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老年退行性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自60年代后期才被视为一独立的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2.
120例老年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院共对120例老年心脏瓣膜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60~75(65±4)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2例、Ⅲ级89例、Ⅳ级19例,心胸比0.48~0.98(0.60±0.072);共行二尖瓣置换(MVR)68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7例,双瓣置换(MVR+AVR)25例,8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均行瓣膜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9例。结果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3.3%,术后并发症21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50个月,晚期死亡4例,其余病例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40例、Ⅱ级者67例、Ⅲ级5例。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要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好手术时机、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强化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闽  李玮 《铁道医学》1997,25(2):94-95
目的 探讨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膜替换术围术期的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术前常规应用GIK液7-14d。瓣膜替换术在全身中度低温,心脏深低温下进行,伴有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附加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严重心律失常,37例出院时心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充分加强心肌保护,术前心脏功能Ⅳ-Ⅴ级可视为预置  相似文献   

4.
黎一峰  徐明权 《吉林医学》1993,14(6):348-348
<正> 本院于1992年6月~1993年1月间共进行二尖瓣替换术9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现将治疗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16岁~67岁。病史最长36年,最短6年。9例为风湿性瓣膜病;1例为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同时合并法鲁氏四联症。心胸比率>0.70者3例;0.60~0.69者7例。心房颤动7例,左房有血栓6例,瓣叶结节钙化者6例。心功能Ⅲ级2例,Ⅳ级7例,Ⅴ级1例。应用Medtronic机械瓣膜27号7例,  相似文献   

5.
6.
自1995年4月~2003年2月我科为5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进行瓣膜置换,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首次和多次心脏手术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从1994年8月到1998年8月,共对57例老年患者(60~75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包括13例(22.8%)二尖瓣行“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和6例(10.5%)二尖瓣膜再狭窄行“双径闭式分离术”后再-再狭窄患者。结果 手术死亡4例(7.01%)其中有1例再狭窄和2例再-再狭窄患者。随访3个月到4年,晚期死亡4例,3例(5.8  相似文献   

8.
陈铭义 《海南医学》1995,6(1):19-21
我院自1988年至1994年11月,为6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例选择多数为二尖瓣双病谱及联合瓣膜病变。心功能Ⅲ、Ⅳ级者占96%,本组67例病者全部经手术治愈,无死亡,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14岁至58岁。其中41例行二尖瓣替换.17例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替换。67例病人共替换84个瓣膜,全部选用机械瓣,其中有11个是进口瓣,其余73个全是北京和上海生产的瓣膜,所替换的瓣膜均无发生机械故障。1.2临床诊断:心脏瓣膜病的诊断问题,在我们基层的综合性医院,主要…  相似文献   

9.
向迅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8):2834-2835,283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大小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2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进行随访,经术前、术后7~30d平均(18.5±6.3)d、60~90d平均(70.8±7.8)d、150~180d平均(169.3±10.6)d、300~360d平均(337.4±15.2)d的胸片、心脏超声检查,对心胸比例(CTR)及左室舒张末经(LVED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7 ̄30d首次胸片及心脏超声复查,心脏大小没有明显变化。60~90d与术前及术后第一次复查比较心脏缩小非常明显(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50~180d复查与第2次比较亦有明显缩小(P<0.05)。术后300~360d心脏已无明显改变。结论心脏瓣膜病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后1个月内心脏大小变化不大,2、3个月内心脏缩小最为明显,心功能恢复最快,4~6个月,心脏仍有明显缩小,半年以后,心脏大小基本趋于稳定,心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重症心及地瓣膜置换术49例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9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产现人行换瓣手术。结果发现:术后发生低钾血症31例,频发室早14例,室颤7例,因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等原因死亡11例。讨论了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并对围麻醉期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引起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繁多 ,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不同 ,主要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久而久之导致心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目的不仅要恢复心脏瓣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而且必须具备长期的稳定效果。瓣膜病损严重者 ,必须进行瓣膜置换术 ,所需的人造瓣膜代用品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耐久性。迄今 ,虽然各种手术方法和人造瓣膜都有新的进展 ,但均未达到完全符合正常生理的要求。现就该领域的某些进展综述如下。1 心脏瓣膜置换的手术时机当人们在登楼梯或其他体力活动时感到气促、头晕 ,甚至胸闷、胸痛 ,…  相似文献   

12.
217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7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发病情况分析田静文(贵阳医学院附院内科贵阳550004)随着人口老龄化,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统计了217例我院内科60岁以上住院病人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发病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13.
14.
1.1 王某,男,67岁,转业干部,往健康,自1980年以米常感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先后住某医院两次,按风心联合瓣膜病治疗,疗效不佳,后因心悸、胸闷、头晕来院疗养。查:T36.5℃,P80次/min,R17次/min,BP22/11kpa,无二类瓣面貌,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类搏动在左锁骨中线外侧第六肋间,触无震颤。心律规整,心尖部可闻及2/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柔和且时限较短的低频舒张中期杂音,无第一心音增强及开瓣音。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2/6~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舒张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LVEDD≥70mm)是心脏瓣膜置换治疗中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症状改善缓慢,病死率高弦引。但随着心肌保护和围术期护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和远期效果有了提高。我院自2002年4月-2009年8月,对85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LVEDD≥70mm)是心脏瓣膜置换治疗中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症状改善缓慢,病死率高。但随着心肌保护和围术期护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和远期效果有了提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