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与西药采用同等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糖代谢、脂代谢指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治疗后多伦多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糖代谢和脂代谢指标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与西药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10):1469-147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将9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小腹坠胀积分、排尿困难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下降,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能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魏云飞 《光明中医》2016,(9):1279-1280
目的对应用针灸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对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针灸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超检测残余尿量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疾病药物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灸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对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温阳利水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DNB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阳利水方。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彩色超声多普勒膀胱残余尿量测定、中医证候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的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P0.05)。中医证候积分的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更好(P0.01)。结论自拟温阳利水方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硫辛酸注射液静点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及对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间隙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尿流动力学(残余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逼尿肌压和最大尿流率)、排尿次数以及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评分(LUTS)、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内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24 h排尿次数、LUT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尿流动力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老年中风后癃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老年中风后癃闭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77.55%(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膀胱最大尿流速(Qmax)、膀胱最大容积(Vmax)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Qmax、Vm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老年中风后癃闭疗效确切,能够增强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改善尿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敷贴联合乾坤丹Ⅵ号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加乾坤丹Ⅵ号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乾坤丹Ⅵ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对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2例DN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西药治疗)与研究组(基础治疗+西药治疗+温针灸治疗)各46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排尿情况与血糖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口干多饮、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小便次数增多、排尿时间增长)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B超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且研究组减少幅度更大(P0.05);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DNB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排尿情况与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加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予耳穴压豆同时服用中药化气行水汤;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硫辛酸,肌肉注射甲钴胺,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每日排尿次数及膀胱残余尿量减少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压豆加中药口服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印堂及关元透刺法通调任督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4月于太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21例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印堂及关元透刺法通调任督的针刺治疗,具体的取穴包括印堂穴、关元穴、中极穴及双侧太溪穴。7 d为一个疗程,患者平均治疗1.48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日排尿次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并观察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排尿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日排尿次数显著减少,中医证候积分显著减少,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21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4%(20/21);所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基础治疗配合印堂及关元透刺法通调任督的方案对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从膀胱残余尿量、日排尿次数、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中,可以反映出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针刺操作难度低,效优价廉,符合绿色健康的治疗理念,值得在糖尿病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穴磁珠贴压联合针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直肠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耳穴磁珠贴压治疗,两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0例随机分为大膀胱和小膀胱2组,均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评估2组患者膀胱功能积分、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结果: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可减少神经源性大膀胱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提高膀胱功能,降低膀胱功能积分;但此法对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小膀胱疗效不佳。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尽早加入膀胱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对于促进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起决定性作用,并且可避免小膀胱的出现;而对于神经源性小膀胱患者建议针刺治疗,以刺激轻、周期长为主,并配合膀胱康复训练或药物治疗,或许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琴  郑朝晖  林盼  胡凤  唐娜  肖凤 《中医药导报》2023,(2):101-105+110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穴压豆组、中药熏洗组、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组,每组30例,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肢体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结果:耳穴压豆组、中药熏洗组及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组治疗2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6.7%(23/30)、73.3%(22/30)、96.7%(29/30),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组疗效优于耳穴压豆组、中药熏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个疗程后均低于治疗1个疗程后(P<0.05),且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耳穴压豆组、中药熏洗组(P<0.05)。耳穴压豆组及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熏洗组治疗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消癃清方治疗脾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脾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平消癃清方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RUV)、尿流率(MFR)、空腹血糖(FBG)、服糖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5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RUV、MFR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FBG、2h PG、HbA1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消癃清方能有效改善脾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最大尿流率、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排尿功能障碍,并且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歇性导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量、最大逼尿肌压)及膀胱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膀胱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膀胱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能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可纠正尿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靶药穴位贴敷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补气温阳之中药靶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9.2%,两组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靶药穴位贴敷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就诊本院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给予中药方剂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局部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有效率为74.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局部体征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膀胱功能训练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普通针刺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行温针灸"中极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积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3组的膀胱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膀胱功能训练组,残余尿量减少,膀胱积分提高(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补肾活血法立方的鹿茸方治疗肾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新方法。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在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之下,选择口服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给予甲钴胺片,500μ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具有补肾活血作用的鹿茸方。连续用药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中医证候变化、B超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6%(29/32)。对照组中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 5%(20/32)。总有效率比较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显示,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比较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肾活血法组方的鹿茸方治疗肾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秦文 《光明中医》2016,(1):92-9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0例和药物组28例。药物组采用降糖、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针灸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86.67%,药物组总有效率67.8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膀胱残余尿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改善症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疗效优于甲钴胺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