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梁强  叶文胜  杨华 《安徽医学》2012,33(7):856-857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2例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内侧用小的直钢板,外侧用"高尔夫"钢板,辅以植骨,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有3例出现外侧平台再次塌陷,有2例出现切口渗液,经对症治疗后,Ⅱ期愈合。参照Lysholmy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6%。结论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较为确切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侧解剖型钢板结合内、外侧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应用后侧解剖型钢板结合内、外侧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HHS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优2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89.2%。结论采用后侧解剖型钢板结合内、外侧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疗效可靠,可进行早期锻炼,可使膝关节功能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3.
付亚辉  李忠  张堃  庄岩  王展  马腾  师红波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491-1492
目的:研究改良双钢板技术治疗Schatzker分型Ⅴ型及型Ⅵ胫骨平台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闭合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用改良内外侧联合切口,双钢板进行可靠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3~36(平均21.5)个月,骨折均连接,骨折愈合平均时间16周(8~24周)。所有随访患者中未出现平台二期塌陷、复位丢失、钢板螺钉松动移位等,膝关节活动范围90~130°,均无需扶拐,可进行日常活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8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3.1%。结论:对于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双钢板固定技术进行内固定,既能减少软组织剥离、保护骨折端血运,又能达到相对的坚强内固定,减少术后二期平台塌陷及膝内翻的发生。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切口双钢板法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采用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8-66岁,平均48.2岁.所有病例均为双髁粉碎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4d,平均7d.手术取膝前及下方正中切口,胫骨上段偏胫骨瘠外侧入路,后内侧用"L"或"T"形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9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50°-100°,平均82.1°;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5.7°.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度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TPA及PA度数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结论 应用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可减少手术创伤,内固定良好,植骨充分,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训练,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中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23例,其中Ⅴ型11例、Ⅵ型12例,前外侧切口采用高尔夫型钢板固定,后内侧切口采用"T"形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月(9~48月),骨折无延迟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分平均89分(80~94分)。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固定,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获得满意关节功能,可减少骨折不愈合、膝关节功能下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4年内收治的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实施双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上明显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和双支持钢板内固定均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起到较好修复效果,但在完全负重的时间上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修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应用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7例,术中使用前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外侧置入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所有患者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3.3周。术后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评分78~98分,平均90.2分。结论:胫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防止骨折的二期移位和膝关节力线的畸型,可以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共治疗6例,采用膝关节内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后分别于内外侧置解剖型钢板各一块并植骨。结果:随访半年,6例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并双支持钢板固定及充分植骨,以及术后早期无负重下膝关节功能锻炼是获得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前外侧解剖钢板组25例与后外侧支撑钢板组14例。前外侧解剖钢板组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外侧支撑钢板组采用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与Rasmussen膝关节解剖评分,以及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解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外侧支撑钢板组术后1 d的TP-TSA大于前外侧解剖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的PTS、术后6个...  相似文献   

10.
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36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临床治疗36例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一期修复膝关节内部损伤。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平均24±12月,骨折痊愈无并发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优28例、良6例、可2例。结论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多伴有膝关节紊乱,临床诊断和处理时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胫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在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2月使用胫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Ⅲ、Ⅳ、Ⅴ、Ⅵ型患者38例,术后早期进行非负重性功能锻炼,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按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及X线片随后评估疗效。结果:38例患者获得9~18个月随访(平均13.9个月),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周。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接骨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有2例患者因半月板损伤致屈膝关节时疼痛,5例因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止点重建后前抽屉试验弱阳性。Merchant评分平均91.5分,其中优25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84%。结论:应用胫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易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联合切口双钢板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05-906,909
目的:探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用双钢板固定,内侧采用小钢板,外侧如用加长钢板则潜行分离插入,通过皮肤小切口螺钉固定以减少皮瓣的长度和剥离面,同时术中充分植骨对关节面的复位起有效的支托作用,术后早期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无膝关节内外翻现象,3例(5%)术后轻度胫骨平台再次塌陷,2例出现伤口感染皮瓣坏死,优良率达95%。结论:双侧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有效的方法,术中充分植骨,术后引流通畅和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KhanP2型)的诊断,前外侧开窗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及效果。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KhanP2型骨折,常规行X线正侧位、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采用膝外侧"S"形切口,开窗法显露骨折端,复位、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同时处理合并韧带、半月板损,术后早期被动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骨折面复位满意,关节活动度大于90。,3例轻度疼痛,疗效满意。结论:对于胫骨平台KhanP2型骨折,术前应利用CT平扫及三维重建明确诊断,术中采用前外侧开窗直视下复位骨折+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该方法治疗KhanP2型骨折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切口高尔夫钢板联合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双切口骨折切开复位,外侧高尔夫钢板联合后内侧支持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膝正中切口,外侧高尔夫钢板内固定;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关节面塌陷成角畸形,膝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18个月,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性,切口愈合(p〈0.05)、关节面塌陷成角畸形(p〈0.05)、患肢功能评价优良率82.61%(p〉0.05)。结论双切口高尔夫钢板联合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稳定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余翔  马伟巍  洪潮  顾小华   《四川医学》2017,38(11):1253-125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后外侧平骨折台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4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115min(平均75min)。住院时间9~21d(平均14d)。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随访时间为10~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9周,平均愈合时间为6.4周。膝关节HSS评分86~97分(平均92.1分)。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膝关节面塌陷、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直视下复位并固定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胫骨外髁前外侧非负重区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胫骨外髁前外侧截骨治疗的2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年龄26~59岁,平均(42.2±9.2)岁.骨折Schatker分型Ⅱ型16例,Ⅴ型3例,Ⅵ型5例;所有24例采用胫骨外髁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中经胫骨外髁非负重区截骨显露复往后外侧骨折并使用外侧排筏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1个月(12~2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平均(17.3±0.8)分;其中优19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24例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X线片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3.1±1.1)周.未见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出现后侧切口皮缘表浅的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愈合.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3.0±6.4)分,其中优1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8%.结论 对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胫骨外髁非负重区截骨入路允许足够的空间对骨折进行直接显露及操作,联合外侧排筏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可靠,手术体位摆放方便,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程晓东  郑曙翘 《安徽医学》2013,34(4):394-397
目的探讨后外侧切口双钢板治疗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后外侧切口双钢板治疗9例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1.70岁,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1例,均为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骨折。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和放射学评分法评估疗效,并观察神经损伤、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12.11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标准:优5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0%。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术后无神经损伤、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折不愈合及骨折再移位,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结论胫骨外侧平台伴后外侧髁劈裂塌陷骨折时,采用后外侧切口双钢板治疗,于直视下进行复位及固定,便于操作,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扩大内后侧入路对胫骨平台内侧及内后髁骨折的手术显露复位及胫骨后内侧阻挡钢板结合前内侧“竹筏”固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 23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合并伤。采用膝关节扩大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后前内侧采用T型3孔排钉固定+后内侧重建板塑形后阻挡固定。通过X线检查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及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功能评分。 结果 术后X线检查均提示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整,平台后倾角恢复正常; 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为14~18分。切口愈合时间12~14 d。患者随访5~38月,骨折愈合时间3~6月。KSS膝关节临床功能恢复评价优18例、良5例,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胫骨平台内后髁骨折采用膝关节扩大后内侧手术入路,创伤小,手术显露好,能直视下进行解剖复位,后侧阻挡钢板支撑保护,允许患者早期负重和屈膝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手术方法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选取1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 治疗,随访观察疗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参照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24~40周.平均32周.随访结果 显示,本组优13例,良2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 后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减少软组织损伤,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及膝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