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黄荆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和耐三苯氧胺细胞株(MCF-7/TAM-R)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索Evn-50在逆转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MCF-7/TAM-R细胞系,分别用DMSO、5μmol/L TAM、5μmol/L TAM+50μg/ml Evn-50和50μg/ml Evn-50处理细胞。然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Evn-50和TAM单独或联合作用时的机制。结果:Evn-50单药或与TAM联合均可以降低人乳腺癌MCF-7和三苯氧胺耐药细胞株MCF-7/TAM-R的存活率,两药联合作用更为明显,同单用T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n-50单药或与TAM联合应用对两株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影响,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其中以72 h时细胞凋亡率和G2期细胞比例最为明显(P<0.01)。TAM和Evn-50联合处理无论是对MCF-7细胞还是对三苯氧胺耐药细胞MCF-7/TAM-R,均能明显下调p-AKT(Ser473)和p-MAPK44/42(Thr202/Tyr204)蛋白水平。结论:Evn-50能够抑制MCF-7和MCF-7/TAM-R细胞株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尤其在Evn-50与TAM联合处理时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和MAPK信号通路的下调相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谌海燕  丁晓庆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9):3570-3575
背景 三苯氧胺(TAM)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当前乳腺癌耐药TAM(TAM-R)细胞治疗困难,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薯蓣皂苷(Dio)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设想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期望为治疗提供参考。目的 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培养TAM-R细胞,分别针对细胞生长与凋亡,自噬、凋亡、代谢标志物以及自噬情况等多项指标进行相应实验。具体为细胞计数器测定六组(对照组、Dio 0.625 μg/ml组、Dio 0.800 μg/ml组、Dio 1.000 μg/ml组、Dio 1.250 μg/ml组、Dio 2.500 μg/ml组)不同剂量的Dio处理TAM-R细胞5 d细胞生长情况;测定六组(对照组、TAM 10-7 mol/L组、Dio 1 μg/ml组、Dio 2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2 μg/ml组)不同剂量TAM和Dio处理TAM-R细胞3 d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四组(对照组、Dio 0.80 μg/ml组、Dio 1.25 μg/ml组、Dio 2.50 μg/ml组)不同剂量的Dio对TAM-R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凋亡标志物Bax、Bim以及pAMPK、p53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术观察六组(对照组、Rapamycin 20 nmol/L组、Chloroquine 10 μmol/L组、TAM 10-7 mol/L组、Dio 1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 μg/ml组)Dio及其抑制剂、诱导剂处理的TAM-R细胞的自噬情况。结果 六组TAM-R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Dio浓度组TAM-R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六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AM 10-7 mol/L组、Dio 1 μg/ml组、Dio 2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 μg/ml组、TAM 10-7 mol/L+Dio 2 μg/ml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高于对照组,TAM 10-7 mol/L+Dio 2 μg/ml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高于Dio 2 μg/ml组(P<0.05)。各组LC3、Beclin-1、Bax、Bim、pAMPK、p5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术检测显示,TAM 10-7 mol/L+Dio 1 μg/ml组自噬活动高于Dio 1 μg/ml组和TAM 10-7 mol/L组。结论 Dio对TAM-R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能增强TAM对TAM-R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对自噬、凋亡标志物蛋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人乳腺癌细胞MCF-7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药细胞模型,并鉴定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高浓度短时间4-羟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OHT)冲击法,诱导人乳腺癌MCF-7/TAM耐药细胞株.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细胞倍增时间、药物毒性实验、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BI...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与环孢素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耐药倍数。乳腺癌敏感细胞株MCF-7/S和耐药细胞株MCF-7/ADR各自分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阿霉素;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或者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不同浓度的环孢素A;空白组。MTT法观察细胞抑制率,并算得半数抑制浓度,得出耐药逆转倍数。用免疫荧光法测得加入阿霉素的MCF-7/ADR细胞株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或者环孢素A作用下,细胞内的阿霉素浓度。结果 (1)MCF-7/ADR细胞株的耐药倍数为12.13。(2)对于MCF-7/S细胞株,雷帕霉素和环孢素A的耐药逆转倍数均为1。(3)对于MCF-7/ADR细胞株,10μmol/L环孢素A使阿霉素的IC50显著降低(P<0.05),逆转倍数为1.6,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IC50逐渐降低,逆转倍数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μmol/L雷帕霉素使阿霉素的IC50显著降低(P<0.05),逆转倍数为1.6,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IC50逐渐降低,逆转倍数有逐渐增高的趋势。(4)10μmol/L的环孢素A和1μmol/L的雷帕霉素,开始增加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内的阿霉素浓度,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阿霉素浓度增加。相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下,雷帕霉素组的细胞内阿霉素浓度较环孢素A高。结论雷帕霉素能逆转MCF-7/ADR细胞株的耐药性,且效果较环孢素A好。  相似文献   

5.
吴振  张小玲  肖胜军  朱华 《华夏医学》2013,26(2):231-235
目的:探索槲皮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槲皮素体外孵育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FCM法测定细胞周期,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槲皮素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高浓度时(≥50μM)促进细胞凋亡,低浓度时(≤20μM)阻滞MCF-7细胞于S期.结论:槲皮素具有抗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 浓度([Ca2 ]i)变化的关系.方法25~125μmol/L浓度梯度的齐墩果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处理细胞24h,用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 Ⅴ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凋亡细胞.75μmol/L齐墩果酸处理细胞24 h,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 ]i的变化.结果从50μmol/L齐墩果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和P<0.01),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为88.36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齐墩果酸处理组的[Ca2 ]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齐墩果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调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依赖于细胞内Ca2 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水飞蓟素(Silymarin,Sily)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的逆转耐药作用。方法以CCK-8法测定阿霉素(Adm)对人乳腺癌敏感细胞株MCF-7/S和耐药细胞株MCF-7/ADM的毒性作用,计算出耐药倍数。以无细胞毒性的Sily(10μg/m L)作为逆转耐药剂,联合Adm观察其对耐药细胞株MCF-7/ADM的逆转耐药作用,计算得逆转倍数。结果 (1)Adm对MCF-7/S和MCF-7/ADM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73μg/m L和43.812μg/m L,耐药倍数为24.7倍。(2)Sily能够增强ADM对MCF-7/ADM的细胞毒作用。以10μg/m L(抑制率为2.0%)的Sily联合Adm作用于MCF-7/ADM 48h后,耐药细胞株的IC50降至7.798μg/m L,逆转倍数为5.6倍(P0.01)。结论Sily能够逆转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欧前胡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用浓度为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的欧前胡素处理48小时,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欧前胡素处理后MCF-7的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欧前胡素对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和Mcl-1的表达;在MCF-7细胞中转染外源性Mcl-1后再用欧前胡素处理,检测欧前胡素对MCF-7细胞活力和凋亡程度的影响。结果 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欧前胡素细胞活力抑制率分别为(3.4±1.2)%,(9.5±2.4)%,(24.5±4.4)%,(48.7±5.9)%,(74.7±6.4)%。20μmol/L,40μmol/L,80μmol/L欧前胡素凋亡诱导率分别为(4.9±0.9)%,(12.9±1.7)%,(22.1±3.1)%。MCF-7细胞用欧前胡素处理48小时后,细胞的Mcl-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当用pc DNA3.1-Mcl-1质粒转染MCF-7细胞后,80μmol/L欧前胡素对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率(8.8±1.5)%相比于用空pc DNA3.1质粒转染组凋亡诱导率(24.2±3.3)%显著下降(P<0.05)。结论 欧前胡素具有体外抗乳腺癌的生物活性,其抗肿瘤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cl-1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羟基喜树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乳腺癌的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的羟基喜树碱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48 h,并设不加羟基喜树碱溶液的MCF-7细胞作为对照组,用MTT法测定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用Hoechst33258染色检测MCF-7细胞的凋亡情况,以RT-PCR检测羟基喜树碱对MCF-7细胞Case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μmol/L、100μmol/L及200μmol/L羟基喜树碱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P〈0.01),尤以200μmol/L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100μmol/L及200μmol/L羟基喜树碱处理组中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各羟基喜树碱处理组中MCF-7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趋势。结论:羟基喜树碱可在体外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通过Caspase-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5dPGJ2和PTEN质粒转染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体外培养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靶向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试验依据.方法:取生长良好的乳腺癌MCF-7细胞株,按5.0×106/L接种96孔板,按析因试验设置试验组.分别给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d然激动剂15dPGJ2,用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PTEN质粒转染(脂质体转染法)MCF-7乳腺癌细胞株.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5dPGJ2和野生型PTEN质粒转染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MCF-7细胞用药前后的形态学变化;取生长良好对数生长期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调整细胞浓度至2.0×107/L接种于6孔板,设置3个复孔.连续培养3 d;待细胞生长超过40%时.用15dPGJ2 40 μmol/L,pcDNA3.0-PTEN质粒2μg/ml转染后连续培养3 d常规消化收集细胞,离心,70%酒精固定,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5dPGJ2和PTEN质粒转染能有效的抑制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P<0.05),两者联合使用抑制效果更好(P<0.05).pcDNA3.0-PTEN质粒转染、15dPGJ2 40μmol/L和两者联合干预在MCF-7乳腺癌细胞株连续72 h时即达到有效抑制率,联合处理组处理MCF-7乳腺癌细胞株细胞生长抑制率最大(P<0.05).pcD-NA3.0-PTEN质粒转染72 h能将60.6%的MCF-7乳腺癌细胞阻滞在G0-1期(DNA合成前期)周期阻滞效果最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pcDNA3.0-PTEN质粒转染、15d-PGJ2干预及联合用药均不能有效的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P<0.05)).联合用药细胞凋亡率低于单用15d-PGJ2(P<0.05),pcDNA3.0-PTEN质粒转染可降低MCF-7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率(P<0.05).结论:体外培养抑制试验证明pcDNA3.0-PTEN质粒转染、15dPGJ2 40μmol/L能有效的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pcDNA3.0-PTEN质粒转染能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pcDNA3.0-PTEN质粒转染抑制MCF-7乳腺癌生长的机制是周期阻滞,联合15d-PGJ2不增加周期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1.
槲皮素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槲皮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卵巢癌SKOV-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槲皮素低(25μmol/L)、中(50μmol/L)、高剂量组(100μmol/L),顺铂组(10μmol/L),联合组(槲皮素50μmol/L+顺铂10μmol/L)。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对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槲皮素作用于SKOV-3细胞Bcl-2及Mt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槲皮素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显著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槲皮素高剂量组在72 h的抑制率可达63.49%(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槲皮素可使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提示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槲皮素还可明显诱导SKOV-3细胞凋亡,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可达29.51%;槲皮素作用后,Bcl-2及MtP53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在体外可抑制SKOV-3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凋亡相关蛋白MtP53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槲皮素与顺铂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吗啡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存素(survivin)和livin的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人乳腺癌MCF-7细胞以1×103个/ml密度接种在6孔板内,随机分为对照组,0.1μmol/L吗啡组,1.0μmol/L吗啡组。于吗啡孵育24 h时,分别采用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内生存素及l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于吗啡孵育24,48及72 h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μmol/L吗啡组及1.0μmol/L吗啡组生存素和liv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0.1μmol/L吗啡组及1.0μmol/L吗啡组细胞增殖降低而细胞凋亡增加(P<0.01)。结论:吗啡通过下调MCF-7细胞生存素和livin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观察了三苯氧胺对雌激素受体阳性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指数生长期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计(Flow Cytometry FCM)分析了三苯氧胺对细胞周期动力学作用。结果表明,三苯氧胺对MCF-7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主要抑制机理为阻止细胞自G~0/G~1期向S期转化。三苯氧胺对MCF-7细胞的这种作用具有时间及剂量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ER-,HER2-high)、MCF-7/HER2(ER ,HER2-high)、和MCF-7(ER ,HER2-low)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观察HER2在染料木黄酮抑制肿瘤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建立HER2/neu高表达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不同浓度的Genistein分别处理3种乳腺癌细胞,MTT法分别检测Genistein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Genistein对MDA-MB-45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大,IC50约为100 μmol/L;Genistein对MCF-7/HER2和MCF-7细胞在低浓度表现为增殖促进作用,分别在大于40 μmol/L和10μmol/L时表现为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Genistein可通过ER依赖和非依赖两种途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HER2高表达能够降低染料木黄酮对ER 乳腺癌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s2O3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MTI还原法、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As2O3对MCF-7和MCF-7/AD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情况.结果:As2O3对MCF-7和MCF-7/ADR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96h的IC50值分别为3μmol/L和12.8μmol/L,形态学检测显示其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凋亡;在相同作用时间及浓度下,As2O3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MCF-7/ADR细胞,起效时间亦早于后者.结论:As2O3能诱导乳腺癌MCF-7和MCF-7/ADR细胞凋亡;MCF-7/ADR细胞虽对As2O3表现耐药,但耐药倍数较低(4.2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rhTIMP-3)和三苯氧胺(tamoxifen,TAM)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ER )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的rhTIMP-3、TAM作用于MCF-7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rhTIMP-3与TAM均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并可诱导凋亡。rhTIMP-3使细胞阻滞在S和G2/M期;TAM可造成细胞G0/G1期的阻滞,当两者联合时对MCF-7的生长抑制明显增加,在诱导凋亡方面有明显协同作用。结论:rhTIMP-3、TAM均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二者联合应用不仅能增加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而且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在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乳腺癌细胞MCF-7和MCF-7/ADR各自分为未加LY294002的对照组及加入不同浓度的LY294002组,MTF法观察各组药物的细胞毒作用。选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查细胞凋亡率、细胞分布周期的变化。结果①LY294002在浓度10umol/L以下时对两种细胞基本无毒性,为安全有效的逆转剂量。②阿霉素对MCF-7和耐药细胞MCF-7/AD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4±0.02)μmol/L和(15.74±0.08)μmol/L,耐药倍数为112倍。③LY294002能够增强阿霉素对MCF-7/ADM的细胞毒作用,LY294002浓度0.1、2.5、5.0、10μmol/L分别作用于MCF-7/ADM细胞48h后,耐药细胞株的IC50分别降至(13.53±0.10)μmol/L、(10.24±0.08)μmol/L、(5.53±0.16)μmol/L、(2.29±0.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LY294002可显著增加MCF-7/ADR细胞凋亡率(P〈0.01)。细胞周期分布显示,加用LY294002对各个细胞周期影响不明显。结论LY294002能够增加MCF-7和MCF-7/ADR的化疗敏感性,部分逆转耐药细胞MCF-7/ADR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BCRP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和台月分蓝拒染实验检测As2O3对MCF-7/BCRP细胞的毒性作用;氚-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As2O3对MCF-7/BCRP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测定As2O3对MCF-7/BCRP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As2O3可显著抑制MCF-7/BCRP细胞生长,呈剂量效应关系(r=0.977,P<0.05),IC50为4.06μmol/L;As2O3可直接诱导细胞死亡,抑制细胞增殖,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促进细胞凋亡。【结论】As2O3对MCF-7/BCRP细胞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Src在乳腺癌抗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ERα)治疗过程中的改变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用雌激素受体阻滞剂三苯氧胺(Tamoxifen, TAM)长期治疗ERα阳性的MCF-7细胞而建立TAM耐药细胞 (TAM-R)。用免疫电泳的方法检测c-Src、ER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在耐药细胞上的表达,用免疫沉淀的方法来检测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用c-Src的抑制剂PP2阻断其磷酸化,来探讨对耐药的逆转。结果:TAM (10-7 M) 显著抑制对照组MCF-7细胞的生长(P<0.001),而不能抑制TAM-R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MCF-7细胞相比,c-Src、ERα、EGFR在TAM-R上的表达量没有改变,但是,c-Src磷酸化水平在耐药细胞上表达明显增高。并且在耐药细胞上,ERα与EGFR之间的相互结合明显增高,PP2可以明显阻断两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 PP2可以逆转TAM-R细胞的耐药性,也就是TAM可以再次抑制该逆转细胞的生长。结论:c-Src是介导ERα与EGFR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阻断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重新获得对TAM治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提示c-Src抑制剂可以和TAM交替使用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与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株,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细胞核染色实验观察GNA与ADM单独与联合作用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膜联蛋白Ⅴ(annexinⅤ,AV)-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给药后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率。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在GNA浓度为0.125~4μmol/L和ADM浓度在0.5~16μmol/L范围内,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存活率随GNA和ADM剂量增加而降低,且联合用药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独用药组。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明显缩圆变小,染色细胞核破碎,呈现凋亡状态,而联合用药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AV-FITC/PI双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GNA与ADM单独和联合作用均诱导MCF-7细胞凋亡,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GNA与ADM单独和联合作用均能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凋亡,且两者联合作用可产生协同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