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应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法、流式细胞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宫颈癌DNA倍体、HPV、ras p21和p53蛋白表达,并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组DNA指数平均值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与肿瘤细胞分化有关;癌变组DNA异倍体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在17例HPV16/18型阳性病例中,均有ras p21和或p53蛋白阳性表达。说明宫颈癌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HPV16  相似文献   

2.
野生型p53c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53基因是癌症研究和肿瘤基因治疗中最引人注目的抑癌基因之一,据报道,大约一半左右癌症的起因是由于p53基因突变。在所有的抑癌基因中,p53基因是突变率极高的一种,它的失活会阻止细胞进入凋亡,从而使之处于持续分裂状态而增加突变及恶性转化的概率[1]。因此,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普遍性意义。1材料和方法1.1材料pGEM-T载体(Promege公司);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本室保存);野生型p53cDNA由南京军事医学研究所朱敏生教授惠赠;限制性内切酶、Taq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3.
冯雪莲  刘荻 《北京医学》1996,18(6):341-343
对1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的p53抑癌基因突变、DNA含量、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小儿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与p53抑癌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2)突变与肾母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有关;(3)突变见于临床各期;(4)p53基因突变多见于肾母细胞瘤的二倍体肿瘤。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人脑原发性肿瘤发生的关系,采用PCR-SSCP分析法,对37例人脑原发性肿瘤中p53基因外显子5到外显子7之间的DNA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发现有10例存在突变,其中9例为胶质瘤,1例为脑膜瘤,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突变频率越高。以上结果表明,人脑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与p53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有可能是人脑原发性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p^53cDNA突变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53基因cDNA突变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RT-SSCP检测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cDNA突变,PAb240单抗免疫组化检测腺癌组织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比较两者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cDNA突变51例(51%),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76例(76%),两者同步阳性49例:p^53基因cDNA突变与突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人脑原发性肿瘤发生的关系,采用PCR-SSCP分析法,对37例人脑原发性肿瘤中p53基因外显子5到外显子7之间的DNA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发现有10例存在突变,其中9例为胶质瘤(37.5%),1例为脑膜瘤(7.7%),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突变频率越高。以上结果表明,人脑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与p53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有可能是人脑原发性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喉部肿瘤HPV感染与p53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SSCP及Southern交杂技术检测了56例喉癌和35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的DNA及p53基因点突变。结果显示24例喉部肿瘤组织p53基因点突变,35例喉癌及24例喉癌及24例喉乳太瘤组织中检出了HPV、DNA。在13例喉癌组织和3例喉乳头状瘤组织 同时检出P53点突变和HPV0DNA。提示HPV感染和P53变异与喉部肿瘤发生有关,其内在联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式细胞测量术,对57例人胃癌存档石蜡标标本的原发灶和转移灶癌细胞的DNA含量与倍体类型进行了检测,同时利用McAb-p53对突变型p53基因产物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肿瘤抑制基因p53和Rb基因与肝癌对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用逆转录病毒介导将野生型p53或Rb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并观察其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法将野生型p53cDNA或RbcDNA克隆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筛选阳性克隆,同时以空载体pLXSN和反义p53基因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p53或Rb基因的表达。加入化疗药物48h后掺入3H-TdR,18h后检测CPM值。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分别含野生型p53、Rb或反义p53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SMMC7721细胞系后获得了p53或Rb的表达;与亲代7721细胞相比,p53或Rb的表达阳性的7721细胞的生长速度均明显减慢,p53表达阳性的7721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强,同样条件下,Rb在7721细胞系内的表达则对阿霉素敏感性无影响。结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能提高人肝癌7721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p53应答成分结合序列的确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华 Duan  LX 《医学争鸣》1997,18(5):412-416
目的:探讨HBV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程序对HBV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合成含DNA-蛋白质结合位点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肝癌细胞核蛋白作用.通过凝胶电泳移动试验,凝胶电泳超移动试验,原位紫外线交联试验,确定HBV与p53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应用带报道基因CAT与p53,HBVX基因共转染,观察HBV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HBV基因组增强子I上游区域(1047~1059)存在p53基因应答成份结合位点序列,能特异性地与p53蛋白结合,使p53蛋白在细胞内积聚.结论:HBV与p53存在DNA-蛋白质结合关系,在HBV感染相关的肝癌发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p53基因杂合性丢失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位于17p13区域的p53cDNA探针和pYNZ22VNTR探针,对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在22例胃癌中,12例正常组织被检出有杂合性,其中6例标本癌组织发生了杂合性丢失,检出率为50%。结论:p53基因杂合性丢失是胃癌发生过程中一种常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100份大肠癌组织,用RT、PCR-SSSCP检测p53基因cDNA突变;Pab1801单抗免疫组化检测p53基及其蛋白高表达并对大肠癌术后病人作5年生存随访,比较上述二结果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100例大肠癌中,RT-PC、SSCP显示引例大肠癌p53基因cDNA突变(51%);Pab1801阳性率62%。p53基因cDNA突变和p53基因蛋白高表达与Dukes分期无关,p53基因pDNA突变与p53基因蛋白高表达相关(P<0.05)。结果提示,Pabl801单抗检测pJ3基因蛋白高表达直接相关(p<0.05),p53基因cDNA突变是大肠癌预后差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p<0.05)。p53基因蛋白产物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反映大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p53蛋白的重组质粒p53─pSV2neo,分别转染猴肾细胞株CV─1及人子宫颈癌细胞株SiHa。用PCR法检测出转染细胞中的p53cDNA;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出p53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内,用Westernblot检测出转染细胞中存在p53蛋白。结果表明,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可以使SiHa细胞的细胞克隆形成效减少50%,使细胞生长速度降低,但对SiHa细胞的软琼脂克隆形成效无明显影响。提示p53基因的肿瘤抑制作用与野生型p53蛋白的量有关,并且是细胞类型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E6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的HPV6,16和18DNA。并应用免疫组化研究p53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65例标本中7例不适应用于PCR,其余58例中HPV16DNA阳性45例(77.6%),而HPV6DNA和18DNA为阴性。免疫组化显示,65例中p53表达阳性49例(75.4%)。在45例HPVDNA阳性标本中,p53表达阳性34例(75.6%);13例HPVDNA阴性标本中,p53表达阳性11例(84.6%)。提示,HPV阳性或阴性与p53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与p53基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朱明华 《医学争鸣》1998,19(3):314-317
目的:探讨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癌其p53基因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6例西安地区的肝癌及其旁肝组织,应用Southern杂交检测了组织中HBVDNA的状态,免疫组化确定HBV的HBsAg,HBxAg和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的分布,采用PCR扩增后直接DNA序列分析,检测了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基因序列。结果:16例中13例HBVDNASouthern杂交阳性,10例癌组织和13例癌旁组织HBx  相似文献   

16.
了解p53基因杂合性丢失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位于17p13区域的53cDNA探针和pYNZ22 VNTR探针,对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在22例胃癌中,12例正常组织被检出有杂合性,其中6例标本癌组织发生了杂合性  相似文献   

17.
对比观察了常规PCR及半巢式PCR对SSCP检测乳腺用p53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影响。结果显示,半巢式PCR能将石蜡包埋组织p53基因第4外显子DNA片段PCR扩增成功率由82.5%提高到100%,但应用半巢式PCR产物对13例杂合子病人SSCP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p53基因杂合性缺失由常规PCR─SSCP检出阳性6例降低至1例。本研究结果表明,半巢式PCR虽能提高PCR的敏感性,但由于乳腺癌组织往往混杂有一些正常组织成分,二次PCR扩增增加了正常组织DNA对肿瘤组织DNA的影响,因而不适用于乳腺癌p53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从厦门同安肝癌高发区所建的裸鼠移植瘤(HHC,HHC15)是否存在p53基因突变。方法 从两移瘤提取的总DNA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测序,如PCR方法扩增p53基因部分第7外显子,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法,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和激光荧光DNA测序等。结果 HHC4细胞DNA有p53基因第250密码子(C→A)的突变;HHC15有p53基因第249密码子(G→T)的突变。  相似文献   

19.
p53基因突变能预测卵巢癌进展最近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Zheng医师等对46例卵巢癌、2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6例卵巢囊腺瘤和位于癌组织邻近部位的6例外观良性的囊肿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免疫组化及DNA序列检测方法,测得p53突变在癌组织中占52%(2...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用p53单克隆抗体(DAKOp53DM7001)检测分析p53蛋白表达特征与69例胃癌标本临床病理特性、疾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p53基因突变在胃癌中具有很高的频度,与胃癌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p53蛋白阳性表达对判定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是肿瘤预后不良的新的标志之一;检测组织中p53蛋白积累对胃癌早期发现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