中切口1例。切口皮下脂肪厚度:1.5cm5例、3~4。53例、4~5cm11例,平均厚度3.4cm,肌肉层厚1cm7例、1.5cm55例、2cm6例,平均厚度1.4…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吻合尺动脉的前臂尺侧腕屈肌肌皮瓣再造下唇4例,获得初步成功。1 手术方法11 设计根据受区组织的缺损大小和形状,以尺动脉和贵要静脉为轴心设计前臂尺侧腕屈肌肌皮瓣。皮瓣大小需根据唇的宽度加大1cm,一般7cm×6cm,肌的长度超过皮瓣1cm,尺动脉血管蒂长为6~8cm,贵要静脉长10~12cm。12 手术操作受区 下唇病灶切除。于一侧解剖面动、静脉及颈外静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修剪外膜备用。自颌下切口至下唇创面制备皮下隧道。供区 切开肌皮瓣腕侧端皮肤,结扎切断贵要静脉…  相似文献   

9.
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4年9月~1998年1月采用桡侧屈腕肌腱转位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共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应用解剖11桡侧屈腕肌腱桡侧屈腕肌位于前臂浅层,起于肱骨内上髁向外下止于第2掌骨底。腱性部分长度143cm±11cm,宽度62cm...  相似文献   

10.
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评估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总结4年中采用该技术行直肠癌手术97例。癌灶下缘距肛缘平均距离82cm,其中3~7cm42例(433%,42/97),大于8cm55例(567%,55/97)。结果所有患者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漏9例(93%,9/97),肿瘤距肛缘小于7cm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高于距离大于7cm的患者(P<0.05),神经性膀胱排空障碍5例(52%,5/97),切口感染7例(72%,7/97),吻合口出血4例(41%,4/97),术后肛门部疼痛1例(10%,1/97)。结论双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院在1997年6~8月对2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施行了保留贲门带蒂结肠间置的中段食管癌根治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6岁和53岁。均有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胸部X线片正常,食管X线钡餐检查示食管中段均有充盈缺损,肿瘤距门齿分别为30cm和28cm,肿瘤长度分别为35cm和3cm。手术方法:(1)右侧位经左后外侧切口进胸,游离切除肿瘤,下至贲门上2cm,保留贲门,上至主动脉弓上,距肿瘤3cm以上;然后于后倾体位下延长切口,做胸腹联合切口。(2)按常规游…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额部带蒂皮瓣修补鼻尖缺损1例,获得Ⅰ期成功,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王某,男,44岁,渔民。因外伤致鼻尖缺损2天,于1994年10月9日来院。鼻尖及左侧鼻翼缺损约08cm×07cm,软骨暴露。2手术方法局麻下取前额镰形皮瓣,长7cm,宽1cm...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切口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谭祥荣近年国内外均有小切口胆囊切除的报道[1~5]。作者自1994年1月~1995年6月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125例,切口长3~6cm,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4.
1英寸小口开腹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英寸小口开腹胆囊切除术张光全,程泰煦微小创伤技术是近年外科发展方向,我们于1991年4月开展了4~6cm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近来,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又将腹壁切口进一步缩小至2~3cm。迄今,已对600例病人施行了此种手术。其中切口长度仅2~3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 M R A) 对门静脉高压症( P H T) 患者门静脉系统的成像价值。 方法 实验组15 例 P H T患者,对照组为10 例正常人; M R A 参数: Gd D T P A02 m mol/kg 肘静脉注射,3 D F I S P序列扫描门静脉系统, M I P 法重建血管; P C 法测定门静脉流向、流速、流量。 S T A T A 软件对结果进行非配对t 检验。 结果 (1)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主干( M P V) 、脾静脉( S P V) 、肠系膜上静脉( S M V) 直径、 M P V/ A O 分别为(158 ±017) cm 、(128 ±017) cm 、(110 ±019) cm 、095 ±010 ,都明显大于对照组(113 ±010) cm 、(090 ±010) cm 、(080 ±019) cm 、066 ±010 。(2) Child A、 B 级患者间 M P V、 M P V/ A O 分别为(153 ±021) cm 、(162 ±017) cm 、096 ±012 、095 ±020 ,两组无差别。(3) P H T患者的曲张静脉、侧支循环显影良好。 结论  M R A 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  相似文献   

16.
手指外伤后造成骨、肌腱外露或骨外露合并感染,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我院自1994年5月以来,采用手指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6例20指,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16例20指中,男10例14指,女6例6指。拇指6指,示指6指,中指4指,环小指各2指,末端缺损12指,中节指腹缺损8指。逆行岛状皮瓣12例,顺行岛状皮瓣8例,皮瓣形成后覆盖创面面积为10cm×15cm~20cm×25cm,术后皮瓣外形美观,痛温觉及实体感觉基本恢复正常,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可达6~13mm…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46岁。因卡车对撞致伤入院。查体:体温35℃,脉搏测不到,呼吸40/min,血压测不到。头顶部10cm×3cm纵形裂口一处,额部5cm×2cm及4cm×15cm裂口各一处。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降低。右胸前、剑突下可见片状皮肤擦伤痕。...  相似文献   

18.
神经根在牵拉作用时的位移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7具新鲜尸体在模拟间盘突出情况下,腰神经根受力时的位移变化进行了测量。结果:100g牵拉力的作用下,神经根袖位移在1cm以下者占1159%,位移在1-2cm者占7826%,位移在2cm以上者占1014%。认为神经根在椎管内松弛程度,可能是决定突出间盘在突出后是否引起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e W  Cao Q  Li S  Zhang W  Ding Z  Qiu Z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9):551-552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方法1983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手术治疗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6~34岁(平均174岁)。按Mori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例。缺损直径10~30cm。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3例经肺动脉切口,2例经主动脉切口,以绦纶毡片修补。结果5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0个月~12年,情况良好。结论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宜采用体外循环下修补,主动脉切口优于肺动脉切口,以补片修补可防止大血管腔狭窄及术后再通  相似文献   

20.
左上腹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恶变1例闵祥辉傅寿宁患者男,52岁。左上腹肿物12年伴左上腹酸胀1个月于1996年4月19日入院。体检:左上腹触及8cm×7cm肿物,质硬,固定,未闻及血管杂音。B超示:左上腹部腹主动脉左侧、肾下方一个79cm×62cm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