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醋酸丁酯生产体系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一套用简易设备进行快速准确分析的方法,能及时获得实验数据,指导了醋酸丁酯合成实验的开发,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活性炭纤维为吸附剂从水溶液中吸附醋酸丁酯的吸附静力学,动力学规律及动态吸附特性。实验表明,活性炭纤维对醋酸丁酯的吸附量较大,吸附速度快,动态吸附,脱际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套超重力汽提实验装置,进行了超重力法汽提废水中醋酸丁酯的实验研究,考察了超重力机转子转速、初始溶液温度、初始溶液浓度等对脱除效果的影响.醋酸丁酯的浓度采用安装了FID检测器和FFAP极性柱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测量方法采用内标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超重力机转子转速的增加,醋酸丁酯的脱除率也随之升高,达到最高点后则随着转速的增加缓慢降低.当进口液相流量小于140 L/h时,醋酸丁酯脱除率约在转速900 r/min时达到最高;当进口液相流量在140-200 L/h时,液相出口料液的醋酸丁酯浓度约在转速700 r/min时达到最高.在较佳的实验条件下,处理后液相出口醋酸丁酯浓度可低于70μg/g,脱除率可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活性炭纤维为吸附剂从水溶液中吸附醋酸丁酯的吸附静力学、动力学规律及动态吸附特性。实验表明,活性炭纤维对醋酸丁酯的吸附量较大,吸附速度快,动态吸附、脱附性能好。该方法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醋酸丁酯的用途及其应用前景,溉述了我国当前醋酸丁酯的生产工艺发展现状,并指出醋酸丁酯工艺的完善是保证醋酸丁酯市场健藤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反应萃取的机理出发,进一步研究了红霉素的协同萃取新体系,以期克服采用醋酸丁酯萃取剂在萃取过程中耗量大、回收溶剂能耗高等缺点,同时也是对中性络合萃取体系的改进。本文研究筛选了适宜的协萃体系,此体系由脂肪醇和极性稀释溶剂组成;建立了协萃分配模型,确定了萃取工艺条件。实验表明,适宜的协萃体系对红霉素的萃取分配系数是醋酸丁酯体系的四倍以上。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际发酵滤液进行了溶剂相和水相的成盐实验,与醋酸丁酯萃取的传统工艺比较,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溶剂损耗可减少70%以上。  相似文献   

7.
李跃金  李营  李长海 《应用化工》2011,40(11):1925-1928
研究以间歇精馏从工业废溶剂油中分离二甲苯和醋酸丁酯。一是对预处理后的原料直接进行了间歇精馏工艺实验研究;二是将废溶剂油中的轻组分和重组分去掉后再分离二甲苯和醋酸丁酯;三是将原料按照不同的温度范围进行切取,将切取后得到的物质再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回流比R=4时,采用工艺一、二和三得到的二甲苯纯度≥95%,收率分别为67%,75%和74.2%。采用工艺一、二得到的醋酸丁酯纯度<95%,工艺三得到的醋酸丁酯纯度≥95%,收率为85%。  相似文献   

8.
对醋酸丁酯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催化剂种类、酸醇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对产品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1. 25g硫酸氢钠作催化剂,原料正丁醇、冰醋酸的摩尔配比为1:20,反应时间为30min时,醋酸丁酯的收率最高,可达88. 90%。  相似文献   

9.
以PVA生产过程中副产醋酸甲酯和丁醇为原料,采用酯交换合成技术,实现了醋酸甲酯水解和醋酸丁酯合成的耦合。实验过程主要对不同温度、流量、摩尔比进行研究,并进行了稳定实验。  相似文献   

10.
醋酸丁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在替代甲苯、二甲苯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醋酸丁酯的制备,提纯以及相应的检测。对半导体级醋酸丁酯的提纯细节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王久利 《化工之友》2007,(15):15-16
本文结合醋酸丁酯的用途及其应用前景,概述了我国当前醋酸丁酯的生产工艺发展现状,并指出醋酸丁酯工艺的完善是保证醋酸丁酯市场健康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散堆填料塔,分别考察了油酸甲酯、油酸乙酯和油酸甲酯-油酸乙酯复合溶剂对废气中醋酸丁酯的吸收性能.分析了醋酸丁酯质量浓度、油酸甲酯体积分数、液气比和空气流量对含醋酸丁酯废气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丁酯质量浓度ρ =0.535 g/L,复合吸收剂中油酸甲酯体积分数φ=0.5,液气比1.25 L/m3,空气流量v=4 L/min时,废气中醋酸丁酯吸收率可达94.12%.采用普通精馏对含醋酸丁酯的吸收液进行后处理,塔顶回收所得醋酸丁酯质量分数可达99.0%以上,塔釜回收所得油酸甲酯-油酸乙酯复合溶剂对醋酸丁酯废气回收率达91.01%.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常压条件下正丁醇-异丁醇-醋酸丁酯-水混合液中的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运用试差法关联Wilson方程中六对二元体系的模型参数,并计算出相应的汽相组成;测定了常压条件下正丁醇-异丁醇-醋酸丁酯-水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由六对二元体系模型参数关联出四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比较实验和计算值,结果表明:实验值与计算值的相对偏差均≤5%,说明实验值与计算值一致。文章研究结果为正丁醇、异丁醇、醋酸丁酯及水混合液的分离提供了一定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聚甲醛(POM)是一种受热易分解高分子材料。聚甲醛的共聚合催化剂由三氟化硼与醋酸丁酯组合的络合物,催化剂中微量低分子醋酸丁酯的残留,在加工过程中会对聚甲醛热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降低聚甲醛的力学性能。试验室按照催化剂引入的醋酸丁酯的含量模拟了微量醋酸丁酯对聚甲醛弯曲模量影响规律。以催化剂中带入的醋酸丁酯量为基础,当在聚合物添加醋酸丁酯使其浓度增加至5倍、10倍、20倍、30倍,聚甲醛弯曲模量明显下降。醋酸丁酯含量微量增加至2倍、3倍、4倍、5倍时,即醋酸丁酯含量由26.9 ppm增至134 ppm,弯曲模量也有下降。根据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按照天野目前的生产工艺,系统内引入醋酸丁酯的量,导致产品弯曲模量降低约10 MPa。  相似文献   

15.
6-APA的生产废液中含有一定的有效成分,采用浓缩、结晶的工艺对其进行回收很有必要。笔者模拟6-APA母液,用树脂吸附法将对纳滤膜有害的醋酸丁酯除去,通过比较5种树脂对6-APA、醋酸丁酯及正丁醇的吸附作用,确定了吸附性能最好的树脂为D-Ⅴ树脂,并对此树脂进行了重复实验,进一步确定了其吸附性能;除杂后采用纳滤的方法对母液进行浓缩,经计算该工艺可将母液浓缩5倍左右,对后续的结晶工艺帮助很大。同时对从工厂获得的6-APA母液进行吸附实验,效果与模拟母液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醋酸水体系共沸精馏过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爽 《广东化工》2007,34(6):15-17,21
利用PRO/II软件对醋酸-水-醋酸丁酯体系的共沸精馏进行模拟计算,用Hayden-O’Connell方程计算气相逸度系数,用NRTL方程计算液相活度系数。用实验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模拟计算所得的沿塔温度和各组分浓度分布曲线与实验数据相吻合,醋酸-水-醋酸丁酯体系的精馏是一个汽-液-液三相共沸精馏,加料口以上为三相区,加料口附近为三相到两相的过渡区,加料口以下为两相区。  相似文献   

17.
醋酸丁酯热泵精馏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醋酸丁酯生产工艺能耗高的特点,提出将热泵精馏应用于醋酸丁酯生产,开发出醋酸丁酯热泵精馏新工艺。分析了新工艺流程的原理、特点,热泵的介质特性和操作参数,进行了能耗和经济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规工艺相比,热泵精馏新工艺流程能降低能耗56.9%,是一种节能、经济、环保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利用装有特种树脂-X的树脂柱来吸附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废水中的醋酸丁酯,当树脂吸附醋酸丁酯达到饱和以后,用少量蒸气将吸附的醋酸丁酯进行解吸,此工艺远远优于现生产的废酸水蒸馏,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同时讨论了流速、树脂柱高径比、不同pH值废酸水和树脂粒度对树脂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均相间歇精馏和非均相共沸间歇精馏从工业废溶剂油中分离二甲苯和醋酸丁酯。对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了间歇精馏工艺实验研究,考察了分离温度、时间、回流比、共沸剂与废溶剂油的体积比等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均相精馏分离温度从114.6~126.5℃。均相精馏中醋酸丁酯的收率和纯度为75%和80%,二甲苯收率和纯度为75%和90%。非均相共沸精馏分离温度从88~91.2℃,非均相共沸精馏中醋酸丁酯的收率和纯度为93%和60%,二甲苯收率和纯度为85%和95%。  相似文献   

20.
可膨胀石墨催化合成醋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膨胀石墨对醋酸丁酯的合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最佳条件是正丁醇与醋酸的摩尔比为1:1.15,催化剂用量为醇和酸总质量的5.59%,反应时间55min,醋酸丁酯收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