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淫羊藿次苷II(icariside II,ICS II)对大鼠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过程中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及NO生成的影响。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待铺满80%皿底时,进行成骨性诱导培养,同时采用1×10-5 mol.L-1 ICS II进行药物干预,比较ICS II组、L-NAME组、ICS II+L-NAME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的iNOS的活性、NO生成量,对比各组之间的成骨性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及钙化结节数量。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RCR(real-time PCR)检测Osterix(OSX)、Runx-2及iNOS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和iNOS的分泌量。ICS II可显著增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增加钙化结节和CFU-FALP数量,与成骨性分化相关的因子OSX和Runx-2的基因表达量也显著升高,同时I...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r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rBMSCs,每3天换液1次,9d后传代培养。采用终浓度分别为1×10-4、1×10-5、1×10-6、1×10-7mol·L-1的西地那非进行药物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同时检测成骨性诱导培养后9d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筛选出最佳浓度。以最佳药物浓度干预rBMSCs的成骨性分化,比较西地那非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的钙化结节数量及阳性克隆数(colonies stained positive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CFU-FALP);提取Total RNA,Real-Time PCR检测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量。结果西地那非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的增殖,但可强烈促进成骨性分化,最佳药物浓度为1×10-5mol·L-1。该浓度下的西地那非可明显增加钙化结节和CFU-FALP数量,促进与成骨相关的转录因子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同时也可增强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结论浓度为1×10-5mol·L-1的西地那非可明显促进rBMSCs的成骨性分化,提示西地那非在具备其他药理作用的同时,也有较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具备开发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脱水淫羊藿素与山柰素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rat osteoblasts,ROB)增殖与成熟矿化的影响。取新生SD大鼠颅骨,多次酶消化法获得成骨细胞,培养于含10%FBS的MEM培养液中,3天后首次换液,铺满皿底90%以上后传代培养。分别用1×10 4、1×10 5、1×10 6和1×10 7mol.L 1的脱水淫羊藿素和山柰素进行药物干预,增殖分析采用MTT法,诱导培养9天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筛选出最佳浓度。采用最佳浓度的脱水淫羊藿素和山柰素进行药物干预,比较脱水淫羊藿素、山柰素和对照组之间的ALP、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CFU-FALP和矿化结节数量等成骨性指标。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BMP-2、Osterix(OSX)及Runx-2的mRNA表达情况,同时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量。结果表明,1×10 4mol.L 1脱水淫羊藿素和山柰素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1×10 5mol.L 1脱水淫羊藿素虽对ROB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成骨细胞中ALP活性、钙盐沉积量和骨钙素分泌量,增加CFU-FALP和矿化结节数量,与成骨细胞成熟矿化相关的因子BMP-2、OSX和Runx-2的基因表达量也显著升高,同时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量也明显增多;而山柰素并没有表现出促进体外培养ROB成熟矿化的特性。脱水淫羊藿素促进成骨细胞成熟矿化的作用明显高于山柰素,很可能是由脱水淫羊藿素8位C原子上存在的异戊烯基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葶苈子水提物(Semen Descurainiae aqueous extracts,SD-ae)的雌激素样活性,确定其有效化学拆分组分,并研究其雌激素样作用机制。方法用动物实验即子宫增重实验和细胞实验即E-SCREEN实验筛选SD-ae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雌激素样活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干预阻断实验检测其雌激素样作用途径;以雌激素反应元件(ERE)与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构建报告基因载体,与ERα、ERβ表达载体以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共同转入HEK293细胞中,以标准化Luc活性来评价其雌激素样作用的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雌激素效应基因PR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SD-ae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提高小鼠的子宫系数(P<0.05),且葶苈子低聚糖拆分组分(SD-ae-Oli)和多糖拆分组分(SD-ae-Pol)也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子宫系数(P<0.01或P<0.05);SD-ae、SD-ae-Oli、SD-ae-Pol对MCF-7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或P<0.05),ICI182,780干预可阻断其促增殖作用;报告基因结果表明,SD-ae、SD-ae-Oli和SD-ae-Pol分别经ERβ诱导时,其标准化Luc活性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与正常组相比,SD-ae可明显促进小鼠子宫ERβ mRNA的表达(P<0.01),但对于ERα、PR 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SD-ae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其有效雌激素样化学拆分组分是SD-ae-Oli和SD-ae-Pol,且SD-ae、SD-ae-Oli、SD-ae-Pol都是通过ERβ发挥雌激素样作用。SD-ae在体内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促进ERβ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刺槐素对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究刺槐素雌激素样作用的主要介导受体。方法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q PCR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Rα、ERβ蛋白表达。结果刺槐素浓度为0.001~10μmol·L~(-1),能促进T47D细胞增殖,使S和G_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增殖指数升高,同时增加Ki67 mRNA的表达,此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所拮抗。刺槐素及17β-雌二醇(E2)均可上调ERα和ERβ的表达,刺槐素联合ERα受体拮抗剂(MPP)可逆转刺槐素的促增殖作用,使S和G_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减少Ki67mRNA的表达;但刺槐素联合ERβ受体拮抗剂(PHTPP)处理虽可抑制细胞增殖效应,使S和G_2/M期的细胞比例降低,减少Ki67 mRNA的表达,但作用不明显。结论刺槐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在0.001~10μmol·L~(-1)浓度范围内,可通过调节ERα受体表达来促进T47D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中药补骨脂中两种重要组分——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多次酶消化法培养ROB,每3天换液1次,铺满80%皿底后传代培养。以1×10-5mol.L-1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ROB的分化成熟进行药物干预,比较补骨脂素组、异补骨脂素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以及钙化结节数量的差异,Real Time RT-PCR检测IGF-1、Osterix、Runx-2和collagen I的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量。结果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均可促进ROB的分化成熟,具体表现在明显提高ROB的ALP活性,促进钙盐的沉积以及骨钙素的分泌,增加CFU-FALP和钙化结节数量,提高IGF-1、Osterix、Runx-2和collagen I的mRNA水平,增强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但异补骨脂素的活性明显高于补骨脂素。结论异补骨脂素促进ROB分化成熟的活性明显高于补骨脂素,提示异补骨脂素是中药补骨脂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开发为抗骨质疏松新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槲皮素和补骨脂素的雌激素作用以及调控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10μmol.L-1槲皮素和10μmol.L-1补骨脂素分别处理T47D细胞48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T47D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槲皮素、补骨脂素在10μmol.L-1可明显诱导T47D细胞ERαmRNA和蛋白表达,而对ERβ表达没有影响。当与ICI182,780共孵育T47D细胞ERα表达被拮抗。结论槲皮素、补骨脂素产生的促进ER阳性细胞增殖的雌激素样作用是通过增加ERα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及胫骨全骨髓,利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单核层细胞,培养于含10%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3d后首次换液,9d后传代培养。培养基中蛇床子素终浓度分别为1×10-4、1×10-5、1×10-6、1×10-7mol·L-1。增殖分析采用MTT法,于成骨性诱导培养d4、8、12、16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d15进行钙化结节组织化学染色及计数。成骨性诱导后不同时间点提取Total RNA,RTReal-Time PCR法检测bFGF、IGF-1、Osterix与Runx-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蛇床子素剂量依赖性抑制BMSCs增殖,但能明显促进其向成骨性分化,表现为提高BMSCs的ALP活性、促进骨钙素分泌、钙盐沉积量、增加钙化结节数量、提高bFGF、IGF-1、Osterix和Runx-2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终浓度为1×10-5mol·L-1蛇床子素能明显促进BMSCs的成骨性分化,证明蛇床子素是中药蛇床子抗骨质疏松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IGF-Ⅱ水平变化与子宫肌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院妇科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IGF-Ⅰ、IGF-Ⅱ和ER、PR水平,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IGF-Ⅰ、IGF-Ⅱ水平变化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EP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IGF-Ⅰ和IGF-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98±98)μg/L vs.(463±44)μg/L,(798±23)μg/L vs.(221±34)μg/L,P0.05]。子宫肌瘤ER阳性患者外周IGF-Ⅰ和IGF-Ⅱ水平均高于子宫肌瘤ER阴性患者[(1464±89)μg/L vs.(1107±70)μg/L,(875±21)μg/L vs.(553±20)μg/L,P0.05]。子宫肌瘤PR阳性患者IGF-Ⅰ和IGF-Ⅱ水平均高于子宫肌瘤PR阴性患者[(1593±88)μg/L vs.(1201±70)μg/L,(878±23)μg/L vs.(612±20)μg/L,P0.05]。结论外周血IGF水平升高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与子宫肌瘤ER、PR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是否通过c AMP-PKA信号通路来促进成骨细胞(osteoblast,OB)成熟矿化。方法以1×10?5 mol·L?1淫羊藿苷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颅骨OB细胞和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不同时间后,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种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α)的核转位情况。待P1代OB细胞铺满80%皿底后,采用1×10?5 mol·L?1的2’,3’-双脱氧腺苷(2’,3’-dideoxyadenosine,DDA)抑制胞内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同时以1×10?5 mol·L?1淫羊藿苷分别作用于正常组和信号阻断组不同时间后,ELISA检测细胞内c AMP的含量。以终浓度为1×10?6 mol·L?1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抑制剂KT5720处理细胞,同时以1×10?5 mol·L?1淫羊藿苷分别作用于信号阻断组和正常组,3 d和6 d后检测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药物处理48 h后,Real-time PCR检测I型胶原(collagen I,COL I)、Runx-2、ALP m 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COL I、Runx-2蛋白表达量。结果淫羊藿苷作用于细胞4 h后,MCF-7胞内ERα发生明显的核转位,而OB细胞在所有时间点都未检测到明显核转位现象,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的淫羊藿苷雌激素比较试验说明,淫羊藿苷促进成骨细胞成骨性分化并不主要依赖于其雌激素活性。淫羊藿苷促OB细胞后,胞内c AMP迅速升高,处理1 h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加入DDA阻断AC后,淫羊藿苷促胞内c AMP升高的作用消失。1×10?5 mol·L?1淫羊藿苷能够显著地促进胞内ALP的活性,成骨性分化相关的因子COL I、Runx-2和ALP的基因表达也相应增高,同时COL I和Runx-2蛋白表达量也显著增加。当采用KT5720抑制PKA的活性之后,ALP活性下降,成骨性分化的指标也随之降低。结论淫羊藿苷促进OB细胞成骨性分化并不主要依赖于其雌激素活性,而是通过迅速提高成骨细胞内c AMP的含量,激活胞内c AMP-PKA信号通路,进而促进成骨性相关因子的表达,来促进OB细胞成熟矿化。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激素及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crucumin)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雌性SD清洁级大鼠建立模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孕三烯酮组、姜黄素组。给药3周后,酶联免疫反应法(ELISA)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含量,SP法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孕三烯酮组、姜黄素组血清E2、P含量和异位组织ERα、ERβ、PR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姜黄素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能降低血清E2、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ERα、ERβ表达,提高血清P含量与异位组织PR的表达,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实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外源性雌激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 PDLSCs )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PDLSCs加入无酚红成骨诱导培养液和不同浓度的17β-E2[分为E10-7、E10-8、E10-9组和对照组(成骨诱导培养液+无水乙醇(0.01%)]-雌二醇[分为E10-7、E10-8、E10-9组、ICI组(成骨诱导培养液+ICI182780)、E10-7+ICI组(成骨诱导培养液+1×10-717β-E2+1×10-7ICI182780)],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测定其增值水平、碱性磷酸酶(ALP)活性、Ⅰ型胶原合成能力。结果添加外源性雌激素后,细胞增殖加快,生长密集,呈螺旋状排列。 PDLSCs的增殖发生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第3、5天雌激素干扰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P <0.05),此后雌激素干扰组细胞增殖高于对照组( P <0.05),在不同药物浓度组间,E10-7组对细胞增殖影响最为明显,其细胞增殖水平高于E10-8、E10-9组( P <0.05)。 ALP表达显示动态变化,自第3天开始,各组ALP表达均升高,而雌激素干扰组ALP表达量高于对照组( P <0.05),在不同药物浓度组间E10-7组ALP表达增加高于E10-8、E10-9组( P <0.05),与ICI组、E10-7+I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PDLSCsⅠ型胶原合成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且与药物浓度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雌激素对PDLSCs成骨分化过程有促进作用,该作用与雌激素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丹参酮ⅡA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利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ic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T47D细胞和ER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对雌激素受体亚型的调节功能。方法以ER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1×10-6mol.L-1和1×10-7mol.L-1丹参酮ⅡA对T47D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T47D细胞ERα和ERβ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T47D细胞增殖,且该作用可被ICI182,780部分拮抗;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其对T47D细胞的作用更为明显。丹参酮ⅡA可使T47D细胞ERα和ERβ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并使ERα/ERβ比值有所上升。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抑制强度与对其ER亚型的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诱导蛋白pS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标记的链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LSAB)检测pS2、ER、PR在5 2例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S2、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随乳腺癌分级级别升高而降低,在乳腺癌Ⅰ级和Ⅲ级间,Ⅰ级和Ⅱ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pS2、ER、PR的表达随乳腺癌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延长而升高,在5年以上组和5年以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pS2的表达与ER有关联。结论 pS2与ER、PR一样,是判断乳腺癌病人预后,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槲皮素、补骨脂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和补骨脂素(psor-alen,Pso)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CF-7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①槲皮素、补骨脂素在10μmol.L-1可使MCF-7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升高,增加S期细胞的比例,与10-3μmon.L-1E2阳性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当ICI182,780分别与E2、金雀异黄素、槲皮素、补骨脂素共孵育48 h后,E2、金雀异黄素、槲皮素、补骨脂素的增殖效应被抑制,细胞周期S期细胞数比例下降,G0/G1期细胞数比例上升。②10μmol.L-1槲皮素和10μmol.L-1补骨脂素均上调MCF-7细胞ERα蛋白水平,而对ERβ蛋白表达没有影响;当分别与ICI182,780共孵育MCF-7细胞ERα蛋白表达被拮抗。结论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产生的类似金雀异黄素促进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通过增加ERα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雌激素/雌激素受体α(ERα)信号通路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分化标志基因SM22α的转录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获得大鼠VSMCs,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大鼠SM22α,并插入到pGL3-Basic质粒中构建SM22α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分别在VSMCs和COS-7细胞中利用Lucif-erase检测雌二醇(E2)、ERα及Myocardin对SM22α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情况。结果 SM22α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成功,E2、ERα可以抑制Myocardin对SM22α的转录活性。结论 E2/ERα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Myocardin对SM22α的转录活性,从而促进VSMCs由分化型向增殖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贺丰杰  李小宁  张倩  白俊 《天津医药》2012,40(8):793-795
目的:探讨凋膜止崩液官腔靶向给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48只,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实验小剂量组和实验大剂量组,建立无排卵性功血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凋膜止崩液官腔内给药后3d处死,留取子宫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ERα及ERβ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ER、ERα、ERβ的表达高于空白组,实验大、小剂量组ER、ERα、ERβ的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大剂量组ER、ERα和ERβ水平低于实验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凋膜止崩液通过下调ER、ERα及ERβ阻断了雌激素发挥效应的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的持续性增生从而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  相似文献   

18.
姜展红  杨丽  吴宜勇 《河北医药》2010,32(20):2873-2874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差异及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109例子宫内膜癌肿瘤中的ER、PR水平。结果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ER与PR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呈负相关。结论不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患病,子宫内膜癌大部分都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ER、PR是反映子宫内膜癌疾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凋膜止崩液宫腔靶向给药治疗无排卵功血(ADUB)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ADUB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卵巢去势后利用雌激素负荷法建立ADUB子宫内膜增生症大鼠模型,凋膜止崩液宫腔内给药后处死,留取子宫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ERα、β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ER、ERα、β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大、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R、ERα、β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大、小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凋膜止崩液使ADUB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ER、ERα、β表达下调,阻断了雌激素发挥效应的通路,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的持续性增生,达到了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Aβ_(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的雌激素样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和ER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α、ERβ,以及p-Akt、total-Akt、p-GSK-3β、total-GSK-3β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 20μmol·L~(-1)的Aβ_(25-35)作用PC12细胞24 h后,能明显降低细胞的存活率(P<0.01);Que(40、60、80μmol·L~(-1))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增加细胞的存活率(P<0.05);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Que明显提高ERα、p-Akt、p-GSK-3β蛋白表达量(P<0.01),ERβ蛋白表达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各实验组total-Akt和total-GSK-3β蛋白表达量基本无变化。当雌激素受体受到ICI182,780抑制后,PC12细胞活力及p-Akt、p-GSK-3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槲皮素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是通过ERα介导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